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1 《中医药文化》杂志2018年度第一期铿锵来袭!

《中医药文化》杂志2018年度第一期铿锵来袭!

《中医药文化》杂志2018年度第一期铿锵来袭!

目录

丝路医药

丝绸之路医药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张如青 5

丝路上的牛黄药物交流史

李建民 14

“麻黄”药用及文化遗存考辨

王兴伊 28

汉译佛经中的天竺药札记(一)

陈明 39

敦煌汉简屮所见韩安国受赐医药方的故事

广濑薰雄 47

丝绸之路上的一次医疗活动:俄藏Дх.19064 文书解读

于业礼 52

老官山医简研究

老官山汉医简吋间墓医简时间医学思想初探

陈星 马程功 王一童 李继明 60

《六十病方》婴儿口嚼汤剂与《大隅国风土记》村民嚼米酿酒比较研究

葛敬生 周兴兰 赵怀舟 66

文献研究

梓余杂感——写在《上海地区馆藏未刊中医钞本提要》出版之际

段逸山 71

《山家清供》与宋代食疗文化

魏怀宇 章原 76

海外中医

匈牙利中医药立法对屮医国际化传播的启示

徐晓婷 沈远东 80

文化广角

医药文化人才培养的问题与路径探讨

熊益亮 段晓华 张其成 87

厚德尚学,医儒相济——湖南安化刘氏医学流派源流及特色

刘芳 刘嵘 燕振翼 刘新生 92

丝路医药

1.丝绸之路医药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作者】张如青(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 要:丝路医药研究与敦煌西域出土文献研究息息相关,丝路医药研究的主要材料是出土文献,其次才是传世文献与文物。通过系统梳理百年来敦煌西域出土医学文献的研究,按时间分为:形成期、发展期、繁盛期、鼎盛期和由盛及衰期五个阶段;并结合既往研究尚有不足的地方,提出寻找新材料,研究新问题;既有材料需精耕细作;东中段丝路医药文化的深研与开拓;西段丝路医药的传播与海上丝路医药的传播及对丝路医药本身的深入研究五点展望。

2.丝路上的牛黄药物交流史

【作者】李建民(

研究员,从事医学史研究)

摘 要:牛黄现代的科学实验研究极多,但是系统牛黄心理史的论文尚未见到。什么是药物消费心理(或情感)?牛黄具有中、西交流史的世界性格,其产量稀少、价格昂贵;同时历来药书皆强调多为伪药,但却成为重要的经济药物之一。什么是牛黄的药物崇拜性消费?牛黄的用药心理之谜,成为相关成方至今历久不衰的成因。为此尝试讨论药物交集的物质文化史、心理史的多种可能性。

3.“麻黄”药用及文化遗存考辨

【作者】王兴伊(博士,教授,研究生导师)

摘 要:中外考古专家在新疆楼兰多处古遗址出土文物中发现大规模的“墓葬麻黄”,测定距今3800年,并证明为世界各地仅存的文化现象,实验证明它为中国最早的药用“麻黄”实物。而中原“麻黄”药用最早见于东汉初年的《神农本草经》,而同期《武威汉代医简》42 简也出现“麻黄”,之后二世纪初又见于张家界古人堤汉简;三世纪初张仲景创立 29 首以“麻黄”为主药的方剂,其中杂疗方有“还魂汤”,附方有“续命汤”,均以“麻黄”为君药。“还魂”“续命”或为西域楼兰“麻黄”崇拜的文化遗存,似可证中原“麻黄”药用缘自西域楼兰。

4.汉译佛经中的天竺药札记(一)

【作者】陈明(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 要:在搜集相关梵汉文本史料的基础上,采用梵汉对勘或比较的方法,将记载了天竺药名的汉译佛经的多种版本(含写本与刻本)、与之对应的西域写经、尤其是原典文献(包括梵文佛经、梵文医书等)等进行对比,揭示马香草 ( 婆罗门参、阿输乾陀)、摩那叱罗(雄黄)、帝释手草香(因达罗波尼药)等三组药名的“实相”,为后续的研究尽可能提供一份可靠的资料。

5.敦煌汉简屮所见韩安国受赐医药方的故事

【作者】广濑薰雄(博士,副研究员)

摘 要:斯坦因在第二次中亚考察中在敦煌 T.XV.a 遗址中发现了十枚医书简,这十枚简都是竹简,形制相同,字的风格也一致,应该是一部医书的一部分。其中一枚汉简编号为 T.XV.a.ii.42 的简内容较为独特,是一个名字叫安国的人由于从马车摔落腿受了伤,服药后康复的故事。简文中有“恩与惠君方”一句,可释读为“恩与”是恩赐的意思,“惠君方”是医药方名,“恩与惠君方”的意思是皇帝把“惠君方”赐予了叫安国的人。《汉书·韩安国传》云:“安国行丞相事,引堕车,蹇。……安国病免,数月,愈,复为中尉。”所讲情况与简文完全一致。据此指出,这位名字叫“安国”的人应该是武帝时任御史大夫的韩安国。

6.丝绸之路上的一次医疗活动:俄藏Дх.19064 文书解读

【作者】于业礼(博士)

摘 要:俄藏 Дх.19064 文书收录于《俄藏敦煌文书》第 17 册中,从书写形式可判定其所属年代当为西夏时期。又从内容上来说,该文书载有药物名称、药物剂量和价钱计数三方面的内容,所载药物名称、药物剂量可构成一首医方,用药符合《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等宋代医方用药的特点。又参考所载价钱计数的内容,可以认为该文书实为一张临床处方残片,反映了西夏时期一次完整医学临床诊疗过程,为考察西夏社会中的医疗活动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老官山医简研究

1.老官山汉医简吋间墓医简时间医学思想初探

【作者】陈星(硕士研究生)马程功(硕士研究生)

王一童(博士)

摘 要:时间医学在中国有悠久的研究历史,近年出土的老官山汉墓医简中就记载了时间医学的早期实践与总结,医简中不仅有依人体节律择时用药、应时养生等时间医学思想的运用记载,还涉及对一些疾病病势演变时间规律研究,丰富了时间医学的内容。解读这些条文,既可研究老官山医简中时间医学的运用及特点,亦可为考证中医时间医学思想的形成源流提供参考。

2.《六十病方》婴儿口嚼汤剂与《大隅国风土记》村民嚼米酿酒比较研究

【作者】葛敬生 周兴兰

摘 要:老官山汉墓医简《六十病方》之“第卅二病方”,要求通过内服婴儿咀嚼半熟黄米及加水炮制的汤剂,配合按摩之法疗“身不用”的疾病。日本奈良时代初期(713)《大隅国风土记》有村民咀嚼生大米酿制“口嚼酒”的记载。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并结合现存相关古籍资料,证明“第卅二病方”是目前最早的与“口嚼酒”有关的历史文献。

文献研究

1.梓余杂感——写在《上海地区馆藏未刊中医钞本提要》出版之际

【作者】段逸山(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 要:反思《上海地区馆藏未刊中医钞本提要》的撰写过程,体会到中医抄本整理出版对于中医文献研究的价值,期待中医抄本整理研究逐步升温,具体从撰写修改提要得有一鼓作气的精神,辨别抄本真伪须下工夫,略言“提要”一书的得失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2.《山家清供》与宋代食疗文化

【作者】魏怀宇(硕士研究生)

摘 要:《山家清供》系宋代的饮食笔记,蕴含着丰富的食疗内容。《山家清供》中的食谱收录食材广泛,加工方式多样,记载了诸多饮食宜忌。与同时期医书中的食疗文献相比,《山家清供》具有鲜明的特点,其以食养为主,形式唯美,色香味全,具有一定的食疗文献价值,是了解宋代食疗文化的绝佳窗口。

海外中医

1.匈牙利中医药立法对屮医国际化传播的启示

【作者】徐晓婷(硕士,助理研究员)

摘 要:回顾中医药在匈牙利的传播源起发展过程,研究匈牙利中医药立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对比分析匈牙利与其他国家中医药立法的优势和不足,对中医药未来在海外发展与传播提出建议。

文化广角

1.医药文化人才培养的问题与路径探讨

【作者】熊益亮(博士,讲师) 段晓华(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 要:在中医药迎来“天时、地利、人和”大好发展时机的当下,中医药文化人才培养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以中医药文化人才培养的现状为出发点,梳理分析中医药文化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以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中医药文化产业建设、中医药国际化三个视角探讨分析了中医药文化人才培养的路径,认为中医药文化人才培养是当下中医药教育与人才培养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2.厚德尚学,医儒相济——湖南安化刘氏医学流派源流及特色

【作者】刘芳(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刘嵘(湖南刘氏医学流派第十代传承人)燕振翼(湖南刘氏医学流派第九代传承人) 刘新生(湖南刘氏医学流派第九代传承人)

摘 要:湖南安化刘氏医学流派传承至今三百余年,学术特色鲜明,博采诸家之长,善用伤寒方,擅长温病治疗,四诊中尤重舌诊、脉诊等方法。流派临床疗效显著,传承时间较长,与该医派医儒并重、厚德尚学、不以医谋利等传承风范关系密切。

《中医药文化》杂志2018年度第一期铿锵来袭!
《中医药文化》杂志2018年度第一期铿锵来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