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何看待「世界首例肺动脉高压产妇肺移植」这件事?肺动脉高压患者怀孕生产的风险有多大?

树底下吃西瓜


关于这个问题,很多专家前辈有非常精彩的论述。

1.医学专家:肺动脉高压女性绝对禁止怀孕,意外怀孕必须尽早终止,否则可能因妊娠期血流改变,导致严重的心力衰竭,最终一尸两命。

2.某些医护:吴梦女士的“以爱之名”略带炒作的嫌疑,绑架整个医院医护和资源。

3.吃瓜群众:女人做母亲的权利不可剥夺,有钱就任性、不要认命。

但是我想讨论的是,自杀式的怀孕是否值得歌颂?有一个孩子这件事情,在我们的人生比重里,到底要占多大的份额?


任谁也无法否认母爱的伟大,正是由于母爱,人类得以繁衍不息,这其实和动物的生殖本能没啥区别。但是生而为人,一定要遵循动物本能吗?要知道,相对于肚子里那个不一定会活成的孩子,你也是父母眼中的宝贝,拿着自己的性命开玩笑,有没有考虑过父母的感受?你对孩子的爱很伟大,父母对你的爱就不值一提吗?不要拿着爱当幌子了,其实拿自己的生命来冒险,是很自私的行为。满足了自我高潮,却直接完全忽略了所有身边爱你的人的感受。

是否如很多心灵鸡汤文章所提到的,没有成为母亲的女人不足够完整,真的如此吗?这些鸡汤是如何来定义完整的?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女性,没有孩子的牵绊,我看尽世间繁华、周游世界,或者博览群书、著书立作,或者投身公益、扶贫救助,难道这样的人生不够完整吗?从未听过没生孩子的女性对家庭牵绊的女性指责人生不够完整,倒是成天说着家长里短的女性习惯指指点点,难道就因为比较大众,就更有优越性吗?不一样的人生,有何不可?

人生的选择各种各样,只要能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当然就没有指责的权利。作为一个医生,特别是产科医生,摊上吴女士这样一个以自我牺牲为高潮的病人,再加上媒体的聚光灯,真的是非常头痛。要知道,一个产科医生的底线是,大人无论如何不能出事!



妇产科小超人


正好详细看了这条微博,感慨万千。

肺动脉高压这个病大家可能不是太熟悉。

肺动脉高压指肺动脉内压力升高超过一定界值的一种病理状态。它相当于将右心的输出管道堵上,使得右心承受的压力急剧升高,导致右心衰。

肺动脉高压的成因很复杂。

遗传因素、各种肺部疾病、心脏疾病,还有许多尚未被认识到的原因,都有可能引起肺动脉高压。

本例报道的这位产妇,同时还有房间隔缺损,可能也是肺动脉高压的重要形成因素。

过去由于诊断手段相对匮乏,这个病的诊断率不高,导致许多人对它的危害认识不足。其实它在医生的眼里,就等同于不可逆的严重心衰。而且目前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


明知有肺动脉高压还要怀孕,等同于自杀。

无论在医疗技术多先进的国家,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都是大忌,死亡率可高达50%。

有些患者是怀孕前就有肺动脉高压,有些是怀孕以后才发现。怀孕所处的生理状态可明显加重肺动脉高压的病情,不仅把孕妇本人至于极度的危险之中,还特别容易导致胎儿缺氧、流产、早产、甚至胎死宫内。明知有肺动脉高压,还要坚持怀孕,对自己、对未出生的孩子,对家庭都是严重不负责任的行为。

这位42岁的高龄孕妇肺动脉压高达140mmHg(正常只有30mmHg),死亡风险几乎为100%。但她不听医生苦口婆心的反复劝阻,坚持要求生孩子,还在网上高调宣传,引来吃瓜群众的和围观和点赞,几乎把自己送上了一条不归路。

在吃瓜群众眼里是伟大的母爱,在医生眼里是医疗资源极大的浪费。

由于新闻效应,吴梦怀孕生子牵动了整个江苏省、无锡市的卫生界。可以说是调动了全省的专家为她一人服务。

仅仅怀孕5个月,病情就明显加重住院。在心衰加重病危时,依靠ECMO(体外人工膜肺)维持下剖腹早产一男婴。

仅ECMO一项设备开机费近10万,每天的维持费用也需要数万元。产妇自己的心肺功能再也不足以维持生命,在等待肺源移植的过程中,一直需要依靠这种设备来续命。(如果倒退几年,国内还没有这个设备,生命基本已走到尽头。)

患者幸运地(不如说是开了小灶插队)等到了肺源,并同时做了肺移植和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随后慢慢康复出院。国内顶尖的肺移植团队可以说为此倾尽了全力。

早产儿也在医务人员精心的救治下,逐渐地摆脱危险。

整个过程步步惊心。

这是全世界首例产妇肺移植手术,但是参与的医务人员却心情沉重。因为大家在以爱之名下被“绑架”。

这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危险,有些人却非要以身试险。 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这样幸运。

看得见的是一位产妇以及早产儿的救治成功,看不见的背后,是另一个急需肺移植的患者失去了一个珍贵的救命机会。

众多专家的精力和时间,高昂的医疗费用投入,本来可以用来救治更多的病患,现在却只用在一人身上,对于整个社会来讲,是否公平?

用手术专家的话说:“此类世界第一的手术,希望到此为止,今后永远不再有。”

奉劝那些母爱泛滥的媒体报道,不要再给人燃起“可以赌一把”的希望。

欢迎关注郑医生百嗑,每天学一点身边的健康知识。


郑医生百嗑


爱与自私

43岁的吴梦圆了当母亲的梦,也成为了世界首例肺动脉高压进行肺移植的产妇,她不仅有了孩子,更因为移植了新的肺脏而有了长期生存下去的希望。

是的,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结局不是挺圆满的吗?我们要敬佩母爱的伟大,她为了能够当妈妈,付出了别人难以理解的艰辛”。没错,这一场经历,吴梦过的确实惊心动魄,因为她的一只脚已近迈进了死亡的那头。在波澜不惊的水平面下,是无数次的暗流涌动,每一次都足以将其带入深渊。而最终将她拉上岸的,是我国顶尖肺移植专家陈静瑜教授。在经过了多学科充分的准备后,陈教授对吴梦实施了肺移植手术,幸运的是,手术成功了。

手术虽然成功了,但是陈教授却说这样的手术,以后最好还是不要再有了。为什么?因为肺动脉高压对于孕妇来说无异于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可能被“引爆”。在这种情况下怀孕,要么是“爱的伟大”,要么是“爱的自私”。因为一旦出现意外,失去的可能是一大一小两条生命,即使孩子顺利产下,产妇也极有可能去世。想一想,对孩子来说,这公平吗?孩子并没有选择出生的权利,但是如果孩子一出生就没有了妈妈,这是母爱的伟大吗?这样的悲剧本可以避免,最终却选择了这条路,难道不是自私吗?

说得这么严重,那么什么是肺动脉高压呢?它是指肺动脉压力升高超过一定界值的一种血流动力学和病理生理状态,可导致右心衰竭,最终导致人死亡。其血流动力学诊断标准为通过右心导管检测,在海平面静息状态下的平均动脉压超过25mmHg,而吴梦已经高达140mmHg。医生诊断她只有四年的生存时间了。吴梦并非不知道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怀孕的危险,但是她却依然选择尝试。网上有人说她是为了优先获取肺移植的机会,才铤而走险。对于这种观点,我们不能妄言。因为这是需要极大勇气的,她可能还没等到可以移植的肺源,就在妊娠期死亡。

吴梦曾通过视频表示自己如果能生产成功,将给所有的肺高压患者带来希望。这样的言论无疑是一种对科学的无知,这对于与她拥有同样遭遇的女性来说,将是一种极大的误导。一些不清楚危险的人很有可能因此获得“鼓舞”——吴梦都可以怀孕生孩子,我为什么不能?我想说:是的,你不能!因为不是所有人都能坚持到生产,因为不是所有人这样幸运的获得肺移植,因为吴梦仅仅是个案!就像陈教授文中所说的:“在我写短文的时候又一例肺动脉高压产妇产后去世.........”“以爱的名义”怀孕,看似伟大,这种爱却是非常自私的。

我想问一句:爱,到底应不应该自私?


许超医生




这个病例是世界首例,因为以前没有人这么做,这样做的人也都没了。

她被诊断出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严重的肺动脉高压。这个病绝对禁止怀孕的,因为没有人,这么做没有大人和孩子能活下来。

她的日常生活都需要呼吸机维持,但平时依然维持困难了,医生的预测吴梦的寿命可能只剩下不到4年。

她是网红,利用网红的身份,她怀孕5个月就心衰了,医生用体外循环维持她的生命,让孩子产出后,作了肺移植。

孩子5个月她就心衰了,医生用体外循环维持她的生命,产下孩子后做了肺移植。

好在都顺利恢复了,她其实活着一天就赚一天,她把每天的赌注的心态,也用在在了怀孕上,高调网上宣布,并且说:要给肺动脉高压的姐妹怀孕带来希望。

但她绑架了医生,绑架了亲人,同时赌注的是她和孩子的两条生命。

幸运的是她赌赢了,遇到的是世界上最牛的医生,主刀的陈静瑜教授是我国肺移植第一人。

上天是公平的,是所有幸运都会落到一个人身上,肺移植和早产儿后面还有很多坎要过,希望她们母子都能健康。

作为母亲她今后的责任更大,不会因为肺移植就减少,但不免担心孩子,因为这种赌徒的心理的教育……

生命是可贵的,来都是偶然,离开是必然,但不要绑架他人,同时还有他人的生命。

“快乐的小大夫”每天为您推送健康医学知识,分享病例,不要忘记点击右上角关注呦!


快乐的小大夫


妊娠,被主流医学界视为重度肺动脉高压的绝对禁忌症。

在医院病床上录制面向公众的视频,公然挑战国际医学界的共识,医院不准许可能吗?这叫绑架医院?

在答主看来,不过是联手炒作!

如何看待「世界首例肺动脉高压产妇肺移植」这件事?

后来的「世界首例肺动脉高压产妇肺移植」,不过是前期联手炒作炒糊了后的补救。

如果说,2015年,吴梦以“只有4年生命”为噱头炒作她的肺动脉高压还是“正常”的,并且是成功的,因此炒作出一本“畅销书”《为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活着记事》。

那么,第二次“以绳命”炒作【世界首例超高龄超高压肺动脉孕产妇:为了爱将再当妈】和【世界首例超高龄超高压肺动脉剖腹产手术】则是令人作呕的。

这个炒作背后,一直有无锡市人民医院哦影子,可以说是联合炒作。

2015年,“只有4年生命”为噱头的炒作

据公开资料,吴梦,四川人,早年在成都某报做记者。2003年到江苏无锡一家健康行业报纸供职。其后的10年里,过着正常人常有的生活,并结婚生子。

  2013年,吴梦的命运出现转折,这一年先是经历婚姻破裂,随后被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导致双向分流,所谓肺动脉高压Esenmenger综合症。

这种疾病预后很不好,如果不经过治疗,一般从获得诊断到死亡的存活时间只有几年,这就是她宣称“只有4年生命”的出处。

2015年初开始,她在天涯论坛发表记录她抗病过程的《为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活着记事》,获得很高的点击量。2016年,《为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活着记事》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一度成为热销的畅销书。

随着《活着》的成功,吴梦不仅收获了名声,也收获了新的爱情。

以爱的名义,恶炒“世界首例超高龄超高压肺动脉孕产妇”

如果说,2015年的炒作是正常的,是成功的。

但是,今年有关【世界首例超高龄超高压肺动脉孕产妇:为了爱将再当妈】

【世界首例超高龄超高压肺动脉剖腹产】的炒作则是恶性的,令人作呕。

我们人体的血液循环可以分为体循环(全身大循环)和肺循环(小循环)。血液循环的动力来自心肌收缩产生的压力。

我们常说的“血压”指的是体循环的动脉压,是左心室心肌收缩产生的压力,正常低于120/80毫米汞柱,按照最新标准,高于130/80就属于高血压。

肺循环的血液由右心室收缩的压力从心脏泵入肺动脉,肺动脉的压力仅有体循环动脉压力的1/10,在11~17毫米汞柱,一般不超过20,高于25就被称为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高压会显著增加右心室压力和负担,可以引发右心衰竭,进而出现系列严重病症。

吴梦的肺动脉高压Esenmenger综合症原本就是由先天性心脏病导致,并且存在不正常的左右心腔的分流(方向取决于两侧的压力差),可以显著增加两侧心室的负担。

简单来说,肺动脉高压患者自己活着都很“吃力”,心脏时刻都有被“累趴下”的可能。

怀孕,对于正常人来说只不过是一个生理过程,虽然经历身体的巨大变化,包括心肺巨大的负担增加,由于人体本身就是这么进化过来的,足以应付。

但是,对于自己都活着吃力的肺动脉高压患者来说,怀孕生孩子是不可承受之重。重度

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高压寻求怀孕生孩子,那是找死——死亡率极高。

因而,被国际医学界列为禁忌症,建议严格的终生避孕,一旦意外怀孕,应该尽早流产。

然而,我们这个尝到炒作甜头的记者作家,公然挑战国际医学界的权威,不顾医生的劝阻,以爱的名义坚持怀孕再次生孩子。

结果,在妊娠5个月左右心衰加重,就住进医院。第七周后,肺动脉压力达到140毫米汞柱,超过体循环动脉高血压的标准,因而不得不提前进行剖腹产。

就在剖腹产的前夜,6月18日,在医院病床上录制视频高调渲染她之所以妊娠的所谓爱:

什么爱?

以绳命来生二胎,是为了对大儿子表达爱?

用绳命生孩子是对新爱人表达爱?

反过来,新先生为了爱情结晶宁愿牺牲爱人的绳命?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呢?

在医院病床上,录制挑战国际医学界共识的宣传片,用自己的绳命来怂恿、挑唆肺动脉高压患者群体都挑战医学共识,不遵从医生的建议,把肺动脉高压患者们推向死亡,这叫爱他们?

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爱?

这种录像录制和宣传,没有医院和主管医生的准许、参与,能进行吗?

结果,虽然在体外心肺支持VA-ECMO(静动脉体外膜肺氧合)的护航下,顺利完成了【世界首例超高龄超高压肺动脉剖腹产】手术。

但是,手术的进一步打击使得心肺功能进一步衰竭,难以脱离ECMO,终于逼迫所在的无锡市人民医院拿出看家本事,进行了有一个世界第一——也是本问题的主题:【世界首例肺动脉高压产妇肺移植】。

吴梦绑架了无锡市人民医院?绑架了江苏医疗界?

吴梦不听医生的建议,用自己的绳命进行炒作。

全力配合和支持吴梦的无锡市人民医院现在出来说,【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场所,医生不得不一心赴救】,因而不得不接受吴梦绑架?

试问,啥时候中国的医院开始接受病人的绑架了?

现在,答主只问一点:

吴梦从妊娠5个月住进无锡市人民医院,2个月后进行【世界首例超高龄超高压肺动脉剖腹产】手术。

术后7个月早产的新生儿一直住在早产孩子有无锡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救治至今。

剖腹产术后,一直依赖于ECMO维持生命,到6月27日进行【世界首例肺动脉高压产妇肺移植】。

到现在又接近1个半月过去了。

这样一系列的超高难度、超级复杂,历时数月的医疗过程,总费用是多少?

几百万?上千万?有木有?

请无锡市人民医院公开所有费用支出明细。

如果,所有费用全部是由吴梦自己或者吴梦募集而来,按照目前国内先付钱后治病的规则预先支付,没有用无锡市人民医院或者相关科研经费一分钱,那么,答主认同医院、医生被绑架的说法!

如果,这样就可以绑架医院的话,那么,从今以后,所有疑难杂症或者所有支付不起医疗费用的患者都可以跑到江苏,绑架无锡市人民医院和该院的医生们?


挣脱枷锁的囚徒


详细了读了陈静瑜院长的文章。陈院长的文章定调还是很接地气,希望这例肺移植是世界首例,也是最后一例。 评论区也很精彩:不提倡这样的母爱,不提倡在国内的医疗环境中用道德绑架医生。

就像陈静瑜院长说的:国外不可能有这样的病历,因为国外医生是权威,病人会听医生的医嘱,而在国内的医疗环境中,才会有这样任性的孕妇,才会有这样的肺移植。

下面我来讲讲肺动脉高压生孩子有多大的风险,那就是九死一生来描述。当妇产科医生20余年间,见过危重的产妇也不少,但最凶险的还是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一次,一位30来岁肺动脉高压的女性,没怀孕的时候还是活生生的一个漂亮女人,生活也能自理,家里经济条件也不错。医生建议不能怀孕,但她不听医生劝说,还是怀了。怀孕5到6个月,透气越来越困难,有一天突然觉得胸闷厉害,一送到医院就抢救无效,大人孩子都没了。孕妇自己没见到儿女,而她的爸妈却没了女儿。



肺动脉高压是明确禁忌怀孕的疾病,即使避孕失败,发现怀孕,也要在孕早期终止妊娠。否则,到了孕中晚期,母体血容量增加和心脏负担加重,随时可能发生心力衰竭,心脏停止搏动,从而发生猝死。

大家会说,不做母亲,对女人来说太不公平。但如果怀孕自己生命都保不住,留下下一代有意义吗? 妊娠分娩出意外,你父母会失去她们的宝贝女儿,你想过她们的感受吗?

今天故事中的主人翁吴梦真是九死一生,她在陈静瑜顶级肺移植团队那儿,等到了供肺,做了肺移植。但大家想想有多少因肺疾病无奈的患者等着肺移植救命呢,你把他们挤到了阎罗王那儿(如果你不怀孕不需要肺移植,怀孕出大风险了才成为急诊优先考虑的患者)。因为孕产妇死亡是每个省,每个地区产科质量的考核指标,再说一人两命,医疗资源会向孕产妇倾斜。有可移植的肺肯定优先救治孕产妇。



再说,如果真因为母爱,真的想延续自己的DNA, 换个思路,还可以找代孕啊!

总结一句话,肺动脉高压不能怀孕 不能怀孕 不能怀孕。生孩子还是得权衡利弊?有句古话:"生孩子一只脚棺材内,一只脚棺材外"。讲得就是生孩子的风险。现代医疗条件虽然好一点,但有原发心脏病特别是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孕妇,怀孕还是很危险。

更多科普知识,点击右上角,关注蔡珠华大夫。


蔡珠华大夫


4月1日下午,央视 [面对面]节目“被绑架的手术”当事人吴梦在无锡病逝,年仅43岁。

高龄产妇怀孕生子本不是新闻,但加上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网红几个关键词,舆论一时哗然。

2013年,吴梦被诊断出一种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 Esen-menger 综合症,包括房间隔缺损和主动脉转位,合并严重的肺动脉高压。

2017年,吴梦怀孕了。

2018年1月,42岁的吴梦来到江苏省无锡市人民医院产科首诊,因重度肺动脉高压得到终止妊娠的建议。

然而拗不过吴梦坚持,2018年6月16日,吴梦的血氧指标危急,胎儿发育已近28周,无锡市人民医院多科室协作紧急为她实施剖宫产手术。

术后3天,吴梦出现连续心脏骤停,并陷入昏迷。

6月27日下午点,无锡市人民医院心肺诊疗中心为吴梦进行心脏修补同期双肺移植手术,历经8小时,这成为世界首例继发性肺动脉高压产妇“心脏修补+双肺移植”的成功手术。

十个月过去,奇迹并没有延续。

2018年12月17日,吴梦因肺部真菌合并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再次入院。

2019年4月1日,吴梦在从医院返家途中去世,享年43岁。

吴梦的去世令人唏嘘,逝者已矣本不该多加评论,但媒体的高度关注又将此事拖进了医疗与舆论的漩涡。

肺动脉高压患者想当母亲有错吗?

吴梦怀孕究竟是出自母爱天性还是想利用舆论插队抢肺源?

这种以爱为名的道德绑架的极端案例,后人效仿怎么办?

在关于此事的各种媒体报道中可以看到,吴梦性情固执,在每一个关键节点,医生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说服她。

医生建议肺动脉高压患者不宜怀孕,吴梦坚持要把孩子生下来,还写了免责声明表示后果自负;

医生建议尽快进行剖宫产手术,吴梦却因为时辰问题还想再拖时间不肯妥协;

医生建议吴梦使用ECMO(体外膜肺氧合)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吴梦却害怕用上了ECMO之后,万一摘不下来会很痛苦不同意;

肺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容易诱发感染,受者必须谨遵医嘱加强随访,吴梦却拒绝必须的用药治疗导致双肺反复感染,诱发慢性排斥…

难怪主刀医生陈静瑜术后在微博上直言,吴梦冒险生子是“以爱的名义,绑架了医院、绑架了医生。”

诚如电影《找到你》里面说的,“生孩子是天底下最自私的事情,用别人的生命来完整自己。都说母爱是伟大的,但其实,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也不过是在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而已。”

其实在生命末期,吴梦的求生欲仍很强烈,可惜最后她还是为自己的爱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值不值,自不自私,各人有各人的评断。

只是,维系家庭的纽带,为什么是孩子不是爱呢?

微博上@CY郝希纯医生关于此事评论道,

“当谈及循证医学的时候,人们只关注当前最好的证据,却忽视了病人的价值观和愿望,当然还有医生的经验,这三者是循证的核心。

吴梦有结婚生子的强烈愿望,且从科学上并不禁忌,实施手术是适宜且是以病人为中心的,也是循证的,吴梦纵然有错,也没必要过分谴责。

医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这才是我们该从这个案例中找寻启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