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雲社弟子百萬籌款遭質疑,網絡籌款平臺為何難破“信任”危機

近日,德雲社相聲演員吳鶴臣突發疾病,家人通過網絡大病籌款平臺“水滴籌”發起百萬眾籌引發爭議,網友質疑吳鶴臣在北京有房有車,卻用“貧困戶”身份籌款。水滴籌方面雖然回應質疑,但難解公眾的信任疑慮。

記者調查發現,近年來以輕鬆籌、水滴籌、愛心籌為代表的“大病求助平臺”發展迅速,用戶達到上億規模,但卻頻頻陷入“詐捐”“騙捐”風波。 網絡籌款平臺為何難破“信任”危機,記者進行了調查。

當事人:籌款通道已經關閉

4月8日,德雲社相聲演員吳鶴臣(真名吳帥)突發腦出血並一度失去意識,經全力救治現已清醒。其家人在眾籌平臺以“貧困戶”身份發起了金額為100萬的眾籌,隨後他的家產、工資等引發熱議。

德云社弟子百万筹款遭质疑,网络筹款平台为何难破“信任”危机

5月3日晚,吳鶴臣妻子張泓藝微博髮長文回應質疑,稱發起100萬的眾籌是因為不懂平臺規則輸了一個上限額度, 截至目前一共籌到148184元;家裡的兩套房分別在父母和爺爺的名下,均無法出售;車輛因家中有癱瘓病人出行不便,也不能變賣。張泓藝稱籌集費用暫時夠用,眾籌通道已經關閉,後續需要會再行商議開通。上游新聞·重慶商報記者諮詢水滴籌客服了解到,目前吳帥的相關籌款已經停止。

5月4日晚,德雲社針對簽約演員吳帥生病眾籌引爭議一事發聲明做出回應稱,吳帥之妻發起的眾籌系其私人行為,德雲社和郭德綱本人將繼續向其提供一定程度的經濟援助。

平臺方:沒有資格審核發起人房產

明明有房有車為何平臺未顯示,明明有醫保卻要籌款百萬?一時間,吳帥家人以及水滴籌平臺引發了大眾的質疑。對此,5月4日,水滴籌相關負責人向記者回應稱,有車有房也可以發起籌款,但要按照平臺的規定,去提交這些相應的證明材料。該負責人還稱,平臺沒有資格去審核發起人的車產和房產,只能要求發起人公開說明自己的家庭經濟情況、去做公示。該負責人還透露,只要發起人的信息完全地去公開、真實地披露出來,然後做出說明,其實社會人士可以根據自己判斷,選擇去幫助他或是不幫助他。

上游新聞·重慶商報記者致電水滴籌客服,對方表示,平臺對求助發起人所提交的資料有相應的審核機制,同時也有相關的團隊進行專業的審核,以保證信息的真實性。但對於具體的審核方式,客服並未做詳細說明。根據平臺之前發佈的推廣信息,水滴籌採用的是“線上材料審核+實地探訪核實+醫院直審通道”的多重審核機制,也就是用戶提交資料,然後派相關人員實地核實,最後把捐款打入醫院的對公賬號。

調查:平臺累積籌款金額過160億元

記者調查發現,成立於2016年的水滴籌是一家主營大病籌款的社交籌款平臺,曾獲得過騰訊、IDG資本、美團點評等公司和機構的投資。2019年3月,完成B輪融資,總融資金額近5億元人民幣。根據平臺的數據顯示,目前水滴籌累積籌款金額超過160億元,捐款人次超過5億,已成功為幾十萬名經濟困難的大病患者提供了免費的籌款服務。

德云社弟子百万筹款遭质疑,网络筹款平台为何难破“信任”危机

此外,水滴籌在重慶有許多愛心公益項目——2018年3月,水滴公司與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團委簽訂合作協議。此後一年,雙方舉行了6場關愛病童主題的活動,幫助1100餘位在重醫附屬兒童醫院治療的困難大病患者通過水滴籌平臺發起籌款,共籌得3000多萬元。去年12月,水滴籌在重慶設立的首個救助站,並現場宣佈面向社會徵集350名貧困腫瘤患者進行公益救助。截至去年底,水滴籌在重慶地區已經幫助了數千個困難大病家庭籌集了近2億元醫療善款。

■新聞縱深

“羊毛出在狗身上”?“眾籌”變“眾愁”

“得益於社交網絡的興起,2013年,網絡眾籌成為互聯網的一個新風口,買手機、買電視都有人眾籌,國內的眾籌平臺多達數百家。”互聯網評論人丁道師告訴記者,隨著行業的發展,大病眾籌被認為網絡眾籌最好的形式,當年的全民眾籌如今很好地應用到大病醫療的領域,並培育出輕鬆籌、水滴籌、愛心籌等頭部平臺。他介紹,大病籌款是目前各大網絡籌款平臺的第一主營業務,許多籌款平臺甚至乾脆直接定義自己為“大病籌款平臺”,專做此一項業務。

畢竟是資本投入的網絡平臺,“0手續費”的眾籌平臺如何盈利呢?丁道師表示,許多眾多平臺通過廣告和增值服務盈利,以愛心眾籌為契機,吸引用戶,當用戶基數上去後提供保險、廣告等業務。以用戶總數超過5.5億的輕鬆籌為例,其推出的保險產品“輕鬆保”,用戶規模已超過1500萬,單月最高保費超過3億元。

雖然愛心的成果滿滿,但“詐捐”“騙捐”等風波一直伴隨著網絡眾籌平臺。尤其是在個人大病求助方面,需求規模較大、平臺審核甄別信息能力有限,造成一些有違公序良俗的事件不斷出現——2016年,深圳媒體人羅爾通過個人微信公眾號的讚賞功能,發佈《羅一笑,你給我站住》等文章,引發大家關注,短短几日就獲得網友打賞260餘萬元,隨後羅爾被指家裡有房有車,羅一笑享受了深圳市報銷額度很高的兒童大病醫保;去年8月,湖北省一位37歲的父親患胃癌在個人大病求助平臺籌款,10多天就籌得了30萬元,隨後,網上有人質疑其名下有公司;今年3月,北京水滴互保科技有限公司(水滴籌母公司)起訴求助人莫東林未將通過“水滴籌”籌得的約15.3萬元款項用於兒子的治療,也未積極尋求治療,而是涉嫌用於還債,要求其退還款項,並支付利息。

“如何保證患者信息真實完整和救助款項不被濫用,是目前個人大病求助平臺亟待解決的兩個問題。”丁道師表示,作為新生事物,網絡眾籌還需要平臺和社會多方主體共同合作來探索一條新路徑。除了加強平臺自律外,也亟待國家相關監管機構出臺相應法律措施,進一步規範行業。

■律師觀點

懲處機制相對滯後

對於提供虛假信息誇大事實籌集善款的行為,平臺方是否負連帶責任呢?重慶索通律師事務所知識產權律師劉進然向記者表示,民政部發布的《慈善組織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基本管理規範》中,雖然將通過眾籌平臺發佈募捐信息認定為個人求助行為,與公開募捐性質並不一樣,但規範也明確表示,個人為解決自己或者家庭困難,提出發佈求助信息時,平臺應有序引導個人與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對接,並加強審查甄別、設置救助上限、強化信息公開和使用反饋、做好風險防範提示和責任追溯。

劉進然表示,目前我國雖然制定了多項法令法規來規範網絡運營平臺,但對虛假信息發佈者的懲處機制相對滯後。如果從捐款人的角度,不好判定是否屬於民事糾紛。如果從行業角度,對信息審查不嚴導致的“詐捐”行為,平臺方可能涉嫌虛假宣傳或不正當競爭。

上游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張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