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這座風景如畫的江南水鄉 與烏鎮相比太難尋

在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畫卷中,廣闊土地上留下了很多文化底蘊深厚的古鎮。對於厭倦了生活在鋼筋水泥建成的城市中的人們來說,利用空閒時間,去那些還保留著原始風貌的古鎮去走一走,感受一下前人留下的文化和建築,也是一個放飛心靈,迴歸自然的不錯選擇。

這座風景如畫的江南水鄉 與烏鎮相比太難尋

也許對於大部分的人而來,古鎮當中尤其以江南古鎮最為出名。它以其深邃的歷史文化底蘊、清麗婉約的水鄉古鎮風貌、古樸的吳儂軟語民俗風情,馳名中外。其中,“小橋、流水、人家”的規劃格局和“粉牆、黛瓦、馬頭牆”的建築藝術在世界上獨樹一幟,形成了人與自然和諧,是我國江南水鄉風貌最具代表性特徵的城鎮。像烏鎮、周莊、同裡、甪直、西塘等都是聞名遐邇的江南古鎮。近年來旅遊人數也是急劇增加。

這座風景如畫的江南水鄉 與烏鎮相比太難尋

對於南潯而言,可能瞭解甚少了。它和烏鎮、周莊同為江南六大古鎮之一,明清時期為江南蠶絲名鎮,是一個人文資源充足、中西建築合璧的江南古鎮。

“遊遍江南九十九,不如南潯走一走”。它是一座商賈雲集的小鎮,雖然擁有著和眾多江南古鎮一樣典型的水鄉風貌,但卻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一個。默默地守候著她濃厚的文化積澱,等待著真正懂她的遊人們。

這座風景如畫的江南水鄉 與烏鎮相比太難尋

南潯古鎮素有“文化之邦”和“詩書之鄉”之稱,“文房四寶”之一的“湖筆”就是產自南潯南部的善璉鎮。也讓這座古鎮增添了一分書香之氣。雖然繁華已逝,但正因為這一分書香之氣,才讓它遠離喧囂的同時,保持著恬靜、古樸的生活。

這座風景如畫的江南水鄉 與烏鎮相比太難尋

張靜江故居系其父張寶善於清光緒24年而建,為典型的江南豪宅風格。他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與蔡元培、吳稚暉、李石曾並稱為國民黨四大元老。

這座風景如畫的江南水鄉 與烏鎮相比太難尋

故居保持清代傳統三進五間式古建築風格,一進有一廳五室,每進之間各有天開,每進一堂便遞高一級,俗稱步步高昇。每進連有防火用的直式火巷。故居顯露一種豪華、古樸、幽深的遺風。封火牆高於屋頂,坡面屋頂覆蓋龍鱗般的小青瓦,屋簷口加蓋即利排水,又能防風的滴水瓦。室內棟如鱗次,宛如宮殿;雕刻十分精湛,以戲文、民俗圖案為主,崇尚一種古樸,自然美,可謂南潯一絕。

這座風景如畫的江南水鄉 與烏鎮相比太難尋

小蓮莊位於南潯鎮西南萬古橋西,為晚清南潯俗稱“四象”之首富劉鏞所築的私家花園,也是南潯五大名園之一。始建於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佔地27畝,因慕元末湖州籍大書畫家趙孟頫所建蓮花莊之名,故稱小蓮莊。

這座風景如畫的江南水鄉 與烏鎮相比太難尋

劉家三代人花了40多年建成了小蓮莊,建築、園林兼勝,由家廟、義莊和園林組成。園林分外園、內園,環繞著長廊曲橋、樓亭閣榭,可與蘇州園林媲美。

這座風景如畫的江南水鄉 與烏鎮相比太難尋

百間樓相傳為明代禮部尚書董份歸隱南潯後,他的孫子娶親時,為新娘的陪嫁婢女所建,共100間樓房,故曰“百間樓”。

這座風景如畫的江南水鄉 與烏鎮相比太難尋

河兩岸密佈著鱗次櫛比的房屋,白牆、青瓦、沿廊、河埠、花牆、卷門、廊簷,每一家的房屋都如出一轍,屋外運河水流淌,船隻去了又回,是江南水鄉亙古不變的婉約運河風光。

這座風景如畫的江南水鄉 與烏鎮相比太難尋

張石銘舊宅,又名懿德堂,是南潯“四象”之一張頌賢之孫張均衡所建的大宅院。

這座風景如畫的江南水鄉 與烏鎮相比太難尋

整個大宅由典型的江南傳統建築格局和法國文藝復興時期的西歐建築群組成。它是一座中西合璧式樓群的經典建築,其風格之奇特、結構之恢宏、工藝之精湛、建築之精華,素有“江南第一民宅”之美譽。

這座風景如畫的江南水鄉 與烏鎮相比太難尋

劉氏梯號是面西的中西式建築群,俗稱“紅房子”,是南潯“四象”之首劉鏞的三子劉安的居處。總體建築由南、中、北三部分組成,其中最有特點的是南北部分融入了羅馬風格建築。

這座風景如畫的江南水鄉 與烏鎮相比太難尋

劉氏梯號除了高大恢弘、氣勢逼人,內部還陳列著無數呼之欲出的磚雕、木雕和石雕。小紅樓外面看起來是江南水鄉的典型建築風格,走進去才會發現原來是西式建築,很適合拍照。

這座風景如畫的江南水鄉 與烏鎮相比太難尋

湖州的嘉業堂,寧波的天一閣,杭州的文瀾閣和瑞安的玉海樓是我國著名的藏書樓,合稱為”江南四大藏書樓“。系劉鏞孫劉承幹於1920年所建,因清帝溥儀所贈“欽若嘉業”九龍金匾而得名。

這座風景如畫的江南水鄉 與烏鎮相比太難尋

該樓規模宏大,藏書豐富,原書樓與園林合為一體,以收藏古籍聞名,是中國近代著名的私家藏書樓之一,系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

這座風景如畫的江南水鄉 與烏鎮相比太難尋

“南潯”難尋,南潯古鎮以它古樸的生活方式,為遊人留下了一片古鎮旅遊的淨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