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孝庄太后死后在宫中停尸37年,康熙为何不葬?

非梦王子


康熙二十六年,年过古稀,已经75岁的孝庄文皇后也就是孝庄太后离开了人世。孝庄太后并没有与夫君皇太极合葬在关外的昭陵,而是要求葬在别处,什么地方呢?就是盛京之西的昭西陵。这一个不合情理的遗言,成为多方猜测的一个缘由,也在人们的脑海中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孝庄太后在康熙年间更是始终没有得到安葬,直到雍正三年的时候,雍正为康熙服丧27个月后,才正式动工将孝庄太后葬在了昭西陵。



按史书上的记载来说,是因为孝庄太后在临终前跟康熙说太宗皇帝皇太极陵寝与孝端皇后安葬已久,不能因为自己就轻易动土木,自己心中有时时刻刻惦记着顺治和康熙父子,所以她希望把自己葬在顺治孝陵附近,也就是在关内盛京之西的昭西陵。这样和顺治康熙的距离就更近。康熙皇帝为这个问题而烦恼,因为这样的说法让当时的人难以信服,而且难以堵住悠悠众口,所以孝庄太后的梓宫就停在了顺治帝孝陵的旁边,没有安葬。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入土为安的传统丧葬礼节,但是康熙却30多年没有埋葬自己的祖母。即使因为问题棘手,也不至于这样子。雍正给出的理由是康熙和祖母的感情太深了,不忍心下葬。因为康熙在孝庄太后逝世以后,准备在宫中为祖母守丧三年,这朝中大事谁管啊,所以朝臣反对。但是康熙也坚持为孝庄带了两年孝。

这件事不得不引起了多方的猜测。其中大多数人认为的就是因为多尔衮事件。我们都知道,爱新觉罗·福临入关登基为顺治帝,是靠着多尔衮拥力的。顺治登基以后,多尔衮为摄政王几乎全权掌管,国家大事。多尔衮靠着自己的关系,更是手握五旗兵力,诛杀了当时最大的竞争对手豪格,甚至自命皇父,离造反就隔了一层纸。那么这层纸是一直是由谁保护的呢?相传就是由孝庄太后从中周旋,保住了自己儿子福临的江山。更何况人算不如天算,39岁的多尔衮,在一次狩猎中不幸落马而亡。



世俗礼法早已将孝庄太后与皇太极隔离。“太后改嫁”也是一直流传的清宫四大奇案之一。照这种说法从名声和身体上,孝庄太后已非贞洁之人。这前前后后的事情经过,孝庄皇后所承受的苦难,谁能知晓呢?我们不难猜测,大概只有康熙心里最明白吧。多少愧疚之心,多少对祖母的依恋和缅怀,多少敬佩,大概都融化在这30多年的孝庄太后死后陪伴中,直到自己也随祖母同去。



红雨说历史


明朝的皇陵比较集中,即现在的明十三陵(唯有明太祖朱元璋除外)。但清朝的皇陵却比较分散,除了东陵、西陵外,还有关外三陵。

关外三陵在东北的盛京附近,安葬着努尔哈赤、皇太极,以及他们的几个祖宗。

其中,皇太极的陵寝叫做“昭陵”。

孝庄太后是皇太极的妃嫔。按照礼仪,孝庄死后,理应葬入昭陵。

但孝庄太后死前留下遗言,不入昭陵。对孝庄一直孝敬有加的康熙皇帝自然只能照办。

孝庄为何不愿意葬入昭陵呢?她自己的说法是“舍不得顺治和康熙爷俩,因此不愿意葬入遥远的昭陵,而希望和顺治、康熙安葬在一起,也就是葬入顺治陵寝的所在地——东陵。

这可能是一个借口。真正的原因有二:

第一,孝庄为了维护顺治的江山,曾忍辱下嫁多尔衮。这对皇太极来说,是背叛。她自然不愿意在死后面对皇太极。

第二,满清入关之前,实行火葬。在关外三陵中,不管是努尔哈赤还是皇太极,都是火葬后安葬的。孝庄可能不愿意火葬,因此不愿意葬入昭陵。

康熙死后,雍正才按照康熙的嘱托,在雍正三年将孝庄太后正式安葬,其陵寝就在顺治和康熙陵寝的附近。

前面我提到,清朝还有一个西陵。西陵的开辟者,正是雍正皇帝。

雍正为何要重新开辟一个西陵呢?一直以来有一个谣传,说雍正的皇位来路不明,他死后不愿意面对自己的父皇康熙,因此不敢与康熙一起葬入东陵,只得重新开辟了西陵。

当然不是这样。

事实上,雍正开辟西陵的原因只有一个:他对东陵的选址不太满意。

当初,他也派人在东陵勘测过墓址,甚至已经破土动工了。可是突然发现,地质条件太差。陵寝的主体是地宫,需要挖进去。如果地质条件太差,坍塌了咋办?

另外,风水先生也推波助澜,说东陵的风水并不太好。

于是,雍正就彻底抛弃了东陵,派人重新选址,最终选定了西陵的所在地。于是,就在那里修建了陵寝。

之后的清朝皇帝们,本来按照乾隆皇帝的意思,要在东陵、西陵之间轮流安葬。比如,乾隆就安葬在了东陵,他的儿子嘉庆则安葬在了西陵。

可是到了后来就乱套了,基本是皇帝在东陵、西陵之间自由选择。


趣谈国史


在清朝历史上,有两个最为著名的女政治家,二人口碑及世人评价却截然相反。

一个是晚清的慈禧太后,她扶立了光绪、溥仪两代帝王,一生恋栈权力,骂名不少,口碑不佳;而另一个是孝庄太后,她培育出了顺治、康熙两代帝王,尤其一手将8岁登基的小康熙,悉心培养成了一代有为明君,并懂得放权退居幕后,口碑却是令人称赞敬佩!

孝庄文皇后 (画像)


说到“孝庄太后”这个历史人物,很多朋友可能并不陌生,国内不少清朝古装剧,对一代女强人孝庄的演绎也是淋漓尽致。比如她是电视剧《孝庄秘史》的大玉儿,与摄政王多尔衮之间爱恨情仇,被演绎的神乎其神;比如她是《康熙王朝》孙子康熙嘴里的“老祖宗”,关键时刻总是能跳出来,震慑稳定朝局!(头条号:峰子奇观 独家发布)


孝庄太后何许人?

孝庄,即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又叫孛儿只斤·布木布泰,蒙古黄金家族成吉思汗的后代。

明末,崛起的女真人政权后金(大清前身)和蒙古草原实行“联姻和亲”政策,结成政治同盟。13岁的布木布泰(即后来的孝庄)和她的亲姑姑哲哲一起,由蒙古草原被护送到盛京,嫁给了皇太极为侧福晋。

皇太极称帝后,布木布泰被封为庄妃,庄妃并没有受到皇太极的专宠。皇太极死后,由于多尔衮和豪格两派争夺皇位无果之下,阴差阳错的,6岁的小娃娃福临即位(庄妃和皇太极所生之子),成为顺治帝,庄妃也就成了皇太后,即后来的孝庄太后。

后来,顺治帝福临英年早逝(一说出家为僧,尚存争议),皇位接班人提上日程。


祖孙相依,担负江山

顺治帝遗命,8岁儿子玄烨继位登基,并给幼主安排了顾命大臣。



彼时,内有鳌拜日益专权之趋势,外有三藩隐患之忧,孝庄太后与幼小孙子康熙,可谓是临危受命,“祖孙组合”肩负起了大清江山。此后,身为祖母(奶奶)的孝庄,一直在台前和幕后帮衬着孙子康熙帝。

康熙帝玄烨,自小在祖母孝庄身边长大,经常受到祖母孝庄的教诲和调教,孝庄也十分疼爱这个聪明而古灵精怪的孙子。


而康熙帝是个孝子,对待祖母,也至为孝顺,对这个有时和蔼可亲、有时又严肃庄严的“老祖宗”,是既感恩又敬重,祖孙之间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感,可谓祖孙情深。


孝庄死后,37年不下葬之谜

康熙帝14岁亲政,在位61年零10月,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孝庄太后病危,孙子康熙帝日夜不离,亲奉汤药,并亲自率领王公大臣步行到天坛,祈告上苍,哀求折损本身生命,增延祖母寿数。


康熙帝一直待祖母非常孝顺,可为何祖母孝庄太后死后,在宫中停尸37年而不下葬?

自古人伦之理,对亲人尽孝,生前“待亲孝顺”,死后“入土为安”,让死后的亲人得以入土安息是一种天大的孝顺。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呢?

按照满清祖制,孝庄死后应该要和葬在盛京(今沈阳)的丈夫先帝皇太极合葬。当然,古时历来就有“夫妻合葬,妇死随夫”习俗,即“生前同屋,死后同穴”,也一种团圆夙愿。

那么问题来了!孝庄死在北京,而皇太极陵墓远在盛京(今沈阳),况且满清入关已久,关外皇太极陵墓也已安葬多年,古时观念:卑不动尊。孝庄位卑于太宗皇帝皇太极,是否要劳师动众的开封破土、开墓合葬?这给以孝道治天下的康熙帝,出了个不小的难题。(头条号:峰子奇观 独家发布)


不过,孝庄太后临终有一道懿旨:

史载,孝庄临终前对康熙说:“太宗文皇帝(皇太极)梓宫安奉已久,卑不动尊,此时未便合葬。若别起茔域,未免劳民动众,究非合葬之义。我心恋汝父子,不忍远去,务必于遵化安厝,我心无憾矣。”

孝庄遗愿的大致意思有三:一是卑不动尊,太宗皇太极安葬已久,孝庄不愿去惊动他。二是如果在关外皇太极墓旁另建坟茔,既劳师动众、太麻烦了,也不符合“合葬之义”。三是留恋自己儿子和孙子(顺治、康熙父子),不愿意远去关外,只想坟墓离儿孙近。

总之,一句话:孝庄遗愿要求自己死后,不跟丈夫皇太极葬在一起。


悬而未决,雍正解决

康熙帝只能遵从祖母遗愿,将孝庄生前栖身的慈宁宫东王殿五间拆了,在昌瑞山下建了一座行宫,称“暂安奉殿”,孝庄太后的棺椁被葬在暂安奉殿的宝座上,以土掩埋后封闭殿门。但是,康熙帝终其一生,一直到驾崩,祖母孝庄的陵寝问题也是一直悬而未决。(头条号:峰子奇观 独家发布)


直到雍正三年(即1725年),恰好是孝庄与皇太极成婚一百周年,曾孙雍正帝才把孝庄的暂安奉殿,重新动工修建,改为昭西陵。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孝庄太后陵墓,在昭西陵是单独放置的。

另外,野史或民间对“孝庄不与皇太极合葬”的说法有几种,比如一说“太后下嫁”即孝庄下嫁多尔衮,没脸与丈夫皇太极合葬。二说孝庄不愿跟丈夫合葬,是因为她内心深处,一直爱着多尔衮等等,关于这些传言,亲爱看官朋友们,姑且听听就好。


峰子奇观


按说孝庄死后应该葬在盛京,也就是沈阳,因为她的丈夫皇太极葬在盛京。

以祖制,如果孝庄先死,等皇太极死时,可以把孝庄的陵寝打开,把尸骨取出与皇太极合葬。而实际却是孝庄后死,尊祖制孝庄死后,她只能在皇太极陵寝旁边另建陵寝下葬,不能打开皇太极的陵寝合葬。因为皇太极是皇帝,孝庄是皇后,皇帝是尊,皇后是卑,卑不能动尊。另建陵寝规模当然要比皇太极的陵寝小。不能合葬而且新建陵寝规模要小,使这位为大清做出巨大贡献的皇后心里不爽。



让孝庄更不爽的是,皇太极在时,孝庄并不受宠。论及感情,她和皇太极的感情远不及和儿子顺治的感情,更达不到与孙子康熙的感情。所以孝庄临终遗言,要和儿孙葬在一起,从情感上完全说得过去。



不过这就给康熙出了个大大的难题:把孝庄送盛京安葬,违背孝庄遗愿,康熙对孝庄感情深,当然不愿那么做。把孝庄葬在北京,安葬在顺治陵寝附近,孝庄是母亲,不能比儿子顺治的陵寝规模小。但是,顺治是皇帝,孝庄虽是顺治的皇太后,但她也只是皇后身份,皇后陵寝比皇帝陵寝规模大,这也不合适。



孝庄葬在哪里?这个问题在康熙那里无解。所以康熙就把孝庄生前住的宫殿拆除五间,在东陵风水墙外建“暂安奉殿”,将孝庄棺椁暂时停放那里,这一放就是37年,直到雍正朝才得以安葬。雍正和孝庄没有感情上的瓜葛,处理起来当然容易得多。

喜欢就加个关注吧!


有得观史


孝庄太后一生侍奉了三位帝王,分别是皇太极,顺治,康熙。她为了大清朝付出了太多,大清要是没有她,估计早就覆灭了。孝庄太后是皇太极的皇后,在皇太极去世之后他帮助自己儿子福临登基,后来又帮助年仅6岁康熙当皇帝。

然而孝庄太后死后在宫中停尸37年,一直到雍正继位才召集群臣商量着安葬孝庄太后。那么康熙皇帝为什么在37年里都没安葬孝庄后?

太宗文皇帝(皇太极)梓宫安奉已久,卑不动尊,此时未便合葬。若别起茔域,未免劳民动众,究非合葬之义。我心恋汝父子,不忍远去,务必于遵化安厝,我心无憾矣。

这是孝庄太后临终前对康熙说的一段话,意思就是说她死后不想打扰皇太极安息,所以不要把她和皇太极合葬,她十分放不下康熙父子,因此不要不要让她远去。

其实孝庄太后不愿意和皇太极合葬并不是因为不想打扰皇太极安息,而是因为她与多尔衮的关系。皇太极去世时,留下她们孤儿寡母。为了让福临登基,也为了大清江山社稷,孝庄太后不得不拉拢多尔衮,她委屈求全,下嫁多尔衮,这才让多尔衮帮助福临登基。


孝庄太后为大清作出了巨大牺牲,她与多尔衮的关系让她没有颜面再去见皇太极,因此她才在临终前嘱咐康熙不要让她与皇太极合葬。


传奇历史观


在中国历史上,女性当权,执掌天下大局者有吕雉、武则天、孝庄太后、慈禧太后,其他三人均为后世所诟病,唯对孝庄太后世人赞赏不已,敬重有加,有口皆碑。

这样一位贤良淑德的女政治家死后本应该入土为安,却在宫中停尸37年,何故?康熙为何不下葬他敬重的祖母?

一、至孝:不愿忤逆祖母遗愿

有书君觉得这是孝庄太后的遗旨给康熙大帝出了个大难题。我们且来看看遗旨的内容:

“太宗文皇帝(皇太极)梓宫安奉已久,卑不动尊,此时未便合葬。若别起茔域,未免劳民动众,究非合葬之义。我心恋汝父子,不忍远去,务必于遵化安厝,我心无憾矣。”

这份遗旨三句话,孝庄太后表达了三个愿望:一是因为卑不动尊,不便与皇太极合葬;二是不愿劳师动众,另起坟茔;三是心恋顺治与康熙,不想离他们太远,愿在顺治孝陵附近安陵。

这样一来,可愁坏了以孝顺著称康熙大帝,他知道祖母为了辅佐父亲顺治和他操劳了一生,费尽了心血,死后的遗愿绝不能忤逆,不能让祖母留下永远的遗憾。

有人说那就按孝庄太后的遗旨办不就结了,为什么还在宫中停尸37年,康熙难道不懂“死者为大,入土为安”的道理吗?N0,这可冤枉康熙大帝了,他实是有难言的苦衷:

孝庄太后比儿子顺治后去世,清孝陵中最尊贵之地已经有顺治长眠于此,而且已是最高规制,孝庄是顺治的母亲,寝陵理应不比顺治帝的差,如若葬在其中既乱辈份又乱了祖制,这可真让康熙为难了。

于是康熙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只得为祖母修建了临时安放灵柩的暂安奉殿,慢慢去想其他解决方案,谁知这一停就停了37年之久,直至雍正王朝才得以解决这一难题。

二、至情:难忘祖母抚孤之情

康熙8岁登基到69去世,成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时禽鳌拜,平三藩,收台湾,桩桩件件大事都有祖母的出谋划策,笼络权贵,权衡利弊,可谓竭尽全力,呕心沥血。

康熙大帝的成就里凝聚了孝庄太后的汗水、泪水和心血,康熙帝曾说:“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有今日成立。”

祖孙二人情深意重,康熙在孝庄驾鹤西去,康熙痛不欲生,肝肠寸断,在宫中为祖母戴孝两年。

因而康熙没有将老祖母早早下葬,而是将慈宁宫一部分拆建为“暂安奉殿”。37年间,康熙每年必去遵化祭拜祖母,次次泪洒当场。因此清廷官员认为康熙与祖母情意深厚,不想与祖母永远分离,所以不忍下葬。

因为康熙的至孝至情,孝庄太后死后在宫中停尸37年,康熙不忍下葬,虽有悖丧葬之礼,但也不乏真情实意,让我们见到一个性情中的康熙大帝!


有书共读


孝庄太后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夺权野心的太后。 孝庄太后是她死后上的谥号,她生前的徽号是昭圣慈寿皇太后,后来屡上徽号,曰: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因为我们熟悉的名字是孝庄太后,所以后文称孝庄太后或者孝庄太皇太后。

皇太极没有立储就死了,大清朝的王爷们为争皇位打成了一锅粥。 最后有两个人争持不下,一个是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一个是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两派势同水火,情况危急,内战随时可能爆发。

孝庄太后那时还是庄妃,她审时度势,利用皇太极的哥哥代善从中斡旋,推举她的儿子福临当皇帝。避免了一场叔侄大战,保住了大清根基不被动摇。

6岁的儿子当上皇帝后,多尔衮把持朝政,孝庄太后一方面教育儿子忍隐不发,伺机而动。一方面与多尔衮周旋,不让多尔衮谋权篡位。

民间传说太后下嫁多尔衮,这件事难辨真假。没有事实证明太后下嫁,一份皇父摄政王的诏书不能证明太后下嫁。

顺治皇帝24岁就死了,立玄烨为继承人,也就是康熙皇帝。当时康熙年仅8岁,孝庄太后没有趁机夺权,而是辅佐孙子擒鳌拜,平三藩。平定三藩时,她把宫廷节省下的银两捐出犒赏出征士兵。每逢荒年歉岁,她总是把宫中积蓄拿出来赈济,全力配合并支持儿孙的工作。

1687年75岁的孝庄太后寿终正寝。临终前她嘱咐康熙说:太宗山陵奉安已久,不可为我轻动,况且我心中也舍不得你们父子,就将我在你父亲的孝陵附近择地安葬。

康熙皇帝给祖母上谥号—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简称孝庄文皇后。根据她的遗愿,灵枢没有运往盛京与皇太极合葬,而是暂安在京东

清东陵

,并将孝庄生前居住的

慈宁宫

东王殿五间拆建于昌瑞山下,称“暂安奉殿”,停灵其中。康熙皇帝之所以没有给孝庄下葬,是因为孝庄不与皇太极合葬的要求,不符合旧例。孝庄即使不入皇太极陵寝也应该葬入妃陵。康熙犹豫不决,这一犹豫就是37年。


直至雍正三年(1725),雍正皇帝解决了这个难题。既没有让孝庄离开儿孙,也葬入皇太极的昭陵。雍正下旨在暂安奉殿原处就地起建陵园,称“

昭西陵

”,将孝庄太后葬入地宫。盛京皇太极的陵墓叫昭陵,孝庄太后的陵墓在昭陵的西方故称昭西陵。


润杨阆苑


孝庄太后死后在宫中停尸37年,史书中关于孝庄皇后不与皇太极合葬的原因是这样记载的:孝庄皇后生前就为自己葬地之事早就留下了遗嘱,她对康熙皇帝交代说: “我身后之事特嘱你: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卑不动尊,此时不便合葬。若别起茔域,未免劳民动众.究非合葬之义。我心恋你们父子,不忍远去,务必于遵化安厝,我心无憾矣。”康熙皇帝非常孝敬她,所以就在孝庄去世后听从了遗嘱的安排,将祖母安葬在了遵化的东陵附近。

这句话的意思是,孝庄太皇太后认为太宗与孝端皇后已经合葬,不能因为自己轻易动土,而且,自己还惦念着顺治和康熙帝父子,因此,就让康熙把自己葬在顺治帝孝陵附近。不过,这终究是官方说法,不能令人折服。

还有一种说法,也是流传度较高的,有人说,康熙三十多年不葬孝庄皇后,必然是康熙的一份不可告人的隐痛。这隐痛就是孝庄为了保存皇太极的遗孤,保住皇太极一生奋斗而来的事业,不得不做出有悖伦常的事情。

这就要牵出多尔衮,当时,在皇太极去世后,多尔衮亲自指挥正黄旗,很多人依附于他,多尔衮还拥有他的嫡系武力正白旗。多尔衮几乎拥有了大清国所有的兵力,这样的情况下他有什么是不能做的呢?作为摄政王的多尔衮贬斥了郑亲王济尔哈朗,诛杀了豪格,手握重兵,党羽密布,所有的反对势力都已臣服于他,他唯一有所顾忌的就是孝庄太后。那么,多尔衮由未入关以前想夺皇位而不能,到此时能夺皇位而不夺,其真实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唯一可以解释的就是太后孝庄从中虚与委蛇,以万缕柔情约束多尔衮的“最后一步棋”。

孝庄太皇太后留下遗旨不与太宗合葬,就是认为自己白璧有玷之身,无法再与太宗同穴。康熙完全了解祖母当年为了保住太宗留下的江山,不得不屈身下嫁的苦心,对孝庄简直做到了无微不至的关心。

孝庄去世之时,不能葬于皇太极昭陵,但是康熙不忍心让祖母孤零零地别葬他处,所以才形成了停孝庄梓宫数十年,而无法下葬的局面。







历史有妖气


孝庄太后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是清朝历史上著名的贤后,她先后辅佐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有很高的政治智慧。

清朝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孝庄太后去世,直到雍正三年(1725年),才由曾孙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下葬,康熙帝30多年没有下葬的苦衷,悦史君给大家解读。

第一,孝庄临终遗嘱

按照清朝定例,皇帝和皇后是要葬在一起的,孝庄太后的丈夫是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孝庄太后自然是要跟皇太极葬在一起的。

然而,孝庄太后临终前嘱咐康熙帝,皇太极的昭陵已经建成很长时间了,就不要合葬了,她想离康熙帝父子近点,就在顺治帝孝陵附近下葬就可以。

孝庄太后死后,孝顺的康熙帝没有把她运到关外的昭陵去安葬,但是,葬在孝陵附近让康熙帝非常为难,因为这里安葬的都是顺治帝的妃嫔,把孝庄太后安葬在这里,有些不太妥当。

康熙帝一下子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就在清东陵昌瑞山下建了一座宫殿,把孝庄太后的灵柩放在里面。

第二,康熙帝很纠结

康熙帝的一生南征北战,清朝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以后,他还多次对东北、西北用兵,巩固边疆安全。

到了晚年,康熙帝遇到了大麻烦,他是一个多子多福的人,但儿子们为了争夺皇位,却造成了“九子夺嫡”的激烈局势。

康熙帝两废太子之后,也没有办法去解决皇位继承人的问题,就一直拖着,但儿子们和朝臣的斗争还在继续。

在这样的困境中,康熙帝显然劳心劳神,更无法静下心来解决祖母孝庄太后的安葬问题,就这样直到清朝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去世,都没有办好。

第三,雍正帝有魄力

康熙帝去世后,雍正帝在险象环生中即位,并且通过多种手段,将之前夺嫡的兄弟们收拾的妥妥帖帖。

接下来,皇位稳固的雍正帝,开始解决父皇康熙帝遗留下来的问题,孝庄太后的安葬自然也是重点。

雍正帝的思路很开放,他把孝庄太后就下葬在暂安奉殿原地,这个地方正好在清东陵风水墙外面,这样就不涉及到降低身份的问题,同时与皇太极的昭陵有联系,既能夫妻有所交代,同时也跟儿孙离得不远。

……

可能有人会说,康熙帝是因为孝庄太后下嫁和硕睿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才迟迟没有给她下葬,悦史君肯定地说一句,太后下葬就是一个谣言,真正的症结,是康熙帝的孝顺和犹豫,再加上雍正帝要巩固帝位,才导致孝庄太后难下葬。


写有趣的历史,讲真实的传奇……

我是悦史君,2018我们一起努力!


历史这样说


康熙是孝庄带大的,在外有各种王公贵臣威胁皇位,在内只有孝庄与10岁不到的康熙苦苦相依,孤儿寡母。可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把孝庄的聪明才智发挥的淋漓尽致。


当顺治继位时也是个毛头小子,在外有多尔衮这样的摄政王,可孝庄带着儿子顺治一点一点挖空多尔衮的权力,重新掌权,无奈孝庄逼顺治娶了不喜欢的女子,所以母子关系不好。

顺治去世后,8岁的康熙被扶上皇位,孝庄更加爱护自己的小孙子,在鳌拜权势滔天的时候,孝庄告诫康熙隐忍,教会康熙帝王之术,这才有后面的康乾盛世。可以说孝庄是康熙的领路人。


但是就这样一位伟大的女子为何死后37年还不入葬?难道康熙不愿意?

其实这其中是有原因的,康熙不是不葬,而是没办法葬,因为孝庄临死前说了三句话:

1.不与皇太极合葬,两人去世相隔40多年,古人都想着入土为安,孝庄就不愿打扰皇太极。

2.不要在新搞一个陵墓,耗钱财,浪费资源。

3.墓穴要离京城近一点,可以看自己后辈子孙。


这三个要求提出让康熙十分为难,只好先短暂放在一个行宫中,结果康熙国务繁忙,这一放就放了37年,一直拖到雍正继位。雍正也不拖沓,直接把行宫修成清朝规格最高的皇后陵寝。

尊重历史,方能以史为鉴,我是历史微旅者,欢迎关注点赞留言,一起讨论学习进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