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部队派人千里之外送军功章和立功喜报,这样做综合来看是否合适?

6月12日,位于重庆市永川区的杨必清老人家中迎来了儿子陈洋当兵12年来的惊喜。他们收到了来自空降兵某旅“慰问比武立功官兵”工作组代表送来的属于一家人的荣誉。当天,杨必清老人的儿子陈洋也随工作组代表一同回到家中,接受来自民政部门、人民武装部和所在单位一同送来的军功章和立功喜报。

部队慰问代表现场宣读了奖励通令,并将喜报和奖章颁发到陈洋家人手中。陈洋在这次的群众性比武竞赛“导弹专业抢修”项目中勇夺冠军,并荣立三等功。参军12年来,家人能亲自接到单位送来的喜报和奖章,难以抑制住内心的喜悦和自豪,同样,佩戴奖章和绶带的陈洋也十分激动。

部队派人千里之外送军功章和立功喜报,这样做综合来看是否合适?

部队派人千里之外送军功章和立功喜报,这样做综合来看是否合适?

部队派人千里之外送军功章和立功喜报,这样做综合来看是否合适?

其实,关于给立功官兵家庭送喜报,《军队奖励和表彰管理规定》有明确要求,官兵所在部队和官兵原籍所在地民政局、人武部各有应承担的职责。但前些年,送喜报一事落实得不够好,这一点从官兵父母收到喜报还能成为新闻可见一斑。但我们相信相关规定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所以,今天我们不谈规定,而聊聊规定之外的东西。

好多人武部政委和民政局局长的手机里存着不少现役军人的电话,不少还是微信好友,手机相册里还珍藏着许多年底送喜报到官兵家里的照片。他们坦言,最初送喜报是出于落实规定的需要,后来渐渐成了发自心底的一种自觉自愿,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收获了最纯粹的感动。很多时候,他们会在把喜报送到官兵家里时,当场拨通官兵的电话,请这头笑得春光灿烂的父母跟远在部队的孩子说两句……

很多工作需要靠硬性规定推动,但当一份工作逐渐成为一种需要、甚至是渴望时,这份工作背后的价值和意义才更深刻地显露出来。送喜报工作同样如此。军人摸爬滚打365天,换来这一份喜报;家属们遥相思念365天,盼着这一份喜报,所以当一份薄薄的喜报从你的手里寄出,从你的手里送出,一种参与其中的感动一定注入了你的心间。我们相信,每个人的心底都还是渴望感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