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一到换季的时候手上皮肤就长小水泡,然后大面积脱皮,是怎么回事?

漳州长泰笑年诶


你说问题可能是一种叫做汗疱疹的皮肤病,表现就是皮肤有很多小水泡,有痒的症状,水泡消失后皮肤会明显的脱皮,同时伴有皮肤干燥的问题,在换季的时候特别容易出现。汗疱疹是皮肤汗腺的问题,无法正常将汗水排出,形成了小水泡。

很多人认为汗疱疹是手部“湿气太重”,这根本就没任何的依据。任何的除湿办法,对于汗疱疹都无效哦。汗疱疹一定要在手部涂抹足够的保湿产品,避免皮肤干燥。干燥反而会加重皮肤的脱皮和汗疱疹。皮肤痒的时候,不要把水泡抠破,容易引发感染,也不要去撕手部的皮肤。要使用温和的清洁产品,不要使用肥皂这类产品。同时可以在手部涂抹一些非处方的激素药膏,基本上一周就可以痊愈,完全不用担心激素的副作用。

目前还没有很好预防汗疱疹的办法,有症状只要使用药物就可以了。


我就是锁骨达人


这个情况其实很多朋友都有,有的发生在夏天,有的则是秋天,我自己也会有。以前也是长在手上,现在则是长在脚底板。有时候还会痒,总会情不自禁去挠它,然后挠破之后,会流出透明液体。

这些液体是我们身体中排出的一些毒素。即使挠破也不能阻挡它,还会变本加厉的长出小水泡。一般来说,这种情况多半是汗疱疹。

汗疱疹一般经常出现在手足的指间以及侧面,就像小米粒一样,面积较大,密密麻麻麻,一般没有红晕。即使不做任何处理,1~2周后水疱里的液体也会边干,然后开始脱皮。但最讨厌的就是它会反复长,不仅影响美观,严重的话还会有继发感染,让手部肿胀疼痛,给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

而为什么会长这个呢?目前医学对于汗疱疹的病因还不是很清楚,目前主要认为它和精神因素、过敏体质、手脚爱出汗有关。

1、精神原因:精神的紧张、疲劳、抑郁等,往往是常见的诱因。

2、过敏体质:接触到有刺激性的物品(比如洗涤剂等),或是对食物、药物、金属过敏。

3、手脚爱出汗: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夏天长它的原因。

对付这种汗疱疹的病例,现在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不过我们可以通过涂抹真菌药膏得到缓解。所以,如果症状非常明显的话,那么治疗往往也是以控制症状为主。

一、水泡

症状初期长水泡时,不要急着挑破它,更不要撕皮,因为挤破的话,透明毒素会流出侵扰到周边其他部位。我们可以将患处浸泡在百分之五的矾液之中,之后再涂氧化锌软膏。

二、瘙痒

这种症状最大的特点就是瘙痒难耐,但是千万不要挠,一旦挠了受损面积就会扩大。可以用固醇药膏涂抹局部来缓解瘙痒,另外家中常见的痱子粉也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三、脱皮

后期水泡会自动破裂,就如提问者手上一样大面积脱皮。这个情况下,如果我们不管它的话,它其实自己也会痊愈,只是时间较长。如果像痊愈快的话,可以使用维生素E或鱼肝油软膏外涂。

网上很多网友表示这就是所谓的湿气重,并贡献了几个小偏方,供大家参考:

①用老姜拍碎泡在白酒,老姜不去皮,白酒浓度要高一点,泡的时候记得要盖盖子,避免挥发。泡12-24小时之后,擦在患处,一日多次。据说立竿见影。

②煲绿豆汤,最好是薏米汤,不过薏米孕妇最好不要,女生也不能喝太多。

③白矾泡四天,不吃刺激性食物。

④每天用白醋精泡患处十分钟,半个月可见效果。

⑤用土槿皮酊加百毒膏可彻底根治,洗完澡用土槿皮酊涂患处,干了擦百毒膏,但是特别疼。用了会脱皮,用个10天左右停药看效果,基本根治,据说脚藓就是这个弄好的,体藓和手藓同样适用。


穆丝MOONSE


你好,这种情况就是汗疱疹,手部或者脚部呈现米粒大小的水泡,水泡不突出,在皮肤深层,季节性发作。每年春天开始,大部分持续一个月左右,然后一年都不会再有,来年春天还会有。病因目前不明,有些可能是过敏,有些是体内湿气大。激素紊乱,内分泌失调,睡眠不好等等,都可能引起。


我就有汗疱疹,生完孩子开始的,每年一到四月就开始发作,大部分是在手指尖侧面,比较聚集。一堆一堆的出现,特别痒。持续一个月左右,如果不管它,一个月就好了。以后一年不会起,第二年的四月还会有。已经三年了。

我一般手欠都会扎破,扎破就不痒了,但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尝试过用白醋泡,但治标不治本。可以减轻痛苦,脱皮快一点。但是第二年还是有。不知道具体原因,就是生完我儿子就开始有。痒的特别难受。晚上睡不着。




尽量少接触过敏源,洗衣粉,这类东西。食物上面也要以清淡为主。少吃油腻,海鲜一类的东西。


晨曦植物


汗疱疹多发生于中青年,一般在春夏交季时发生,夏季加重。在手上发生水泡时,可觉瘙痒或烧灼感,而在脱皮时会有疼痛感。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因压力太大,过度疲惫等原因,导致汗疱疹频发。

周末,一对年轻夫妻来到社区诊室,“大夫,你看我手,这些小水泡烦死了”

“一进春天就有了,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痒就想抓,抓了更痒,真是不知道怎么办好”

多半就是汗疱疹“作怪”

这些来路不明的小水泡,一到春夏就开始猖狂,悄然无息的“上手”,往往忍不住的想抓、挠,水泡经常就被抓破,不但没有作用,它反而变本加厉,然后水疱越来越多、越来越痒。

医生解释说:“这是汗疱疹的常发表现,是春夏常见的皮肤病。它的出现跟季节气候有关,每到春末夏初,小水泡就开始蠢蠢欲动,等到盛夏的时候,它们就更加猖狂,成群结队的长。”

一旁的妻子忍不住埋怨到:叫你不听劝啊。

随后,医生便向妻子了解了一些情况。

原来,患者张平今年28岁,每到下班,就喜欢让自己处在放松状态,打游戏成了他的习惯。

游戏基本要超过半个小时,特别是打排位的比赛,很多时候,都玩到了凌晨。

这也成了小两口经常吵架的原因,直到4月前后,老公手上开始出现这种小水泡,经常痒的不要不要的。

张平也没心思玩游戏了,反而,一闲下来就开始剂手上的小水泡,妻子每次看到都叮嘱,不要弄破。

直至上周,右手起了很大一片还溃烂了,食指还在不断出现渗液。

医生听完,说到:汗疱疹千万不要一拖再拖,及时治疗是关键。同时,生活中也该有所防范。

简单易行的防范措施

首先,多加运动,可以把身体里面的湿气排出体外,也能增强抵抗力;

其次,平时少用或不用碱性肥皂、洗衣粉、洗涤灵洗手,洗完后多擦护手霜,并保证手部干爽清洁。

另外,春夏季节可以多吃凉血解毒的食物缓解病症,如绿豆、苦瓜和青瓜等。

医生提醒,不可随便“挤毒水”

个别人会用针挑破水泡,挤出里面积液了事。

其实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临床经验表明:碰到一些轻微症状,通过自行处理确实也能让症状消除,但绝大多数是不会有效果的。

手上出现三种症状,很可能是汗疱疹的信号

  • 初期:深在性小水泡

深在性的小水泡为主,分散或成群发生在手掌和手指侧面及指间;也可见于足跖,有时见于末节指背部,往往对称分布。并伴有瘙痒。这个时期一定不要挠抓,以免进一步加重汗疱疹的症状。

  • 中期:脱皮、瘙痒

出现脱皮和红疹,并伴有瘙痒。如果挠抓,会出现渗液或结痂,甚至会继发炎症等。

  • 后期:剧烈瘙痒,糜烂

小水泡破裂,流出渗液,部分患者整个手掌呈弥漫性脱屑,或继发感染而出现手部肿胀、疼痛。

远离汗疱疹,这几点要牢记

1、正确清洁

越热洗,皮肤将更干燥,汗疱疹的情况更糟,如果要洗澡的话,应27-30度的温水洗澡,且洗澡时间最好不要超过10分钟,禁用碱性太强的沐浴露。

2、多防治

1、手汗多基本上是一种体质的问题,对健康没有直接的影响,多汗为真菌滋生提供了环境,手部容易出汗,建议擦些爽身粉,保持干爽。

2、如果手上的水泡较为明显或者是瘙痒很厉害的话,建议选择中药膏眉寿[tang]堂精华霜,结合现代生物科技浓缩萃取精制而成,深入肌肤,充分发挥药效。

搭配送的止痒喷雾,治疗后水泡迅速消退,炎症反应明显减轻,现在在网络很容易能找到。

3、皮肤出现干燥、脱皮现象,这种时候主要是外用护肤霜来保护新生长的表皮,比如维生素E霜、鱼肝油丸外涂。

3、择饮食

忌食鱼、虾、蟹之类的海鲜品,禁食辣椒、生姜、大蒜、大葱、浓茶、咖啡、酒等刺激性食物或饮料,少吃动物脂肪。

需增加营养者可吃动物肝脏、瘦肉、豆制品及新鲜蔬菜、水果等。

如不注意选择食物,导致瘙痒加剧,反复发作,就会出现久治难愈的现象。

4、调节好情绪

情绪会影响皮肤健康,在个体在社会生活中承担的压力和责任越来越重时,若精神不好或长期紧张、恐惧、压抑时,可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甚至发生内分泌功能失调,引发的不仅仅是皮肤问题,保持乐观、积极、宽容的生活态度,能有效预防汗疱疹。

5、避免熬夜

一般而言,当晚钟敲过10点,辛劳了一天的皮肤就要开始休整了。

熬夜会令肌肤的水分和营养物质过分丢失、血液循环变差、新陈代谢紊乱,尤其是频繁的熬夜之后,会使皮肤上尤其是年轻人的皮肤容易出现暗疮、粉刺、瘙痒、红疹等问题。


雪洋大夫


换季手部皮肤长水泡,大面积脱皮,这个要考虑,是不是接触性皮炎

以前我的手也出现过,一到天气热了,手超级痒,起水泡,长疹子,接着就是脱皮……

搞的手都不好意思伸出来

后来看了很多家医院,医生才说,这是接触性皮炎

手部接触性皮炎,和汗疱疹要分清楚

汗疱疹一般在手汗比较多的人群

手部接触性皮炎,受手接触的东西影响,比如触碰酸性,碱性,洗涤剂,过敏源等等,都可以导致皮肤脱皮,长疹子,起泡……

做家务,需要带好手套

平时涂手霜,需要用最简单的成分

平时尽量不要接触过敏源的东西,洗衣服,洗碗把手套带好。

换季的时候,多吃一点清热,降火的食物,注意饮食,吃清淡点。


钰承希护肤


汗疱疹是一种急性的水疱型手部湿疹,它发病比较快,且容易被忽视,这也是它有着高复发率和感染率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皮肤病还是中老年人的“专利”,其实不然,汗疱疹就是一种经常在青、壮年人群发生。

阴湿的梅雨季节刚过,31岁的沈波现自己双手手指有刺痒感觉,开始他没在意。

后来手指长出水泡他才到医院治疗。经过医院检查,确诊了沈波是汗疱疹,患处还出现了大面积渗液,已经出现了感染和扩散。

为什么夏季易突发汗疱疹?

在我国南方,立夏一过,很快就进入了阴湿的梅雨季节。这个时候的湿热天气,最容易造成湿疹、异位性皮肤炎等,“汗疱疹”就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

原来,沈波从7月开始,手上一直在长小疙瘩,疙瘩很小,肉眼几乎看不出来,摸起来疙疙瘩瘩的,一到晚上还痒得不行。

有时候太痒了就拿个针把每一个小水泡都戳破,把水挤出来,不断挤,感觉跟挤不干净一样,一直挤每次都能挤出水来,第二天就开始结痂。

一直怀疑是传染了脚气,直到这时候才知道是汗疱疹。

医生听完后,惋惜:这件事不能频繁做啊

汗疱疹在皮肤病中算是数一数二奇痒难当,又容易反复的痼疾。

许多人痒到把水泡刺破、抓烂才能缓解,这是由于刺痛感把原有的瘙痒感压住了。

其实这是不正确的表现,这样很容易造成淋巴管腺炎或蜂窝组织炎,这些渗液还很容易引起扩展、加重。

医生提醒:身上一旦出现3种异常,要警惕汗疱疹

  • 1、部位

分散或群集于手掌、手指侧面及指端,少见于手背、足底,一般会感到比较痒。

  • 2、感受

接着在深层皮肤产生水泡,或多或少,有时可融成一大片,痒感慢慢加剧,有时甚至会出现渗液,伴有刺痛的感觉。

  • 3、过程

水疱干掉以后, 皮肤就会变得十分干燥,出现脱皮、裂口的情形。

这是因为(手&脚)皮肤表面的油膜损坏,使局部皮肤水分的保持,皮脂对皮肤的濡润受到一定限制。

这些是汗疱疹的典型症状,若出视这些异常,就要警惕了。

2个习惯会加速水泡的出现,早改早受益

  • 1、饮食没有禁忌

很多人都知道,吃辛辣食物不好,可是就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喜欢吃比较辛辣的食物,大大增加了皮肤过敏的机率,从而导致湿疹的发生。

此外,如:牛肉、羊肉、鸡蛋等等,含蛋白质比较丰富的食物,如果发现食后有加重现象,需要考虑是否是蛋白质过敏所引起的。

  • 2、作息不规律

现在很多人会因为工作应酬或者沉溺于娱乐而导致作息不规律。熬夜、睡眠不足已经成为现代人的通病。

时间长了就导致体质逐渐变差,难以抵挡各种疾病的侵袭,这也是很多人容易患上湿疹的原因。

做好3件事,防治汗疱疹

  • 1、治疗不要一拖再拖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ef2b0544b3a06adb632553ad8aa0b904\

亚丽医生


换季皮肤要适应天气变化。尤其是天气转热,有的人皮肤抵抗力下降,适应能力下降。身体湿气太重,尤其是南方天气一下就过度到夏天。所以皮肤容易有小水泡,然后脱皮就好了。有些要注意是湿疹,或者是湿藓。一直反复好不了,就要用药了,皮肤要保持干爽,饮食清淡。衣服经常洗换。喝绿豆汤,红豆薏米汤去湿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