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考察湖北臥馬先生髮現老河口楚方城下丹水之北五十里楚國丹陽四至

考察湖北臥馬先生髮現老河口楚方城下丹水之北五十里楚國丹陽四至確證

考察湖北臥馬先生髮現老河口楚方城下丹水之北五十里楚國丹陽四至

航拍楚方城截圖 1

考察湖北臥馬先生髮現老河口楚方城下丹水之北五十里楚國丹陽四至

航拍楚方城截圖 2

考察湖北臥馬先生髮現老河口楚方城下丹水之北五十里楚國丹陽四至

《楚方城綜合防禦體系佈防分佈軍事地圖》圖

至從2016年10月1日航拍老河口北方的楚方城,並考察還原出楚國如何以“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抵禦外侵的《楚方城綜合防禦體系佈防分佈軍事地圖》,準確的找到楚方城以南的老河口是楚國楚方城的防禦主體後,發現楚方城下是五十里楚國丹陽的證據越來越具體越充分,唯一缺少的是在老河口的楚方城遺址下找到符合以丹水為據的丹陽確證,找到符合陰陽學說,地在丹水之北、且正好在方圓五十里範圍之地的命名“丹陽”的丹山丹水依據。

記得2014年最初在老河口袁衝鄉發現丹水時,一直糾結注重丹水淅水及丹淅之匯問題,曾經寫過一篇“丹水和淅水是這樣在老河口古城相匯流向襄陽的”,雖然這條丹水的確是老河口境內的丹水,但袁衝鄉古城陰國古都遺址前的丹水,只能證明是流入陰國的丹水,無法解釋楚國兼併陰國以前流入楚國的丹水和丹陽。因為歷史上的老河口自秦以來歷為酇縣和陰縣,如果酇縣加上陰縣的疆域,遠超過五十里有方圓百里了?楚國丹陽之爭,之所以爭論千年就是因為很多證據不足,才難以準確論定,所以必須要用詳實具體的證據說話,才具有說服力。

近來詳細梳理研究老河口境內的水文地理,終於準確的發現丹水新證,從清泉溝二劈山與古城丹水一分為二的丹水小橋河攔馬河西支流,即為準確劃分酇縣陰縣找到山水地理證據,也為論證楚國丹陽找到具有排他性的丹水丹陽證據。

瞭解老河口水文地理的都知道,丹江之南的老河口最不缺的是丹水?

考察湖北臥馬先生髮現老河口楚方城下丹水之北五十里楚國丹陽四至

湖北省老河口地圖之洪山咀鎮袁衝鄉丹水水系水文地圖

參看,上世紀80年代老河口市地圖洪山咀街道辦事處及袁衝鄉,老河口市區以北二劈山以西源於丹水的六股泉、蘇家河、渡槽河黑虎山、孟橋川水系、排子河水系分佈,可見遍地是丹水的老河口的丹水資源非常豐富。

考察湖北臥馬先生髮現老河口楚方城下丹水之北五十里楚國丹陽四至

湖北省明細圖之光化縣老河口水系圖

關於丹水,再向前的民國時期尚未大興水利建設,自然山水尚未遭到破壞,參看“民國時期繪製的《湖北明細地圖》,可以清楚的看到光化縣老河口北方以孟橋、黑水河等為主的五大流域分佈的丹水水系圖。

發源於陝西省商洛區西北部的秦嶺南麓黑龍口鎮的800多里丹江丹水,沿途有很多丹陽地,只要在丹水之北的地方,按照陰陽學說,都是可以稱為“丹陽”。從歷史和諸侯國屬的國籍上講,上游的丹水流經陝西省商州區、商洛市、丹鳳縣、商南縣的秦國,中游流經河南省西峽縣、淅川縣及鄧州市的、許國、鄀國和鄧國,流經湖北省的丹江口市的絞國,唯獨沒有丹水匯入老河口的歷史記載?未入老河口的丹江是如何終於老河口的值得探究?尋找丹水,與尋找楚國一樣,一定要在楚國的五十里內尋找丹陽一樣,絕對不能到楚國的附庸國裡去尋找楚國,道理是一樣。位於楚國北方的楚方城,為楚國丹陽地望的北方邊境劃清了界線。

真正要說清老河口的丹水,還得從老河口北方的群山及二劈山脈說起。

老河口境內橫斷在老河口北境的三尖山、偃寨山、大山寨、朱連山、杏山這些堵住丹江的山和環繞丹水以東以南的二劈山脈和橫崗等山脈。三十多里的崇山峻嶺並沒有完全阻擋住丹江丹水的南下,在老河口二劈山以北的朱連山杏山之間的清泉溝,為丹水南下打開了一道南下的缺口,也是“大禹分流治水”的遺址地。

考察湖北臥馬先生髮現老河口楚方城下丹水之北五十里楚國丹陽四至

丹江朱連山杏山段清泉溝山口圖

古稱丹淵的丹江丹水從清泉溝豁口南下,以二劈山為分水嶺分為東西兩條支流

考察湖北臥馬先生髮現老河口楚方城下丹水之北五十里楚國丹陽四至

老河口二劈山脈走向圖

老河口水文:二劈山為老河口東西分水嶺,主嶺自二劈山向南經漁關廟、黃莊、孫家窪西嶺、梁崗、袁衝、郝崗、楊陳扒、韓家大堰、石碑崗、九里崗、張崗、晉公廟、土地嶺、西張灣西嶺、楊家山,再向南入襄陽縣境,嶺長57公里,沿線嶺高在186米至159米之間。這道崗嶺將境內水系分為東西兩片,嶺西地形起伏較大,屬丘陵地帶,其間大小河流均直接匯入漢水;嶺東屬平崗地帶,其河流則分別匯入排子河、黑水河再入小清河至襄樊市北入漢水--摘自《老河口年鑑》。

發源於陝西省商洛匯於漢江的800裡丹水終點在老河口,是有歷史證據的。因為河流改道、近現代大修水利渠壩等原因,現在只能看到丹江主流在丹江口今丹江大壩匯入漢江,歷史上匯入老河口的丹江丹水如何在老河口匯入漢江的?現在已經看不到丹水流經之地的完整路徑了,只能在歷史的夾縫中尋找丹水的蛛絲馬跡?

考察湖北臥馬先生髮現老河口楚方城下丹水之北五十里楚國丹陽四至

依據明正德《光化縣誌》老河口疆域圖復原繪製五十里楚國丹陽與谷國絞國鄀國鄧國陰國關係圖 1

考察湖北臥馬先生髮現老河口楚方城下丹水之北五十里楚國丹陽四至

依據明正德《光化縣誌》老河口疆域圖復原繪製五十里楚國丹陽與谷國絞國鄀國鄧國陰國關係圖 2

清(光緒)卷一《光化縣誌》載:二劈山:縣北四十里,自洞兒山發脈,山南土岡析為二支,綿延數十里,西支諸水由縣治西入漢,東支諸水均由襄陽縣清河入漢水,由此山劈為二脈故名。

北四十里有二劈山,亦洞兒山餘派也,西南行二十里至楊程壩析為二,西支由縣治東而南折,而西為橫崗,又西為馬窟山,峰不高聳屹然而止,形如蓮瓣,故諺有九瓣蓮花山之稱為,自山南復東行,而南與楊程壩東支平崗俱南入於谷,東 又有自北而南歷境四十里至襄陽經石橋鎮白家集龍王集而止者亦平崗也。

橫崗:縣東南三里,崗土皆白色,邑中諸山皆由北,而諸此崗則由東而西,故名橫,府志載紅崗,土色如丹折誤。

小橋河:發源於二劈山西一堵泉,泉在河南鄧州洞兒山下,南逕王家洲前為老墳河,又逕梨園南為胡家橋,又南逕任旺溝槐樹灣,至崔家莊,又繞徐家灘西,又西逕雙石橋,與渡槽河(杜草河)水匯,至縣河入漢。任旺溝:即小橋河水至雲臺山東黑龍溝水會流注縣河入漢。

老河口市攔馬河、縣河、以東的橫崗,是使丹水西支流轉向西流的主要原因,轉向西的丹水就形成了沿橫崗山嶺走向的東西向20多里丹水,這20多里東西流向的丹水與丹水之北的山水成為命名水北為陽的丹陽之地確鑿證據。

二劈山脈及橫崗支脈的走向決定了二劈山西支流的走向,雖然現在因為修渠建堤壩修公路等人工干預,在水往低處流的自然規律作用下,至今這條流淌千年的丹水西支流依然沒有完全乾涸和斷流,從衛星地圖上在匯入漢江的下游入口出還能夠看到由東向西流的10裡丹水。這條西流的丹水西支流,為證明五十里楚國丹陽提供了非常完整和幾乎完美的最直接的重要山水地理證據。

原來在“《楚方城軍事防禦地圖》及“五十里楚國丹陽四至”等關於楚方城研究中,多次說到《光化縣誌》記載的丹水,特根據《光化縣誌》記載的丹水流經地還原繪製老河口丹水示意圖,下圖為“楚方城下丹陽之丹水之北及丹水兩大支流分別從老河口匯入漢江示意圖

考察湖北臥馬先生髮現老河口楚方城下丹水之北五十里楚國丹陽四至

八百里丹江流經老河口入漢江的丹江東支流西支流路線圖

考察湖北臥馬先生髮現老河口楚方城下丹水之北五十里楚國丹陽四至

丹江老河口攔馬河李家溝西入漢江處 1

考察湖北臥馬先生髮現老河口楚方城下丹水之北五十里楚國丹陽四至

丹江老河口攔馬河李家溝西入漢江處 2

老河口丹水二劈山西支流清泉溝小橋河縣河攔馬河如漢江口衛星地圖東西流向,測量攔馬河至丹江、漢江至二劈山的直線距離為25公里左右,正好符合五十里楚國丹陽疆域範圍。老河口二劈山以西的丹水西支流,為劃分楚國陰國,論證楚國丹陽在老河口,提供了具有排他性的丹水丹陽證據。

臥馬先生航拍和考察論證航拍楚方城,為尋找五十里楚國丹陽地望,提供最有力的文物證據支撐,加上老河口地望符合楚國與諸侯臨國地臨關係地望和明代光化縣疆域四至的歷史證據,在楚方城以南楚方城下的老河口丹水入漢江以北發現五十里丹陽之地的丹水證據,為論定楚國丹陽地,找到命名丹陽的山水地理歷史證據,系列完整的丹陽證據鏈證明,五十里楚國丹陽只能在成果重要軍事防禦設施楚方城下的老河口。

在司馬遷《史記》記載楚國丹陽以來,楚國丹陽地望爭論了兩千多年,楚方城、丹水、五十里丹陽四至的準確發現,終於可以結束陝西丹江源頭水丹陽說、安徽當塗丹陽說、秭歸丹陽說、枝江丹陽說、保康丹陽說、丹淅丹陽說的“楚國丹陽”地望的多地之爭與千年之爭,捋清楚國曆史脈略。對於楚文化研究歷史考古來說,臥馬先生楚方城和楚國丹陽的考察的發現意義重大是楚國丹陽研究歷史上的里程碑。如果老河口沒有楚國丹陽這一系列確鑿歷史地理證據,誰敢輕易論定楚國丹陽?

2018.8.15 文字考古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