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5 品紅樓(特輯1)丨王扶林VS馬瑞芳:朝花夕拾話紅樓

品紅樓(特輯1)丨王扶林VS馬瑞芳:朝花夕拾話紅樓

品紅樓(特輯1)丨王扶林VS馬瑞芳:朝花夕拾話紅樓
品紅樓(特輯1)丨王扶林VS馬瑞芳:朝花夕拾話紅樓

新杏壇精心策劃推出的《馬瑞芳品讀紅樓夢》系列,一經上線就引起了聽眾的廣泛關注。今年正值87版電視劇《紅樓夢》開播30週年,我們專門推出導演王扶林與紅學大家馬瑞芳對話,為您講述87版《紅樓夢》背後的故事。

品红楼(特辑1)丨王扶林VS马瑞芳:朝花夕拾话红楼

潔身自好:做沒有緋聞的導演

對話伊始,馬瑞芳教授就提了一個非常犀利的問題:電視電影界有一個問題“潛規則”,王導演近水樓臺先得月,我卻從來沒聽到任何一家小報談到王導的緋聞,這是為什麼?

品红楼(特辑1)丨王扶林VS马瑞芳:朝花夕拾话红楼

王扶林說:“近水樓臺先得月,但是我不想得這個‘月’,當時是八十年代初,思想還比較禁錮,比較守規矩。我在這個戲裡頭,我跟哪個姑娘要有點什麼事的話,不用多,就稍微接近一點的話,這就麻煩,傳到領導耳朵裡頭就是麻煩,這以後的日子就沒法過了。因此我覺得我絕對要給自己要有一個防線,什麼防線呢?就跟大家在一起拍戲的時候,我跟大家開什麼玩笑我都敢開,跟哪個姑娘開玩笑我都敢開,這是公眾場合無所謂。但是我絕對不跟任何人單獨有活動,吃個飯,喝個咖啡,散個步,絕對沒有。你找我,公共場合說話,所以我拍完戲之後就進我房間,別人找我的話,你找副導演去,我不接待,關上門,就是這樣。”

品红楼(特辑1)丨王扶林VS马瑞芳:朝花夕拾话红楼

慧眼選角:背後都有一段故事

陳曉旭天生就是林黛玉

(會寫詩、瘦弱、多愁善感、愛說刁話)

品红楼(特辑1)丨王扶林VS马瑞芳:朝花夕拾话红楼

如何找到陳曉旭的呢?王扶林導演說:鞍山有一位作家叫陳璵,當時是他建議陳曉旭試的角色,於是陳曉旭就把她的一張照片,還有她寫的詩給我寄來了。

我覺得我當時看上了她能寫詩和她的氣質,歲數也可以。我就回了一封信,讓她來北京一趟。她來時,十七、八歲,很瘦,還不到八十斤,來的那天還下雨,她打著一把傘就來了,當時我唯一對她不滿意的是我覺得她還不夠漂亮,林黛玉好像還應該更美一點,但是她的氣質、感覺、身體的瘦弱,八十年代找這樣的青年,太少了!

品红楼(特辑1)丨王扶林VS马瑞芳:朝花夕拾话红楼

最後通過學習班對她的瞭解,我發現她生活裡面就是林黛玉,說話非常損,人非常聰明,嘴是淨說刁話,給別人起綽號,取笑別人,淨幹這樣的事。曹雪芹筆下的人物是既有這個方面、又有那個方面。林黛玉又智慧、又可憐、又多病、又尖刻、又有那種寄人籬下的那種悽苦、孤獨感,她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因此要表現林黛玉的話,必須全方位的來表現,我覺得陳曉旭身上有這個特點。

品红楼(特辑1)丨王扶林VS马瑞芳:朝花夕拾话红楼

《柳絮》

我是一朵柳絮,

長大在美麗的春天裡,

因為父母過早地把我遺棄,

我便和春風結成了知己。

我是一朵柳絮,

生來無憂又無慮,

我的爸爸是廣闊的天空,

我的媽媽是無垠的大地

我是一朵柳絮,

不要問我的家在哪裡,

願春風把我吹送到天涯海角。

我要給大地的角落帶去春的消息。

(陳曉旭發表的第一首詩,作於14歲)

一張飛機票成就了歐陽奮強版賈寶玉

品红楼(特辑1)丨王扶林VS马瑞芳:朝花夕拾话红楼

在賈寶玉演員的定奪上,王扶林導演說:當時我去峨嵋山找片頭的那塊石頭時,歐陽奮強來見的我,他也沒有怎麼準備就來了,拖著個鞋敲敲門就進來了。從當時來看他也沒洗臉,頭上剪了禿頭,穿了一個汗衫,拖著個鞋,穿個短褲就來了。當時他是峨影廠的一個演員,我一看呢,有點門兒。娃娃臉,從他的資歷來講,他拍過一兩部電視劇,還在戲曲學校學過一兩年,有點戲曲的底子,歲數也差不多,二十歲左右。

品红楼(特辑1)丨王扶林VS马瑞芳:朝花夕拾话红楼

但是,這個角色太重要了,我不敢當時就拍板,我說,請你到北京試試妝。實際上我是想請臺長們共同來定一定。他問我說,怎麼去啊?。我說,坐飛機去。他非常高興地答應了。後來在一次談話中,他說當時我為什麼去?我不是衝著賈寶玉去的,因為當時我沒坐過飛機,我心想去坐一趟飛機,公費旅遊一趟多好啊。結果沒想到,一去化完妝之後,大家說還就是他了。

鄧婕因身高原因險與王熙鳳無緣

品红楼(特辑1)丨王扶林VS马瑞芳:朝花夕拾话红楼

談到鄧婕,王扶林導演說:當時是頂著壓力定的,當時三個候選人,一個是演話劇的形象高高大大的,但是不上鏡,還有一位是上海私人越劇團的演員,長得很漂亮,但是一肚子草包,沒文化。我覺得王熙鳳雖然是沒文化,不識字,但是演王熙鳳的人不能沒文化,否則王熙鳳的多面絕對出不來,她理解不了。

品红楼(特辑1)丨王扶林VS马瑞芳:朝花夕拾话红楼

鄧婕當時我是不認識她的,我是看到她錄像的特寫鏡頭,我覺得這個人太上鏡了,天庭飽滿,大眼睛,丹鳳眼,鴨蛋臉。後來瞭解到,她比較喜歡看書,鄧婕這個人比較肯鑽研,不是浮浮躁躁的一個人。可惜的是個子太矮,鄧婕只有一米五五。

我當時想為什麼讓她演?第一,她的臉上鏡頭,一下子能把你鎮住。這很重要;第二,這個人比較沉穩,能踏得下心來研究角色;第三,她是川劇的學員班出來的,她知道一點戲曲,懂一點身段;

品红楼(特辑1)丨王扶林VS马瑞芳:朝花夕拾话红楼

電視不是舞臺戲,舞臺戲的話,我絕對不選她。電視是可以做假的,鞋可以墊的,還可以站在一個小凳子上,而更多的電視鏡頭是半身以上的鏡頭,所以這個問題不是個問題。再三考慮後,最後還是定了鄧婕。

品红楼(特辑1)丨王扶林VS马瑞芳:朝花夕拾话红楼

三十年回頭看:還是有遺憾

(黛玉葬花可以拍的更好、遺憾太虛幻境沒拍)

王扶林導演回憶起87版《紅樓夢》,稱拍攝留有諸多的遺憾,提到自己讀《紅樓夢》太晚,臨時抱佛腳,理解粗淺,韻味不足,少詩情畫意。基於此,只能照本宣科,不敢越雷池一步,因此在理解名著原意的基礎上,發揮電視手段的特性不夠。

品红楼(特辑1)丨王扶林VS马瑞芳:朝花夕拾话红楼

比如說劉姥姥二進大觀園,宴席上,林黛玉的酒令衝口而出出自《牡丹亭》、《西廂記》的“良辰美景奈何天”、“紗春不見紅娘報”,被寶釵捉住黛玉之短,黛玉一反往常的傲視、刁鑽,而是低頭稱是,接著寶釵差人送燕窩,從此黛玉覺得寶釵是真心對她,而棄前嫌,成為好姐妹。這細微的人物心理變化,如何不止於語言的表達,用特定的電視語言巧妙地形象的表達,這是自己遠遠沒有做到的。還有就是黛玉葬花的橋段,我覺得如果按現在的理解再拍,可能會拍的更好一些。

而另一遺憾則是受當時經費條件制約,全劇沒有拍太虛幻境。

品红楼(特辑1)丨王扶林VS马瑞芳:朝花夕拾话红楼

《新杏壇》團隊歷時半年之久精心打造“品讀《紅樓夢》”系列已正式上線喜馬拉雅平臺,歡迎廣大聽眾朋友掃碼試聽,我們一起看儒道佛俗,品大觀紅樓。

品红楼(特辑1)丨王扶林VS马瑞芳:朝花夕拾话红楼

關注新杏壇公號,回覆 紅樓夢加“品讀紅樓”微信群

掃碼試聽更多

品紅樓(特輯1)丨王扶林VS馬瑞芳:朝花夕拾話紅樓

往期推薦 點擊閱讀

品紅樓(特輯1)丨王扶林VS馬瑞芳:朝花夕拾話紅樓品紅樓(特輯1)丨王扶林VS馬瑞芳:朝花夕拾話紅樓
品紅樓(特輯1)丨王扶林VS馬瑞芳:朝花夕拾話紅樓品紅樓(特輯1)丨王扶林VS馬瑞芳:朝花夕拾話紅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