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张作霖的东北军工多强大?

用户6333438187


东北军,前身为奉军。是北洋军阀中,装备最好、军事能力最强、实力最强的部队,但却不是战斗力最强的部队。奉军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末1907年清政府在奉军驻扎的新军第二混成旅。1909年,改编为陆军第二十七师,师长为张作霖,此为后期四十几万装备精良东北军的最早的原型。

后世有很多历史学家提出假设,如果918事变时张学良率领东北军硬拼日本军队,结果会怎样?当时张学良手下有40万东北军还配备了飞机、坦克大炮等重武器,比日本在东北的驻军强得多,日本关东军总共也就2万人,日本攻打沈阳来了不到1000人,沈北大营守军愣是跑路了。

其实不能看纸面的理论数据。实际上,918事变时期的东北军很差劲,东北军只是一开始按照新三军编练的时候还算是有点现代军队的样子,其他时间都是乌合之众,垃圾军队。给三句话评价:钱最多,装备最好,战力最差!

东北军前身为奉系军阀张作霖所统率的军队,因为总部在奉天(沈阳),被称为“奉军“”。辛亥革命之后由东北地区的保安部队和新军组成。

东北军最辉煌的是张作霖时代,二进山海关打进北京,那是二十年代。奉系在二十年代有两次辉煌,1920年奉系联合直系击败皖系,势力扩张到山海关以内。1924年爆发第二次直奉战争,直系惨败,奉军控制了北方大部分地区,势力直逼上海,1926年春,张作霖入主北京。

到1928年,奉军被蒋介石、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的联军打败,退回了东北。

1928年底,东北易帜之后,张学良的奉军被中央政府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简称“东北军”,编成步兵25个旅、骑兵6个旅、炮兵10个团,拥有兵力约30万。到918事变之前,东北军又扩张到40多万人。1931年,东北军边防军有步兵旅29个,骑兵旅8个,炮兵旅3个。另有独立的空军、海军与屯垦军,总共约28万人。此外,省防军、民团等非正规武装18万人,东北军总数约为46万人。

东北军是当时中国唯一海、陆、空编制齐备的军队。东北军装备了中国的第一支装甲部队,由法国36辆法国雷诺FT-17型轻型坦克,英国产NC27和美国产M1917等各型坦克300余辆,以及24辆装甲运兵车组成。此外还拥有一支非常强大的铁甲列车部队。东北军拥有全国最强大的空军,各类飞机400多架飞机,比全国其他地方加起来都多。

东北军还拥有中国最强大的海军舰队,拥有海圻、海琛、镇海、威海、同安、永翔、楚豫、江利、定海等现代化战舰及大小舰只21艘,3.22万吨,舰队官兵3400人,其中排水量5000吨的海圻号主力舰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巡洋舰,甚至拥有可载水上飞机2架的镇海号水上飞机母舰。

1926年,中国就有着一艘被定义为“飞机母舰”的舰艇,虽然该舰只是一艘由商船改装而来,舰载机也不过是区区两架水上飞机。但意义重大,因为这距离世界第一艘水机母舰诞生只有12年,1914年日本开始探索航母和舰载机作战,这一年日本将一艘5800吨的货船改装成水上飞机母舰若宫号,可以装载4架水上飞机,用吊车吊放,水上起降。随后若宫号参加了对德国占领的青岛胶州湾的作战,使用舰载机进行侦察、投弹,以及通信和指挥工作,这是人类战争历史上第一次受到来到海上的空袭。

镇海舰是中国最早的水上飞机母舰,排水量2700吨,航速11节,主要武器为2门120毫米主炮和4门75毫米副炮。可搭载2架水上飞机。1924年张作霖向法国订购了8架施来克FBA-19型水上飞机,这种全长12.87米,翼展8.94米,时速180公里,曾打破过水上飞机的飞行高度世界记录。

东北军沈阳兵工厂,耗资达5亿元,是亚洲最大的兵工厂,也是当时中国最先进和规模最大的兵工企业,军火产量全国第一。工厂厂区长达2.5公里,宽约1.3公里,职工最多时达36000人。兵工厂设有无烟药、制枪、制炮、炮弹等各种制造厂,还有热电厂、炼钢厂、机器厂等各类附属厂矿企业。此外,还单独组建了以研究生产迫击炮为主的奉天迫击炮厂。厂内各种机械设备、精密仪器一应俱全,仅机床就达到了万台,有的设备连日本人都眼红。兵工厂还设有完备的兵工培训学校,和“科学研究会”,还派人出国深造,生产学习研发一条龙。

当时东北可年产大炮150门,炮弹20余万发。步枪6万余支,枪弹1.8亿发,轻重机枪1000挺以上。下属的迫击炮厂,每月可制造迫击炮80门,炮弹4万发。东三省兵工厂的生产能力、综合实力居全国领先地位,不仅全国第一,就是日本人也为之侧目,日本人称东三省兵工厂为“东方第一”。

918的时候,东北军在东北的力量是不足的。1930年9月爆发中原大战,东北军入关9个最精锐的步兵旅,支援蒋介石参加中原大战。中原大战结束后,张学良为了抢占中原大战胜利果实,又把手下最精锐的大军全部带到了关内,包括9个步兵旅,3个骑兵旅,以及炮兵、工兵等部队,共10万人编成两个军,由于学忠、王树常统领入关,驻扎在平津一带。

1931年7月讨伐石友三,张学良又将东北军的步兵3个旅、2个炮兵团共8万人调进关内。再加上驻山海关的何柱国旅,到918事变爆发的时候,东北军的步兵精锐和大部炮兵大约25万人分布在平津及河北、察哈尔一带,没有能力返回东北。

918事变爆发时,东北的防务极为空虚,留驻东北只有步兵12个旅、骑兵3个旅和省防旅,装备都比关内部队差很多,主要力量是防备苏联。而且内部还不是铁板一块,黑龙江,热河,奉天,吉林四省的各个政治力量都各自为政,在日军的攻击面前反应不一,有投降卖国的,有坚决抵抗的,有待价而沽的,有看风头的。

918事变时,日本关东军在东北的驻军数量较少,仅有第二师团的两个联队的部分正规部队5400人,满铁独立铁道守备队4900人,宪兵队、医院等500余人,另有在乡军人约1万人,总计约2.08万人。

图为清政府地方官员和日军铁道守备队。1905年日俄战争后,俄国将其在东北权益转让日本。为“防止土匪破坏铁路”,日本可组建铁道守备队,在南满铁路沿线每公里驻扎15名士兵。1907年4月,日本又在东北成立了独立守备队,下辖6个步兵大队,和日军一个师团共同驻守旅顺至长春、安东至奉天铁路沿线。


科罗廖夫


毫不委婉的说,张作霖时期的奉军(东北军),是全国包括中央军在内的部队中装备最精良的。原因很简单:第一,奉军有钱。第二,日本人扶持!

东北军编制有多大?

张作霖创建的奉军初具规模时常备军为二十余万,扩军后常备军高达三十万,巅峰时期更是达到五十万兵力。东北军是军阀中唯一一个海陆空三军种齐备的军队,其下辖七个步兵集团军、三个海军舰队以及五个航空编队,别看海军和空军数量并不多,但这已经是代表当时的先进水平。

装备水平

步兵装备:

辽13式步枪79步枪、捷克式ZH-29式半自动步枪(精锐师装备

辽十三式步枪作为奉军步兵的制式武器,大规模装备于现役奉军。

辽十三式出产于东三省兵工厂(也称沈阳兵工厂、奉天军械厂,是1920年由张作霖建立的中国当时最大的兵工厂)。1924年由韩麟春为设计师,仿照捷克毛瑟98/22式步枪,外加一些韩麟春的独特改进而制造的新式步枪。其形状像类似毛瑟步枪与日式38步枪的合体。其优点是方便生产,结构简单,易组装,兼备威力与精准,是当时中国轻武器之王。

79步枪,俗称汉阳造,也是当年东三省兵工厂主要生产的武器之一。

还有就是有精锐师装备的进口捷克式ZH-29式半自动步枪,此枪完全是由中国之需求而设计的半自动步枪。

炮兵装备:

日制38式75mm野炮

三八式野炮是日军装备量最大的野战压制火炮之一,同时也是奉军助理战炮之一。

日制大正十四年式105mm野战加农炮

日军用于常用的压制的远射程野战加农炮,在日军扶持期间,曾大规模装备于奉军,这也使得奉军远程火力压制能力大大增强。

日制41式75mm山炮

41式75mm山炮是日本最常见的轻型高机动山炮,便于携带,通常日军一个联队就会配备一个山炮中队。奉军受到日军编制的影响,通常一个机动师会下辖一到两个炮兵团,加强师更是会配备有一个机动炮兵旅。

辽十四式重榴弹炮、辽十九式重榴弹炮

据不完全统计,从1924年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前,东三省兵工厂共生产“日式37”平射炮370余门,“日式75”野炮108余门,“奥式76”野炮300余门,“奥式100”榴弹炮300余门, “日式105”加农炮12门, “日式150”榴弹炮21门。除此之外,奉军还少量装备有法制雷诺FT-17轻型坦克。

这些武器装备大大提高了奉军战斗力,而在此期间,东三省兵工厂以30000多员工同时工作,巅峰时期一月可生产步枪4000余只。

由于装备之强大,直接导致了第二次直奉战争奉军以17万兵力战胜25万直系部队,大获全胜!令人惋惜的是,东北沦陷之后,东三省兵工厂沦为日本兵工厂,并一度成为日本四大兵工厂之一,可见其规模之大!

后勤阵容

一支强大的军队离不开后勤支持,奉军可以说是当时后勤体系较为完善的部队。其配备有奉天粮秣厂、奉天被服厂等数处后勤厂房,支撑起了以奉天军械厂为中心,东北航空工厂、奉天迫击炮厂为附庸的强大奉天军工体系。

东北讲武堂

东北军工厂无论从生产规模还是生产技术上都要领先于但是中国各处的兵工厂。东北讲武堂是张作霖继承前人建立军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军事学院,其被称为“奉军摇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军官,并与“天津讲武堂”、“云南讲武堂”合称中国三大“讲武堂”。其历史意义十分重要!



(欢迎看官姥爷赞同、评论~通俗易懂的解答简单有趣的历史,欢迎关注,么么哒~)


秦风汉韵论古今


东北兵工厂,近代中国东北军事工业薄弱,上世纪20 年代张氏父子主政东北期间,先后创办了奉天军械厂、东三省兵工厂、奉天粮秣厂、奉天被服厂、东北航空工厂、奉天迫击炮厂等一系列军工企业,东北军事工业迅速发展起来。与国内其他地区军工企业相比,东北的军事工业虽然起步较晚,但起点高、发展速度快,很快便后来居上,成为同行业的佼佼者。

其中的奉天(感觉沈阳还是叫奉天好听啊)军械厂,为张作霖于1916 年创办,是保管、修理军械和制造枪弹的工厂。厂址在大东门里(现六一五厂院内),占地面积4.7 万平方米。军械厂下设三课、三场、二库。三课为作业课、修械课、营管课;三场为枪弹场、修械场、造币场;二库为大南门外大十字街东首的第一仓库、小东关草仓胡同的第二仓库。军械厂初期有工人200 人,职员100 人;后期有工人400人,职员100人。

当时的东北军工和教育都搞的不错,装备也好,甚至士兵都有识字的册子和书,可惜让小张一夜之间都输了...


李三万的三万里


老张很牛逼,这个无可厚非。东北王,差一点成了真正的皇帝。 。。。。。。军工体系之完整亚洲第二仅次于日国。 军工体系之产能在30年前亚洲第一,超过日本。 但我真不想说老张,只想骂借此骂小张。 老张之勇武,只能通过小张之无能方可提现的淋漓尽致。 日本想打中国惦记的不是一年两年。一直不敢,确实是因为老张和杨宇霆软硬兼施,又硬实力强的叫人怕怕。还有俄国人在北边虎视眈眈。日本陆军少壮派为了夺权,没有经过内阁允许就莽了。没想到这一莽发现对方小张真是个银样镴枪头。怂包一个。不但占领了北大营,更可气的是在小张的办公室发现了大量从老张时期开始到现在贿赂日本内阁各大臣+首相的证据。传回日国,结果导致日国一片哗然,内阁名誉扫地。才有了辣条君的上台,日本才进入战时法西斯体制。才有了后面的一系列全面侵华。当然小张的吊儿郎当还间接送了日国一个和日国本身体量差不对一样大完整军工生产体系。14年抗战我军民将近,三分之一的死伤都是被老张家生产的枪炮造成的。小张的混蛋,那是无君无父无国无民,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作为中国军力最强,素质最高,战争经验最丰富的东北军也被小张玩的四分五裂,从九一八的折大半,到西安事变后的彻底崩盘。完全没有给他们作为军人的尊严和守土护国的机会,还有就是为人子女打回家园的愿望。这点别把锅丢给老蒋。918老蒋从来没说不抵抗,这点有张学良晚年在夏威夷的采访为证据,他自己说的,说的那个叫气人,自己还不以为然。再有西安事变,这个真要说,第一,事变的真相不是他小张有多么伟大,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老蒋老骂小张,小张很生气(有证据,还是访谈小张自己说的)我党却很看好他,甚至绑着大哥(苏联)许诺。这一来一往,小张不在乎,那是因为他从来都不缺,但是他也不傻,肯定动心,结果老蒋还送上门来,来了就好好说,不,老蒋也是个有性格,正直的人,所以见面就骂,还当着他的部下和他的哥们杨虎城面骂,结果大家都知道。第二。大家都知道西安事变的高潮(全国统一战线),但又有多少人知道结尾。结尾很悲剧,小张耍二球非要送老蒋回南京,顺便给美玲秀一下自己的驾机英姿。结果不用想,下了飞机就被扣押了。结果西安这边小弟们没了老大,开始搞分裂,最能打的王以哲被杀,宋学礼、蒋斌、徐方等东北军大佬被少壮派杀害。东北军彻底分崩离析。这支最强的集团没和鬼子干一仗就被小张给彻底玩散了。最后成了爷爷不疼,奶奶不爱的杂牌军。要知道老张死前交给小张的是一支拥有七个集团军,四十余万,共计29个步兵旅,8个骑兵旅,3个炮兵旅。260架飞机,27艘军舰(总吨位三万三千吨,当时全国总共也就五万吨)各步炮,野炮,迫击炮加起来也基本过万了。枪支弹药管够。这种人有功???





匠心私韵


我是老威,我来回答。

张作霖在其鼎盛时期,是中国当时实力最强的军阀,没有之一。

他的军工生产能力的强大,可以强大到在亚洲就比日本差一点。

在全国来说,张作霖的军工是属于超一流的,直接让其他军阀都羡慕的流了哈喇子。不但规模是最大的,而且技术也是最强的。

就拿奉天迫击炮厂来说,技术是引用的英国的,威力强大,火力猛,质量高。

他的军工厂每天能生产子弹40万发,每年能生产各式步枪6万多支,机枪1000多挺,各类火炮150门,以及大量的炸弹,产量为亚洲第一。

据说张作霖的军工产业,还能生产飞机和坦克,直接都往现代化装备靠拢。当其他的军阀都没法作到人手一枪时,张作霖的部队配备了13式步枪是国内最好的。

这些都要得益于张作霖的苦心经营。

虽然他是土匪出身,但是他却非常有战略眼光,深知军队的战斗力就要靠先进的武器装备,为了能够得到优秀的军工人才,他往往不惜重金聘请,如英国的火炮专家,他给出了一个月一万五千英镑的高薪。

再如为了得到一个德国产的精密仪器,他派人到上海去购买,而由于去的早了,他派出去的人却去赌场输光了购买的100万银元。张作霖听了直骂娘,说道不管用什么办法也要买回来,不惜再打了钱过去。

张作霖为了建设出他的军工体系,直接投入了3亿多大洋,经过多年的建设,才建成了成熟的军工体系,能够制造大炮、炮弹、枪支、子弹、机械甚至是坦克飞机。

如果日本人继续让张作霖当东北王,继续让他存在,可以肯定的是日本人肯定是拿不下东北的,因为那会张作霖太强了。

日本人在占领东北后,从当时张学良的军械库里就缴获了机关枪2500多挺,步枪15万支,子弹300多万发,炮弹50多万人,重炮250门以及迫击炮2300多门!

而且日本人占领的这些军工体系也不需要再投入,直接就能用。

九一八事变的时候张学良在干嘛呢?张学良在北京看戏。他下达了不抵抗的命令。日军冲击当时柳条湖军营的是些什么人呢?500多个拿着日本刀往里面冲的军国主义好战分子。而柳条湖军营里枪炮甚至坦克飞机都有,竟然在张学良不抵抗命令下放弃了抵抗。可以说,张作霖留下的金山银山基本就被张学良给败光了。

要是张作霖泉下有知,一定会抽死这个小六子。


老威观史


张作霖耗费10年,投资5亿的沈阳兵工厂巅峰时期的月产量足以装备1个师,是当时中国最大、亚洲第一的兵工厂,未料一夜之间落入日寇之手,成为日军最大的武器弹药库库。

沈阳兵工厂亦称奉天军械厂,东三省兵工厂,奉天造兵所、兵工署第90工厂,由号称东北王的张作霖投资兴建。张作霖为兵工厂投入大量资金和心血,经过前后10年不断扩建,沈阳兵工厂发展成为当时中国最大,亚洲第一的兵工厂。

1929年1月,接手东北军不久的张学良诱杀了奉系军阀大将杨宇霆、常荫槐,把东北军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此时东北兵工厂的规模为:

占地3000余亩,厂区长约5华里,宽约3华里,当时国内最大;机床数量上万台,精密仪器、检验设备一应俱全,大部分都是德国克虏伯技术进口货,全国最先进;拥有专门的兵工培训学校和“科学研究会”,科研专家和高级技术人员1500余人,工人2万余人,产学研一条龙。

当时沈阳兵工厂的月产量足够装备1个师,主要武器年产能为:

辽13式79步枪,年产6万多支;轻重机枪,年产1000多挺,枪弹1.1-1.8亿发;年产各种口径迫击炮1000门,炮弹约50万发,并能仿制德国、奥地利、瑞典等国高射炮、加农炮、山炮、榴弹炮等各种型号火炮;生产载重汽车和飞机零部件,并可修配飞机。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张学良率东北军一枪不放,退回关内,导致东北沦陷,沈阳兵工厂落入日军之手,时兵工厂库存武器装备规模为:

步枪约15万支、子弹约300万发、迫击炮约600门、迫击炮弹约40万发,山炮、野炮以及大口径重炮约250门,炮弹约10万发,炸药约40万磅。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沈阳兵工厂加足马力生产,成为在华日军最重要的军火生产基地,供应日军约70%左右的武器弹药,当时月产量为:

步枪6000枝,轻机枪80挺,重机枪60挺;38式75 野炮、41式75山炮、94式75山炮、92式75步兵炮、88式75高炮的月产量都能达4-8门,94式37平射炮30至50门,81迫击炮10门到 20门子弹月产150至900万发,炮弹3万至5万发,手榴弹7至15万颗,250公斤飞机3万到4万无烟火药30-40吨,黑火药250-500吨,硝铵炸药200-450吨。

这些数字是什么概念?月产量可装备日军2个步兵旅团和1个炮兵联队。抗日战争期间,仅步枪沈阳兵工厂至少生产了100万支,足可以装备日军80-90个师团。

当日军不费一枪一弹得到这个亚洲最大兵工厂时,简直笑开了花。从此以后,沈阳兵工厂为侵华日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弹药,成为屠杀我同胞的最大帮凶。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这么说吧,张作霖的东北军工当时在技术上是全国超一流,在规模上是全国最大!而且不只是在国内强,和其它国家比起来也不算差!

张作霖所创的东北军工厂,占地极广,有上万台设备与八大分工厂,工人最多的时候达到五万多人,是二战爆发前亚洲最大兵工厂!

还有奉天迫击炮厂,技术完全引进自英国,远超国内其它炮厂,生产的迫击炮威力强、质量好!

军工厂每天能产子弹40万发,每年能产野炮、山炮、重炮等各型大炮150门,步枪6万多支,轻重机枪1000多挺,以及大量的炸药、航空炸弹!产量在亚洲首屈一指!

小日本羡慕嫉妒恨,极为眼红,称之为:东方第一!

(建厂初期)

据说还能生产坦克!但这只是听当地老人们说的,是真是假我不能确定。可以确定的是,东北军工能生产飞机!

张学良晚年的时候说:“东北军最厉害的就是炮兵,东北军的炮多,唯有东北军的炮弹是自己造的!”

当其他军阀部队还无法做到人手一支枪时,东北军中普通的陆军每人能配国内最先进的辽13式步枪,甲种师或特种部队能配更好的,装备相较而言最为齐全!

小日本占领东北后,如同挖到了聚宝盆,发了一大笔横财!缴获子弹300万发,炮弹50万发,机关枪2500挺,步枪15万支,重炮250门,迫击炮2300多门!

但最让他们高兴的是,整个军工体系除了人力之外设备之类的无需再投入,拿过来就可以接着干!

我们现在知道了都觉得心疼、可惜、愤怒,张作霖泉下要是有知,肯定更是暴跳如雷!

说到这里可能有朋友会想问,在整个中国军工萎靡的时期,东北军工怎么这么牛呢?这当然是因为张作霖啊!

我们印象中,张作霖就是个出身土匪的粗人,这没错,但他粗归粗,极有长远眼光。他的是非功过,我没有资格去评论,但他这人是真的非常厉害!

在别的军阀只知道买军械的时候,他已经想到要去制造!为了建立现代化的军工体系,那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听老辈人说过这么一件事,某年,张作霖准备向德国购买一批精密仪器,双方约在上海交易,他就派了个心腹带着100万银元过去。谁知到得太早了,这心腹赌瘾来了挡不住,就去赌了一把,全输光了!

打电话给张作霖说:买仪器的钱被我输光了,我也没脸见您了,跟您说一声,我这就自杀啦!

张作霖先得破口大骂:奶奶个腿的!你要敢死我就杀你全家,现在再给你打过去20万,你去把钱赢回来,赌不赢就去抢!总之,不管用什么办法,仪器一定要给我买回来!

当然啦,他并不是只在设备上花心思,人才更是重中之重,某次引进一个英国火炮专家,付出了每月一万五千英镑的高薪!

但就和买军械不是长久之计一样,买人才也只是一时应急,自己培养才是上上之策,于是中国最早的现代兵工学校在东北出现了。还成立了“科学研究会”,集中精力搞军备科研。而这些军工人才在东北失守之后流向全国各地,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花费巨大精力,投入3亿多的现大洋后,张作霖终于建立起了成熟的军工体系,东北军工厂下辖的炮厂、炮弹厂、铸造厂基本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

3亿现大洋看起来很多,但要想建立这么庞大的体系,其实还远远不够!之所以成了,还是因为张作霖想尽办法又坑德国又坑日本。。。。。。

别的军阀难道看不到自建兵工厂的重要性吗?看得到,但做不成!既没这么大的决心,也没这么大的能力!

现在知道小日本为什么非要弄死张作霖了吧?此人不死,小鬼子难进东北!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


缥缈峰下一粒沙



奉系军阀的军工系统大而不强,就连主持奉系军工系统的杨宇霆放着现成东北军工厂的步枪不要,专门从捷克订购步枪,奉系军工的产品质量就可想而知了。


张作霖对军工投入确实不遗余力,但是很遗憾,所托非人,东北军工待遇很好,规模也很大,但是一点儿也不强,不但不强,东北军工在技术上远远落后于巩县兵工厂的。

张作霖时代负责东北军工事务的是杨宇霆,杨宇霆完全不懂军工,所以他只知道倚重外国技师,而对中国技术人员有一种发自内心不不信任,所以在杨宇霆主政东北军工系统时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他对外国技师言听计从,却严格控制中国技术人员自主发挥,甚至可以说杨宇霆完全不允许奉系军工系统的中国技术员自己设计制作装备,必须由外国技师来主持设计。

然而杨宇霆又没有专业能力来分辨哪些外国技师水平高,哪些水平低,结果造成大量滥竽充数的外国技术人员主持奉系军工系统技术工作的事情。


比如现在被许多人吹上天的“奥式77”野炮,这是奉系聘请的奥地利制炮专家哈德满设计,标尺射程10000米,炮兵在营口试射时,最远才打了8500米,结果哈德满不在乎的对他的留德助手陆某说:“中国军人懂得什么射程远近,只要是门炮,能响就行。”

为什么我说东北军工技术上不如巩县兵工厂呢?

这是因为后来巩县兵工厂得到了“奥式77”野炮的图纸,巩县自行仿制的“奥式77”野炮射程能够达到9500米,相比东北产的“奥式77”野炮,最高射程足足提高了一千米。

要知道巩县兵工厂由于北洋时期局势混乱,技师和工人待遇远远不如奉系军工系统的。


最能体现东北军工产品质量的一件事是主管东北军工系统的杨宇霆为了给他自己核心武装黑龙江山林警备队扩军,从捷克订购了三万支步枪以及若干轻机枪,当时张学良就很奇怪问杨宇霆,为什么不用奉系自己军工厂出品的产品,而要去捷克订购?

结果杨宇霆居然说东北军工厂的军火质量太差,远远比不上捷克军火。

我想从这一个小故事就能看出奉系军工产品质量究竟如何,可以这么说,如果不是军工产品质量差到一定程度,主管奉系军工系统的杨宇霆至于从捷克订购三万支步枪以及若干机关枪吗?


兰台


张作霖是北洋时期奉系军阀的首领,同时也是北洋政府最后一任领导,张作霖通过不断的战争和外部势力的支持,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东北王”,而张作霖和张学良父子在主政东北期间,从最开始通过购买外国武器,在到自己投资建厂仿制生产,在到自主研发,东北走上了一条不断摸索和前进的军工之路,下面我们来说一下东北那些强大的军工业。

奉天迫击炮厂

奉天迫击炮厂始建于1922年10月,最初的时候是张作霖聘用英国人沙墩作为管理,厂房设在原来的奉天北大营,被张作霖专门用来从事迫击炮制造。1926年6月,张作霖任命李宜春为厂长,沙墩为总工程师共同掌管,全厂在职员工最多达到1400多人。

1922年至1926年,该厂每年预算约为78万元。1926年,李宜春接任厂长后,每年保持在130万元左右,后来增至260万元。1928年,张学良对军队裁员,迫击炮厂的经费也削减至每年100万元。奉天迫击炮厂主要制造迫击炮、迫击炮弹及其附属品。其产品为:82毫米迫击炮和炮弹、82毫米迫击炮及附属品,150毫米迫击炮和炮弹等

奉天迫击炮厂出品的82毫米和150毫米迫击炮为滑膛炮,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巧,携带方便等优点。

奉天迫击炮厂全速生产情况下,每月可造迫击炮80门,炮弹4万发。使得奉军在不依靠外部购买弹药的情况下,依然有着极强的轻重火力,使其军事实力大大增强。1929年5月,奉天迫击炮厂更名为辽宁迫击炮厂。

东三省兵工厂

东三省兵工厂始建于1919年,原称为奉天军械厂。经过不断发展扩充,1926-1928年间,东三省兵工厂达到鼎盛,成为拥当时最大的综合兵工企业。

东北三省兵工厂占地3200余亩,总体建设资金达三亿多银元,每年预算经费达到2400万元左右,拥有机器设备近万台、工人25万余人,成为当时国内占地面积最广、投资规模最大、工作人员最多的一流军事工业。

兵工厂所属枪弹厂最初时日产子弹只能达到1万发;1922年从日本引进设备以后,提高到日产10万发;在改进相关技术以后,枪弹产量逐步提高到了日产30万发,到了1929年时,日产子弹达可到40万发。

兵工厂引进了当时最先进的设备,对于钢材加工、操作等过程,可以完全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铸造厂添设炼钢熔炉,中级钢料已能自制,其他普通生产设备如车床、刨床、铣床、钻盘、钳台等均能制造,即使复杂的机器设备也能制造。

奉天被服厂

军事武器重要,军人服装同样也重要,奉天被服厂就是奉系军阀创办的生产服装的军事工厂,于1917年10月建立。1918年张作霖委任日本陆军经理学校毕业的王大中为厂长。

奉天被服厂拥有完善的制度和健全的各个生产车间,由最开始的180人,发展至1930年的1753人,是当时国内规模较大的军用被服企业,为当时的奉军在军事上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结束语


在军事工业方面,张作霖和张学良父子都秉持着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同时为了能够把工厂建好、用好,他们都不惜钱财,而且不拘一格使用人才。

张作霖在最初建立兵工厂的工人都是由他在外地高薪聘请过来的,同时为了工厂能够以后进行技术创新和自我研发,他还在国外挖掘了大量的技术人才到东北用作技术管理等职位,可谓是不惜血本。同时还加强自身厂里的技术工的培养,并且制定了完善的培养流程。

同时各军用兵工厂的员工、职员都有着完善的福利,宿舍、医院、学校、娱乐设施等一应俱全,给员工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增加了员工生产的积极性,这在当时艰苦的劳作环境下是极为罕见的。

有趣的是,张作霖时期王永江作为他的钱袋子给张作霖稳定了财政,发展了经济,给奉军带来了经济基础,但张作霖的得力助手杨宇霆对于军事工业的发展更为在意,在张作霖任命他为兵工厂督办期间,他耗费了大量的资金,而张作霖不仅不制止,而且还持续鼓励。

总体来讲,张作霖主政东北期间,在军事工业上的发展可以说是遥遥领先于当时国内的其他军阀,客观上来讲,为中国当时的工业锻炼了人才,促进了军事工业的发展,同时为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和熟练工人。

军事工业的发展反应出来最为直接的结果就是军队的军事实力增强,这也为张学良能在以后的全国性的中原大战中作为调停一方夯实了基础,为祖国的统一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同时,东北军事工业虽然发展时期落后与其他地方,但发展速度,发展质量都非常之快,这也为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批老工业基地留下了底子,为我国的近代化工业添砖加瓦。


春秋乱舞


“东北王”张作霖,为了能够摆脱日本人对他的牵制,他斥资成百上千万的资本,打造了奉天军械厂、东三省兵工厂、东北航空工厂为代表的一系列军工企业。

东北军工分三个阶段建成,军工厂占地 3200 余亩,建设资金达三亿多元(银元),每年经费 2400 万元左右,拥有机器设备近万台、职员1000 多人、工人 2.5 万余人。

东三省兵工厂的负责人总办韩麟春,也是大有来头,他是1904年被送往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的人员之一,回国后仅用几年,就成了清朝军械司司长。

毫不客气的说,东北军工是当时中国排第一的军工单位。

一、军工厂生产种类多

东北军工厂不仅规模庞大,其生产军工种类之繁多也是当时国内首屈一指的。

当初德国战败之后,需要出售军备偿还赔款,张作霖花了50万大洋在上海购买了德国工业,为其军工厂的设备更新注入了新血。

除了步枪、机枪、迫击炮、炸药外,张作霖的军工厂已经可以生产飞机发动机零部件、试验架、机身、机翼、尾舵、螺旋桨等飞机的零部件。

二、军工厂人才众多

张作霖的军工厂另一特色,就是人才众多。

清王朝灭亡后,张作霖投巨资聘请了原清王朝军械局的人,之后又投钱请了大批的外来技术人员。

在针对内部人才培训这一块,张作霖也非常重视,东北军工开设了普通职工的识字普及班,并对职工后代开放了免费教学、住房。

张作霖的教学培训,分为332,其中初中三年、高中三年,专业二年,按照工作水平对应相应的职务,可以说在当时已经很完备了。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参考资料:张作霖、张学良与东北军事工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