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养羊为什么一定要放羊,其中的道理是什么?

累么--


养羊分为放养和圈养,如果有条件,最好的养羊方式还是放养配合圈养。

首先是放养羊的饲料成本低,青草季节,羊能够自由采食各种营养物质的青饲料,放养的羊,游走着还可以锻炼体质,羊还可以自由的摄取需要的营养元素,羊有了足够的运动量,才能使羊的体质健康,由于放养的羊,经过锻炼,体质好,因此放养羊的肉的营养高,肉质相对也好。对于发情期的母羊,放养更容易怀孕,且受胎率高,但是成年公羊和母羊应分群放牧,以免滥配或公羊之间争斗影响采食。

放养时,要根据羊的数量、品种、大小、性别以及放牧的地方具合理的组成羊群,为了很好的控制羊群,可以把羊群排成一定的队形,这样可以使羊都能吃到青草,为了防止羊食用有毒的草,应提前给羊喂食一点干草,如果发现羊中毒了,及时给羊解毒。

放养的羊在放牧季节可以不需要很注意羊的营养,但是到了冬季和早春时一定要给羊充足的营养,要适当的补充饲料,增加营养元素,预防羊的营养不良。

放养的羊要注意按时给羊驱虫,每个季度都要给羊驱一次虫;,放养的羊也要及时补盐,补盐时让羊自由舔食或者是把盐加入水中让羊自由饮水根据季节变化,要给羊预防疾病,怀孕后期的母羊和体弱的羊也不能和大群的羊一块放牧。

放牧的草场也要有计划的轮流放牧,如果长时间的在一块草场上放羊,不但草不能长好,而且羊也吃不好。

文 | ta

#新农大视野是方亚农业商学院新媒体的官方账号,主要研究与关注国家农业政策发布、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生产技术推广、乡村经济投资与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如果赞同观点请帮忙点赞评论,如果有不同观点欢迎讨论,谢谢关注不甚感激#


新农大视野


养羊为什么一定要放羊,其中的道理是什么?

记得小时候,村子里养羊的特别多,在上下学的路上经常能看到放羊的人,那个时候我家也养了几只山羊,爷爷在每天下午都会赶着几只羊去吃草,后来有一段时间因为一些原因我家没有养羊,前几年爷爷去别人家串门,看到那个人家刚下了几只小羊羔便又动了养羊的想法,爸爸没有同意,因为爷爷岁数大了不放心爷爷一个人去放羊,其他人要上班更没时间要放羊。那么为什么养羊一定要放羊呢?

养羊要放羊的原因

1、天性。我国养羊最多的地方应该就是内蒙古和新疆有草原的地区,在那里羊就是放养,而在其他地区虽然没有那么多的草原,但是每天都要将羊带出去让他们吃一些新鲜的草,也让他们适当的运动运动,不仅可以提高羊的免疫力,还会使肉质更加嫩。羊之所以要放羊是和它们的天性有很大的关系,在老祖宗驯化羊以后之所以不是像猪一样圈养而是选择放羊,其实和羊生性爱动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养羊一定要放羊,否则羊不仅容易生病,肉质也不好。

2、节省饲料。记得我家养羊的时候,每天爷爷都要去地里割好几袋的鲜草,因为冬天没有鲜草爷爷在秋天还会耧好多梨树叶留着冬天给羊吃,因为羊是食草动物,喂猪喂饲料就可以,但是喂羊一定是以草为主。因为羊的食量惊人,如果单靠人割草来喂的坏会把人累坏,所以放羊不仅可以让羊吃个饱,人也能减少劳动量。

其实在农村小范围养羊基本靠放养,但是如果大规模养殖场来养羊的话,肯定做不到这一点,所以他们在修建养殖场时会将场地扩大,其实就是为了让羊有很大的活动空间。


以上就是我对养羊为什么要放羊的个人观点,哪里有不对的地方还欢迎大家更正。


悠悠乡村路


以前我家里养了十几只养,爷爷每天都会去放羊,有时候也会带我一起去。放羊也很简单,把羊赶到地方,羊就会自己找草吃,放羊人这个时候也可以歇一歇,只要看着别让羊跑丢了就行。等羊吃饱了,人也歇够了,就可以起身往家走了。虽然每天都要出去放羊,但是放羊也好处多多。
1,节省饲料。别看羊不大,但是吃的却不少。一只成年羊一天吃干草就要3斤,十只羊就是30斤,注意,是干草,不是鲜草。因为放羊可以让羊在外面吃个差不多,回来以后再喂点精饲料就可以了。所以很大程度上,放羊节省了一大部分劳动力。

2,提高肉质。放羊让羊每天出去撒撒欢,运动运动,也可以刺激肌肉代谢,从而使羊肉更加鲜嫩、更加有弹性。这就是为什么内蒙古的羊肉好吃的原因,天天跑个没完能不好吃么😃😃

3,天性。老祖宗驯化羊以来,没有像猪一样圈养,而是选择放养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不管是圈养还是放养,多让羊出去放风运动,还是很有好处的。

现在很多大型养殖场因为饲养数量太多,都不会选择去放养,但是也会加大羊舍的规模,让羊有一定面积可以运动。


小马话三农


看到这个问题,我一下子想起了小学课文《草原英雄小姐妹》。文中讲述的就是姐妹俩在草原上放羊,天气突然变化下起了大雪,为了保护集体的羊群,姐妹俩同暴风雨搏斗了差不多一天一夜,两个孩子被严重冻伤。所以那时候,虽然我们这里很少有人家养羊牧羊,但那时候就知道,羊是需要赶到有青草的地方放牧的。

现在有很多人不愿意出去到异乡打工,就在家里养十几或几十只羊,挣几个零花钱。虽然我们这里没有草原,但是我们这里属于丘陵地带,也有一些半高不高的山和山坡。而不管是山上还是坡上,都会有青草和其他的绿色植被,青草和那些绿色植被,都是羊比较喜欢吃的。每次我们去爬山的时候,经常会在很高很高的山顶上,一般人无法上去的地方,却能发现有羊粪。羊的身体要比人灵活多了,不管是上山还是下山,它们都能够身轻如燕,穿梭在丛林之间。



养羊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圈养,另一种就是放养。圈养当然就是圈在羊圈里面,吃喝都有饲养员去伺候。圈养在羊圈里面的羊吃的粗饲料,一般都是农作物的秸秆和藤蔓粉碎以后,再加上一点儿精料,掺杂在一起喂羊。像我们家每年都种红薯,秋天收红薯的时候,扯下来的红薯藤蔓,都被养羊的邻居家拿去,留着粉碎以后冬天喂羊。因为我们是生活在北方,冬天的时候必须圈养,而春天青草发芽以后,就可以把羊放到山里。



把羊放牧到山里,最主要的一点,首先就是减少费用,降低成本。养羊当然是为了赚钱,赚钱就要考虑降低成本。山里野生的青草和绿色植物,不需要花一分钱,羊赶到山里以后可以随便吃。羊本来就是食草动物,最喜欢吃的就是青草。特别是苜蓿草草和白三叶等,含蛋白质量高,肉食羊吃了以后,肉质细腻。奶羊吃了同样可以增加羊奶的营养成分。

其次,放牧羊可以减少劳动力。如果只养几只羊的话,还可以有能力照顾的过来,可如果养殖的羊多了的话,每天给羊拌饲料,也是一项繁重的劳动。真不如把一群羊赶到山里,让它们自由的活动,吃自己喜欢的野草,省时又省力。如果碰上一个喜欢读书的牧羊者,在山里牧羊的时候,坐在蓝天白云下,与清风山野相伴,还能够既不耽误放羊,也不耽误看书学习。

还有一点儿就是,羊不喜欢被圈养在羊圈里,不管是羊还是牛马,他们更喜欢在田野里觅食,因为它们的习性如此。这一点儿跟人有共性,那就是喜欢自由,不喜欢被桎梏在一个角落。总之,也就是说在旷野里,更利于动物生长。


灵子


羊的养殖方式有三种:一种是放养,一种是舍饲,一种是半放养半舍饲。题主说的养羊一定要放养,这个有点太绝对了。现在的规模养殖场绝大多数都是舍饲养殖,很多地方已经不允许放羊,只能舍饲养羊。要说放养羊比圈养羊有一定的养殖优势,这倒是很有道理。


首先,放养羊能节省很多的养殖成本。和圈养羊相比,放养羊省下了修建羊圈的资金和购买草料的资金,而这项成本在养羊过程中要占相当大的比例。“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放养羊基本不用为草料发愁,而圈养羊就必须要人工购买来牧草饲料才行。

其次,放养羊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要普遍强于圈养羊。放养羊在野外吃百草,有些草本来就可以治病,羊吃了之后可以起到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的效果。再加上放养羊经常运动,可以增强自身的体质,不容易生病。

最后,放养羊的肉质要比圈养羊的肉质细嫩、营养丰富、膻味小。经常吃羊肉的人很快就能分辨出哪个是放养羊的羊肉,哪个是圈养羊的羊肉。两者相比较,放养羊肉质明显要比圈养羊的肉质质量高。


最后总结:至于题主担心的问题,圈养羊不放牧会没有奶,这种说法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只要圈养羊的日粮配方搭配均匀,能提供给它们充足的营养需求,圈养羊的泌乳量完全足够哺乳小羊羔。适量运动对母羊下奶有帮助,但不是决定性因素。


西北郭郭


您好,科学兴农为您解答。

相信很多在农村长大的朋友都放过羊,小时候觉得放养挺无聊的,没事儿就坐在羊群旁边看着自家的羊,不让它们跑丢了。其实现在放羊的已经很少了,就连养羊的农户都已经少了。

为何要放羊?

首先是因为羊的食草性,养过羊的朋友们应该都知道羊的食量很大,每天都需要大量的一只羊平均一天需要草料3斤左右,这样算的话如果养了十几只羊一天就需要几十斤的草料,如果圈养的话这样的草料量可是不少。但是放羊的话就能够省去不少的草料。并且以前农村家里面养的羊也不是很多,多是老人们在家放羊,既能够节省草料,老人们还能够出去转转。其次就是羊的天性问题,不光我们国家的羊需要放养,其它国家的羊也都是放养的,看来羊确实还是放养的更好。羊不同于猪这样的家畜,羊更适合放养,这样能够有利于羊的肉质更加鲜美,有嚼劲,有弹性,肥肉不会太多,并且有利于羊自己的身体健康,减少疾病的发生。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所以在很早之前人们在驯化羊的时候并没有像驯化猪一样,完全采取圈养的饲养方式。

放羊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

首先就是要注意安全问题,羊是小事,生命是大事。其实在养个十几只羊的普通农户家发生危险的几率还是比较小的。但是如果是养羊大户,家里面有几百只羊,还聘请的有羊倌的,就需要注意了,尤其是羊倌,要注意放羊时候遭遇劫匪之类的,还要注意避免遇到狼群之类的。其次就是放养的一些注意问题,夏季放养属于羊育肥的最佳时间,不过需要注意的问题也很多。因为夏季比较炎热要注意避免羊群中暑,中午十一点到下午三点这段时间最好不要外出放养,就算是出去放养一定要在阴凉处放羊。

夏季的雨水较多,所以阴雨大风天气尽量避免羊群在外,如果遭遇雷雨天气最好是用随身携带的大块纤维布盖住羊群,让羊群暂时避雨,最好不要在有陡坡的地带放养,避免羊群受惊。羊群归圈以后,要注意保持羊群的饮水洁净,避免羊群发生传染性疾病。冬季的时候牧草不足要注意及时给羊群补充草料,给羊群的饮水要注意温度适宜,不可过凉。放羊的时候要注意牧草的生长情况,不要把羊群赶到有刺、有芒牧草地,这样羊群吃过牧草容易造成肠胃损伤。(R)

这里是科学兴农,欢迎添加关注,带您一起长知识。


科学兴农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在大草原上放养牛羊的一个场景,在养羊的过程中,对羊为什么一定要放养,放养到底好不好,有什么道理。

养羊为什么一定要放羊,其中的道理是什么?

一、羊为什么放养好。

①从羊的天性上来说就适宜放养。

从古代老祖宗对羊驯化以来,就没有把羊圈养起来,而是选择了放养的形式,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从羊的天性上来说,羊就是适宜放羊,大家可以看到一个场景,白天在领头羊的带领下,牧羊人把羊赶到山上去吃草,下午的时候,赶回来关回圈里面。

②从节省羊的饲料来说适宜放养。

根据简单的进行计算,对羊进行放养,可以节省一些饲料,对圈羊的羊来说,如果一只羊每天需要2公斤的草料,那么100只羊就需要每天200公斤草料,这些草料就需要自种或者是购买,极大的提高了养羊的成本,而进行放牧的话,羊自己到山上去吃草,可以很好的减少饲料的储备量,降低养羊的成本。

③放养的羊肉质更好一些。

放羊的羊通过运动,通过爬坡上坎去找草吃,促进了肌肉的运动,羊肉吃起来更嫩,更好吃,这一点是最关键的。

④放养的羊可以减少疾病。

对于放养的羊,更有利于羊的生存,圈养进行集中饲喂,采用集约化饲养都会导致羊的疾病多发,控制困难,预防措施难。

二、羊能为什么不能像养猪那样采用厂房规模化饲养。

①羊的胃不能适应。

在羊的养殖过程中,羊的胃不适应只吃精饲料如玉米豆粕等,还需要吃青饲料牧草秸秆进行补充,精饲料与粗饲料的比例为4:6才行,这样羊的胃才能适应。

②养羊的成本高。

如果采用圈养的方式,不仅羊的胃适应不了,消化不了,而且养羊的成本太高,这样会让收益减少。

③养的生产能力没有猪的高。

一般的羊(除了小尾寒羊以外,一次可以产下2至3只羊)一次生产,只能产下一头小羊,不可能与猪相比,如果采用圈养的方式,会让养羊的成本更高,赚不到钱。

三、什么条件下养羊可以不放养。

①有足够的运动场所。

在现代养殖过程中,在一个宽阔的场所里面,建一些羊舍,但是要有足够宽的场所,可以让羊进行适当的奔跑,运动,这样才行。

②必须种植足够的牧草。

在种植牧草的地方,种植足够的牧草供羊食用,如果牧草不够,还要进行收购,保证羊能吃上青饲料。

四、羊在放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①每个季度给羊驱一次虫。

在放养羊时,还要注意按时给羊驱虫,每个季度都要给羊驱一次虫效果最好。

②给羊补充盐份。

放养的羊也要及时给羊补充食盐,补盐的方式,可以让羊自由舔食,或者是把盐加入水中让羊自由饮水补充。

③做好羊疾病的预防工作。

要根据季节变化,做好羊疾病的预防工作,如果羊怀孕后期的母羊和体弱的羊,也不能和大群的羊一块放牧。

④做好牧草的放牧计划。

对于放牧的草场,也要有计划的轮流进行放牧,如果长时间的在一块草场上放羊,不但草不能长好,可能会让草场被破坏,而且羊也吃不好,吃不饱。

总结

常规的养羊,都是早出晚归的进行放牧,因为在养殖羊的过程中,羊更适宜进行放养。

如果喜欢我的回答,点击关注:以文温暖三农。如果有不妥的地方欢迎交流、讨论,每天会有精彩为您呈现!

以文温暖三农


在农村长大的花腰妹从小就懂得如何放羊,养殖的羊基本上都是清一色的山羊,羊为什么一定要放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原因一:羊的天性需求。羊是一种草食动物,有瘤胃,对粗纤维利用率较高,不适宜喂养精饲料,天性就适合放牧。因为广袤的山场可以为羊提供免费的青草饲料,养殖成本比较低。同时,养在山上觅食,就要满山遍野的跑,这样既符合羊的天性,还可以增加羊的体质,使羊的肌体更健壮,肌肉发达,脂肪减少,提升了羊肉品质。经常在野外放养的山羊,就连羊膻味都会降低。


原因二:羊的草料需求。羊的食草量非常惊人,如果采取圈养的话,羊每日的草料要么自种,要么采购,先不说养殖成本增加,就连羊的日常草料需求量也难于满足。再说了,羊经常得不到跑动,生长速度、受胎率等都会受到影响。所以,最经济最省力的养羊模式就是进行放牧,让羊自己找草料吃。


就我们本地山场来说,羊最喜欢吃鲜嫩的青草、树叶等,尤其是一些白刺花、虾花、野马桑等嫩叶。每次去放羊,我们还喜欢把羊赶到山箐里,让羊喝足山泉水的同时,也会舔舐箐沟里石块上渗出的白色的硝酸盐。老人说,羊要接地气才长得快长得壮,肉质才好吃。


原因三:减少羊疾病的发生。山场和田野,生长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和草料,羊在放牧的时候,它自己会选择性地吃,这样营养比较齐全、均衡,本身吃的食物就属于纯天然,羊患病的几率就降低了。同时,羊喜欢边吃边跑,一年四季下来也可谓是风吹日晒,这样身上的病菌就会大大减少。


我们养殖的大部分是黑山羊,如果连续关养的话,不出半个月,肯定就会有羊生病了。所以目前,好多人在圈养羊的时候,基本上有条件的都是除了建盖羊舍外,还要围起一大块场地,好让羊经常跑动,目的就是让羊得到更多的运动,降低羊疾病的发生。

你是怎么看待养羊为什么一定要放羊?欢迎关注花腰妹一起留言交流!


花腰妹


养羊当然要放羊了,如果不放的话,羊所吃的青饲料全靠人采集来喂,那岂不是把人给累死。当然,现在也有养殖场用饲料来圈养羊的,还有一类就是半圈半放养的!

众所周知,放养的羊优点很多,一,肉质鲜美,紧致细嫩,耐煮有嚼劲,膻味不浓,吃着香甜。二,饲养成本低,放养的羊可以自由找食,体格健壮不易生病,还能节约青饲料。

而圈养的羊肉质苍白,不耐煮,煮一会就烂,粘嘴,膻味重,口感上远远没有放养的羊肉好吃。再一个就是圈养的羊活动范围小,不能自由采食到各种类型的草料,粪便随意拉,食料单一,容易生病不说,饲养成本高。

当然,羊肉好吃不好吃除了跟圈养和放养有关外,还和品种有关。小丫在今年的火把节去了一趟大西山,在大西山的花街上吃的羊肉就不好吃,虽然也是放养的羊,但不是山羊而是绵羊,感觉吃起来膻味重,扒软滑腻没嚼劲。

记得在我小的时候,家里就放养过一群羊,大约40多只,常常是我爷爷去放。别看放羊很简单,其实是个体力活。

因为羊比较好动,顺着山跑找草食,只要你和人家唠嗑一分钟的时间,看踏一眼就溜到了人家地里吃庄稼,那个年代是要赔钱赔粮的,所以通常放羊的人都不敢马虎,人也长得比较瘦。



我爷爷每天去放羊,口袋里都要装着盐巴,羊赶放到山箐里有水的地方,爷爷口里就喊“爷搓搓搓……”,搓在彝话里叫盐,爷叫羊,所以我爷爷这么一叫,羊就立马围过来,然后我爷爷把盐撒在石块上,手心里,羊就直接来舔着吃。

细心的人会发现,山箐的石块上会有一些白色的印迹,我们家乡管那东西叫硝,羊看见后会去舔吃,其实,这种东西是和盐一样的性质。

羊吃百草,喝山泉水,公羊,骟羊,母羊,小羊都会长得健壮。母羊奶量充足,小羊也就长得快。

但有一种情况,就是母羊产了小羊后,一两个月内是不上山放牧的,一是母羊产后体虚,不能上山奔跑,二是小羊小跟不上羊群,会丢失。所以放羊时,就把母羊,小羊和羊群隔开,单独的拴在一个地方,割草来喂,或添喂一些有营养的食物,如玉米等。

题主问羊不放养就没有奶,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羊有奶和没有奶是和产仔有关系,这是生理现象,和放不放牧无关,只要你把料添足了,母羊吃饱了自然就会有奶喂小羊了。


泥糖小丫


放羊,对于我们80年代的孩子来说,都是一些童真的记忆。不过目前来说,我们当地人养羊,各家最多养三两只,趁着冬季农闲的时候,找个事做不闲着,去放羊。专业化的养羊场,由于需要一定的放牧条件,比如说山区植被茂盛,或者有草场的地方,会采用放羊的方式养羊。还有一些养羊场,冬季春季圈养,夏季和秋季去大山里放羊。这些养羊方式,都因地制宜来操作。



1、降低养殖成本。我们小时候放羊,就明白,在露水下去以后,会赶羊去荒郊野岭的地方放羊。春天有嫩草,夏季有茂盛的牧草,秋季有落叶杂草,还有收秋以后的田间残留的豆叶豆子等。这些天然的饲料,可以为养殖户,节约很多的饲料投入成本。

2、放养的羊,抗逆行强,更健康。放羊的时候,羊是一边吃,一边溜达。这样养殖的羊,由于其活动量比较大,饲料转化率比较好,那么羊的机体防卫能力更强,就不易生病,在隐形中,为养殖户省去了诸多麻烦。间接等于提高了养殖效率,提高了饲料利用率。


3、放羊降低养殖成本。放羊的羊,好比散养的鸡,吃些活食,有吃着粮食以及残渣等。那么,实际上它们生长的速度饼没有圈养的羊生长快。说白了放羊属于粗方式养殖,圈舍饲养羊属于精细化养殖,虽然养殖放式不同,但是养殖目的一样。都是为了羊快速长大,出栏换钱。这里面有区分的是,粗放式放羊,投入的综合养殖成本比较低,圈养羊虽然长势快,但是饲养成本投入大增。按照养殖附加值来说,放羊的羊更胜一筹。

4、放羊的缺点。我们知道,一只羊,甚至几十只养羊,在一个地方放养,问题不大。如果成千上万只羊,在一个地方放牧,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特别是植被环境造成严重的损害。所以对于大型养羊场来说,他们需要有自己的人工草场,才能循环利用草场放养羊。


所以,我们放羊,要根据当地的植被情况,养殖环境,以及相关的养殖政策等,来选择最恰当的养殖方式。比如说我家这边,规模化养殖,都是采用圈舍饲养,羊群没地方放羊;小农户养殖几只羊,属于半舍饲养,农闲才去放羊;如果说当地山区或者草地,比较适合放羊,当地相关允许放牧,我们采取放羊的养殖模式,养殖出来的羊,投资少,肉质细腻鲜美,还能够卖个好价钱,何乐而不为呢!反之亦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