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基于怎样的考虑,现任五大常任理事国才会支持别国入常?

烟比你好-伤肺不伤心


一、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世界警察

联合国及安理会的设想最初都来自于美国总统罗斯福。鉴于二战之前的国联没有能够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及自身的运行也出现重大问题。罗斯福提出了联合国和是世界警察的概念。在罗斯福最初设想里,美国、苏联、英国、中国应该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的四大世界警察。美国负责西半球,苏联负责东欧及亚欧大陆中部,中国负责东亚和西太平洋,英国负责西欧和其庞大的殖民地。后来,英国的力荐之下,法国成为第五个世界警察。1945年6月,《联合国宪章》正式签署,第23条明确规定了,美国、法国、中国、苏联、英国为五大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继承了苏联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位置。联合国安理会负有维和世界和平与安全的责任,是唯一有权利对主权国家采取军事行动的国际机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拥有一票否决权,代表着国际外交中最高的政治地位。

二、除美国以外,其他四大常任理事国都不会真心支持其他国家入常

近些年来,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的呼声日益提高。上一次安理会改革是在1965年,将非常任理事国从6个增加到10个。德国、日本、印度、巴西四个国家积极谋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以印度为例,2015年,印度总理莫迪访问俄罗斯,普京曾经表示支持印度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不过,这恐怕也不是俄罗斯真心实意要帮助印度,仅仅是口惠而实不至。普京心里很清楚,一定有一个国家会对印度入常一票否决。

苏联解体以后,美国成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强国,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其他四个国家的综合国力都不能单独与美国相提并论。所以,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拥有的一票否决权,事实上是能够对美国霸权主义进行一定程度的制约。作为世界霸主的美国,当然希望联合国安理会能够增加常任理事国的席位,进而削弱常任理事国的含金量,凸显美国超级强国的地位。从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的角度分析,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愿意第六个国家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与自身分享安理会的权力。

普京与莫迪

所以,五大常任理事国都拥有一票否否决权的情况下,根本就不可能出现第六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美国观察室


联合国要改革,这是包括中美俄英法等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在内国际共识,第七任秘书长科菲·安南最早在1997年所提出,并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支持。




联合国改革核心是增加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座席,焦点联合国权力机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重新洗牌,难点在于一票否决机制下利益分配错综复杂,难以平衡。归结到底是五大常任理事国如何统一思想,想不想放权,但各有算盘。


以日德巴印组成四国集团企图突破联合国改革,但五大常任理事国嘴上均支持,支持各有侧重,又各反对。典型美国均支持四国入常,但实际均反对四国入常,日德法西斯国家入常违反二战后国际政治秩序,但美国全球治理中不能缺日德金主,支持更多成份让日德付出有面子,但中俄相反,联合国改革不能动摇二战后胜利成果,日德没资格入常,支持新兴国家入常。英法相对重点反对德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失去欧洲话语权,支持印巴日。


由于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面临重大变革,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利益机制各有侧重,五大常任理事国心中各有算度,达成共识难度大。政治改革涉及利益远比经济利益复杂。


以20国集团模式经济全球共治,再深入联合国改革的分阶段实现与突破。


2008年发生全球金融危机,金融体系成为全球治理焦点,为了稳定全球经济秩序和全球金融体系治理, 开始举行二十国集团峰会,扩大各个国家的发言权。财长会议。

按照惯例,联合国、欧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列席20国集团峰会。20国集团的GDP总量约占世界的90%,人口约为40亿,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广泛性。


20国集团虽说不是联合国主导,但就其全球治理是一种有益尝试,2016年20国集国杭州峰会,凝聚全球改革共识的中国担当,提高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发言权,实现权责平衡。



浮云悠思


处于公交车心理,已经上车的人就不想别人再上车了,因为世界就那么大,蛋糕就那么大,吃蛋糕的人可不能太多了。

在入常这个问题上,日本和德国是有共同诉求的。


目前的五常,都不愿意五常阵容扩大,但是为了限制五常内的其他对手,五常国家都想支持自己希望的国家进入常任行列,可是又会被其他的五常国家所否决。五常扩容提了好多年,原则上大家都没有问题,都是同意的,可是实际操作起来,你否决一个,他否决一个,最后都被否决掉了,到头来是一个也扩不起来。

图为美国海军航母编队,目前的五常都有航母战斗群。


有人弄了个否决链条,目前想要进入常任的是德国、印度、日本、巴西、南非等国,都是目前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都在各自的大洲有一定的影响力,所以也想要进入常任,提升自己的地位。否决链条是怎么样的?英否决德、俄否决日、中否决印、美否决巴、法否决南。

图为我国航母战斗群。


由于否决链的普遍存在和矛盾的普遍性、关联性,导致了目前五常很难形成一致的意见去允许一个其他的国家进入,但是大家都又表示,扩大常任阵容是合理的、可以的,只是扩大出一个谁需要研究,所以就陷入了这个矛盾链之中,无法脱离出来。


海事先锋


现任五大常任理事国会不会支持别国入常?一般认为是不可能的,然而其实是有可能的。

可以肯定的是五常都不会支持新增加的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也就是说,如果新增加的常任理事国是没有否决权的,这样的联合国安理会改革方案还是有可能得到现在的五常的支持。

事实上,五常一直都没有对联合国安理会的扩容与改革说不,但是对取消五常的否决权的改革是明确说不的。而从现实角度进行合理推测,五常有可能支持增加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的数目,包括新增常任理事国与非常任理事国,而新增的常任理事国肯定是不应当拥有否决权的。在这样的方案下,德国、巴西、印度、日本是有可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的,但它们将属于没有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不可能地位与现有五常一样。

这种思路的改革方案,有没有被讨论过?有的。但是毕竟众口难调,对于怎样改革,迄今为止没有改革方案能获得多数共识。

德、巴、印、日四国希望联合入常,首先得在联合国安理会的改革方案上达成一致,并获得五常的一致支持;其次,还得开展大量的外交工作,获得广大联合国成员国的支持。而这两大步骤,每一步实际上都相当困难。


建章君


个人认为,在目前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的真实想法中,没有一个国家想扩充常任理事国的名额。原因有几个:

第一,利益考虑。虽然名义上世界上所有国家都是平等的,但常任理事国却是一种特权。拥有这种权力的国家不但不想放弃,也不想把它稀释。

第二,历史原因。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身份的确定是二战后特殊条件下的产物,五个国家分别从不同程度上对于二战的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如果现在扩容,新成员的标准如何定?

第三,方便管理的考虑。目前的五大常任理事国都拥有否决权,在重大问题上经常相互否决,难以达成一致意见。如果再增加多个成员,可以想象,安理会有可能就成了一个吵架的机构了,其本什么事也做不成了。

当然,如果世界上要求安理会进行变革的声音特别大,安理会原成员的实力下降到微不足道,安理会也可能会扩充成员。小编认为既使扩员可能也是增加没有否决权的成员。


姜运仓


上面所答已经揭示了当前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针对别国如常的基本政策立场,大多分析如印度、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加入常任理事国的可能性。

其实分析这一问题还有一个角度,就是现今的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的超然地位是如何取得的。答案也很简单就是二战的胜利得来的,是这五个国家为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换来的。联合国成立之初的主要目标就是清算法西斯的罪行,并保证世界不会在短时间内再次爆发类似的危机。在当时,德日因为战争罪行已经不能算作正常国家,印度独立时间较晚,没有打上入常的快车,五常的地位基本确立。在当今的国际关系中,德日已经摆脱了二战的阴影,特别是德国,当今的德国已经成为现今世界发展的标杆。它们这期间入常的难点在于如何说服五大国及世界大多数国家同意修改《联合国宪章》,增加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并最好将增加的席位赋予自己。实现这一点非常难,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

但还存在另一条路,这条路需要等待时机与运气,一旦成功就可以顺利入常。这条路就是战争。如果世界再次爆发类似一站或二战的战争,世界格局必然再次洗牌。无论以何种方式和何种顺序加入的牌局,一部分国家都有机会成为世界的新领导者。只是新成立的管理世界和平的机构不一定再命名为联合国安理会,而这次战争是否会发展成为毁灭人类的核战争也将是个严峻的问题。


珐大庶吉士


其实木叔想说的是,联合国的改革是个趋势。联合国的改革里重要的一项就是联合国安理会的改革。从这个意义上说联合国改革不只是看五常的态度,而是所有联合国193个成员的态度。

为什么说安理会改革是联合国改革的重要一方面?因为安理会是联合国最重要的职能机构。安理会作出的决议是具有强制实施的法律效力的,而联合国其他部门,包括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决议是没有法律效力约束力的,只有一些政治象征意义。所以安理会如此重要,对其改革自然是各界关注的最焦点。

安理会目前有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非常任理事国每2年换5个,由个洲分配席位选举产生。这种机制已经维持了70年。

70年来全球政治经济包括国家数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初联合国成立时只有50多个会员,安理会的组成还基本能满足当时的政治需要并且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但70年后的今天,会员数量已经近200个,是当初的差不多4倍,而安理会的数量却一直没变。显然这是不符合发展趋势的,逻辑上也是有问题的。因此这就是各界呼吁安理会改革的最重要原因。

其实联合国安理会五常理事国也支持安理会的改革。但是如何改,各方有分歧。

有的认为,可以增加常任理事国的数量,也就是从目前的5个增加到10个。但是新增的5个没有否决权,只是不用选举了,永久拥有席位而已。

有的认为,可以增加常任理事国的数量,也可以给否决权,但是对具体国家的加入上,要有一定的取舍,要保持平衡,同时也要保证新增国家的代表性,特别是满足本国利益。不能有与本国为敌或者损害本国利益的国家成为常任理事国。

当然也有的认为,常任理事国数量不变,非常任理事国的数量增加。否决权不应轻易扩大,非常任理事国可以适当扩大,以追求联合国的更多参与性。

因此以上几点是安理会五常可以支持别国加入安理会并且适当改革联合国的各种条件。根本在于要在本国利益与国际利益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木春山谈天下


联合国相比于国际联盟的成功主要在于将权力等级化,国际联盟搞集体安全,导致国家无论大小都有可能实现一票否决。联合国则不是,名义上在联合国大会上,国家无论大小一律平等,都只有一票,安理会却是有关政治、安全议题的核心决策机构。目前联合国安理会由15个成员国组成,包括中美俄英法五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通过选举产生的非常任理事国。

由于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拥有一票否决权,因而常任理事国无疑享有“特权”,成为其他国家竞相膜拜的对象。这也使得一些大国心生妒忌,要努力成为新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所以安理会改革在过去一段时间以来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目前来看,德日印巴四个国家是安理会入常的的有力竞争者。其中德日是二战的战败国,但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不可忽视;印度是世界人口第二大国,近年来政治经济实力与影响不断扩大。巴西是南美最大的国家,一直以大国地位为对外政策目标。毫无疑问,这些国家要想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从程序上都需要目前的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的同意。

中国:基本是支持顺序是巴西、德国、印度和日本。根据与中国的利益关系和入常后可能的影响,会支持巴西、德国入常,但是对于日本和印度的入常则需要提提条件,必须双方都存在领土争端等问题。

俄罗斯:基本支持顺序是印度、德国、巴西和日本。

美国:基本支持顺序是德国、日本(两者排名不分先后)、印度和巴西。

英国:基本支持顺序是印度、德国、日本和巴西。

法国:基本支持顺序是德国、印度、日本和巴西。

以上是基于各国利益关系的分析,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当然,安理会五常的想法可能是最好别扩容,毕竟会稀释特权啊。


凌胜利


个人认为,只有基于充实自己阵营力量的考虑,现任五常中的一些国家可能支持别国入常。举例来说,假如加拿大或澳大利亚入常,就对英美有利。鉴于美英加澳新已经形成了“五只眼”集团或者说阵营,在可预见的未来内,加、澳入常几乎不会对英美构成什么威胁,只会增加其阵营在常任理事国中的话语权。

不过,话语权再怎么增加,其他常任理事国的一票否决权还是更加有效的。除非修改规则,比如常任理事国扩充到九个,然后投票的三分之二多数可以驳回一票否决,那么这种支持盟友入常的策略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否则意义不大。

总结来看,鉴于现行的规则特别是一票否决制,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常任理事国都会维持在五个。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时候一些国家行事都绕过了安理会,毕竟一票否决权的存在是巨大的掣肘。


Legend180


理论上讲五常谁也不乐意增加席位,就像真正参加丰盛的宴席,五常都想吃饱喝足还稍带拿好,谁会希望新人参与进来,增加干扰对手不说,还要明显从我已有的利益之碗里强行分享平分些,谁傻哟?

可联合国组织协议又强调国家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这问题就来了?因为都是联合国成员,看惯了吃像难看的五常,一些国家都想参与进来。这就有人他们即斗争又联合的同盟,欲借集体的力量来增加话语权,这样以来热闹是热闹了些,但又更增加了入常的难度。

有一种比较理想的境况,走一个进一个可这种境况的发生,又像天方夜谭根本没有可能。这样最早急于挤入的"印德巴曰"就更加悲催了,当然也不排除还有紧跟其后的想加塞的一系列地区大国。

复杂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国际关系及国际大势就是这个境况,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谁都想为支配将来的联合国,拉帮结派增加自己的小兄弟。但谁都知道中国的教训,保不定喂养了那么多如朝、越等国似的白眼狼,结果却相反造成相当严重的后果一一甚至成了全球的担忧纷绕。

如同以上分析,这个现实的世界还会一致同意增加什么席位吗?但除非有这种可能,那就是再通过一场全球范围的"争斗",掀翻现在吃得好好的五常宴席重新开张一一那不是更乱套了,所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稳定会压倒一切,入常的话题自然不了了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