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武汉算几线城市?

奋斗中的95后


最近经常有网友频繁的标榜自己所在的城市为“国家中心城市”这个概念。好像由于国家给予的这个国家中心城市称号就意味着城市很🐂,和北京、上海可以并排称兄道弟似的。

为此,我特意查了国家中心城市这个概念,和广大网友一起学习一下:

国家于2010年首次提出国家中心城市的概念,主要目的是明确国家今后各地区的城市建设重点和城市地位。首批是5个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也就是5个直辖市,这是理所当然的安排,其中给予了明确定义(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是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天津是没有明确为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只是作为直辖市之一,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打造北京—天津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2016年后,因国家中心城市的概念城市和直辖市是重叠的,并没有突出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理念和工作重点,相关部委才又陆续增加了4个新的城市进入名单,具体定义如下:

成都 四川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打造成都—重庆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武汉 湖北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武汉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郑州 河南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建设郑州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西安 陕西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和工业基地。建设西安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从我划的的重点可知,这个国家中心城市是有水分的,其实更明确的名称应是国家各区域中心城市,且还有更明显区别,比如武汉是国家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郑州为国家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也就是说在中部地区武汉是第一中心城市,郑州是次于武汉的中部地区中心城市。

同理,西安也是次于成都的国家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

其实以我的理解,这是住建部和发改委给相关省市的今后在城市建设定位方面的指导性文件,并不是给各个城市的排名文件。即由此文件,让各个省市重点打造这几个城市有了理论依据和政策依据,也就让这几个城市可以正大光明地集全省之力倾斜式发展,吸血式发展。

仔细研读就会发现,这个名单中没有东部地区的城市和东北地区的城市,是不是这些地区的城市就不在重点发展的范围内了呢?当然不是,国务院在2010年5月推出了长三角地区发展规划,定义了以上海为核心,另外以南京、杭州、苏州、合肥等为辅助中心的发展的规划,后来又定义了上海为超大城市,南京为特大城市,杭州、苏州、合肥为一类大城市的多个城市级别,带有城市排名的性质!

东北地区于2017年国务院定义了沈阳为东北地区的唯一一个特大城市的城市发展规划,即说明了东北地区的发展核心是沈阳。

另外有心人一定发现好像少了深圳,这个一线城市呢?被国家忘了吗?当然没有,因为这是特区啊,人家有专门的特区发展规划,另珠三角地区的发展规划是广东省自己出的规划。

以上学习了一堆文件后,我得出的结论是,在国家层面的城市发展意图中以直辖市和特区为第一优先,其中包含广州,且天津发展的地位略低于其他五个城市(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深圳)。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第二优先,依据是城市规划的批示时间(2010年)和盖章部门(国务院)。以国家中心城市发展规划为第三优先,依据是审批时间(2016年后新推成都、武汉、郑州、西安)和盖章部门(住建部和发改委)。以各城市单独规划审批为第四优先,通过给相关城市定位城市等级来明确发展目标,(比如沈阳的特大城市定位在2017年由国务院批准)。

最后再次说明一下重点,以上的发展顺序也好,城市等级也好,都是以发展目标来定的,并不是指现阶段的城市定位和城市等级和排序(除长三角以外),故而我认为给现阶段城市排名最终还是以总量GDP和人均GDP为主,其中打分比例各占一半。打分接近的情况下,再比较政治、教育、历史文化、医疗、商业、第三产业规模等)!

结合以上观点,我认为国家并不希望和不鼓励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城市排名,因为这是会制造城市矛盾,影响团结的。国家的思路还是分区分片的在基本同等客观条件下进行主次排名,这也是唯一相对公平和国家乐见的城市竞争方式!


眼看过去未来


看了很多人的回帖我有疑问,为什么整天把武汉这不好那不好挂在嘴边的人却在武汉买房并长期生活,我身边就有这种人,问他们为什么不去被他们夸成天堂的北京上海定居,他们回答是:还不是为了和父母近一点。我觉得这不是理由啊,在北京上海定居还是可以把父母接过去呀。

觉得武汉不好我觉得完全可以把湖北所有的家当变卖掉去北京上海买房,成为新北京人或新上海人,这样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身体上不是更舒服吗?


用户5532978160142


实在不想地域黑了,也懒得看这种引战帖。武汉哪怕现在依然是全国最大的县城,我依然爱他,因为那是我的家乡,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穷,就是这么回事。家乡承载了一个人成长的所有记忆,这里有我们的根。再差又怎样,人不能忘本


ChestertanC


武汉到底是几线城市,各个地方的人看法不同。不过,基本可以达成一致的是,武汉目前还没有进入一线城市,但绝对不是三线城市。

目前全国公认的一线城市,就是北上广深。而其他城市,类似天津、南京、青岛、武汉、成都、重庆、杭州、大连等等,就在一二线之间拼抢。

而且城市分线,也要看分类的角度和指标,是文化、还是经济、还是综合。

2016年武汉GDP达到11912.61亿元,GDP总量全国排名第九,在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位居第四,是中部唯一一个突破万亿元的城市。预计2017年可以进入前八,前几位除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外,还有天津、成都、重庆、苏州。个人觉得,GDP进入前五应该可以稳居一线宝座。

而武汉的大学以67所,在全国数量位居第二,仅次于北京的87所。每年毕业大学生数量近百万。

武汉是沪渝高速、京港澳、大广等多条高速交汇,也是全国高铁的枢纽,每天通行的铁路客车达到730趟,高铁动车占40%以上。

武汉天河机场也是华中地区为数不多的4F级民用国际机场,是中国八大区域性枢纽机场之一、国际定期航班机场、对外开放的一类航空口岸及国际备降机场。

在百万大学生留汉和资智回汉的潮流中,大学生落户武汉数量明显增加,达到28万,超过之前数据。

武汉地铁建设也是突飞猛进,从当初的一条轻轨,到现在每年一到两条地铁增速,看着确实喜人,三镇通行越来越顺畅。


光头黄的创业史


武汉属于二线城市。


一线城市3个:北京、上海和广州。
二线城市10个:1、天津和重庆。2、沈阳、哈尔滨、西安、武汉、南京、杭州、成都、深圳;
三线城市24个:长春、大连、呼和浩特、太原、银川、兰州、乌鲁木齐、西宁、石家庄、郑州、济南、青岛、合肥、宁波、福州、厦门、南昌、长沙、佛山、海口、南宁、昆明、贵阳和拉萨;
四线城市为其他城市。


篮球论坛


湖北省武汉市,是新一线城市,就我来看,虽然说的是新一线,其实我认为还是化为二线城市比较符合武汉这个大都市。

武汉,就我来看这座城市真的很特别,虽然被评定为新一线城市,在我的眼里一线城市都是很文明很文化很有涵养很有内涵的城市,当然我这么说并非是在诋毁武汉没有文化没有闻名没有涵养没有内涵,恰恰相反的是,我认为一个新一线城市本应该走的是科技风,然而武汉非常特别的居然走的是亲民风格,这一点我是非常意外的。

对于武汉这种新一线城市的亲民风格,我真的是省油体会的,因为工作关系,我常常奔走于湖北省的各个城市,踏足武汉的时间尤其多,给我印象是,每一次去武汉刚刚下车走出车站,就会有很多男男女女把你包围,然后耳边充斥着差不同的声音,住店吗,很便宜,有小妹,大学生,带你去,就旁边,旅游吗,想去哪,来上车,马上走,我的天哪,这好像不太符合一线城市的风格呀,怪不得说的是新一线城市呢。

好不容易挤出了包围圈,准备去负一层坐出租车,然后又好不容易拍个半个小时的队伍上了出租车,的士司机摇头晃脑满脸不屑的问你去哪,当我的答案不符合他想去的路线之后,满脸都写的不乐意,我估计要不是附近有相关的工作人员盯着他绝对会表示拒载。我遇到最离谱的一次是,出了车站刚刚拐弯,本身非常不乐意的司机替我打开车门告诉我下车,问其原因他表示我要交班了,我的天哪,要不是我打不赢他我非揍他不可。

没办法,司机拒载我只有下车,有些朋友说那可以投诉呀,其实本身我心肠是比较软的,一个投诉是没有问题,但是很有可能导致这位司机朋友今天一天的钱就白挣了,想想何必呢,算了算了再拦一辆车吧,这个时候摩的师傅们看到了商机,纷纷围拢过来,当我表示他们不能打票无法报销表示拒绝的时候,那些师傅们纷纷骂爹骂娘的一哄而散。

这就是新的一线城市吗,从某些方面来说我还是喜欢武汉这座城市的,但是对于这个称号我认为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更正和修改。


嘿宜昌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官方从未给城市划分一、二、三、四线城市,也没有出台过相关的定义标准,因此,所谓的一线城市也好,二线城市也罢,只不过是民间机构的划分,久而久之成为大家约定俗成的一种叫法。

就目前而言,大家公认的一线城市只有四个,也就是北上广深,这样看来,武汉应该算是二线城市。但近年来却又有“新一线城市”这么个说法,它的衡量标准包括商业资源聚集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以及未来可塑性五大指标,以下就是2018年中国商业魅力排行榜榜单,我们可以发现,武汉以80.73的综合得分位居15个新一线第四名。关于这个“新一线城市”,我的理解是它与传统的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仍有差距,但比其它普通的二线城市又强上不少,因此算得上是1.5线城市吧!

当然了,不管武汉是新一线城市也好,二线城市也罢,武汉都是国家重要的城市,在我国城市格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湖北的省会,武汉是我国中部地区唯一的副省级城市和特大城市,也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国家中心城市,长三角经济带的核心城市之一,其整体实力还是非常的强的。2018年武汉GDP达到了14847亿元,位居全国第九。未来武汉也可能会像北上广深那样被公认为“一线城市”,成为大家一种约定俗成的叫法也未可知呢?


锦绣中源


武汉是湖北省省会,副省级城市,是我国中部地区中心城市,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全国最大的水陆空综合交通枢纽,有“九省通衢”之称。2016年常住人口1076.62万,实现GDP11912.61亿元。


武汉科技教育发达,有高校88所,是仅次于北京的全国高校第二多的城市,在校大学生、研究生107.3万人。武汉的人才优势不容小觑,特别是今年出台了人才落户政策和人才购房优惠政策,已经吸引了大批高素质人才落户武汉。

武汉是我国的老工业城市,工业基础雄厚,已形成钢铁、冶金、航天、化工、光电子、纺织、造船、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支柱产业,特别是光电子产业发展技术全国领先,有中国的“光谷”之美誉。武汉高新科技生长的土壤肥沃,近年来,高新科技产业发展迅速,特别是今年以来,科技行业的投资呈爆发式增长,在小米科技董事长兼CEO湖北人“雷布斯”引领下,很多科技企业大佬到武汉考察投资,今年1—11个月,签约投资达到23640亿元,12月又传来了“成功签约20个文化产业项目,投资金额349.7亿元”的消息。


武汉近几年的发展除了光电子信息产业、现代金融之外,智能制造、生物制药、人工智能等产业也发展迅猛。

任何一个地方,一个时代,要有大的发展,首先就要靠人才。自古中国就有“上有九头鸟,下有湖北佬”的民谚,将湖北人与“九头鸟”相比,说明湖北人聪明、智慧,自古楚地多英才,在这个新时代,武汉一定会涌现出大批科技、管理、经营方面的英才,武汉未来的大发展可期。


正哥说民生


武汉,是妥妥的一线城市!京沪武深,这是中国现在的四个一线城市,最具有全国性的影响力、辐射力、集散力,还有存在感,这些也是最有领导气质领导作用的城市。

而其余地区性大城市、省会、计划单列市,比如长沙、广州、厦门、郑州、成都、重庆等,恐怕只能算是二线城市。因为他们的存在感、在国家大局中的作用,还有就是决策力和影响力,完全无法和京沪武深四大一线城市相比。



武汉为什么是一线城市?因为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几乎每个方面,武汉都在国内位居前三。武汉还是一个相对完美几乎没有短板的城市。


武汉是地理条件和区位上的一线城市。众所周知,武汉是国内区位上首屈一指的城市。正好位于国家的心脏,东半球的水资源中心。京广线国家脊梁和和长江龙脉在武汉完美交汇,造就了武汉作为国家的十字路口的心脏地位,而且正好处于中国的经济人口地理的地理分布中心。加上周围地势平坦,水热条件好,已经成为全球人口经济产业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东方芝加哥,亚洲湖城,大江大湖大武汉!

武汉是行政的一线城市。武汉作为中国的大区行政中心之一,统率整个中南六省区。武汉有着诸多的大区机构,权力影响力远超湖北省。包括武汉铁路局、长江委员会、长江航运集团、武汉海事法院、民航中南局、国土部武汉督察局、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还有以前的武汉军区等等。这无不承载了武汉的实力和权力。


武汉是交通的一线城市。武汉是全球最大的综合交通中心,水陆空交通齐备。长江黄金航道贯穿中国,武汉正好位处中心,万吨巨轮直达武汉。武汉铁路枢纽,也是中国最重要的铁路枢纽,京广线、沪蓉线、汉西线、武九线等都在此交汇,是中国的铁路大十字。随着武汉鄂州国际机场的兴建,武汉马上具有一市两大国际机场的局面,填补了中国一线城市第二机场的空白。还有,中国几乎所有的干线公路、高速公路都围绕武汉为中心,武汉是世界最大的陆路交通中心之一,十二省通衢。

武汉是科教的一线城市。武汉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在校生规模都是全球第一!武汉高等教育设置合理、学科门类齐全、办学质量好,是全球最重要的教育中心之一。武汉还有着庞大的科研院所,中科院武汉分院、邮科院、东湖高新区、中国光谷、702所、709所、二航局、大桥局、电气化局、隧道局等都在武汉。武汉也是中国的科技之都。


武汉是产业上的一线城市。武汉产业发达、门类齐全、技术含量高、竞争力强。武汉是全球最大的汽车、钢铁、光学、水电、现代建筑的产业中心。武汉的造船、半导体、成套装备、石化等产业同样有国际性竞争力。武汉有些东方鲁尔区、中国底特律之美誉。

武汉是商贸流通的一线城市。汉正街、天下第一街,熙熙攘攘皆为利来,笑迎天下客,货到汉口活、四大聚、四大名镇等等,无不诉说着武汉的繁荣和热闹。武汉的流通市场建设培育领先于全国,已经把武汉打造成中国中部最大的商贸流通中心,湖北、湖南、四川、重庆、陕西、安徽等省无不把武汉当做他们的流通平台。

武汉更是城市规模上的绝对一线城市。武汉是全世界城市规模最大的城市,历来有大武汉之称。而且,以武汉为中心,西安、郑州、合肥、南昌、长沙等城市,以众星捧月之势,共同构成武汉都市圈,这是全世界第一大都市圈。

所以,林林总总,武汉是一座天生丽质、卓尔不群的城市。当然是中国一线城市的代表。


武大东湖


2017年,武汉是新一线。武汉利好。

一,米字型高铁规划成型,虽然有一部分当初规划不够长远,但毕竟是九省通衢之地,华中重镇。

二,与郑州同列国家中心城市,领先中部崛起,是经济梯度转移的领头羊。

三,海陆空优越的地理位置,让武汉的交通优势更加明显。数量众多的大学,让武汉具备很好的后发优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