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7 校长道歉尚可谅,文化传承谁为继?

校长道歉尚可谅,文化传承谁为继?

枯木


校长道歉尚可谅,文化传承谁为继?

五月四日,北大一百二十周年庆,校长林建华发表题为《大学是通向未来的桥》的演讲,本来是一篇振奋人心的文章,结果林建华将“立鸿鹄志”念成“立鸿浩志”,一“浩”惊起千层浪,此举立刻成了网络的热点,各种质疑的声音和文章纷至沓来,诸如此类的“痛点”再次被提及,不少名校又一次陷入尴尬境地。

校长道歉尚可谅,文化传承谁为继?

2005年5月11日,在赠送来校演讲的宋楚瑜先生一幅小篆书法时,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念诗作“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卡了壳(究竟是瓠(hù)亦或是侉(kuǎ)再说),念成“瓜”,这是直播!短短两个月后,人大校长纪宝成在欢迎台湾郁慕明先生的词中说:“七月流火,但充满热情的岂止是天气”,而事实上“七月流火”指的是天气渐凉,令人诧异。还有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念连战先生题字时,把“黉(hóng)宫立东南”错念成了“皇宫立东南”,而台下竟然热烈鼓掌。

校长道歉尚可谅,文化传承谁为继?

以上种种,毕竟是字词典故较生疏,似乎情有可原;单独一个“鹄”也可能迷糊,可是“鸿鹄”连在一起,这可是初中生都不会犯错的,然而林校长却犯了。幸好,林校长随后在论坛中给予北大同学们道歉,坦然承认自己文学功底差,底子薄,这是需要很大的勇气,这点我们应该予以肯定和赞赏。

校长道歉尚可谅,文化传承谁为继?

白字事件对当事人来说也许小事一桩,可是对广大民众来说却是轩然大波。民意汹汹,我自岿然不动,有的人熟稔网络舆论规律,过不久就会有新的热点话题将之覆盖,置若罔闻,其自然偃旗息鼓。可是,我们并不想就此打住,此事虽小,然而事关教育水平、文化传承、民族兴旺、国家基业,岂可等闲视之?于兹肇始,进以反思,希冀可以振聋发聩,拨云见日,余虽不才,略陈一二。

校长道歉尚可谅,文化传承谁为继?

首先值得反思的是,为何我们整体的传统文化素养如此差强人意?有人说寥寥几个代表不了整体,然而这可是全国屈指可数的最高学府,代表了当前国民教育的最先进水平,尤其是北大,那可是文科的魁首,现代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呀!虽然几位校长可以辩称自己专业是物理、化学、经济、法律等等,并不是汉语言文学之类专业,可是,毕竟,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呀,舍本逐末,岂不谬乎?而且,哪一门专业不是以汉语为基础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常人自难窥之全豹,诘屈聱牙的典故词语出现失误难以避免,自然无人揪着不放,然而一些常识性词语和典故,出现失误确实不该,这点实在难让人释怀。

校长道歉尚可谅,文化传承谁为继?

其次,当事人都可以坦诚道歉,为何不容置喙?《左传·宣公二年》:“(晋灵公)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众目睽睽之下,失误自然难以遮掩,知错就改,依然不失风范。事关大体,众人之评论,大多非常中肯,值得警示,可是为何要屏蔽或删除?难道这样就可以展示正能量?美化权位者形象?《国语·周语上》:“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堵不如疏,真理越辩越明,一味地防范,一味地限制,只能收到相反的效果,前面提到的晋灵公就是知错不改,最后被臣下刺杀。

校长道歉尚可谅,文化传承谁为继?

再就是,当事人勇于道歉,可是“补锅洗地”的人却不少。就在这一两天,还有人为错字找典故,企图来“证明”言之有据,依靠大数据搜索,找出南宋文学家洪迈爷爷洪彦先写给父亲

洪浩的《寄子诗》“太学何蕃久不归,十年甘旨误庭帏”,以此来说明有“洪浩之志”,本来是老爹嫌儿子为了功名不归家奉养双亲,去被当成有志气,我想如果洪老先生泉下有知,也当奋起“以簿击颊”耳!幸好,林校长勇于认错,对那些拍马者也是一个响亮耳光。同样的事例以前也有很多,往往一旦有权势者出现失误,自然会有阿谀奉承之流为之“补锅”,死拉硬扯,牵强附会,奴颜屈膝、拍马溜须,极尽能事,其骨之柔,其脸之厚,不能不令人叹服。

校长道歉尚可谅,文化传承谁为继?

那么,为何会造成以上现象?我想网上流传的前耶鲁大学校长8年前对我大学之评论可略窥一斑,虽然有人说是假新闻,可是我们要分辨人家讲的有没有道理,至于有没有说就在其次。其中耶鲁校长批评我们大学“大而不强”,“把经济上的成功当成教育的成功”,“对某些利益的迎合,损害了对智力和真理的追求”,这三点,我认为讲得非常有道理。回顾民国北大校长蔡元培对中国现代教育的贡献,那就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强调独立研究之精神,不拘一格任用人才;同样,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在就任清华大学校长时讲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校长道歉尚可谅,文化传承谁为继?

可是再看看近些年的发展,似乎我们一些名校已经忘了创校之宗旨,一味地讲究大而全,体量不够就进行拉郎配,学科建设有无能力都全面开花,一味地在数量上追赶世界一流大学,却在教学质量上差强人意。我们看到2018年的全国大学预算,清华大学一骑绝尘,近270亿,其他名牌院校动辄上百亿,从资金上来看,国家是十分重视教育,可是,具体到教学质量以及研究成果上,我们就和国外名校相差甚远。其他不说,就连我们本应该进行坚守的根本——母语都掌握不好,还何谈屹立在世界之林?

校长道歉尚可谅,文化传承谁为继?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教育已经突飞猛进,满足了大多数学子的受教育权利,国人的整体文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可是,似乎在传统文化上我们却停滞不前。传统文化是什么?那就是一个民族的魂,一个国家的根,离开了传统文化、民族语言,只能成为他人的附属品,被人耻笑的二等公民。这些年,英语成了主流,从幼儿园到大学,无处不在,有的恨不得从娘胎里就开始,有的企业要求工作语言是英语,甚至某些国内会议也如此要求,这真是让人痛心疾首。我不是否认英语的重要性,毕竟我们是中国人,国家建设还要依靠我们,汉语是我们生存和吃饭的根本,汉语不单单是讲话和写作,更多的是传承的一种优秀思想,一种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那就是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几千年文化未被割裂的因素所在,这点,难道还不值得我们每个人自豪吗?

校长道歉尚可谅,文化传承谁为继?

传统文化的失落,是由于多方面因素引起的,其中作为教育单位的大中院校自然难逃其责,而师长更是第一责任人,自己的文化素质都不过关,如何来引导学生?如何来教育子弟?虽然是一个小失误,可以看出这些教师对传统文化的态度,虽然自己以前有缺失,疏于学习,可是后来呢?难道就不能自己加强?知错就改,善莫大焉,言不由衷,徒然无益。

校长道歉尚可谅,文化传承谁为继?

林校长敢于认错,勇气可嘉,然而道歉之文却值得商榷,生于哪个年代并非个人意愿,然而不能完全卸责于斯,倘若内心求进,孰人能阻?国文低下,虽时代之不重视,自己也是掉以轻心,因此根本在自己身上。再则曰

“焦虑与质疑并不能创造价值,反而会阻碍我们迈向未来的脚步”,果真如此?恰恰相反,古往今来,都是因为有质疑与焦虑,才能促进社会进步,倘若瓦特对茶壶水涌习以为常,自然难有工业革命;牛顿对苹果落地置若罔闻,自然不会有万有引力;有了焦虑,产生质疑,人们才能更好的思考,审慎的面对各种危机,倘若万马齐喑,一个声调,自然僵化萎靡,面对质疑,不容置喙,社会何谈进步?文化何谈为继?国家何谈兴旺?

校长道歉尚可谅,文化传承谁为继?

校长之误,看似颇小,影响体大。啰唣陈言,非图一时之快;喋喋不休,只为文化传承担忧。《诗经》有云:“诲尔谆谆,听我藐藐”,痛陈其弊,非以博名;言其所失,不为诛心。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历史之积蕴深厚,我等自然尽其所能予以发扬传承,人人有责,概莫能外。借题发挥,本意为善,并非针对某个个体;探源求解,良知所驱,皆为国民整体文化提振。若有冒犯,敬希谅解。

校长道歉尚可谅,文化传承谁为继?

2018-5-7榆木斋

校长道歉尚可谅,文化传承谁为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