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富士康为独角兽的炒作敲了一记警钟

上个交易周,也即是端午节过后的首个交易周,A股出现大幅下挫的走势,尤其是6月19日,沪深两市甚至出现千股跌停的走势。部分个股在上周的行情中跌幅较大,这其中就包括6月8日上市的次新股富士康(股票名称为“工业富联”),上周的最大跌幅达到22.36%。

当然,这只是富士康一周的跌幅。如果再把时间拉长2个交易日的话,那么 富士康的跌幅就“更加可观”,股价从富士康上市后的最高价26.36元跌到17.53元,跌幅达到33.50%,其股价基本上又回到了富士康上市时的起点。富士康A股上市的开盘价为16.52元,终点与起点之间的距离只有1元之差。这意味着富士康上市后买进股票的投资者,如果没有及时获利了结或止损出局的话,就将承担一定的,或者是较大的投资损失。这对于当下A股市场的独角兽炒作热无疑是敲了一记警钟。

今年以来,A股市场的风口发生改变。随着管理层频频向新经济企业伸出橄榄枝,并为独角兽企业的上市与回归大开绿灯,市场也掀起了对独角兽概念股的炒作热潮。尤其是独角兽公司药明康德的上市,市场更是炒出了16个涨停板,较发行价的涨幅超过500%。正是在这种独角兽概念股的炒作热潮中,带着独角兽光环的富士康闪亮登场了。

富士康为独角兽的炒作敲了一记警钟

当然,与药明康德相比,市场对富士康的炒作要算是相对理性了。因为富士康上市后,三个涨停板之后就开板了,新股上市后的最大涨幅为91.43%。毕竟富士康是一只巨无霸概念股,公司股本高达197亿,首发上市流通的股本也达到了11.2亿股,差不多是药明康德上市股份1.04亿股的11倍。因此,富士康上市后的涨幅不能与药明康德相比,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而从富士康上市后的表现来看,尤其是近期的大幅下跌来看,这显然是给市场对独角兽的炒作敲响了一记警钟。

首先,对独角兽概念股不要进行盲目的追捧与炒作。虽然药明康德的上市,让市场看到了独角兽上市带来的赚钱效应。但这种赚钱效应并不适用于任何一家独角兽公司。比如目前IPO上市的三家独角兽企业,药明康德上市后赚取了16个涨停板,宁德时代只是赚取了8个涨停板,而富士康更是只赚取了3个涨停板。富士康与药明康德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尽管都头带独角兽光环,但上市后的表现却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作为投资者来说,对于独角兽也需要仔细辩认,而不能盲目参与炒作。以富士康为例,不仅流通股本偏大,而且身上独角兽的光环其实也并不闪光,因为其身上烙下了深深的“代加工企业”的烙印。

其次,对于独角兽企业的炒作,投资者不能盲目追高。追高有风险的道理对于独角兽企业同样有效。毕竟市场对独角兽的炒作,短期内大大推高了独角兽企业的投资风险。像药明康德的市盈率炒高到了120倍,宁德时代的市盈率也炒高到了90倍,富士康作为大盘股的市盈率也炒高到了47.7倍。这样的市盈率显然是高企了。炒高后的下跌也就在所难免。即便是富士康,虽然炒作的幅度远不如药明康德,但下跌起来并不比药明康德差多少。比如,富士康见顶后下调了33.5%,药明康德目前也下调了37.09%,前者较后者并不逊色多少。这就提醒投资者,对于独角兽上市,投资者千万不要追高。或者如某些市场人士所建议的那样,可以参与独角兽打新,但不要参与独角兽上市后的炒作。事实证明,参与独角兽上市后的炒作确实存在很大的投资风险。

其实在这个问题上,较之于A股市场相对成熟的港股市场无疑为A股市场树立了榜样。因为独角兽企业在香港上市,不仅不会受到追捧,而且还面临着破发的命运,会被市场冷却一段时间。以与药明康德同期上市的平安好医生为例,平安好医生上市后的第二个交易日就破发,随后股价一路走低,虽然之后股价出现反弹,但目前股价仍略低于54.80元的发行价格。如此一来,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不仅不会出现太大的投资损失,而且还可以以较低的价格买进独角兽股票。香港投资者对待独角兽的做法值得A股市场的投资者借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