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小孩玩手机上瘾,怎么办?

凉城17G99


所谓上瘾,就是对人或者事儿呈现病态的痴恋。

在现在这个移动互联时代,我们没有办法也不必完全将孩子隔绝在电子产品之外,但如果孩子已经呈现对手机等物件的痴迷和上瘾状态,这的确已经是需要介入进行调整了。

每个孩子手机成瘾背后的原因各有不同,有些可能是缺乏更有意思和更健康的兴趣爱好,也有可能是为了躲避现实中不愿面对的某些情景。无论哪种,基本上都与最初没有更早的帮助孩子确定行之有效的手机使用规则有关,尤其是对于没有自控力的较小的孩子。

以我们家距离,我儿子幼儿园大班,非常喜欢看小猪佩琦,而且是一遍一遍重复地看,当我发现他开始对手机视频感兴趣的时候,我们俩人就做出了君子协议,我告诉他,因为他的眼睛没有长大,一天连续超过20分钟看手机可能会让他的眼睛受到伤害,并举例隔壁家某个哥哥已经开始戴眼镜了,同时找出一些图片告诉他连续看手机可能带来的危害。

有了这个基础,我们俩人约定每天看4集小猪佩琦(每集5分钟),看的时间由他自己来安排,也就是说,他可以选择一次性看完4集,也可以分散着看。我儿子大多数选择一次性看完,虽然有时候看完还是感慨说,太好看了,没有看够,但每次看完都非常主动的把手机关掉递给我或者爸爸。

当然更重要的是,我们在看手机之外,还和他玩很多丰富的游戏,比如画国旗、滚盒盖、读动物植物图鉴、创造字儿等很多,而这些比起手机单向沟通的内容来说,互动性又强,还能和爸爸妈妈一起玩,因此对他更有吸引了。


壹父母


我家孩子3岁玩手机,解锁手机密码,联网下载游戏软件游戏APP多达30个。还喜欢玩电脑.也一直很上瘾,每天都在等我,下班见到我,缠着我就是爸爸手机,但我每次都给他玩。

再后来他用我手机买游戏币了,3天100元话费没了。但我也没责怪他,我就陪着他一起看他玩,告诉他跳出这个页面是要收费的。从那一次后玩手机再也没花我1分钱。他看到那种弹跳的页面就关了。

最后他约来约上瘾,然后我就每天定时给他玩,玩后让他出去找小朋友玩。有空时他闹的不可开胶时,我就在网上,搜索因小孩长时间玩手机的视频危害陪他一起看,一起解说给他听。慢慢的他就不玩了。

不过现在5岁了,又开始迷恋玩电脑.但也是定时,我回去看他玩电脑,就让他搞家里卫生,卫生搞好了,让他出去玩。一天规定有玩的时间。

孩子玩手机,电脑我们真的不能反对。现在社会发展到这步了,我们天天还玩手机呢。

我们要正确引导,定时玩。但不能完全抵制。有空陪他一起玩,孩子和你互动多了,他慢慢的就感觉你说的对。就听你的话,你说让他休息,他不会再坚持玩电脑,手机架的主见了。

希望能帮到你


三十孤独


我家大宝一岁零十个月,对手机上瘾…

他对手机上瘾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我在哄小宝的时候他如果哭闹我顾不过来,就会给手机他听儿歌、看动画。

慢慢的他自己就会在枕头下面、被窝里面还有我口袋里找手机玩了。解锁打开APP找到自己喜欢的视频,简直不要太溜了。

后来发展到他不爱出去玩了,躺床上玩手机能玩到深夜,上瘾了。

不给他玩手机了,哭、撒泼、打滚…

然后今年双十二,入手了个小熊优彼故事机。刚到手的时候他拎着小熊四处跑,完全忘了手机。但是晚上睡觉的时候还是会喊着玩手机,我们家所有人都把手机藏起来了,他就只好搂着小熊听故事…

现在,还是不能当着他的面玩手机,分分钟会炸起来。睡觉之前和他约定好,看二十分钟(时间有点长了,没办法,还有小宝要管呢),然后再给他故事机。除了拿走手机的那几分钟会不开心,基本上也认命了…

所以啊,对小孩子来说,对什么东西上瘾了,我们就给他转移下注意力吧。毕竟小孩子都是健忘,外加喜新厌旧的不是…


谢谢您看哦~


蛮漫漫


说到小学生玩手机的事,我确实有两个小故事说明,并且教育孩子要有方法。

记得2016年底的三十,我去二姨家拜年,准备好了红包给姨哥6岁的孩子,想偷偷过去给予惊喜。竟然看见孩子一个人趴在床上,正前方的ipad放着动画片,手里拿着iphone玩着王者荣耀,另一个手机在聊天。我想大家都能想象到这个画面。

手机平板电脑,都是爷爷给买的。隔辈溺爱确实是一个现象。

另一个故事是老姑的孩子,我的表弟,每天也是电视电脑手机,那年他十三岁,我的姑父忙于事业,疏忽管教。

于是那年便开始了他的计划,骑行,没错就是骑自行车。此后一发不可收拾,利用寒暑假,爷俩从天津骑青岛,从天津骑上海,从天津骑西藏,天津市内骑行,不知不觉在天津骑行圈也是个小明星。

骑行后,变得开朗了,健谈了,活泼了。如今已考上了大学,梦想是考研,说要为祖国做一点点贡献,孩子的正能量是不是满满?

所以以上两个小故事说明了啥呢?欢迎大家一起探讨。


用户139764236


对于这件事情我是这样做的。两岁前我家里没有开过电视(现在也很少开),两岁以后开始玩平板电脑和妈妈爸爸的手机(手机是偶尔玩一会,玩平板比较多一些)。

看的内容是学字或者儿童动画片。我感觉是可以适当的看,我家宝宝对玩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不是很感兴趣,我也没有过多的干涉她,喜欢看的时候就让她看一会,不过不能时间太长了。隔几分钟我会分散她的注意力,我会拿些玩具或者做一些她喜欢的游戏把她吸引过来。

我很忌讳的是她看的比较认真时强制的不让她看,感觉这样对宝宝不好,要养成好的习惯,必须要从一些小细节开始。有时候我会对她说不要看时间长了,手机会累的,它也要休息哦。她会很懂事的把手机关上,我的感觉是,看电视或者玩手机都是对孩子有不好的地方,特别是对眼睛脊椎和性格都是有影响的,所以作为我们要控制好宝宝看的时间和时机,不要把这件事情看的那么的可怕或者就是不能看。

在现在的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是手机电脑电视,你能让宝宝一点也不接触是不可能的。所以就像其他事情一样掌握好时间控制好宝宝的情绪是很重要的。我家宝宝现在每天看一会就去玩其他的玩具了,很顺其自然的看和玩,我也没有感觉宝宝把玩手机这件事情当作很重要的事。有些东西她也从电脑上学习和模仿,比如有些学习app就很不错的,教的能让宝宝接受了她也学的非常的认真,现在也学会了好多字。每天晚上爸爸妈妈都教她,她掌握的还是挺快的。

所以在不影响宝宝健康的情况下适当的让宝宝看一些对宝宝有影响力的东西还是可行的。我的做法不一定正确只是自己的一点认识而已,希望和大家共同交流。


亲子大探索


我们先看看现在的孩子到底对手机痴迷到什么程度吧?例如:我家小侄子,3岁的时候就开始拿着手机玩王者荣耀了,5岁的时候又迷上了吃鸡,嘴里天天是98K,炸药包,还跟队友小姐姐聊的水深火热,令我这个不会玩游戏的叔叔汗颜!

自从父母卸载了游戏以后,又迷上了抖音自拍,各种各样的特效都分享到抖音上!

孩子过早接触手机好吗?答案自然是不好,依赖性太强,会上瘾的!孩子心智不成熟,容易接触和模仿不良的影视内容!

孩子长时间看手机玩游戏,不懂得爱护眼睛,容易造成近视!更有甚至吃饭都得玩手机,如果不给玩手机不肯吃饭!

如果我们想孩子改变这个坏习惯,可以试试这几个方法:

1:控制好孩子玩手机的时间,可以在作业做完后玩一会!

2:建议高中以下的孩子不能带手机或者以老人机或者小天才电话手表代替!

3:父母在孩子面前应该放下手机或者少玩手机,多参加家庭游戏,丰富孩子的饭后课余时间!

4:让孩子清楚认识到近视的害处,不能以不写作业,不吃饭要挟来达到玩手机的目的!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谢谢!





亿派狐言


我找到了合适的时侯把他手机摔了,结果还挺好的,没发现有什么副作用。合适的机会就是他玩游戏充了几千元钱我让他自己联系游戏客服退款没有联系上,电话号码是空号,然后我当孩子面报警了警察说首先孩子就不能玩手机要控制时间,然后又谈话2个小时后说以后不玩手机了。过了几天孩子还玩就摔了。结果他自己也理解我。分享出来希望能帮到大家。


关注赛思关注生活


我的儿子小时候,手机还不像现在有很多功能,但在电脑上可以玩许多游戏。为此我伤透了脑筋,没办法的情况下,我和儿子进行一次谈心,既然他非常喜欢玩游戏,可以在周末玩2个小时,时间有他自己定,如果不遵守协议,玩游戏就取消。虽然协议订的很细,可实施起来,是很困难的,比如说 ,玩的时间已到,游戏没结束怎么办,做业多没时间玩怎么办,学习退步了怎么办,诸多的问题,我们俩在实际过程中,对协议进行修改,时间到了,游戏没结束,要记住超多少,下周玩的时候要扣除 ,作业多,没有玩 ,下周就奖励,多玩一会,学习退步,就不能玩,直到达到我们制定的学习目标。儿子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我们都参与进来,积极鼓励他开动脑筋 ,培养他的上进心 。通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我们都遵守诺言 ,儿子玩游戏,没有影响到他的学习。现在儿子研究生已经毕业了,各方面都很优秀。


谯城雨荷


规定一天玩多长时间或者只有周末玩!提前讲好规矩到时自动上交手机或者找他更感兴趣的事情做!例如我们家儿子5年级打王者没法,一次去看望一个同龄孩子的母亲,我让那个孩子的妈妈说:我们该上六年级了都不打游戏了要删了!就这我们不打了!


翠绿仙子


帮助孩子改变手机上瘾,是件很挑战的事,家长需要付出极大的耐心和时间。

粗略地可分为三步:

一是引导孩子分配一部分时间给不同类型的手机app;

二是引导孩子拿出一部分时间健身;

三是帮助孩子找到其他兴趣爱好,从二维世界回到真实世界。

为了更好说明如何操作,必须说明上述步骤的底层原理。

一、 人类大脑成瘾机制

其实,不同的孩子产生上瘾的原因不同,解决方案也不同,所以本应对症下药。但,从较浅的层次来说,不同孩子手机成瘾的过程都一样。即人类大脑的上瘾机制是一样的。

在20世纪50年代,曾经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找了一批实验用大鼠,将电流的探针植入大鼠的大脑。当大鼠压下金属棒的时候,探针就会向它的大脑传送一道电流。

他们通过这种方式,来研究电流刺激大鼠的大脑时大鼠的反应。

按照预设,每当电流刺激大鼠的大脑时,它们就会跑到笼子里,离金属棒最远的那头去。

可是令人吃惊的是,其中有一只大鼠,被电流刺激后,非但不跑远,反而在笼子里蹦蹦跳跳,一次又一次地去压金属棒。它不但不害怕电击,还主动追求电击。

实验人员看到,那只大鼠在12小时内压了7000次金属棒,它不吃不喝不睡,接近疯狂地不断压金属棒,以至于12小时后,这只大鼠力竭而亡

后来经过研究,发现植入这只大鼠大脑内的探针的针头有点弯曲,接触到了大鼠的隔膜。就是这一点的弯曲,造就了电击时喜悦与不适的差异。

就此,人们发现了大脑的快感中枢。就是说,当这一部分受到刺激,大鼠就会产生快感。

过后,实验人员刺激其它大鼠的快感中枢,也发现了同样的成瘾行为。

这说明了,快感中枢具有强大的力量,而任何人,都有可能上瘾。

而上瘾时,大脑会发生一系列的改变。大脑深处的若干区域会释放化学物质多巴胺,经贯穿整个大脑的多巴胺受体所吸附,反过来产生强烈的快感。

经研究表明,上瘾行为生成的大脑反应与吸毒后的大脑反应是相同的。这一点让人非常震撼。也因此,在2018年时,游戏成瘾已被列入精神疾病范畴。

在正常情况下,我们的大脑仅仅释放少量多巴胺,但是上瘾体验会让多巴胺大量释放。在上瘾体验中,大脑初期将大量释放的多巴胺转换成愉悦感,但是随即,大脑会调高多巴胺吸收的阈值,因此,大脑自身在正常状态下产生的多巴胺就越来越少。对于成瘾者来说,唯一获得多巴胺的方法便是强化成瘾行为。而随着大脑产生耐受性,成瘾行为越来越严重。

而在这个过程中,人负责理智的 大脑前额叶的功能是被抑制的。所以人会变得没有理性,非常情绪化,也极其缺乏同理心。

因此,当成瘾者在玩手机时,在那个当下,如果你从手机成瘾的人手里夺取手机,或者不让他玩,在那个过程中他有可能会极其愤怒,甚至会做出缺乏理智的事情。

而因为大脑前额叶功能的抑制,理性思考被抑制,同理心严重减弱,手机成瘾严重的人甚至会没日没夜地玩手机,玩游戏,花费大量金钱,并且完全不顾身体健康,甚至不吃不喝。就像那只大鼠一样。

因此,你会看到,很多具有成瘾行为的人会做出非常多的不理智行为。

敲黑板,重中之重。家长引导孩子改变时,不应该在他正玩手机时,而是孩子没玩手机时。孩子玩手机时,大脑理智是不工作的,家长的任何管教都会适得其反。

二、从心理到行为,改变孩子需要分步骤分层次

经过统计,一般情况下,玩多种游戏或多个手机应用的人不容易成瘾,相反,只玩一个游戏,或只玩一个APP 的用户更容易成瘾。

这是可以理解的。

一方面,如果用户将他所有的精力都投放在一个游戏或APP里,势必会在这个游戏中积累丰富的资源。比如,如果一个人在游戏中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并获得非常多的东西,比如装备,积分,以及队友,团队等等,那么因为损失厌恶的原因,他就更不容易走出来。

另一方面,如果一个孩子,将他所有的乐趣或成就感都寄托于一个游戏里,势必更加容易成瘾。

因此,结合这两点,人们发现,如果孩子沉迷于某个游戏或某个APP,不妨引导他再接触其它游戏或其它APP,将时间均衡分配,引导他不断去玩新的游戏或新的APP。

因为当人玩新游戏的时候,其实首先会面临一个学习的过程。他们需要去了解新游戏的界面,操作方法,游戏规则等等。而这些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会有效锻炼到大脑的前额叶。

而同时,因为是其它游戏或手机应用的推荐,不会激起孩子较大的抵抗情绪,孩子更容易接受这样的建议。

具体操作起来,也就是说,如果孩子已经在手机成瘾的状态中,可以先来观察,孩子主要沉迷于哪个手机应用,或者哪个手机游戏,以及孩子每天玩手机的时间大概是多久。

然后帮助孩子调整使用手机的内容,引导孩子将使用手机的时间平均分配于多个手机游戏或手机应用中。

用这样的方法帮助孩子慢慢恢复大脑的前额叶功能。

然后,再加入心理疏导,引导孩子运动,以及投入社交活动,来帮助孩子走出网络成瘾。

总结一下,就是,有策略地唤醒大脑的前额叶,然后加入心理疏导,引导孩子投入运动及社交,走出网络成瘾。

三、对症下药,个性化解决

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体会,随着智能机的普及,其实孩子很容易接触到智能手机,甚至有的孩子拥有自己的手机。但是,上瘾的往往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孩子,而很多其他孩子同样会接触到智能手机,却没有那么容易手机成瘾。

这是为什么呢?手机成瘾的孩子与其他孩子相比,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呢? 手机成瘾的根源是什么呢?

手机成瘾的根源是心理痛苦。

解决痛苦的方法,要么逃避进入手机的二维世界,要么勇敢应对,付出努力在现实世界找解决痛苦。

打个比方,如果孩子内心孤独,然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手机游戏里可以建立一个全新的社交网络,他可以在手机游戏里找到让他感到温暖的社交关系,找到归属感,那么他就非常容易手机成瘾。在这里,孩子内心的那种孤独感就是诱发手机成瘾的根本因素。

而在这种情况下,手机成瘾后,最令孩子走不出来的就是手机游戏中那种歃血为盟的人际关系,他在虚拟世界中有了人际关系上的牵绊。

再举一个例子,如果孩子在生活中感受到了很大的挫败感,比如在学业上,他缺乏成就感,缺乏自我价值。然后,他发现在手机游戏里可以建立自己的王国,他可以做好手机游戏中的各项任务,甚至建立自己的王国。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在生活中感受到的挫败感是手机成瘾诱发的根本因素。令孩子成瘾的也正是游戏中得到的那种成就感。

所以说,实际上,手机成瘾的根源是内心痛苦。是因为孩子内心有了某种缺失,有了某种痛苦。而他认为手机是这种痛苦的解决方案。而这时,才会手机成瘾。

而手机真的是痛苦体验的解决方案吗?

不是的。因为手机中的体验,比如手机中的那些成就感、人际关系是脱离现实的。孩子其实心里清楚,那是一个虚幻的世界。因此,当他们沉溺于手机时,一方面在追求大脑中的多巴胺,另一方面,内心也极度空虚。

沉迷手机的孩子,往往内心是非常痛苦的。

因为他们面临着很多的冲突。

一方面,他们网络的虚拟资源不断累积,而另一方面,现实生活却逐渐恶化。

网络世界中的温暖和满足与现实生活中经常受到的责备形成强烈的对比。

然后网络上的成就感,网络上得到的接纳的感觉,就成为了应对现实挫折与压力的管道。

就这样,越来越沉迷于网络。

他们对现实生活中的学业与生活逐渐失控,却无能为力。

也会有改变的想法,但是现实与网络上的落差太大,往往不愿意面对现实。

因此,改变的决心和安于现状的心情成为每天的内心冲突。

因此,要预防孩子手机成瘾,要从根本性的问题入手。

要关注孩子的成长环境,关注孩子的内心状态。

相关的调查显示,具有网瘾的孩子,往往同时会面临以下一些情况:比如,学业成绩不佳,生活满意度低,情绪低落,压力大,容易愤怒,自尊降低,幸福感低及身心适应状况不佳等。

总而言之,逐步引导,帮助孩子在现实世界,找到成长,找到兴趣点,找到擅长的领域,最终替代手机,解决手机成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