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0 我,郧西马头羊

我是一只“奇怪”的羊

说起我的长相,可真与众不同。我长相最显著的特征是:羊身马头,而头顶无角。行走时两耳向前下垂,频频点头,步态极似马行,所以大家叫我马头羊。我的体型较一般山羊大,腰背平直,臀部宽肥,上翘短尾,皮厚毛稀多呈白色,少许黑麻色。而在我颈下和后大腿部则长有粗壮长毛。在全世界人工饲养的140个山羊品种中,像我这种体型特征的十分罕见。

《湖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中记载,郧西县是我的发源地和中心产区。这里群山蜿蜒,山势磅礴,走进天河附近的牧区,但见在湛蓝的天空下、葱茏的群山中,我们如游动的白云飘荡在山坡上,形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我的种群数量很少,得以生息繁衍至今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性情温驯,生长快,体质健壮,肉味鲜美。 我在湖北、湖南、陕南三地均有分布,但主要集中在鄂西北地区。其中,郧西县分布数量最多、质量最优。

我浑身都是宝

我的肉色鲜红,肉质细嫩,脂肪分布均匀,膻味小,食之可口,营养丰富。

我全身都是宝,在吃法上也是五花八门,炖汤、炒脸、蒸肚、泡肝、烧蹄、烤排……皆是上佳菜品。以我为食材开发的“涮肉”“红烧肉”“火锅肉”“肉串”“肉饺馅”等20多个品种,直销北京、河南、广东、浙江及省内武汉、襄阳等地。

“大的能推磨、小的一百多。老人吃我不起夜,小孩吃我心眼多 ,男人吃我身骨硬,妇女吃我奶水多。”这首流传在郧西民间的打油诗把我的温补作用描绘得生动而又传神。

我平日喜攀崖、善游走、耐旱耐粗饲,适应性和生存能力比绵羊、牛更强,我可以采食到其他动物不能利用的高山悬崖上的牧草。而且我抗病性也较强,能抵抗一些常见的疫病。

我作为湖北地方优良品种资源,从1985年就被农业部列为国家重点推广山羊品种。近年来,我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更是得到了当地高度重视。

从2003年开始,郧西实施“千人千户种草养羊示范工程”,全县退耕、停耕坡地2万公顷,推广人工种草面积达4629公顷,推广圈养舍饲、放牧补饲、割草养羊技术,提高了养畜水平和养殖效益。

2007年,郧西被列入全省5个“1235”养羊模式示范县之一。郧西抓住这一机遇,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极大地激发起农民养我的积极性。

2010年5月,我荣获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

2011年,郧西制订出台《郧西县马头山羊品种资源保护方案》,重点为我建设原种场、示范场、核心场。

2015年12月和2016年12月,以我为主材的“全羊宴”分别在央视2套致富经和央视7套农广天地致富经栏目与全国观众见面。

2016年,正大集团中国区资深副董事长周永顺一行到郧西考察我的发展状况后,与郧西县政府签约,预计总投资23亿元建设年出栏100万只马头羊的产业化项目。一期计划投资4.58亿元,年加工饲草10万吨、出栏20万只羊,力争实现年产值3亿元以上,可带动2.45万贫困人口脱贫。

今年,郧西统筹整合资金150万元,为我购买了保险。出险后,体重不低于15公斤的马头羊每只保险金额是500元,羔羊每只保险金额是100元。有了保险,农民养我的积极性更高了。

我的产业红红火火

郧西作为我的主产区,目前已有600平方米以上、年出栏肉羊500只或存栏能繁母羊150只以上的省级标准化羊栏12个;有300平方米以上、年出栏肉羊200只育肥羊或存栏能繁母羊100只以上的市级标准化羊栏34个;有年出栏肉羊100只、存栏能繁母羊50只以上的县级标准化羊场113个;有1个标准化羊舍,饲养20只能繁母羊,种植3亩优质牧草,年出栏50只肉羊的“1235”模式养羊户1899户。

2017年,我的种群在郧西已达到52万只,年出栏30多万只,年产值超过4亿元。

近年来,郧西电商产业快速发展,我也搭上了这趟“高铁”。郧西为我完善了冷链运输物流设施,建立了食品安全体系,培育出了“秦楚赛”特色产品品牌。如今,我已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亮相,远销全国各地。同时,在郧西小河市场、十堰城区柳林路等处还设有我的线下体验店,为消费者提供肉质鲜嫩、营养丰富、品质一流的绿色食品。

我是不是很走俏呢?不信你在网上输入“郧西马头羊肉”,页面会弹出几十个品种。点击鼠标,快递小哥就会把我送到您的家门口。

据郧西县委书记张涛介绍,今后几年郧西要把我的种群饲养总量发展到70万至100万只,年产值达到12亿元左右,产业将持续从粗放走向集约,从产品走向产业,从分散走向合作。

听起来是不是很兴奋呢?未来,我的种群队伍将继续发展壮大。而我,也要做一只有理想、有品质的马头羊,走上消费者的餐桌,让消费着吃得放心、吃得舒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