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9 「安信三板」宁德时代背后崛起的“准独角兽”:背靠国家试点基地 两年业绩翻数十倍

市场概况速览

三板做市:911.03↓0.27↓( 0.03%)

挂牌总数:11545家

新挂牌:1家

新转为做市转让:0家

股票成交数:679只

做市转让:398只

总成交金额:2.94亿元

做市转让:0.92亿元

整体估值:20.94

做市估值:19.54

协议估值:21.69

竞价点睛

今日1家公司变更为竞价

做市点睛

今日0家公司变更为做市

做市预告

4月9日0家公司转为做市转让

竞价预告

4月9日0家公司转为竞价交易

当天成交情况

「安信三板」宁德时代背后崛起的“准独角兽”:背靠国家试点基地 两年业绩翻数十倍

竞价涨幅前五

「安信三板」宁德时代背后崛起的“准独角兽”:背靠国家试点基地 两年业绩翻数十倍

做市涨幅前五

「安信三板」宁德时代背后崛起的“准独角兽”:背靠国家试点基地 两年业绩翻数十倍

交易额前五

「安信三板」宁德时代背后崛起的“准独角兽”:背靠国家试点基地 两年业绩翻数十倍
「安信三板」宁德时代背后崛起的“准独角兽”:背靠国家试点基地 两年业绩翻数十倍

新闻动态

「安信三板」宁德时代背后崛起的“准独角兽”:背靠国家试点基地 两年业绩翻数十倍

宁德时代背后崛起的“准独角兽”:背靠国家试点基地 两年业绩翻数十倍

富士康过会之后,另一家超级独角兽宁德时代也于今日“闪电”过会,从预披露更新到上会仅用24天,刷新富士康最快过会记录。

据宁德时代招股书披露,公司2014年-2017年营收分别为8.67亿、57.03亿、148.79亿、199.97亿,复合增长率达到285%;净利润分别为0.54亿元、9.31亿元、30.22亿元、39.72亿元,复合增长率为419%;扣非净利润分别为0.13亿、8.8亿、29.57亿、24.7亿。

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动力电池销量的前五名分别为宁德时代、松下电器、比亚迪、沃特玛、LG化学,销量分别为11.84GWh、10GWh、7.2GWh、5.5GWh和4.5GWh,宁德时代在2017年一举超过松下电器(特斯拉电池供应商),成为了全球动力电池销量第一的公司。

这家动力电池超级独角兽上会背后,上市公司科达利(002850)、格林美(002340)、先导智能(300450)等宁德时代的供应商们无不受到资金的炒作,天华超净(300390)更是因实控人裴振华间接持有宁德时代约6.8%的股份而收获了5个涨停板。

而在新三板上,有这么一家“低调奢华”的宁德时代供应商,依靠着深厚的专业技术背景与在锂电池正极材料上十余年的耕耘,近年来正借着宁德时代与新能源汽车之风实现业绩的高速增长。更巧合的是,这家企业还与天华超净实控人裴振华同名,这家公司便是振华新材(870341)。

宁德时代背后的“准独角兽”

近年来,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持续上升带动了整个上下游产业链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对动力电池的需求量在不断攀升。由于动力电池占新能源整车制造成本约为30%-40%,迎着新能源汽车浪潮,动力电池企业迎来了巨大的增长前景,国内代表公司便有宁德时代、比亚迪(002594)等。

而在动力电池构成的成本中,钴酸锂、磷酸锂和三元材料等正极材料所占成本就超过了40%,其中,除了典型的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华友钴业(603799)、洛阳钼业(603993)等直接受益外,正极材料生产企业也将分一杯羹。而犀牛君今天要说的主角,就是近年来快速崛起、在宁德时代背后“横空出世”的锂电池正极材料厂商——振华新材。

资料显示,振华新材成立于2004年4月,公司主要从事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2014年-2017上半年,振华新材分别实现营收2.49亿元、4.47亿元、4.84亿元和5.5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370万元、177万元、486万元和2591万元。

2016年12月,振华新材挂牌新三板,在挂牌半年后的2017年6月,振华新材发布了在新三板的首轮融资方案,该轮定增中,振华新材最终以20元/股的价格发行了2860万股股份,共募集资金5.72亿元,融资后,振华新材的估值达到29.12亿元。

对于此次募资的用途,振华新材表示,此次募集资金拟用在锂离子动力电池三元材料生产线建设项目(义龙一期)、增加贵州振华注册资本、支付义龙新材料剩余出资、偿还贵州振华对外借款上,分别投入的比例为30%、36%、18%以及16%。

目前,振华新材已具备年产1万吨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能力,预计2018年初新产线投产后将具备年产3万吨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能力,2019 年公司总产能将达5万吨/年,生产规模将位居国内前列。

值得注意的是,在募投项目尚未投产的2017上半年,振华新材业绩就已经出现了迅猛增长,上半年净利润已经超过上一年度全年的5倍。在公司产能进一步扩张后,未来业绩潜力巨大。

宁德时代招股书显示,振华新材旗下全资子公司贵州振华新材料有限公司为宁德时代2017年的第三大供应商,上半年宁德时代共向振华新材采购金额3.81亿元,占振华新材营收的68.77%,2017全年共向振华新材采购6.96亿元。

目前,振华新材尚未发布2017年年报,据广证恒生预测,振华新材有望在2017年、2018年分别实现营收12.62亿元、36.14亿元,净利润预计将分别达到5444万元、1.6亿元。

背靠国家863成果转化基地

资料显示,截至2017年上半年,中国振华电子集团共持有振华新材50.12%股份,为公司控股股东。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持有中国振华53.81%的股权,为振华新材实控人。

中国振华(083基地)系上世纪六十年代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在贵州建立的军工电子基地,是55家首批国家试点大型企业集团之一,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和国家863成果转化基地。

50年来,中国振华曾先后为东方红一号”、“两弹一星”、东风系列、北斗二号等绝大多数重点工程提供保障,填补了7项国内技术空白,创造了8项国家第一,并逐渐形成电子元器件、电子材料、整机及系统、现代服务业四大业务板块。

背靠着国家863成果转化基地,振华新材的研发团队也大多拥有雄厚的技术背景。除了不少研发人员是中国振华出身,公司的研发工程师李路、梅铭等也均曾在东莞新能源科技(ATL)研发部任职。公司的总经理、副董事长向黔新还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高级工程师,拥有多年的化工行业生产研发经验。

在研发投入上,2014年-2017上半年,振华新材的研发投入分别为1414万元、1418万元、1574万元、1234万元,占营收比例的5.67%、3.17%、3.25%、2.23%。以2016年为例,在新三板正极材料行业上,振华新材的研发投入仅次于杉杉能源。

研发成果方面,截至2017上半年,振华新材共拥有17项发明专利,同样在新三板正极材料企业中排在第二位。

「安信三板」宁德时代背后崛起的“准独角兽”:背靠国家试点基地 两年业绩翻数十倍

目前,振华新材在三元正极材料的技术上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公司生产中采用的锂电池正极材料的湿法混料工艺、中间单体湿法混合及晶体共生技术、材料的游离锂控制技术均为国内首创;用于动力电池的球形或类球形一次单晶颗粒结构的三元材料属国际首创,材料的能量密度、高电压循环、高温循环稳定性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2017年,振华新材启动了建设年产能2万吨的动力电池三元材料生产线项目,预计2018年正式投产后总产能将达3万吨/年,2019年总产能将达5万吨/年,生产规模将位居国内前列。

随着公司规模的持续扩大,规模效应也逐渐显现。2014年-2016年,振华新材的销售毛利率分别为10.29%、13.12%、14.01%,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此外,为降低钴、锂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振华新材还与青岛红星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投资设立了贵州红星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贵州红星电子主要从事废旧电动汽车底盘、锂离子电池及废料的回收、存储、拆卸、拆解、再生利用,目前已有6000吨/年的废旧锂电池及材料的回收处理能力。

多家新三板企业与宁德时代关系密切

除了振华新材外,犀牛之星发现,新三板上还有超过20家企业与宁德时代有或有过贸易往来,随着宁德时代的快速发展,宁德时代已稳居众多新三板公司的前五大客户之列。

如从事激光焊接系统的研发及生产的联赢激光(833684),宁德时代主要向联赢激光采购激光焊接设备及服务等。2017上半年,宁德时代及其旗下多家子公司对联赢激光的采购金额就超过1.4亿元。

恒义股份(872332)则称,公司曾在2016年以43元/股的价格,出资2100万元收购了宁德时代0.08%的股份,同时公司监事会主席朱旭宏也持有宁德时代0.07%的股份。而宁德时代最近的一轮定增的增资价格为130.44元/股,远高于恒义股份的投资额。

从事锂电池负极材料电解铜箔研发、生产的嘉元科技,2017上半年宁德时代对嘉元科技的采购金额为6684万元,占公司营收的26%,是公司的第一大客户。公司2017上半年的第二大客户为宁德新能源科技(ATL),ATL对公司采购金额为4689万元。

此外,宝优际(833952)、凯金能源(836862)、纳科诺尔(832522)2016年度的第一大客户均为宁德时代,3家企业对宁德时代的销售占比分别为64%、63%、23%。

永成双海(832181)则表示,公司为培育新能源零件产业,与宁德时代达成战略合作,公司投资2000万筹建了宁德新能源动力电池注塑件生产基地宁德永成双海、新能源动力电池箱体项目生产基地昆山永成鼎鸿。永成双海主要从事汽车零部件及配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安信三板」宁德时代背后崛起的“准独角兽”:背靠国家试点基地 两年业绩翻数十倍
「安信三板」宁德时代背后崛起的“准独角兽”:背靠国家试点基地 两年业绩翻数十倍

挂牌企业“IPO撤退”倒逼价值投资回归

2018年以来,新三板IPO排队企业“撤退潮”愈演愈烈。随着审核趋严,越来越多新三板企业主动按下IPO“暂停键”。业内人士表示,审核门槛提高,促使盲目扎堆IPO的挂牌企业趋于冷静,有利于新三板市场回归价值投资。

“集邮”变成“集雷”

IPO审核从严态势持续,越来越多拟IPO的新三板企业按下“暂停键”。受此影响,新三板“IPO集邮”的投资策略开始“失灵”。

“IPO集邮”作为一种投资策略一度在新三板市场很流行。“按照基本的财务指标筛一遍,提前瞄准拟IPO企业广撒网,挑选十几家甚至几十家企业平均都投一点,整体算下来容易获得不错的账面浮盈。不过,现在再采用这样粗放手法投资可能要吃大亏。”华南一家股份制券商场外市场部投资经理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IPO审核从严带来过会率走低,不少排队IPO的挂牌企业开始打退堂鼓,不少由此“集邮党”损失惨重。

上述投资经理介绍,2016年-2017年上半年期间,新三板“IPO集邮”投资最为活跃。当时,只要挂牌企业申请上市辅导,甚至搭上IPO概念,都可能引来市场疯狂追捧,股价和估值因此扶摇直上。如今随着众多IPO概念股在严审核态势下“退出”,不少投资者面对的是股价大幅回调的窘境。

2018年以来,新三板拟IPO企业出现“撤回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4月2日,今年以来23家新三板企业在IPO排队道路上止步。其中,20家为终止审查状态,3家为中止审查,远高于去年全年终止审查的13家。从新增上市辅导的挂牌企业数量看,2018年1月1日至4月2日,23家企业开启上市辅导;而去年同期为73家,启动上市辅导企业数量同比锐减54.8%。

“IPO撤退”潮涌,使得众多“集邮党”跨市场套利机会越来越渺茫。不少挂牌企业复牌后股价大跌,更是让众多投资者措手不及。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十多家新三板公司主动撤回上市申请后复牌,大部分企业复牌即遭遇暴跌。以华灿电讯为例,2018年1月3日复牌,当日股价跌幅达68.36%,收盘价从复牌前的25元/股跌至7.91元/股。这场暴跌波及500多名股东,其中不乏“集邮党”的身影。公开资料显示,华灿电讯自2015年10月开始上市辅导,股东人数在此期间迅速扩增,达到506人,是目前撤回IPO申请股东人数最多的企业。

“‘集邮’变成‘集雷’。”南山京石投资创始合伙人周运南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新三板“IPO集邮”概念从2015年底开始兴起,2016年下半年步入高潮,在此期间曾多次公开提醒投资者谨慎对待,认清其中蕴藏的不可预见风险。在新形势下,要睁大双眼,按照价值投资的要求精选个股。

“投资逻辑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安信证券新三板研究负责人诸海滨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仅按照IPO审核的财务标准,大约1000多家新三板企业符合要求。但IPO不仅仅是当前的财务数据,还要看企业的经营质量、合规性等因素。很多财务报表上看不到的细节可能成为决定IPO成败的重要因素。

扎堆IPO“刹车”

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223家新三板企业宣布上市辅导,而2015年这一数据仅为37家。2017年上半年,IPO审核常态化回归再为新三板企业IPO热潮添了一把火,全年363家新三板公司宣布上市辅导。

值得注意的是,在IPO热潮下,出于炒作市值或怀揣侥幸心理而闯关IPO的现象开始冒头。部分企业根本达不到IPO标准,甚至是亏损的挂牌企业也在申请上市辅导,以期达到吸引投资者、方便股东套现等。

2017年下半年以来,IPO审核标准持续收紧,新三板企业扎堆IPO态势开始紧急“刹车”。而IPO被否三年内不准借壳的规定让很多拟IPO企业更加慎重。

从两年前的对IPO趋之若鹜,到如今的骤然降温,新三板的投资生态悄然转变。在市场人士看来,新三板企业扎堆IPO逐渐降温,有利于投资生态回归理性,有利于企业提升规范运营和治理能力,并为新三板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

对于新三板拟IPO企业出现的撤退潮,“从深层次看,主要还是在于这些企业并没有做好IPO准备。”诸海滨认为,企业盲目扎堆选择IPO,但在规范运营、股权架构方面仍存在很大差距,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周运南则认为,众多新三板企业盲目乐观,对上市困难准备不足,对政策变化估计不足等,也是新三板企业出现“IPO撤退潮”的重要原因。

“IPO过会率下降,财务门槛与规范性门槛都在提高,且对于存在未过会记录的企业,在并购、借壳等方面存在限制,因此投行和拟IPO公司都更加谨慎。”申万宏源新三板首席分析师刘靖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投资新三板还是要更多关注企业质地,依据挂牌企业的体量、规范性等指标精挑细选。这些变化有利于新三板生态的净化。

专注主业是关键

在新的形势下,挂牌应该如何规划未来的发展之路?分析人士认为,这将促使挂牌企业更加务实,专注主业,寻求在合适的资本市场发展。对于投资者而言,IPO通道收窄将倒逼价值投资回归。

诸海滨认为,尽管新三板市场当前面临流动性不足,但依然有很多公司股价创下历史新高。这些企业具备IPO潜质,但在新三板市场发展同样取得硕果,抓紧关键时机突破自身发展瓶颈。因此,对于新三板挂牌企业而言,应该将更多心思放在企业的经营成长上。

“新三板将有更多公司估值创新高。”诸海滨表示,从目前情况看,70-80家新三板优质企业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走出独立行情。随着优质企业群体规模扩大,新三板市场将不愁没有资金来投资。这对市场格局将产生深远影响。

对于新形势下新三板企业资本市场发展路径的选择,周运南认为,企业应当认清当前的现状和形势,实事求是地做好自己的资本市场规划。“依靠泡沫、投机赚钱将越来越难,新三板将成为价值投资市场。”新鼎资本董事长张驰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新三板不乏优质企业,热点、概念都是暂时的,价值投资逻辑永恒存在,寻找高成长企业并赚取高成长溢价是新三板投资的核心逻辑。

周运南则表示,新三板拥有11000多家挂牌企业,是价值投资的大型标的池,价值投资机会众多。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一主两辅”的投资策略,以价值投资为主线,瞄准业绩稳定增长的新三板蓝筹股及具备特色的“小而美”企业两条辅线。

不过,业内人士同时指出,新三板价值投资回归仍需要制度改革的进一步辅助。申万宏源新三板首席分析师刘靖认为,新三板市场仍缺乏流动性,价值通过公允价格表现不足,需要进一步的制度完善。

诸海滨新三板研究

专注新三板资讯

长按扫码关注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