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象州人看过来,这幅名画里的人物可能是你祖辈

象州人看过来,这幅名画里的人物可能是你祖辈

今年4月25日,著名文史专家、桂学研究会北京特约研究员林志捷到象州考察时提起一件故事:著名爱国画家司徒乔曾经到过象州,以当地人物为原型创作了一幅题为《父女》的名画,并指出这个事情记录在《潭中名流》这本书里。小编根据林志捷先生的指引,找到了这本书,现照刊如下。

象州人看过来,这幅名画里的人物可能是你祖辈

司徒乔:米粉店《父女》(网络图片)

五十年代已故的司徒乔是位爱国的名画家,他的代表作《鲁迅先生遗容》、《放下你的鞭子》、《三个老华工》等想必为不少人所熟悉。

司徒乔年轻时曾到过美国、法国及东南亚,在国内外颇有名。1945 年抗战胜利后,当时国民党行政院下属的善后救济总署,聘请司徒乔将“抗战以来民众受的痛苦和人民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记录下来”,并拟把作品送国外展览,目的是想利用画家在国际的声望,从国外募一些“救济款”。画家尽管早就对国民党政府反感,但认为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便答应了下来。与妻子于1946年1月出川到广州,开始了他的采风之旅。不久进人广西,3月5日到了柳州。

劫后的柳州,在司徒乔夫妇眼中,遍地是断墙颓垣,人们只好在街边搭茅棚遮风雨。被毁坏的工厂里,破碎的高炉和机件旁长满了野草,不少人靠拾破烂糊口。 司徒乔不顾旅途劳累,把被破坏了的铁桥、浮桥、柳师、省立医院等处景物收人画册,他还为名重建家园的锯木工人画了一幅大水彩。他俩还到了附近的运江,这个昔日盛产大米的地方正逢春早,农民只有靠木薯充饥。那天是墟日,司徒乔看到了一幅人间惨剧:一家人为贫困所迫,以一斗八升米的代价卖掉了自己14岁的女儿。目睹这一痛苦的场景,他悲愤地奔进一家小米粉店,起草了一幅《卖女》图。接着他又了解到,这家米粉店的男主人也刚好有一位14岁的女儿,她因其母被日寇残害,小小年纪就当起父亲的助手,并照顾两个年幼的弟弟。于是,司徒乔又有了一幅题为《父女》的画稿。

以后,司徒乔还到了湖南、湖北、河南等地,每到一处,他都把民间的疾苦用画笔记录下来。6月份以后,司徒乔的灾情作品70多幅在南京、上海展出。在上海,展览引起了下层民众巨大的反响,认为这些画是“血性之作”、“泪血字典”,并追问: “灾情是谁造成的?”提出“《逃荒》一画应该是南京国民大会堂最合适的挂图”。许多进步舆论支持这一画展,郭沫若并著文盛赞司徒乔的成就。这一切,均为国民党当局所始料不及。

解放后,司徒乔创作了大量歌颂新中国的美术作品。他逝世后,作品分藏于国内几大美术馆和博物馆。据其妻冯伊湄记,他当年的灾情画部分藏于北京中国美术馆内。如司徒乔在柳州所作画稿尚存的话,对柳州人来说,应是难得的地方资料了。

(本文选自刘汉忠、陈铁生、谢汉强柳州历史文化丛书《潭中名流》(光明日报出版社),本篇作者陈铁生,原标题:《司徒乔将柳州灾情录入画中》。)

消息来源| 微观象州

审核|方 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