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30 民间故事:老头三句话,救了小伙三次命!但行好事,害人必害己!

从前,有一个清苦的少年,因为是个孤儿,大家叫他阿孤,从小没有爷娘,全靠爷叔抚养。但爷叔家里也很穷,所以阿孤十五岁那年,爷叔就求人托保叫他去做长工了。阿孤在财主家里做一年只有三个铜板。阿孤做了三年,三三得九,一共只有九个铜板。

一天,阿孤对财主说:“老爷,我在你家三年,还不曾到爷叔家去看望过一次,现在趁农闲,我想回去住几天,可以吗?”

财主答应说:“去去就来,不能久住。”

民间故事:老头三句话,救了小伙三次命!但行好事,害人必害己!

阿孤带了九只铜板走了。心急步快,一会来到回去必定要经过的一座小石桥。小石桥上坐着两个白头发老头正在说说笑笑,阿孤刚走上小桥,两个老头就叽叽咕咕不知说点啥,还冲着阿孤发笑。阿孤有点奇怪,凑上去问:“两位老伯伯在说啥新闻?”

一个老头说:“我们说的都是提醒怎么做人的要紧闲话,不能轻易外传的。”

阿孤说:“我能不能听一句?”

老头说:“不过要付三个铜板。”

阿孤想:自己九个铜板,用掉三个,还有六个。是怎么做人的话,倒要听听。他摸出三个铜板递给老头说:“说一句给我听听吧。”

老头接过铜板:“那你听好:‘行路莫踩农人田。’”

阿孤想:这话说得对呀。我也是个种田人,种田人确实苦哇,踩掉种田人的东西,就等于踩掉种田人的心血啊。他觉得这两位老伯伯说话很有道理,不由得对他们敬重起来,还觉得听一句太少了。想到自己还有六个铜板,他又递给老头三个铜板说:“老伯伯,再买了一句吧。”

老头接过铜板:“那你记住,这一句话是:‘女人面前莫便宜!’”

阿孤想:对,对。一个人人品行为要正,不能同女人嘻嘻哈哈、勾勾搭搭。听这老伯伯讲得实在有道理,他又掏出最后的三个铜板说:“再要一句。”

老头接铜板又说:“这一句是:‘害人定会自倒霉。’”

阿孤点点头,心想:这一句尤其重要。一个人想损害别人,一定没有好下场的。阿孤九个铜板买了三句话,他觉得这三句话比九个铜板更值,就牢牢记在心里,向老伯伯拱拱手又赶路了。

阿孤要经过一个渡口,再穿过一片树林就是他爷叔的家了。现在离渡口还有半里地,想带紧脚步快点走。这时候从左右两条小路上走来两个人,也是往渡口这条路上去,一时三个人好像排队一样,一个人走在阿孤前面,另一个走在阿孤后面。一会儿,走在前面的这个竟抄近路了,在农田里踩过去。阿孤想到刚才买的第一句话,所以他没有紧跟前面的人也抄近路,而且还随口念了这句话:“行路莫踩农人田。”跟在后面的人,右脚已经踏到田里,听见阿孤这句话,感到有点惭愧,就缩回了脚。前面抄近路的这个人,先来到渡口,跳上渡船,用竹篙点开,叫摇渡人向对岸摇过去。等到阿孤同另一个人走到渡口,渡船已经摇到江心了。

正在这时候,天上突然起了老大的一片乌云,江面上顿时遮得黑沉沉,半空中又吹来一阵阵旋风,把江心的渡船抛起三尺多髙,船被掀翻,船上的两个人都落到水里。一袋烟工夫,方才风停浪平,摇渡人水性好,抓牢船橹,骑在船肚上划到岸边,但那乘船人却沉到了江底。渡船靠岸,阿孤两个帮着把渡船翻过来,舀出舱里的水。阿孤心里想:幸亏自己这次走路不踩农田,不然也一命呜呼了。跟在阿孤后面的人也想:幸亏这次跟在他后面不抄近路,不然也去见阎王了。他不禁对这个后生十分尊敬,同阿孤过了河上了岸就攀谈起来:“你这后生回家里去还是出门去?”

阿孤说给他听,自己没有家,在外做长工,今朝要去探望爷叔。

这个人说:“那你到我家去住些天,然后再到你爷叔家里去怎么样?”

阿孤想:我在财主家做了三年,现在身上一个铜板也没有,到爷叔家去不带点东西也实在失礼,还是到他家住几天再说吧。就很爽气说:“那好吧,给你添麻烦了。”

阿孤来到这家人家,自然受到一潘热情招待。住了几天以后,才晓得他家是个窑户,叫张有财,不过庄上人都叫他张窑户。张窑户的窑是在两里地外的一个地方,家里还养了一棚鸭,由儿子秀根看管。还有一个女儿叫秀梅,生得很好看,还没有出嫁。过了几天,张窑户对阿孤说:“你也不要再到别处去了,就住在此地帮我做做杂工,愿意不愿意?”

阿孤想想张窑户对自己不错,反正到啥地方也一样做生活,无非是弄口饭吃,就一口答应。从此,阿孤在窑户家里研柴挑水,喂猪种菜,日子一长,反倒比种田时候面色白嫩,成了一个讨人欢喜的后生。窑户的女儿秀梅同阿孤朝夜总在一道,已经很熟了,这个姑娘时常朝他挤眉弄眼。阿孤虽然觉得姑娘生得美貌,但他想到用三个铜板买来的第二句话,也就对这姑娘不敢多接近。

一天,秀梅陪阿孤浇水,竟拉牢阿孤的衣裳角说:“看你一本正经的样子,真叫人喜欢。”阿孤听了面孔都红了,好久说不出一句话来。又有一天,在小桃园里,秀梅约阿孤陪她赏花,她又吐了心里的话:“你喜欢我吗?愿不愿意在我家做女婿?”

买来的第二句话又在阿孤的脑子里跳出来,他想到如果这样下去,不会弄出个好结果来,就正色对秀梅说:“你是富家小姐,我是个没有家的穷苦人,怎么能相配呢?”

秀梅本来就有娇生惯养的脾气,现在被阿孤拒绝,她心里又悔又恨,竟坐在地上呜呜哭起来。哭了一会,她起了一个念头,来到父亲面前,竟说:“爹爹!你怎么把这个野种领到自己家里来……呜呜!他竟敢在我面前动手动脚了!呜呜!下流坯!呜呜!”

张窑户听了怒气冲天,这个坏坯子不识好歹,我待你有啥不是?你竟敢这样不规矩,若被外人晓得,我好家岂不要被人笑话!张窑户火气上来了,心想:哼,我不能饶你!夜里,张窑户老夫妻俩睡在床上商量。老太说:“依我看,还不如趁早把他赶出去,省得日后真的闹出臭事体来。”老头子说:“都是你,前年陆媒婆一提亲,门户也相称,何不把女儿早早过门,也就省了这些事了。”老太又说:“就这么一个女儿,还不是想在身边多留一些日子。”老头子顿时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坏事,又和老太商量了好一阵才睡觉。.....进入下面,了解更多,可阅读全部故事。原文标题是“三句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