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牛!溫州小夥靠小儀器征服富士康、格力……連央企都服他

計量行業並不是一個眾所周知的行業,但在張天宇眼裡,世界上任何東西都是可以量化的,大到汽車玻璃的弧度、車門的密合度,小到一顆葡萄的硬度、甜度……紮根行業13年,他帶領企業研發了上百種計量儀器,打破市場被進口和國營大企業壟斷的局面,為中小企業提供一站式採購的“超市”。

從企業的發展佈局到運營管理,

他總有獨樹一幟的想法,

也正是這種大膽創新,

推動企業邁入快速成長的通道,

贏得跨國公司、上市企業和央企國企的青睞。

牛!溫州小夥靠小儀器征服富士康、格力……連央企都服他

張天宇

籍貫:樂清

出生年月:1983年11月

創業時間:2005年

企業名稱及職務:溫州三和量具儀器有限公司總經理

1、走品牌之路推動企業轉型

原本計劃進到體制內過安穩生活,卻被骨子裡一股創業衝動“叫停”了。2005年大學剛畢業的張天宇,來到了溫州三和量具儀器有限公司。

三和公司初創時期以代理經銷為主,而張天宇被派駐到台州分公司負責當地的銷售業務。“台州是全國計量儀器的集散地,但是絕大多數都是進口和國營企業的經銷商,缺少自主品牌。”在外打拼的兩年,他經常聽採購商抱怨,進口量具產品價格高昂,維修也存在諸多不便。

在不斷探索和思考中,張天宇認識到創辦自主品牌對一個企業的重要性,於是他決定回到溫州,結合家族企業前期積累的行業優勢,創立一家民營的計量企業。

掌握研發才能抓住核心競爭力,明確了這一目標,張天宇開始著手建立生產基地,打造自主品牌。通過全面收購、出資控股等方式,公司先後建立長度、電子儀器、力學、扭矩、拉壓和環境檢測六家儀器生產基地。2010年,他走在行業之先,帶領公司開拓電商市場。在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下,三和公司在業內的知名度快速打開,2013年5月,張天宇走馬上任成為公司新的掌舵人。

2、創新研發引富士康等企業青睞

任何企業研發的產品,在投入批量生產前,都需要經過嚴格的檢測,而三和公司就是為製造企業的實驗室提供各式各樣的計量儀器。在該公司的產品手冊上,成功案例一欄裡不少跨國企業、上市企業、央企國企都赫然在列,如富士康、格力、正泰、德力西、天正、福耀等;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南京大學、西安大學等科研院所和知名院校,也採購過他們的產品。

牛!溫州小夥靠小儀器征服富士康、格力……連央企都服他

三和產品在各大領域的廣泛應用,張天宇能舉出很多,而能將產品成功送入國家項目和大型企業,他認為與重視自主研發不無關係。三和公司全年的研發投入佔到銷售收入的5%-10%,而研發人員佔到總人數的40%。

另外一個在他看來很重要的原因,在於公司不斷豐富產品線,想要為採購商打造“一站式計量儀器超市”。

“一家企業的實驗室所需的計量儀器是多樣的,而國內無論是生產企業還是代理經銷商的產品,往往只有一兩種可供選擇。對於採購商來說,分散採購非常不方便。”

為此,張天宇按照不同檢測專業、不同產品類別建設實體工廠,想要做成國內首家品類全面覆蓋的產銷研一體化集團企業,讓國內製造企業採購時像到超市買東西一樣方便。

3、校企合作將測量精確度提高100倍

用國產產品與進口產品的最大區別是什麼?答案顯而易見,就是成本。張天宇舉了玻璃弧度測量裝置的例子,一臺國產設備成本約是進口設備的1/5,如果像福耀這樣的企業採購數量在2000臺以上,節約的成本將是非常巨大的。

但對於國產產品,很多企業會對品質打一個問號,總覺得進口的產品好過國產的。而實際上這種差距會越來越小,至少在張天宇看來,這麼多大型企業放心採購國產產品就是最好的證明。

當然,他的研發步伐不止於此,多年以來,他和團隊一直致力於與高校合作開發市場所需求的產品,藉助自身的行業經驗和市場資源,將高校科研成果快速實現產業化。“近期我們與上海交大合作開發的電感測頭,可以將檢測精度提高到0.01μm(微米),領先於國內普通的0.001mm(毫米),兩者相差100倍。”張天宇分析。

保持與高校的密切合作,也是他對今後企業發展的信心來源,最近他們還將推出一款新型的智能扭力扳手,能精準測試各類齒輪的扭緊力。“這種扳手原來被臺灣壟斷,我們的技術可以達到一致,同時成本下降到一半。”

4、跨界構建終端數據瞄準“物聯網”

從現在開始把握未來,這是張天宇接手企業以來,對自己一如既往的要求。他要求自己每年至少要提出一個有利於企業發展的創新思路。

牛!溫州小夥靠小儀器征服富士康、格力……連央企都服他

上海蔚來汽車有限公司創始人李斌與張天宇(右)

今年他將產品開發的方向定在了生產一線的產品檢測上。張天宇分析,現在多數企業的產品靠的是人工校驗,人工容易產生疲勞或誤差,效率也不及自動化的檢測設備。另外,對三和公司自身而言,產品從實驗室走向車間,應用的場景將會更廣泛,採購量也會大大提升。

另外,他還要將檢測技術推廣到田頭,將計量儀器的功能進一步升級,比如原先可以檢測一顆葡萄的硬度,接下來只要機器一掃描,葡萄的甜度、成分等都能一目瞭然。

張天宇深信,“智能化”和“物聯網”是未來企業的發展核心。而他佈局工業和農業的生產終端,是更長遠地看到其背後龐大的數據,未來可以更好地形成反饋機制,從而指導農業和農業的生產,一定程度上緩解產能過剩壓力,也讓企業更好地接軌消費市場。

為了在工業4.0時代佔得先機,張天宇大力支持建設智能化檢測設備生產基地,匯聚了大批智能製造工程師,為公司的產業升級提前謀劃佈局。

頒獎詞

以專業為導向拓展主業空間,以資本為紐帶實施產業佈局;

以客戶為中心推動渠道的升級,以人才為根本探索管理的創新。

這是一位新生代企業家面對物聯網智能化時代的沉著蓄力。

匠心沉澱於產品與服務,跨國公司、上市企業、央企國企也頻頻為其點贊。

記者手記

工匠精神要“耐得住寂寞”

今年浙江的高考作文談的是一種“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的浙江精神,而記者從張天宇身上就看到了這種實幹和創新。

創業十多年來,張天宇幾乎沒有應酬,他很難為情地跟記者說起這一點,有些擔心自己不善應酬,會不會讓企業丟失很多“機會”,跟不上變化。

恰恰相反,一心撲在事業上,才是一個企業家最難能可貴的品質,也是全國大力提倡的工匠精神。大量的案例證明,做企業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將夢想之苗深深紮根,讓企業發展成為一棵大樹,能抵得住風霜雨雪,成為引領行業的標杆。

工匠精神還在於一種創新意識,就像張天宇要求自己每年制定一項前瞻性的企業發展戰略,深怕創新力不足會被市場所淘汰。所以他做全品類、做電商、跨界農業,都是行業裡最早的一批。

整個採訪過程下來,他講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想為浙江製造、為中國製造做點事,他還要很努力地積蓄力量,讓自己能發揮的作用更大。

這是一位溫州新生代企業家的胸懷和抱負。想來,三和公司近年來持續以80%增速快速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掌舵人的理想和眼光。

溫州商報記者 邵盧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