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幣價是衡量價值的唯一標準嗎?

如何看待過山車式幣價?

幣價是衡量價值的唯一標準嗎?

週末這兩天微博和微信群裡點付大頭和江卓爾的一場罵戰,再次把“去中心化”“獨裁”“礦霸”這個問題擺到大家面前,爭執的起源在於BCH再次擴容至32 M。

大家都知道,比特幣區塊的體積是1 M,但隨著日益增長的認可程度和轉賬次數,1 M的體積越來越不能支持記錄現有的轉賬記錄,導致比特幣交易越來越擁堵。又因為礦工記賬順序是根據轉賬手續費確定,手續費越多,記賬速度也越快,日漸增多的手續費也成了比特幣用戶想解決的問題。

不同的人對手續費高、交易速度慢這個問題解決方式不同,有人建議用擴容解決,有人建議建立側鏈交易,還有人建議直接改比特幣的共識機制。負責比特幣代碼維護的Core組當然也想到了這個問題,隔離見證、閃電交易就是他們提出的解決方法。

但是還是有人提出這個方法並不安全,於是在去年8月份的時候,以吳忌寒和江卓爾為代表的礦池集團帶領,分叉出了比特幣現金,Bitcoin Cash(BCH),將比特幣的區塊大小從1 M直接提高到8 M。從此之後,關於誰是真正的比特幣這個話題爭論不休,Core組和吳忌寒在推特上已經打了無數次口水仗。

再之後到了17年12月份,比特幣分叉幣到了井噴的一個月,其中包括李笑來站臺的SBTC以及點付大頭負責的LBTC。LBTC解決比特幣交易速度就是直接改的比特幣的共識機制,將POW改成了DPOS。

這次的罵戰就在於點付大頭在微博上指責BCH再次擴容會導致的獨裁問題,順便吹捧自己的LBTC,採用DPOS直接解決交易速度問題。但是又被極力推崇BCH的江卓爾諷刺,LBCT在3月份因為升級問題“暫停了區塊鏈”。兩人從微博罵到微信,在江卓爾被踢出群之後,又罵回了微博。

幣價是衡量價值的唯一標準嗎?

幣價是衡量價值的唯一標準嗎?

幣價是衡量價值的唯一標準嗎?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本來都是從比特幣分叉出來的,卻都互相看不上,被拉黑後逼得點付大頭要線下論戰。當然這是肯定的,這也是區塊鏈的魅力,用腳投票,不服就分叉。

幣價是衡量價值的唯一標準嗎?

有大頭的粉絲問,LBTC幣價跌得很讓人失望,能不能關心下幣價,於是大頭放下豪言,LBTC或許今年超過BCH。

幣價是衡量價值的唯一標準嗎?

在幣圈,大家關心的還是幣價,誰管BCH和LBTC哪個性能更好,哪個超過了比特幣,幣價高的就是優質項目。最明顯的就是EOS,價格低的時候就被說成空氣幣,價格炒到一百多時,各種“殺手級”項目的聲音就出來了。

關於區塊鏈,有人說現在除了發幣和炒幣沒有什麼用。悲觀的來說,確實是,但同時,幣價確實反映了區塊鏈項目的價值。比特幣經過近十年時間的考驗,市值到了一千多億美元,難道這全都是空氣嗎?正是因為有價值,價格上才能有所體現。像當時純粹為了惡搞比特幣的而發狗狗幣,市值排名不斷下降,是因為後期沒有人維護代碼,價格和價值就不斷下降。還有那些純粹為了割韭菜、詐騙而發的幣,價格也都漸漸歸零。

當然對於散戶們最關心的幣價話題,項目方也都懂。像那些“喊單”催大家上車的項目,鼓吹自己價格有多高能翻幾倍,十有八九就是衝著割韭菜去的。真正的幣價是要經得起考驗的,不是兩個月通過幾家媒體就能喊上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