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单位写材料的为什么越来越少?

爱你是最好的时光325


写材料这件事,我们也算做了好些年。很多人批评政府机关官僚,什么都靠文件材料,永远文山会海。不过这并不是中国特色,而是现代科层制(官僚体制)的共同特点。

说到科层制,你应该知道我要说的是谁。对,就是韦伯。



所谓科层制,是一种权力组织方式,也是一种社会管理方式。人都是两个鼻孔一张嘴,没有分工的时候只是散沙,只有以某种分工形成一个整体,才能充分合作,发挥合力,办大事。而科层制就是其中一种组织形式。



横向依职能,纵向依职位,进行分工和分层。 因此,如果某个基层某科公务员,要将信息传递给省长,那么首先他要把信息汇总起来,报给自己的处长,再由处长报给局长。局长,作为这个区域内,所在行业的顶端,再在由省长组织的各行各业的碰头会上,报给省领导。


这个过程当中,为了避免信息传递走样,也为了节约成本,不用让这个基层公务员见一个领导说一次,比较好的办法是使用公文报告签报简报等方式,逐级按条线上报。每一级决策者根据职权,判断这个问题能不能解决,不能解决的再向上报,或者转交给其他部门、哪个职位。



公文材料的另一个好处是,流转过程当中一定会留下痕迹,到某个部门,某个官员手上时,无论他处不处理,他都必须签收。这样就避免了信息的传递的停滞和信息的丢失。

就这样,所有人根据分工和分级原则,形成层级制的分工明确的立体架构,架构越复杂,越需要以文件材料为载体,进行信息上下传递,平层流转。讲白了,这就是一种治理术。



但是,人的本性又是反结构、反体制、自由散漫的。科层制重纪律,轻个性。因此官僚体制中就产生了个专门分工:写材料的——本质上他是个翻译者,将人的自然语言,翻译成文件信息,或者反过来。

这个工作肯定是比较辛苦的,但也同时能掌握全局情况,并了解“通用话术”,放到哪里都好用。 而对于领导而言,会写材料的人是个拐杖,用上就离不开。所以出现了很多秘书跟着领导走,越会写越升职不了的情况。

这个翻译工作难做,又具有高度个人依赖,既不安全又辛苦,这几年干的人就越来越少。大家渐渐转型成为,既懂专业,又能写差不多水准的材料的专家型官员,纯文字干部也就越来越少了。

一点浅见,供参考。


林海


我就是干这个出来的,说点个人感受吧!

1、写材料是个苦差事。没干过这行的,是体会不到写材料的酸甜苦辣的。领导上班时,你要上班,领导下班了,你还在加班。隔三差五,来点事情,有时加班加点刚搞完一个材料,以为接下来没什么事可以喘口气了,咣当,天上突然又掉下一差事,只好又苦逼的接着干,一年到头总盼着闲几天,可除非自己躺着起不来,否则甭想。最怕的是上面突然来检查,经常周五来个通知,好,周末又泡汤了。如果要上典型,更加,几天几夜就围着材料转了,有时回家睡觉都不踏实,经常三更半夜被从被窝里拉出来,老婆孩子埋怨,自己只能在心里喊草泥马,回头还得乖乖去办公室。写得好,得领导一句表扬,写不好,打完板子,还得削尖脑袋上。别的同事在吃饭喝酒,关系不怎么样的,看见你加班,顶多说声辛苦,还卖好说可惜了你有事,不然怎么怎么的;关系好的叫你一声,你有事不能去,没辙;有时能去了,又掂记着材料的事喝不痛快,或者被领导临时叫回来,好吧,饭桌上还得陪笑脸和人说对不起,临了还要说下次我来,吃饭承个人礼,早退欠个情,到头来吃饭吃出一堆事。

2、写材料弄不好就进坑了。一个单位,不管大小,写材料的人就几个,而且大多是打酱油的,只能整点小总结之类的豆腐块,真正能抗领导讲话稿或典型经验报告的,其实就一两个。所以,你很重要,重要的领导都离不开你。一个领导提拔了,下一个领导来,继续表扬你,***,你不错,好好干有机会的。机会来机会去,总不见实际行动,二十多干到三十多,又到四十多,头发白了,人也疲了。出去看着曾经的同事、下属都成了领导,自己都不好意思。久了,成机关老油子,也不爱出去应酬了。

总的来说,写材料的人,太不容易。所以知道情况的,都不太愿意沾边。能写的不愿写,不能写的又干不了,造成了机关材料人手紧缺。我们这里很多单位每年都在物色人,很多县里的也想上来,但后来一听要写材料,都打退堂鼓了。现实就是这样。

最后多说一句,此前我也在相关提问中也答过,就是写材料不要只顾着埋头做事,也要抬头看人。写材料只是敲门砖,不能够当作沉人石,一写到底。你一定要培养接班人。否则,永远都脱不了身。我以前在市委组织部时,调进去的时候就是写材料,我一看不对,写了大半年后就以加强写作班子底为由,从县里抽了几个写得还可以的上来跟班,最终留下一个苗子带着,一年半左右,我彻底甩手了,并调离了岗位,至今已换了三四个单位,而和我同一批进单位和两办的人,到现在还在写材料,由此可见培养接班人的重要性。


80后小公


曾经在单位专业写材料五年半,终于在2015年9月跳出火坑,宁愿自己写自媒体挣不到钱,也不愿意在岗位上写材料多挣钱。为什么现在的人都不愿意去写材料,自己有一下三点认识:



一是需要写材料的单位都是国企或者政府、事业单位,这些单位也被称之为体制内单位,我相信有过此类工作经历的人都明白,写材料在这些单位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实质工作,而且形成了凡事都需要材料,任何发言、总结、认识都需要写材料,结果就是真正干实质工作的人是一个工作有好几个人在干,而材料是好几个材料只有一个人在写,白加黑、五加二简直就是常态。体制内写材料的人基本都会抽烟,秃顶几率更大,好不容易休息也肯定要用究竟麻痹自己,确实是苦,而且这种苦是内心深处的苦,我称写材料为熬心血。因为我曾经在写材料的岗位上工作,耽搁了母亲的手术,错过了孩子的成长,身体素质急剧下降,最终逃离。

二是写材料实际是在写别人的想法,如果表达自己想说的,即便文学素养差,也能表达出思路。但如果是给别人写材料,就需要去猜测他人的想法,这个难度就大了,猜的不准就是一通批评,猜的准写得好,那领导面子往哪里搁,体制内领导嘛,必须展现出比你高出一筹的本事,写得再好也得继续改。结果就是你辛辛苦苦了好几个晚上,领导一句话就又得熬几个晚上,如果那句话写的不和领导的心,更容易被批评。而且领导针对一些汇报材料,喜欢找好多人一起来品评议论,谁要不说点意见怕领导不高兴;都说的话经常会产生不可想象的后果,那就是让写材料的完全不知道这材料该怎么写了(经历过此场景的人肯定理解)。我就曾经给领导写过批评自己四风问题的材料,一个月基本没睡觉,开始被领导批评为不敢揭露事实,后来被领导记恨,你懂的。

三是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有个性,针对写材料这样的工作,基本上都知道其中的苦闷,直接就会予以拒绝。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爱好写作的宁愿去写自己喜欢的东西,不爱写作的更不愿意走上受束缚的岗位,这就是现在年轻人的思想,十分正常。有时候我觉得体制内单位更应该反思一下,为什么这样的岗位越来越没有人干,只有从根上解决写材料难、多、杂、繁等问题,才能实现写材料人员的回归。


抑郁症患者每日日记


一、机关工作多年来,愚拙小儿发现,愿写能写的人非常稀缺。许多不同层级不同部门的领导都曾反映缺“笔杆子”,都正渴求“笔杆子”。

二、“写材料的人”一般对应的是”事务性的人“。最理想的情形是:能写好材料的人也能干好事务性工作;能干好事务性工作的人也能写好材料。当今时代,亟需既能写又能干的全面型机关人才。

三、现实中,愿写能写的人很稀少。有的能写不愿写,有的愿写不能写,有的既不愿写又不能写。总之,大多数人更愿意干事务性工作。

四,写材料是份苦差事。要加班加点、点灯熬油,时刻被无形的沉重压力环绕,时常被累得眼睛红红的,眼圈黑黑的,脑袋懵懵的,两腿软软的。以愚拙小儿为例,身体底子还算不错,曾完赛过“全马”。但一度也曾有抑郁倾向,还因肺部炎症、心肌酶偏高,在医院里待了近一周。

五,写材料要做幕后人。写材料的,基本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做的都是台下的幕后工作。除了综合部门外,大部分在具体业务部门写材料的,基本不被人所熟知,往往会默默无名。

六,写材料能成多面手。现实中,写材料的人,尤其任职于综合部门的,在调度、研究及谋划工作中,经常和不同层面的同志打交道,练就了严谨、干练的办事能力,往往也能胜任事务性工作。而单干具体事务性工作的,却不一定能胜任写材料这项工作。所以,常常会看到写材料的经常被紧急派去干事务性工作,却很少看到干事务性工作被紧急派去写材料。于是,写材料的,因其多面手的属性,可能会承担更多的任务。

七,在机关里,与其说是愿写能写的人不多,不如说甘于吃苦、甘于无名、甘于奉献的人不多。

八,最近,欣喜地发现,机关里想写材料的人还是挺多的。希望愿写的继续保持对写的热爱,花心思琢磨,下力气积累,动脑筋练习。希望能写的继续保持对写的初心,做好以文叙事、以文辅政、以文鼎新。希望做事务性工作的,在做好本职工作之外,研究如何优化流程、完善制度、形成文字。没有一定的务虚能力,事务性工作也不可能干得太好。能写愿写的,在秉持初心、任劳任怨的同时,也要适度偷偷懒。在累的时候,沏杯热茶,看看窗外的风景。

笔者供职于省直机关部门,负责文字综合工作,更多干货请搜索关注‘’公文选萃‘微信公众号。


公文选萃




公文写作能力是机关干部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机关干部都应该具备拿起笔能写,张开口能说,走出去能干。但我们会发现身边具备这些能力的人越来越少,而只想动动嘴皮子,或者只愿意干基础性工作的人越来越多,我想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写材料苦,写材料累,伤神又伤力。虽然在单位里会写材料被人成为“秀才”或“笔杆子”,被人高看一等,但大家都明白,这是一门苦差事,五加二,白加黑是家常便饭,有人戏称为“四水干部”,喝墨水、费脑水、流汗水、尿黄水,这些话虽有调侃之嫌,却也十分形象。我身边就有一些做文秘工作的朋友,当领导有重要活动或重要会议参加需要发言时,心里犹如一块沉甸甸的石头一样,一天到晚都在查资料,理思路,打框架,充内容,由于长时间昼夜伏案而作,生活又无规律,我们会发现写材料的人头疼、失眠、脱发、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都是经常出现的职业病。


二.写材料繁,写材料难,写作水平要求高。单位里准备领导发言的材料种类繁多,扶贫工作、民主生活会、党风廉政建设、两学一做、政治经济工作、三农工作等等,领导参加的会议不计其数,需要写的材料不计其数。另外,我们都明白写材料是给领导代笔,要揣摩领导思路,迎合领导口味,时时刻刻“设身处地”替领导着想,因此写作难度可想而知。


三.缺乏主动学习,善于学习,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写材料不但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而且要想写好材料,必须主动学习,善于学习。现在职场许多人感觉比较浮躁,缺乏责任心,对于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本地区、本单位的工作重点,指导思想,年度任务等摸模不清,学习不透,缺乏系统学、深入学、经常学、第一时间学的态度,缺乏搞好文字工作所要求的严于律己,善始善终,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曾经有一位“笔杆子”朋友鼓励我写文章,写好文章,在这里也希望大家都能够汲取一种力量,一种以苦为乐的力量,一种负重前行的力量,一种以文为梯的力量,蓄势待发、一飞冲天。


恨铁不成钢


这个深有感触。写材料的人,很多人觉得很羡慕,每天坐机关办公室貌似很清闲的样子,也有很多人觉得写材料是个苦差事,身在兵位而处处要谋将帅的事儿,而且很难有写材料的秘书或者主任在给领导写讲话这些材料的时候一次搞定的,基本都是不断的修改,那种你写了一份材料,被领导改来改去自己修来修去的感觉,我认为就好比是吃一顿饭,你吃两口又吐一口出来再接着吃,会是什么味道呢?


而之所以现在单位上写材料的人少了,我觉得,一方面是好的方面,比如现在很多单位和领导比较务实,对于写材料不会像以前那么讲究了,很多时候发言也不需要秘书写稿,大多有事说事比较高效,所以自然就不需要一帮专门写材料的人了,这样的好处是既节省了人力资源又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另外一方面,可能很多人更加的务实,觉得写材料是个苦差事,没什么油水更没什么权利,写好了都是领导的功劳,写不好都是自己的水平差,所以很多人不愿意去掺合这个事儿,也就导致了年纪大的人写不出来了,而年纪小的又不愿意写了,自然也就越来越少了。


但是写材料这种事情,要我说其实就是一把双刃剑,能够适当的准确的写好一些汇报材料或者讲话材料,其实对于一个单位或者领导来说,是很需要的,毕竟企业发展也还是需要有明确的发展目标以及举措,而这些目标和举措光靠嘴巴子说说其实很多人也不会记得,如果能够在开会的时候,或者向上级领导汇报的时候,将公司的一些重要工作和举措以及发展思路等,通过文字将它们展现出来,让别人了解你们公司的发展意图和举措,其实对企业也是一种很好的宣传。当然,那种为了写材料而写材料,开个会动不动就写材料,讲个话动不动就写讲话稿的公司,的确让写材料的人很累,每次开会听那些材料的人应该更累吧。


总之,写材料的人越来越少,一方面是好事,但是也不完全都是好事,好的材料还是要写,那些没必要的材料希望能免就免了吧。以上就是我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更多职场精彩话题,点击关注职场问答达人九品职麻官,大家一起来聊聊职场上班那些事儿。


九品职麻官


从个人这么多年的工作经历来看,其实要想在单位获得提拔,被领导优先重视,最重要最便捷的一个途径还是写材料。各个单位最缺的还是能写材料的笔杆子。尤其是在党政机关提拔的最快的也是各个办公室的写手和领导身边的工作人员(基本是写材料为主)。

至于为什么写材料的人越来越少,我想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吧。

1、现在对材料的要求越来越苛刻。随着互联网的发达,人们看到优秀的作品越来越多,导致对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好的材料不仅要有高度,还要有翔实的事例,还要有生动形象的语言,还要有逻辑清楚,层次清晰。总之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从工作要求来讲,这也是对的,但是对于写材料的人来讲,就是苦不堪言。

2、写材料的高强度工作要求。现在的各项工作到动不动就要报材料,对于写材料的人员来讲,工作量无形的增加了很多,而且很多材料是下午提要求,第二天就要必须要,所以很多时候就只能利用加班的时间来完成。但是你这个加班又没有办法说,用具体的实物量来衡量,还不一定得到单位的认可,没有按时完成,领导往往只会认为你是没有能力完成,而不是认为工作要求的太急太高。

3、对于写材料人员的工作付出也并没有规定性的认可。材料写得好不好,往往是一个比较感性的认识,就算是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提拔不提拔也并没有具体的指标来度量。就算你的材料得到了中央省市的高度评价,但是也没有谁拿这个来作为你评优评先进或者提拔的一个硬性指标。

虽然写材料的人有这样一些苦楚,但是对于年轻人,尤其是在其他的专业岗位,并没有突出一技之长的人,建议还是可以走写材料这一条路,主要目的前面已经说过了,就是高级写手的缺少。尤其是对于党政机关的人来讲,材料写得好,有极大概率选拔到领导身边做工作人员,这样提拔的路径就会被别人快捷得多。

关注头条号,非正式生活,不一样的两性视角,职场观点,更多两性职场问题,可私信咨询交流。


非正式生活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那么写材料的世界就写满了不容易。写材料的是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苦差事,由于公文材料在中国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中承担了协调运转的功能,且对上负责的选人用人机制使得有关汇报、特色材料显得尤为重要,所以能写出一份合格的、准确的、出彩的人在各个单位都很吃香。所以写材料的在单位经常被同事恭维说写材料的进步快、写材料的与领导接触多,但是如果让他们来写材料,纷纷摇手不干。个中缘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个是身苦

写材料是一项累差事、苦差事,大家虽然岗位不同、职级不同,但点灯熬油、夙夜加班的经历是相同的。由于写材料是个需要静心的过程,白天往往忙于事务性工作,很难静下心来,所以材料多是晚上在烟雾缭绕中来寻找灵感的。且晚上无论走多晚,第二天都得准时到单位,因为老的任务没完成,新的任务就摞上了,白加黑、五加二是常事。所谓写材料全在“加班”二字,“灯火辉煌”才能“前途辉煌”。长此以为,身体搞垮、疏离了与朋友关系不说,没有好好见证孩子的成长才是最大的遗憾。

一个是心累

再会写材料的人,也没有好写的材料。这是因为文章的特殊性质决定的,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章不像具体业务,有固定的标准,往往只是以领导通过为最高目标,而在送达领导前,往往你的主办领导、分管领导都先过目了,甚至提的意见都是相左的,于是就有了“一稿二稿,搞了白搞;三稿四稿,刚刚起跑;五稿六稿,还要再搞;七稿八稿,搞了再搞;九稿十稿,回到一稿”的现象。且很多单位形式主义风气抬头,一份材料三级小标题都要搞的对仗工整,其实翻翻毛选邓选,没有套路都是大白话,说到底还是没有自信,没有把握以理论的深度和内容的饱满来压得住文章,只能以套路小标题的方式来给文章穿靴戴帽。

还有一个就是能力不匹配

并不是那些程序性的总结、汇报、政务信息能称为写材料,材料狗的高境界是输出想法,每个单位笔杆子往往承担的是智囊、智库的作用。真到写大材料时,即一些政府工作报告、某领域的十三五规划、全系统工作会上的讲话等,你会发现真正痛苦的是自己的水平达不到那个高度,一些时局的洞察、产业的分析不是你坐在办公室里把各单位各部门的总结翻翻做材料的搬运工能解决的,这需要你理论的功底、强大的分析能力和调查研究水平,但材料狗往往囿于每天材料压身没有时间去俯下身子开展调查研究或者提升业务能力的学习,造成文字真正重要的思想深度成为欠缺。

最后就是没有成就感

大家心里都清楚,每天说是在搞材料其实都是在生产文字垃圾,假大空盛行、车轱辘话来回说,有的人号称几年写了百万字,可真让他结集能出版么。可以出版,但放在书店是卖不出去的。

所以写材料的,谁不是一边绝望想放弃,一边哭着在努力。同时,也只有不让“写材料的”吃苦又吃亏、受累又受气,让他们真正吃香、受尊重,才能够克服各项工作中的不良风气,也才能使事业挤出水分、高质量的发展。


码上风


一般单位里写材料的被尊称为“笔杆子”,毕竟肚子里是装了几瓶墨水的,出口成章、笔尖生花、一挥而就就是洋洋洒洒三千字,着实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但是,趋于以下几种原因,“笔杆子”越发少了。

一、压力大。写材料写材料,既然是笔杆子,那就是专门窝在椅子上对着电脑埋头奋笔疾书了,而且这不是小学写作文,三言两语就可以搞定上交,如果错了顶多被画几个❌被评论几句也就万事大吉了。单位的材料写出来一般是正式的对外文书,相当于是单位的整体文化素养的体现,是领导拿出去的面子,所以有些笔杆子写到半夜三更还在更改被退回的材料。




二、没前途。没有前进方向的道路是一条阴霾天空下的林间小路,销售干得好可以升销售经理,财务干得好可以升财务总监,甚至普通的车间工人干得卖力也可以升为车间主任,请问,写材料的前途在哪里?一日为秘终身为秘,一想起就捶胸跺脚唉声连连,眼看他人升职加薪,自己却窝在千年冷板凳上,实在心寒。

三、职位独特性。一个萝卜一个坑,其他岗位少了人或多了人,并无多大妨碍,写材料就不同了,公司说到底不是救济所,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机构,所以,一个单位就只需要一个写材料即可,多了没用,少了不行,一个刚刚好。没人抢也没人争,继而也就慢慢变得越来越少人愿意去写材料就。

四、工资待遇问题。有句话讲水涨船高,升职了加薪必定也是蹭蹭往上提几档,但是,那是相对论而言,为何升职?为何加薪?为何?因为为公司带来效益,为公司发展前景立下了汗马功劳,为公司日益壮大出生入死终日奔波在第一战线,所以升职加薪是这类人,而不是终日眼巴巴窝在电脑前,心念着说多都是泪,两手飞快敲打键盘的键盘侠们。




五、无技能附加。简而言之,对一个公司而言,写材料与技工相比,技工更获青睐,因为技工带来的是直接效益,而材料的宣示只是间接并非立刻显示出来,除非特别需要或者公司壮大,那么写材料并不受多大欢迎。

六、脑力活的痛苦。体力活虽然累,但休息片刻也就好了,脑力活就不一样了,损失的不仅是体力还有脑力,脑力用多了就容易特别显老,对人来说没人愿意二十三好青年被人看成四十油腻大叔。

总而言之,写材料的痛苦在于笔杆子的辉煌从未体验,却每时每刻无不在期待文艺复兴的到来。


江左布衣猫


写材料这种活儿,在公司里叫做做文案的。我听过很多干这行的人互骂“你才是写材料的”、“你们全家都是写材料的”...



可以说是个悲催的岗位,文债压身、食不甘味、寝不安席。为啥越来越少人干这个活呢?这个活一沾上,就会辛苦加命苦,这里列了写材料的七宗罪:

一,无休无息。写材料基本上要开夜车,大热天光着膀子汗流浃背地写,大冷天跺着脚吸着鼻涕写。



有诗为证:举头望明月,低头写材料。洛阳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写材料。少壮不努力,老大写材料。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写材料……

二,身体俱残。写材料的相貌都有这么几个特征,眼神痴呆、眼珠混浊,心事重重一副被几个彪形大汉蹂躏后的既视感,发际升高,脑门锃亮,皮肤暗淡,眼圈发黑。



还有不少颈椎变直、腰椎突出,个别脑梗还得送急救室。

三,精神焦虑。只要有时间,材料就改它千百遍。有的稿子修改三四十遍老板还不满意,经常推翻重来谁让形势发展快,谁让领导经历丰富思路活呢!



四,语言障碍。用的是一套新的语言系统,其难度不亚于学习一门新的外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加强领导”“周密部署”之类的语句要信手拈来,总之不按正常人说话。



说话小心谨慎、一本正经,跟媳妇缠绵也要一是二是三是,跟朋友喷空总要首先其次再次。自我感觉很有逻辑,却不知对方听得无比压抑。

五,尊严尽失。老板不满意,就会甩脸子“你写的都是些啥”,甚至把文件夹甩出窗户。

古代就如此,成吉思汗要写封信,是一封战书,给花剌子模的。作为笔杆子的老同志很敬业,立刻拿一大张羊皮纸,满满写了一大篇,跪在地上念给领导听:

可是成吉思汗呢,提起马鞭,夹头夹脑劈了他十几鞭。说到底还是没有揣摩准领导的心意。领导要的就是六个字:“你要战,便作战!”



六,进步缓慢。一旦在单位被贴上这个标签,就注定了岗位大都是“钉子户”,不是不想挪窝,而是很少能挪得动,领导也不愿意放手。



写材料的活儿没人愿意干,也不是谁来都能干,成长为一个成熟的“材料狗”至少得三五年,频繁换人当然不现实。

当然,如果单位有提拔机会的时候,老板会想培养个笔杆子不容易,用顺手了可不能轻易放走。

额.....说好的不让老实人吃亏呢?

七,六亲不认。或者说随着天天泡在材料里,朋友圈越来越小,陪家人屡屡爽约,甚至老婆都没有,相亲都没有时间,集单身狗与加班狗于一身。



有个笔杆子妻子刚生完孩子,手上稿子初步交出去,好不容易请了假去产房看老婆孩子,领导说马上必须要改好,那人只有在产房里打开电脑,一边看看刚出生的孩子,一边改马上要用的稿子,不知道他当时心情有多复杂。




最后说个听来的笑话:材料写手和部门主任和老总同车下乡,途中被一头毛驴挡路。主任下去动员毛驴:“你把路让开,我给你批钢材、木材。”

毛驴不动。老总下去,“要多少钱我给,你把路让开!”毛驴还是不动。

写材料的无奈,下去在毛驴耳朵跟前嘀咕两句,毛驴撒腿跑开了。大家问他高招,他说:“我对它说,‘赶紧走开,不然让你写材料!’”写材料这个苦差事呀,毛驴都嫌苦不愿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