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明朝真的是一个特黑暗的皇朝吗?

文|陆以外

明朝真的是一个特黑暗的皇朝吗?


明朝是否黑暗应先从朱元璋的出身去看,他出身底层,然后坐到了最高层,从坐上这个位置的那一刻起,他基本上就在担心一个事情:失掉江山。朱元璋的理想是要大明江山永葆的。他的这个内心OS,从几个事就可以一窥究竟了。

废相。大明初建那会,用的还是前朝的那套,内设中书省,省内设宰相,省下设六部,宰相是胡惟庸。这套制度运行一段时间之后,朱元璋就深感不安了,他找了个借口给胡惟庸按了个罪名把他杀了,并杀了胡身边的一批党羽。斗掉胡惟庸之后,朱元璋干脆把中书省撤掉,并立了个法令,规定以后子子孙孙都不准设置宰相这一官职。撤掉中书省不设相职后,朱元璋提升了六部的职权直接对皇帝负责,皇帝自己把宰相的活也干了,权力一手抓。这就是朱元璋的废相。

锦衣卫。这基本上就是一个特务机构,直接对皇帝负责,表面上是说监督乱权分子,实际执行上还不是“看朕的心情和需要”,也就是皇帝说了算。这个东西的存在,对于各级大臣来说确实是充满了震慑力的,那些所谓的“冒死直谏”和“跟皇帝讲句心理话”,自然就少了,多了的自然是阳奉阴违,即敢怒不敢言。所谓东林党就是这么来的,在你身边我不敢说你,那我就辞官回到千里之外的家里说你,东林是江苏无锡的一个书院,那些在京都敢怒不敢言,或者言了也没人应和的官员,很多都辞官回家,这些人都是很有学问的,回家后很多人都到东林书院讲学,自然他们会以讲学为名对朝政发表议论。后来应和的人越来越多,发展成了一股势力,即东林党。可见当时人们的口是被封成什么样子,位高权重同一个鼻口出气的大臣们都如此,草芥黔首们就更是可想而知了。不过东林党的兴发也已经是万历时的事情了,这已是大明后段权力已出现松动时。

卫所制。明朝的军队管理也是一绝,行卫所制,军民不同籍,且军籍世袭制。这套军制对当时北面蒙敌,东受寇乱,内起不断的大明来说无疑是有其很现实的意义的,起到了一定的军事作用。但是,它实在伤民,有多伤民?名义上这套东西运行了两百多年,但其实运行四十年左右就几近崩溃了,因为人们不堪其扰,骗的骗,逃的逃,安土重迁的华夏黎民们,为了躲这一劫,情愿背井离乡去觅一生机也不去当这个兵。当了这个兵,就是去受罪的,有仗要打,你上前线,没仗打,让你去做劳役、苦差,到后期这些兵还常沦为贵族大地主们的私奴,即为他们干活,都算了,你还会吃不饱穿不暖,因为上面会剥削你,克扣你的月粮衣服,层层递进。吃不饱穿不暖,干脏活累活,没有人身自由没有尊严,随时没命,更要命的是,别忘了,它是世袭制的,理论上,这份罪,是子子孙孙都要受的,这在已然有了资本主义萌的社会,基本上是比过去的奴隶更惨的,奴隶大概是无意识状态下的一种认命,但这些兵们不是,他们是有尊严的,是有一定程度的意识觉醒的。可想而知,这是一套何等反人性和严酷的制度。卫所制看似是一套军制,其实也是为了对兵权的掌控,因为它规定,将军带兵出战,打完仗后,帅印是要上缴的,如此,兵永远是皇帝的兵,将军只有使用权。

大明江山近三百年,区区几字当然不可能描绘出它的全卷,但一叶知秋嘛,单就从这几件大明朝内较典型的人事来看,不可否认,这的确是一个私心特重的皇朝,而在这种私心之下所衍生出的种种制度,亦的确是较为严苛的,装逼一点的讲法是阶级性特别明显。当然了,这是封建皇朝的一贯性,但,正如前面已提起过的,大明皇朝遇到了一个之前那些皇朝们千年未遇的新情况:资本主义萌芽,在这个新情况之下,大明的那些制度,客观上对百姓社会造成了极大伤害之余,还被衬托成了“吃相特别难看的大胖子”,再加上后朝的添油加醋,三位一体,三维全方位打击,明朝自然就成了那个“史上最黑暗残酷的皇朝”了。

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客观事实加社会发展阶段衬托加对手添油加醋的结果,它有点印象流,它有摇摆的空间,所以,像金大师的这种看法,你也不能说他错了,但那些说大明做了很多好事,清朝也继承了它那套,不说清朝却偏说明朝的辩驳,也不能说没有道理。李鸿章不是感叹吗?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那本来就是一个剧变的时空,对比的效果突然变得特别强烈,在看待明朝时,不管作何种解读,这都是不应忽略的一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