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莱西市河头店镇全面完成无违村创建工作

莱西市河头店镇全面完成无违村创建工作

今年以来,河头店镇党委政府坚决贯彻落实青岛、莱西市决策和部署要求,立足本镇实际,科学谋划、精心组织,今年已拆除违法建设7.5万余平方米,全镇70个村庄全部通过无违村验收,成为莱西市第一个创建无违村的乡镇,为全市无违村创建工作树立了标杆。

加强领导,明晰责任

一是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拆违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镇长亲自挂帅,亲临一线督导调研,亲自推动、亲自部署、亲自调度,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二是探索实行“镇-社区-村庄”三级联动机制,将拆违任务层层分解,将责任逐级明确,分工负责,分片包干,努力做到全覆盖、无死角;

三是部门联动,合力攻坚。充分调动综合执法中队、城管办、建委、土地所、派出所等相关部门工作力量,理顺责任,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做到思想、行动“一盘棋”,形成强大工作合力,提高整体工作成效。

刚柔并济,奖惩分明

拆除违建牵扯到众多历史遗留问题,直接触及违建者的根本利益,为争取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减小工作阻力,河头店镇一方面在拆除工作进行之前做足“柔性”宣传说服工作,确保违建和谐稳定拆除。通过大力开展宣传工作,把治违相关政策宣传到位,做到家喻户晓、人尽皆知,形成强大舆论声势。采用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宣传车进村、《致全镇居民的一封信》等形式,宣传发动、教育引导村民自拆。前期在各关键路口、重点村庄张贴标语200余处,悬挂横幅300多条,发放《致全镇居民的一封信》1.8万件。特别是在大淳于村进行拆违时,河头店执法中队反复上门对违建者进行说服教育,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尽最大努力争取村民支持、理解,并引导村民完成自拆或配合拆除,形成和谐拆违的良好局面,用时一周左右将大淳于村1.4万余平方米的违法建设全部拆除完毕。另一方面,针对重点违建者进行集中突破,采取“刚性”执法,维护法律尊严,维护公平正义,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依法强制拆除,坚决对违建行为实行“零容忍”。同时,镇党委于两会期间召开调度会,布置各社区村庄组成工作小组抓紧进行拆违,五月底前完成无违村验收的实行奖补政策,七月底前完成验收的,不予补助。超时未完成的村庄,镇主要领导、镇纪委将约谈村干部、社区干部。

台账管理,逐步推进

为准确把握全镇范围内违建总体情况,河头店镇迅速开展摸底调查,在辖区内展开“拉网式”排查,严格按照相关标准,依法认定,精准测量,彻底摸清违章建筑占用土地性质、占地面积、建筑结构形式、建成时间等具体情况,拍照存档,在此基础上建立违建工作台账,列出整治时限,提出分类处置意见,挂图作战,即拆即消,逐步推进。目前,第一阶段(2017年摸底)台账列入的195处,13030.9平方米违法建筑,已全部拆除完毕;第二阶段(2018年摸底)台账列入的922处,74083平方米违法建筑,已全部拆除完毕。

动真碰硬,作风扎实

河头店镇始终坚持依法依规依程序推进全镇违建拆除工作,积极探索有效措施,开启了拆违良好局面,推动拆违工作顺利开展。一是严格按照违章建筑认定标准,准确定位,精准测量,确保违建拆除标准一个样,任何个人都没有特权,一把尺子量到底,确保拆违工作公平、公正进行。二是实施分类分步工作方法,坚持先集体后私人,先党员后群众的原则,先公后私、先易后难、以点带面,提高拆违工作效率。三是针对“钉子户”“老大难”,敢抓典型,敢打硬仗,不畏艰难,集中力量,重点突破。敢打敢拼,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压力面前不弯腰,在矛盾面前不回避。四是准确评估拆违存在的风险点,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就地化解信访问题,正确引导舆论,有力保障拆违工作依法有序和社会稳定。

控改并重,确保成效

为确保拆违工作成效,一方面实行控违常态化管理,设立“镇-社区-村庄”三级联动巡查网络,把防控网络延伸到各个村庄,分区域定责、定人,实行监管全覆盖、无死角。巡查队实行24小时不间断巡查,对违建行为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处置,将苗头性问题及时遏制。另一方面河头店镇注重将拆违工作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以“整治优美、和谐宜居”为目标,坚持拆违与提质改造相结合。在拆违场所、村庄主要道路、河渠涧塘沿岸实施绿化,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空闲地和拆除后的空地,开展拆旧建绿、拆违还绿行动。目前在河头店、西钟芝、东大寨等17个村庄栽种了紫叶李、樱花、海棠等苗木11000余株,覆盖原违建区域2000多平米,切实做到拆除一片,绿化、美化一片。河头店镇将坚持加强拆后空置土地的改造利用,提质增效,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美丽乡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