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3 影像複製還是文化轉碼?翻拍劇大年,“複製粘貼”也是一門技術活

文丨雪映窗

既然綜藝節目都能靠輸出節目模式,就佔領全球市場,電視劇為什麼不可以?

從綜藝節目平移到電視劇的邏輯,看上去“沒毛病”,翻拍也不是帶有“原罪”的行為。早在中國翻拍劇盛行之前,美劇就擅長“複製粘貼”英劇——讓全世界觀眾瘋狂打call的《紙牌屋》,正是來源於英國BBC原版。然而,就連業界良心《紙牌屋》,也遭到了英國觀眾的如潮聲討,“英國版還有政客骨子裡的自豪感和理想主義,而美版中只剩下鬥爭和貪慾”。

影像複製還是文化轉碼?翻拍劇大年,“複製粘貼”也是一門技術活

翻拍劇所面臨的爭議,似乎從骨子裡就已經註定。截然不同的時代背景、社會形態與觀眾審美,讓每一部翻拍劇都看上去腦洞大開,都有“毀經典”的嫌疑。對經典影視文本的重構,可謂眾口難調。

2018年,被稱作翻拍劇的大年。《新笑傲江湖》《尋秦記》《柒個我》《北京女子圖鑑》《上海女子圖鑑》《流星花園》《天乩之白蛇傳說》相繼播出,《倚天屠龍記》《鹿鼎記》《半生緣》《絕代雙驕》也在襲來的路上。是影像複製,還是文化轉碼?這是個問題。

回不去的經典

酒是陳的好,劇是老的佳。“衣不如舊”的現象,在影視消費中同樣存在。只要上星衛視播出了《新白娘子傳奇》《西遊記》《還珠格格》《情深深雨濛濛》,那就意味著美妙的寒暑假又來臨。播放次數超過千次的“神劇”背後,正是人們對影視作品的“懷舊”熱潮。

經典無法複製。

臺版《流星花園》出現的2001年,尚屬內地經濟社會並不發達的年代。杉菜與道明寺跨越巨大階層差異的愛戀,無疑滿足了少女們對美妙生活的暢想,其背後既有獲得物質生活的虛擬想象,也有醜小鴨變成白天鵝的美麗幻想。在那個年代,內地民眾的心態對臺灣尚屬“仰望”,華語流行文化策源地之一臺灣,是名副其實的造夢工廠。

影像複製還是文化轉碼?翻拍劇大年,“複製粘貼”也是一門技術活

《新白娘子傳奇》出現的1993年,更在互聯網時代來臨之前。影視文化消費的匱乏,讓服化道並不精良的《新白娘子傳奇》一舉成為經典。其成功的一大因素,來自於塑造了白娘子的形象。溫柔、賢良、持家、大方、忍耐……幾乎把中國傳統女性美德一肩挑的白素貞,滿足了彼時中國人對完美妻子的形象構建。

影像複製還是文化轉碼?翻拍劇大年,“複製粘貼”也是一門技術活

《還珠格格》的走紅,則暗合了經濟改革浪潮來的中國,對歷史重負的衝破渴望。清宮戲從此成為了影視創作裡的“顯學”,用嬉笑怒罵的姿態重新解構歷史,消費帝王將相成為風潮。個性恣肆、崇尚自我的小燕子,還是當年一代青年人的自我寫照,與宮門深重、巍峨聳立的皇宮形成鮮明對比。

影像複製還是文化轉碼?翻拍劇大年,“複製粘貼”也是一門技術活

正如《戰狼2》《湄公河行動》迎合了日益高漲的民族情緒,與中國崛起的時代步伐同軌,也與中國日益龐大的海外利益息息相關;《我不是藥神》也迎合了普羅大眾對“新三座大山”醫療、教育、住房的不滿思潮——經典,抑或年度爆款影視作品的出現,首先是有過硬的影像質量,這使其能在優秀水平線之上;其次還得與時代主題相符,而與當下社會的需求發生共振,才是作品不被歲月淹沒的關鍵所在。

經典註定是回不去的。在觀眾自我美化的記憶濾鏡中,《流星花園》們把槽點都自動過濾,成為了青春成長的不滅底色。而隨著時代的演進,《流星花園》們存在的社會土壤已經消失不見,再度翻拍就面臨著老瓶新酒的徹底重構。

從主演到劇情的全面吐槽

經典無法複製。製片方們想從IP熱潮中賺得一杯羹,觀眾們也執意要從老劇新編中,找到童年熟悉的味道。從主演到劇情的全面吐槽,就此轟轟烈烈拉開帷幕。

2018年是翻拍劇的大年,翻拍自日韓劇集、經典武俠IP、言情劇集的熱潮,席捲了整個電視圈。《柒個我》《上海女子圖鑑》《北京女子圖鑑》《新笑傲江湖》《尋秦記》等播出,《流星花園》《天乩之白蛇傳說》也正在熱播當中。在原創劇本匱乏的年代,影視劇創作把手伸向了經典IP,既是某種意義上的惰性,也折射出創意的缺席。

影像複製還是文化轉碼?翻拍劇大年,“複製粘貼”也是一門技術活

故事新編與童年記憶發生偏差,是必然的結果。因此沒有哪一部劇能夠“倖免”:《尋秦記》能夠名列2018年度爛劇,神似《快樂星球》的髮型,漏洞百出的劇情邏輯,科幻只做點綴的粗製濫造,五毛特效的大集合,讓《尋秦記》口碑徹底糊掉;

《新笑傲江湖》也是觀眾心中“毀經典”的代表,神似路人甲的主演令狐沖,武打動作場景糊弄了事,劇情修改七零八落,也讓觀眾“醜拒”;

影像複製還是文化轉碼?翻拍劇大年,“複製粘貼”也是一門技術活

至於《柒個我》《北京女子圖鑑》《上海女子圖鑑》等,由於IP國民度相較《尋秦記》《新笑傲江湖》略為遜色,但不及原作的批評聲依然不絕於耳。

尚未問世的翻拍劇集,也在火力全開的“掃射”之下,吐槽《半生緣》女主角太胖、反派氣場太弱,《金粉世家》歐陽娜娜演不出原作的氣韻風流,新《倚天屠龍記》的男主角扮相比女主角還女主,孫驍驍版《白蛇傳》髮際線突破天際……

影像複製還是文化轉碼?翻拍劇大年,“複製粘貼”也是一門技術活

客觀來說,對經典影視文本的翻拍,自然能向原IP借力,在宣發上有天然優勢;但從改編角度看,主演挑選、劇本改動、價值重構等都是行差錯步就招致罵名的雷區。不少經典新編之所以口碑撲街,既有觀眾對號入座的吹毛求疵,也有製片方急功近利的資本逐利。而後者,往往才是關鍵所在。

上文提到的《尋秦記》《新笑傲江湖》《柒個我》等劇,是罔顧了影視創作的基本規律,在故事呈現、人物表演和價值觀上出現全面崩塌,這樣的鍋,不該由觀眾來背。

與時代同軌的文化轉碼

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因為它成為了時代的影視註腳。歷經了40年改革開放的中國,早已不再是當年播出《新白娘子傳奇》和《流星花園》的中國了。

社會背景的錯位,賦予了經典劇重新解讀的魅力,也給故事新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構經典,在經典問世的多年後,一直進行。表情包、鬼畜視頻、網絡段子等互聯網亞文化發展壯大,與經典的重構同時進行。

網友們自發性的解讀一直在進行,其集大成者當屬《還珠格格》。作為湖南衛視暑假的“鎮臺神劇”,《還珠格格》是消暑利器,但對它的重新解讀一直在進行。時隔多年,網友們在《還珠格格》中解讀出“終極大Boss原來是令妃娘娘”,稱“心機婊統領後宮,她才是最大贏家”;總是扎針的容嬤嬤,比“山無稜,天地合”的愛情誓言,還要忠心耿耿;還有爾泰,原來看小燕子的眼神裡,“滿滿都是愛意”。

影像複製還是文化轉碼?翻拍劇大年,“複製粘貼”也是一門技術活

戲謔、調侃與“不正經”,是網友們自發解讀的核心。把時代審美注入到經典文本中,《情深深雨濛濛》等言情劇也有了相當的解釋空間。如此前火爆社交平臺的“何書桓是渣男教父”,就是明證。

翻拍劇的影視創作,則是來自編劇、導演等專業人士的文化轉碼。正在播出的《天乩之白蛇傳說》雖然在豆瓣上評分平平,但在時代意義的賦予與解讀上,有了全新的探索。根據《天乩之白蛇傳說》設定,《白蛇傳》的人設發生了全新的變化:

影像複製還是文化轉碼?翻拍劇大年,“複製粘貼”也是一門技術活

趙雅芝溫婉、成熟、大方的形象,被楊紫天真浪漫的萌蠢所代替;因被救而報恩的情感動因,則變成了“情感養成”,劇中的白蛇與紫宣,更多是一種陪伴與養成的關係;投胎轉世的橋段添加,則讓紫宣第二世許宣,與白蛇展開了互懟撒糖的日常模式;法海與小青,則有了神話傳說中從未有過的感情線。

儘管評價不一,但《天乩之白蛇傳說》沒有走《深夜食堂》“複製粘貼”的老路,故事新編努力與時代同軌,值得鼓勵。對即將來襲的多部翻拍劇而言,對經典文本的重新編碼、轉碼,也是其改編的應有之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