10.17 重陽時節話養老,80後的養老危機

“80後的養老危機”來了嗎?

重阳时节话养老,80后的养老危机

“80後的養老危機”,似乎有點危言聳聽,卻可能成為未來的事實。80後這一代很獨特,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他們充分享受了經濟發展帶來的紅利,同時也成為隨之而來的高房價、高教育成本、高養老成本等生活成本居高不下的受害者,獨生子女、房奴、車奴、孩奴成為這一代的標籤。然而更悲哀的是,這一代很可能在退休的時候正好面臨我國人口結構老齡化的高峰期,伴隨著“未富先老”、人口結構老齡化等狀況,有限的養老資源要用在更多的退休人員身上,80後可能真正面臨養老危機。

80後“養老危機”原因分析

(一)人口結構老齡化,未來有限的社會養老資源要用在更多的老年人身上,社會養老水平有一定的下降趨勢

延遲退休、以房養老、養老金空賬等說法不斷成為近幾年的熱門話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們對未來養老的憂慮。人口老齡化是世界性問題,據預測,2050年我國老年人口將達到頂峰,60歲以上人口將達到4.34億人,約佔總人口的1/3。屆時,如今的80後正好處於退休養老階段,最大的為70歲,最小的也有60歲,他們將面臨更多的老年人要分享有限的社會養老資源狀況,由此而帶來養老水平下降似乎是必然的趨勢。當然這還取決於2017~2050年這30多年我國養老產業的發展情況。

(二)“未富先老”,80後這一代青壯年時期要面對高房價、高教育成本、高醫療成本,在居高不下的成本面前其可能未儲備足夠的養老金卻不得不面對老齡化社會

原人社部部長尹蔚民曾表示:我國是一個“未富先老”的國家。的確,在生活成本居高不下的壓力下,80後很可能是“未富先老”的一代。網絡上流行的段子說:“上小學時,上大學不要錢。上大學時,上小學不要錢;沒掙錢時,房子是分配的;能掙錢時,拼命賺一年也不夠買個衛生間……”

青壯年時期,很多80後要按揭貸款購買房子,要面對高教育成本培育子女,要在“養兒防老”的模式下贍養父母,要面對高醫療成本。從生涯曲線來看,青壯年時期是主要的收入期,退休後則是主要的支出期,但是80後卻在青壯年時期面臨收入與支出的雙高峰,很難為退休後的支出期積攢足夠的財富來養老。

重阳时节话养老,80后的养老危机

(三)養老模式轉變,傳統“養兒防老”的模式將逐步成為過去式,“社保養老”或許不足以保障退休後的生活品質,“理財養老”模式卻在青壯年時期未建立

80後的父輩是50後、60後,父輩的傳統養老模式是“養兒防老”“社保防老”,因此,80後的“理財養老”理念很難建立。80後的子女大多是“00後”和“10後”,隨著住房需求的下降、鄉村經濟的發展等,80後的子女或許不需要面對高房價;同時,隨著社會保障體制的不斷完善,他們的醫療、教育保障可能得到進一步的完善。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00後”和“10後”卻恰恰是以最少的勞動力人口贍養最多的老年人口,據測算,到2050年,每1.3個勞動者就要贍養1個老年人,屆時通過“養兒防老”的壓力可想而知。同時,“社保養老”同樣面臨壓力,一方面“養老金空賬”的說法此起彼伏,且養老金的增長速度能否跑贏CPI的增長速度值得思考;另一方面養老金替代率越來越低,即勞動者退休時的養老金佔退休前工資收入的比例越來越低,依靠“社保防老”很可能不足以保障退休後的生活品質。

(四)財富或許面臨重新洗牌,中長期(20~30年)房價變化趨勢難以估量,現在大量投資房產的富人未來可能面臨房產貶值;M2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在增長,貨幣不斷貶值,不進行資產規劃,富人的資產可能面臨縮水

俗話說“30年河東,30年河西”,這句話在財富上仍然適用,經濟在供需的平衡中不斷調整,人們所擁有的資產也在供需的平衡中不斷重新分配。

過去的十多年,房產業經歷了黃金十年,即使如今,房價仍在風雨飄搖中保持在高位,80後這一代成為在房價最高時購房的一代,同時80後的父輩,如果屬於富裕人群,也熱衷於為子女投資房產,因此房產成為80後的主流資產。

但是到20~30年後,房價走勢會如何?試想,80後很多是獨生子女、80後的下一代很多也是獨生子女,80後的子女到婚嫁年齡的時候,對房產的需求可能是下降的,因此房產在20~30年之後很可能已經不再是奢侈品,就像20世紀70年代的奢侈品自行車到如今已經成為普通商品一樣。在這種經濟供需平衡的調整過程中,財富未來可能面臨大洗牌。

另外,M2(用來反映貨幣供應量的重要指標,同時反映現實和潛在購買力)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在增長,個人的資產增長率如果跑不贏M2,則意味著個人資產的貶值,如果個人不及時進行資產規劃,提高資產收益率,未來可能在資產不斷的貶值中成為財富洗牌的犧牲者。如何讓我們不斷地儲備養老資金,同時讓養老資金保持與M2增速相對合理的增長率是我們進行養老規劃的基礎。

80後如何進行“理財養老”規劃

目前,80後距退休大概還有30年,正是開展“理財養老”規劃的最佳階段。以下就80後養老規劃進行簡要分析。

(一)建立“理財養老”理念,喚醒“理財養老”需求

理念決定行動。喚醒80後“理財養老”需求、建立“理財養老”理念至關重要,尤其是金融機構在為客戶提供理財服務時,要逐步引導客戶建立“理財養老”理念,激發客戶“理財養老”需求,使客戶產生進行“理財養老規劃”的慾望,並逐漸將“理財養老”作為資產配置與理財規劃的一部分,這也是金融機構的社會責任所在。

建立“理財養老”理念後,需要引導客戶進一步理解理財規劃的內涵。一是“借力”,藉助專業的理財師的力量;二是“長期”,理財養老是一個長期規劃,從現在開始到退休之前要不停地實施;三是“配置”,針對養老規劃目標,配置相應的產品,並制定方案;四是“動態”,規劃在執行的過程中,要定期不定期地監測資產配置是否仍然合理,並進行動態調整;五是“自由”,其最終目標是客戶退休後仍然可以保持財務上的自由。

重阳时节话养老,80后的养老危机

(二)選擇專業理財師,藉助理財師力量進行養老規劃

理財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其目的是實現資產長期穩健增值;其過程是把今天的錢配置在不同的資產上,並不斷進行動態調整,從而使收益率達到預期。對大部分非專業人士來講,自己很難搞好理財,因此在進行“理財養老規劃”的過程中,應當建立起理念、喚醒需求,下一步將是選擇一個專業的理財師,正式開始進行“理財養老規劃”。

一個好的理財師應當具備一種“看穿”能力,就是要有基於當前看未來的測算能力、從未來回到現在的規劃能力以及從當前走向未來的執行能力。理財師一是幫助客戶測算退休時點的養老金需求,並幫助客戶測算既得養老金的總額;二是測算出養老金的缺口,幫助客戶測算在退休前每年需要儲備多少金額去滿足退休後的生活支出;三是幫助客戶制定退休規劃,並監督執行與調整。

雖然我國理財行業發展已有十餘年,但始終停留在初始水平,以金融機構發行理財產品為主,與“理財規劃”的差距還很大,而專業的金融理財師更是鳳毛麟角,因此金融機構要進一步加大專業理財師的培養力度,使專業理財師真正能夠承擔起這一社會責任。

(三)進行“理財養老”規劃,出方案、配資產、動態調整

為客戶進行養老規劃的具體步驟如下。

1.診斷客戶財務狀況

梳理客戶資產負債與收支情況,確定每月、每年等時間點用在養老規劃上的投資金額。

2.制定理財規劃,出方案,配資產

根據客戶“理財養老”的目標、家庭財務狀況、風險承受能力等,為客戶制定養老規劃,量身配置相應的產品。例如,老年人患病的概率增大,如果不充分考慮老年人的健康風險,其多年的積蓄將很快被老年後的醫療需求開支侵蝕掉,為了應對年老生病醫療費用大幅支出,從而導致老年生活質量下降的風險,理財師需及早為客戶配置保險產品;再如,為避免在M2的增速以及通貨膨脹下養老金出現大幅貶值的風險,應結合客戶風險承受能力,適當配置基金、理財、國債、黃金等相應產品。

3.跟蹤、監測資產配置狀況,做出動態調整

在國外,理財師被比成家庭醫生,醫生看完病人之後會要求其定期複查,對“理財養老規劃”也要如此,當理財師做好了長期的資產配置時,要定期跟蹤、監測,根據客戶需要和市場環境的變化相應地調整資產配置情況,以達到預定目標。

4.老年財務仍然自由理財

其實就是一個延期支付與犧牲的過程,即通過犧牲今天的消費,換取明天的財務自由。上述長期理財養老規劃,最終的目的是在退休之後的生命週期中,在沒有收入、純粹支出的階段,能夠保持財務上的自由。綜上所述,80後的“養老危機”未來出現的可能性極大,由於我國長期“養兒防老”“社保防老”理念的固化等原因,以及金融機構專業理財師隊伍尚未成型,因此“理財養老”這種模式在我國尚未建立。目前,建立“理財養老”模式的迫切性很強烈,應當逐步引導人們建立“理財養老”理念,喚醒人們“理財養老”需求,同時要不斷加大專業理財師隊伍的建設,使“理財養老”模式逐步建立起來。

(本文摘自:《迴歸本源 規範發展》一書,作者樊歡。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即刪。)

重阳时节话养老,80后的养老危机

皮書篇

重阳时节话养老,80后的养老危机

中國養老金融發展報告

(2018)

董克用 姚餘棟 主編

2018年10月出版

定價:98.0元

人口老齡化是我國將要長期面臨的嚴峻挑戰。應對老齡化離不開金融的媒介融通作用,由此誕生了養老金融這一領域。養老金融指的是為了應對老齡化挑戰,圍繞著社會成員的各種養老需求所進行的金融活動的總和,包括養老金金融、養老服務金融、養老產業金融三部分內容。基於此,本報告旨在對我國養老金融行業年度發展情況進行回顧,分析存在問題和麵臨挑戰,並對未來發展趨勢進行研判,同時提出相關思考和建議,目的在於推動社會各界共同關注、積極參與並深入探索適應我國養老金融事業的發展道路。

重阳时节话养老,80后的养老危机

中國大中城市健康老齡化指數報告(2017~2018)

楊一帆 主編

2018年9月出版

定價:128.0元

本書以世界衛生組織(WHO)倡導的“健康老齡化”為主線,闡述了人的健康老齡化與城市發展的關係,強調“健康老齡化”治理是關乎所有年齡段人群的重要舉措:要促使將健康老齡化的“年齡友好”理念納入決策主流,使城市治理具有“年齡意識”;要引導年輕一代適應社會的老齡化趨勢,主動為老年期做準備;要創新性地挖掘人口老齡化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潛力和機遇;促使貫穿人生命週期的地方治理水平與能力不斷提高,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重阳时节话养老,80后的养老危机

北京康復輔助器具(老年)發展報告(2018)

江華 張航空 馮喜良 等 著

2018年6月出版

定價:89.0元

黨的十九大提出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本書聚焦老年康復輔助器具,總結康復輔助器具的類別劃分,梳理理論與研究文獻,分析政策文件,概括北京市轄區內老年康復輔助器具產業鏈的現狀,研究北京市老年輔助器具產業、產品的現狀與問題,展望北京市老年輔助器具市場的發展趨勢。

重阳时节话养老,80后的养老危机

北京居家養老發展報告(2018)

陸傑華 周明明 主編

2018年6月出版

定價:99.0元

本書將重點聚焦北京市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概念提出並推進試點的1.0版到現階段鞏固、調整、充實和提高的2.0版,全方位總結和展示迄今為止北京市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所取得的重要標誌性成績,客觀和系統梳理存在的不足,並從操作、前瞻層面提出新時代北京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2.0版的思路及其路徑。

重阳时节话养老,80后的养老危机

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調查報告(2018)

黨俊武 主編

2018年4月出版

定價:158.0元

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每五年開展一次,已成功進行了四次,並上升為一項重大國情調查。本書以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數據為主要依託,對當前老年人的生活狀況進行了整體分析。本書為新時代在全球範圍內貢獻應對人口老齡化的中國理念、中國方案、中國道路提供研究基礎和決策依據,同時也為廣大讀者瞭解新時代中國老年人的生活面貌提供最直觀的數據。

社會篇

重阳时节话养老,80后的养老危机

老年人危機與家庭秩序

李永萍 著

2018年10月出版

定價:75.0元

1980年代以來,依託市場化和城市化,現代性力量席捲中國農村社會,並觸發了農村社會基礎結構之變。在村莊社會的場域中,流動的現代性重塑了農民的生活系統,形成了“流動—分化”的社會結構、“發展—競爭”的動力結構和“去魅—風險”的觀念結構。為了回應現代性壓力下的生活系統之變,農民家庭再生產逐漸實現由簡單家庭再生產向擴大化家庭再生產的轉變,從而改變了家庭內部資源、權力和倫理的配置邏輯,重塑了農民“老化”的路徑。

重阳时节话养老,80后的养老危机

人口老齡化與碳排放

朱勤 著

2018年9月出版

定價:79.0元

本書在人口老齡化背景下考察人口年齡結構變動對中國能源消費及其碳排放的影響,運用因素分解分析、迴歸分析、靜態比較分析、一般均衡分析及CGE 建模等方法,定量測度人口老齡化通過勞動供給、居民消費等變動所產生的經濟、能源及環境效應,為人口與可持續發展相關決策提供實證依據。

重阳时节话养老,80后的养老危机

城市貧困老人的多重困境與抗逆過程

陳巖燕 著

2018年8月出版

定價:69.0元

社會福利研究中的主流範式往往聚焦於引致貧困和剝奪的結構性因素,卻忽略了個體的能動性。事實上,貧困老人進入老年階段就是抗逆力的證明。貧困老人的抗逆力是老人個體及其環境中的保護性因素緩衝逆境衍生的壓力,以達致個體在心理和生理功能上保持相對穩定和均衡的過程。這使得抗逆的過程成為聯繫宏觀結構和微觀個體之間的橋樑。本書在抗逆力的理論框架下使“個人”與“結構”有機結合,不僅將個人、家庭和社區納入貧困老人的抗逆過程,而且將相關社會政策作為該抗逆過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重阳时节话养老,80后的养老危机

婚姻擠壓下的農村家庭養老

郭秋菊 靳小怡 著

婚姻擠壓導致大量大齡未婚男性的出現,這對傳統的家庭養老形成挑戰。本書以大齡未婚男性及其家庭為研究對象,系統分析了婚姻擠壓給農村家庭養老帶來的影響,發現婚姻擠壓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傳統的家庭養老。本書有助於認知婚姻擠壓下的中國農村家庭養老變遷。

重阳时节话养老,80后的养老危机

技術進步、就業與養老保障

張興 著

2017年12月出版

定價:79.0元

本書從技術進步這一對就業和收入起重大影響作用的因素出發,深入研究技術進步、就業與養老保障之間的傳導路徑及作用機理,從理論和實證、國際和國內、歷史和未來多個維度研究技術進步對就業總量及結構的影響,以及由此帶來的勞資收入份額變化、勞動者內部收入結構變化。在此基礎上,分析不同類型企業的基本養老保障繳費負擔,基本養老保障制度動員社會經濟資源和調節國民收入分配的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及不足,提出對策建議。

重阳时节话养老,80后的养老危机

中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張文娟 著

2017年7月出版

定價:68.0元

本書圍繞 “居家養老為主、社區養老為依託、機構養老為補充”的多支柱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思路,對中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原則、導向和制度框架進行了理論探討;並以北京市為例,對目前中國城市社區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狀況進行綜合的分析和評估;介紹了各地在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過程中的實踐,並進行了深入分析。結合上述分析,作者在本書的最後部分就推進未來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提出了對策建議。

重阳时节话养老,80后的养老危机

低碳社區模式下的居家養老創新

袁妙彧 魏雷 著

2017年4月出版

定價:75.0元

在氣候變化與人口老齡化的雙重壓力之下,本書從低碳社區的視角審視我國當前社區居家養老發展中的現實問題,提出低碳時代的養老理論,在資源與環境的約束之下考察養老行為的碳足跡。本書創新性地從社區養老公共空間低碳化設計、社區適老化低碳交通系統建設、社區養老設施的低碳化、社區養老服務的資源整合以及社區老年人的志願服務等幾個維度構建低碳型社區居家養老模式,並嘗試建立低碳型養老社區評價指標體系,以期對我國正在進行的居家養老建設的不同類型社區提供一套標準化的評估工具。

經濟篇

重阳时节话养老,80后的养老危机

走進養老服務業發展新時代

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

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

全國老齡辦政策研究部 編著

2018年1月出版

定價:98.0元

本書為國內第一本養老服務業發展典型案例彙編,遴選的養老服務業發展典型案例集中體現了《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印發以來,我國養老服務業發展取得的新進展。本書共分3部分:養老服務業發展情況綜述,從政策體系、居家社區養老、機構養老、資金投入等方面系統總結了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整體情況;工作經驗篇,主要展現了部分省市在健全養老服務體系、推進放管服改革、完善發展政策、發展養老產業等方面的有益做法和典型經驗;項目案例篇,展示了部分養老機構在完善居家社區養老、推進醫養結合、發展智慧養老、創新養老機構運營模式以及提高養老服務質量等方面的有益嘗試和經驗效果。

重阳时节话养老,80后的养老危机

中國老齡產業市場化發展研究

劉禹君 著

目前,中國老齡人口規模居世界之首,未來將支撐全球最大的養老(養生)產業群。在中國特色市場經濟下,老齡產業市場化發展大有可為,快速擴大的老齡人口規模及其所帶來的穩定需求,以及政府對可控資源的調配能力,不僅為老齡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市場基礎,而且為其快速發展帶來了廣闊的前景。針對上述情況,本書從宏觀的市場化政策研究與具體的市場化策略兩個維度對我國老齡產業市場化潛力進行研究,既能在一定程度上夯實相關研究的理論基礎,又能為當前老齡產業轉型及政府政策制定提供有益的指導,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重阳时节话养老,80后的养老危机

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收支平衡研究

金剛 著

2017年10月出版

定價:69.0元

本書主要進行了以下四個方面的研究:一是基於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對中國2015~2050年人口數據進行分析和預測;二是對實際繳費率、覆蓋率、平均替代率的變動進行分析和預測;三是按照現行退休年齡規定對2015~2050年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收支情況進行分析和預測;四是對延遲退休、名義賬戶制、財政補助等措施對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收支影響效應進行估計。研究發現,實際繳費率、覆蓋率、平均替代率等制度參數調整,以及延遲退休政策、名義賬戶制轉軌等制度改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口老齡化高峰期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收支壓力,保障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的健康穩定運行。

重阳时节话养老,80后的养老危机

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動態研究

齊玲 著

2017年6月出版

定價:69.0元

人口老齡化是我國面臨的嚴重問題,它加重了我國社會養老保障體系的負擔,使得我們要把更多資金放到養老方面。本書綜合作者多年來的研究成果,結合國外最新研究成果,用動態數學模型研究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的影響。首先,研究內生出生率對經濟的影響,採用不確定性模型研究最佳退休年齡,以精算的方法分析現有社會養老保障體系的資金缺口問題;其次,使用動態最優化理論得出最優解,以此探析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實際狀況;最後,提出有針對性的政策建議。

重阳时节话养老,80后的养老危机

健康中國,幸福養老

袁昕 主編

2017年的“清華養老產業高端論壇”是第九屆,繼續探討全新的經濟和社會環境下如何有效的形成產業聯動,推動產業橫向聯合,在社會經濟已有資源和產業的支撐下如何為養老產業開拓出更好的明天,使之成為未來經濟發展的新增長引擎。本書即為本屆論壇召開前收集學術界、實業界重要理論及實戰文章整理集合而成,以集中展示中國養老業界近年來取得研究成果。

識別下方二維碼,即可購買

重阳时节话养老,80后的养老危机
重阳时节话养老,80后的养老危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