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7 追到第二季了,这剧总算是没让我失望

2017年看剧史让我最失望的,就是美剧《使女的故事》。

这剧一出,很多人的朋友圈是炸裂了。

故事讲述未来世界里,因为严重的环境污染,人口出生率骤降,一个男性极权社会Gilead建立了。

追到第二季了,这剧总算是没让我失望

在这个政权之下,一夫多妻制,一部分还具有生育能力的女性沦为了上层阶级家庭的生育工具。

她们在这样诡异的氛围下,被强迫交配。

夫妻双方合力利用这个工具来得到自己的孩子

追到第二季了,这剧总算是没让我失望

她们享有的社会地位极低,被严苛的管制和分配。

追到第二季了,这剧总算是没让我失望

这样一部疯狂的剧,显然都在挑战观众的肾上腺素。21世纪了,大多部分的观众接受的三观教育,是平等和自由。

而这样的一部剧,极端的压制和变态,作为使女的女主角最终走向应该是什么样的,众望所归的,肯定是“被压迫的妇女站起来,反抗极权实现自由”!

然而,第一季《使女的故事》让我略微失望。

在经历了丈夫被杀,女儿被掠夺,自己沦为生育工具之后,女主角琼第一季的境况只能用“笼中打转”来形容。

第一季将荒谬发挥到了极致。

荒谬的不仅仅是,同性恋使女被切除了体外性器官,被告知还是有生育能力。

追到第二季了,这剧总算是没让我失望

荒谬的还有一个使女没有即时生效,即怀孕。就会有下一个使女来替补。

更荒谬的是,女主角长时间没有怀上孩子,竟被女主人要求和家里的司机交配,以此来拥有一个孩子。

追到第二季了,这剧总算是没让我失望

第一季的结尾,花费了一整季的时间才搞清楚状况的琼,怀上了司机的孩子。

我所希望看到的反抗、逃离、推翻,都没有发生。

失望吗?略失望。

为什么是“略”?客观来讲,这部剧呈现的显然并不仅是一个被控制和企图逃离的主题。

追到第二季了,这剧总算是没让我失望

它用一个荒谬的虚构故事,客观展现了女性这个符号在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显然,在大众认知里,它的意义就是生育。

而这个极致的故事,很明显会让更多人思考,是不是女性只有这存在意义?

追到第二季了,这剧总算是没让我失望

所以,即使第一季的结局没有达到很多人的期望,它仍然在第75届金球奖上拿到了电视类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剧集的重要奖项。

高口碑高质量,第二季还不来对得起谁?

来了。

《使女的故事 第二季》

The Handmaid's Tale Season 2

追到第二季了,这剧总算是没让我失望

沉淀了一整季的第一季,现在的豆瓣评分是8.8分。

追到第二季了,这剧总算是没让我失望

而开播到现在,第二季的《使女的故事》,评分显然是神剧的分数了。

追到第二季了,这剧总算是没让我失望

有这个分数一点不奇怪,第一季让你失望,这一季,全给你补回来。

如果说第一季给人的观感是透不过气的压抑,那么这一季,就是狠戳戳的宣泄,并且一股汹涌的暗流,即将冲破桎梏的力量感是越来越强了。

上季末怀孕了的琼,开篇在上校夫妇的见证下接受了孕检。

追到第二季了,这剧总算是没让我失望

明面上,这个孩子即将是上校夫妇的。实际上TA是琼和司机了。

压抑了一季的愤怒和不甘,爆发了。

里应外合之下,琼从医院逃了出来,被送到无人区的废弃工厂。

追到第二季了,这剧总算是没让我失望

追到第二季了,这剧总算是没让我失望

在这里,她和司机尼克相会,并且终于让我们看到了最想看到的。

脱去了红色的使女袍,烧掉。

追到第二季了,这剧总算是没让我失望

钉在血肉上的标签,割掉。

追到第二季了,这剧总算是没让我失望

浴血重生,她自由了。

追到第二季了,这剧总算是没让我失望

但接下来如果就是“啥都不说就是干”的生猛逆袭,似乎就是一切都预料内的兴致缺缺了。

第二季最让人赞赏的,应该还是对女性社会价值的反思和呈现。

利用不断穿插的剪辑,第二季呈现的琼这个角色更加丰满。

在这个极权政权建立之前,她是最普通的白领。是一个孩子的妈妈,实行已久的避孕措施,在和丈夫商议之后也打算停了。他们打算再要一个孩子,并且为这个计划欢欣不已。

追到第二季了,这剧总算是没让我失望

然而并不代表,那个没有男权极权的社会,她是百分百在享受她的平凡生活。

因为和丈夫都是全职工作,女儿在学校发烧被送往了医院,却被医生质问如何兼顾孩子和工作的。

话里话外一个意思:有了孩子,你为什么还要工作?

追到第二季了,这剧总算是没让我失望

并不仅仅是作为妈妈的琼面对这样的问题。

作为大学讲师的埃米利,课题研究能力一流,却因为被发现自己的手机壁纸是和同性爱人的合影,被投诉,面临着短期内不能站上讲台的境况。

追到第二季了,这剧总算是没让我失望

更甚者,你会发现,一个普通的女学生,也会在课堂上被自己的男同学轻视。

“人类的微生物群落中没有古生菌。”男同学毫不客气地怼了女同学,事实证明他错了。

追到第二季了,这剧总算是没让我失望

发现了没?这些貌似很小的细节,很多时候被我们忽略了。

也许某一个女同事也会在会议中被一个男性同事说,你们女人知道什么?

这种下意识的想法在很多生活场景中都会出现,一个妈妈会被质问,为什么你有了孩子还在工作?孩子怎么办?

一个同性恋,被客观环境压制得不能正大光明使用自己爱人的照片当壁纸。

追到第二季了,这剧总算是没让我失望

这些事情,并不是发生在那个男权极权社会,而是相对这个社会而言“正常”的社会。

但实际上这正常吗?并不。

第二季《使女的故事》至此走入凡尘,它不再满足于用一个荒谬猎奇的虚构故事来满足观众的肾上腺素。

它让每一个观看它的观众看到,是的,琼自由了。她要去到哪里?

退一步,背后是那个扭曲的极权社会。

进一步,回到那个曾经的“正常”的生活?且不说它是否还存在,那样的社会何不是背后野兽的初始版本?

追到第二季了,这剧总算是没让我失望

回到最初,大家额手相庆,仍然是一个荒谬的存在不是吗?

在回顾琼的过往生活蒙太奇里,她的母亲也一个非常鲜明的身份出现了——

女权主义者。

在琼还不是那么地懂事时候,她在深夜被母亲带往公园,和一帮女权主义者,燃烧写着强奸犯名字的纸条。

追到第二季了,这剧总算是没让我失望

这是她参加的一个属于女性的盛会。

在逐渐长大的过程中,也许她就慢慢发现,她再也难看到一群女人的笑脸。

追到第二季了,这剧总算是没让我失望

她们被婚姻、家庭捆绑,被世俗意义捆绑。不能自由左右生活和工作,接受来自各方的偏见和建议。

看得出来,这部剧并不是在鼓吹女权主义者。它真实想要要呈现的,是女性自由选择的权利,和被尊重的地位。

而不是被封住嘴巴,不能言,只能接受,沦为工具。

追到第二季了,这剧总算是没让我失望

第二季对于极权社会Gilead的描述更详尽。

满目苍夷的开发地,触犯规则、异端身份的女性在这里接受劳动奴役。

追到第二季了,这剧总算是没让我失望

还有一片平和的中产阶级生活区,非上层家庭,主要分布在这里。

追到第二季了,这剧总算是没让我失望

各阶层的领域扩大了,你会发现,观念并不是“世界那么大”能中和的。

底层小民虽然劳苦,还是会存在恶意。

追到第二季了,这剧总算是没让我失望

而天真的中产阶级家庭妇女,则会质问使女为什么不刚烈地选择去死,而是把自己的孩子拱手让出。

追到第二季了,这剧总算是没让我失望

不需要看剧,会有很多的女性都有这样的感同身受——

莫名其妙的恶意,和不被理解,更多时候可能来自同为女性的同伴;

背上标签,你就要面对那个标签背后的一系列批判标准。

在好莱坞因为“男女同工不同酬”问题饱受争议的这几年,第75届金球奖电影剧情类最佳女主角得主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在她的获奖感言上,调侃当晚来参加典礼的女演员不是来蹭饭的。

这一届金球奖,包括《使女的故事》第一季在内,揽获大大小小各类奖的作品,大多部分都是女性题材或角色。

当晚这个调侃,是最妙的点睛之笔。

追到第二季了,这剧总算是没让我失望

而看《使女的故事》,不过是有一些借虚看实的意味。

现状不可欢喜,未来可不可期?

故事里的人会走过疆界吗?十有八九。现实的人如何自洽?优雅前行吧。

追到第二季了,这剧总算是没让我失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