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歷史上的今天:法國對美國的一次救命大恩,卻被今天的美國無視

歷史上的今天:法國對美國的一次救命大恩,卻被今天的美國無視

一、改寫美國曆史的一次登陸

6月12日,對於世界戰爭史來說,是個常見出大事的日子。一戰時空前的倫敦空襲戰,就是爆發在這一天。二戰時納粹德國的新型V1導彈,也是在這一天呼嘯而出。類似的勁爆大事,也早被好事的好萊塢導演們,拍出了一票激動人心的大片。但一樁關乎美國曆史的大事,至今為止的好萊塢導演們,卻是常年選擇無視:1777年6月12日,一艘衝破英軍層層封鎖的法國船,艱難抵達了北美南卡羅來納州。

這支由法國青年貴族拉法耶特率領的法國志願軍團,清一色自備武器參戰的熱血青年,滿懷一個激動人心的目標:支援正處於生死一線的北美獨立戰爭。

雖說以力量對比說,這支來自法國的小部隊,比起裝備精良的英軍來,簡直是以卵擊石。但他們的到來,卻意味著已經鏖戰兩年的北美獨立戰爭裡,一場意義重大的轉折:從這一天起,將有越來越多來自歐洲的職業軍隊,踏上這片土地,為美國人民的獨立運動血戰到底!

那倘若沒有他們的到來,1777年的北美獨立戰場上,那些美國電影裡恨不得以一敵百的美國獨立戰爭英雄們,會遭受怎樣的命運。答案是:很可能全軍覆沒。

歷史上的今天:法國對美國的一次救命大恩,卻被今天的美國無視

二、及時殺來的外援

比起各種美國大片裡,英雄們以一敵百,砍瓜切菜般吊打英軍的北美獨立戰爭景象,1777年真實的北美獨立戰爭,卻已到了揭不開鍋的地步。

只要看看倆家實力對比,就知道這場戰爭,渴望自由的美國人會打到多苦:作為宗主國的英國,是當時名副其實的“日不落”帝國,殖民地遍佈全球,工業革命也紅紅火火,加上殖民地人口,總人口近三千萬人,常備軍隊三萬多人。

北美“大陸軍”這邊呢?十三家殖民地,總人口三百萬,其中還有百分之三效忠英國,“大陸軍”的主要兵力是一萬多民兵。以未來美國開國總統華盛頓的話說,簡直是“缺少紀律,烏合之眾”,基本是要啥沒啥。

這樣的力量對比,就好比今日美國某個州,想從美國統治下扯旗獨立一樣,難度可想而知。

所以儘管北美獨立戰爭打響後,好些北美“大陸會議”的要員們,還叫囂不需要任何外來援助,可以獨立贏得戰爭。

可打了沒兩年,殘酷事實就血淋淋:且不說“大陸軍”的民兵們沒有半點職業兵素質,就連行軍用的軍鞋,一萬多人也只能分到九百多雙,平均每個士兵更只有三十多發槍彈,裝備水平差到可憐,缺糧更是常事。

歷史上的今天:法國對美國的一次救命大恩,卻被今天的美國無視

而且就是這點可憐的裝備,也早把北美“大陸軍”的家底掏乾淨,兩年來前線所需的軍費,幾乎全靠北美的外交官們在歐洲四處化緣得來。

當時在法國累斷腿的美國外交家富蘭克林說:“我在巴黎簡直變成了乞丐”。

不過富蘭克林的努力沒白費,自從戰爭爆發後,一直不遺餘力給“大陸軍”補血的,就是富蘭克林幾乎累斷腿的法國。

早在北美獨立戰爭爆發的第二年,即1776年時,法國就為“大陸軍”提供了三萬支步槍和二百二十七門火炮,外加可配備三十萬槍炮的火藥。到1777年春天時,又有一百多艘船的法國援助物資抵達美國。

正是這豐厚的援助,叫一窮二白的“大陸軍”頑強堅挺。但饒是如此,英軍的強大戰鬥力,依然還是攔不住。1776年8月,也就是“大陸會議”剛發表《獨立宣言》一個多月,英軍就一舉拿下了紐約,紅紅火火的北美獨立戰爭,眼看到了崩潰階段。

面對當時全球最強的英軍,有熱情有援助的“北美大陸軍”,顯然還不夠。北美想要贏得勝利,必須要有人出來助拳。可“日不落帝國”誰敢招惹?就連跟當時英國一天二地仇的法國,也只是私下砸錢援助,出兵卻是謹慎。直到1777年6月12日,

法國青年貴族拉法耶特,傲然帶著志願兵們,站在南卡羅納州的海岸上:助拳?我來!

拉法耶特,號稱法國聖女貞德部將的後裔,從小做夢都想打英國。北美獨立戰爭時,還是軍校學生的拉法耶特,就激動的一蹦三尺高。

但不同於好些嘴上激動的熱血青年,拉法耶特接著就自掏腰包,招募了志願者買了船,雄赳赳氣昂昂朝著美國殺去,中間還躲過了英軍的多次追捕,終於有驚無險上岸,然後來到了北美大陸軍的總部費城。

歷史上的今天:法國對美國的一次救命大恩,卻被今天的美國無視

可笑的是,此時慘到家的北美大陸軍,卻對拉法耶特滿腹狐疑,都以為這是個來北美找刺激的公子哥,甚至要把他拒之門外。幸虧富蘭克林一封信推薦,才圓了拉法耶特的參戰夢。

但待到真上了戰場,這群受過軍事訓練的法國人,就把衣衫襤褸的北美“大陸軍”刺激壞了:法國人帶來了歐洲近代軍事訓練戰術的操典,把開了眼的北美民兵練得七葷八素。領頭的拉法耶特,上了戰場更叫北美老兵們大跌眼鏡,不滿二十歲的公子哥,開打就在布蘭迪河戰役裡受了傷,傷好後升為師長,接著就屢戰屢勝,不但多次擊敗驕橫英軍,還給北美民兵上演生動軍事課。

原先對打仗蒙圈的“大陸軍”,這下經驗值刷刷漲。

於是,僅僅在這群法國人登陸美國三個月後,曾經精疲力盡的北美大陸軍,就似打了雞血般,在薩拉託加痛擊英軍。而熱情高漲的拉法耶特更是來回活動,不但戰場立功,更為北美大陸軍繼續拉來各界援助。

煥然一新的北美大陸軍,終於吸引了全歐洲的視線。1778年2月,長期暗地援助表面觀望的法國,終於與美國締結軍事盟約。北美獨立戰爭最艱難的一個時段,就這麼熬了過去。

以美國獨立後早期,諸多學者的公認,幫助美國熬過這最艱難時段的,就是這群熱情的法國志願者。

三:被遺忘的“法國元素”

法國正式與美國締約後,昔日的觀望面具終於被拿掉,不但物資裝備大批送來,裝備精良的法國正規軍,也循著拉法耶特們的足跡,踏上北美大陸。這可不止是給北美大陸軍幫助,事實上,之後的幾年裡,法軍在很多場戰役裡,都是抗擊英軍的絕對主力。

歷史上的今天:法國對美國的一次救命大恩,卻被今天的美國無視

首先在海洋上,法國艦隊四面出動,在阿善特島和直布羅陀等地,與英國艦隊大打出手,成功改變了缺少制海權的美軍被動挨打的境地。法國羅尚搏爵士率領的遠征軍,更成了迎擊英軍的主力。

1781年8月起,法國又調動了24艘戰列艦來到薩皮克灣,支援正在攻打約克敦的羅尚博。而擔任危險誘敵任務的,則是拉法耶特率領的法國志願者們,約克敦戰役的白熱化階段裡,法國更出動了重炮等強大火力,終於打得英軍無奈投降,贏得了這場決定美國獨立自由的關鍵一戰。

而如果盤點數字的話,這場決定一戰中,法國出動陸軍8000多人,海軍15000多人。而號稱主力的北美大陸軍統帥華盛頓呢?連帶上後勤民兵,一共才9500多人,而在戰役中起到關鍵作用的三百多門重炮,更是完全由法國提供。

另外以戰略說,整個戰鬥的戰略,基本是羅尚博制定,所以,這場今天美國人引以為豪,作為美軍光榮戰史的“約克敦大捷”,在當時卻有一個稱呼:羅尚博個人的勝利。

參考這樣的結局,再回看1777年6月13日,拉法耶特登陸的那一幕,不誇張的說,雖然今天,依然紀念拉法耶特的美國人,已經很少提起法國在這場戰爭中做出的犧牲。但是那一天,

那一群熱情勇敢的法國志願軍,確實是北美獨立戰爭轉折的開始。

拋開歷史,文化,國家因素等緣由,那些曾經遠渡重洋,在北美大陸上浴血奮戰的法國士兵們,當得起超越國界的敬重。

史料來源:斯蒂芬·康威《美國獨立戰爭簡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