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什麼是次貸危機?為什麼會爆發次貸危機?

校長內參


家族財富密碼高級研究員張仲認為;


什麼是次級貸款:

次級貸款是指一些貸款機構向信用等級低、 收入不高、 負債較重的借款人提供的貸款, 利率一般高出優惠利率 2% - 3%,屬於短期低息、 長期高息的貸款品種。


次級貸款的這種特點也決定了它本身存在的缺陷和風險, 主要體現在:


1、由於它的貸款對象是信用記錄較差和無法出具收入證明的借款人, 使貸款機構在還款第一來源和第二來源的認定問題上混淆立場。


2、在貸款的擔保設定上,不重視借款人的信用而只考慮了將所購房屋作為抵押。


3、 被繁榮的房地產市場矇蔽了雙眼, 房產看似是最安全的抵押, 而實質上它是將貸款收益建立在房價繼續上漲的基礎上, 忽視了市場波動性。



次貸危機是資產證券化的直接產物,


而且一些貸款機構錯誤地使用了資產證券化。


比如, 在進行證券化時沒有如實披露信息;


1、 信用評級機構對證券化基礎資產池的信用評級只是憑著房價上漲的盲目估計;


2、美國金融監管部門對證券化的監管流於形式。 造成次貸危機的根源是次貸內在的高信用風險, 即使這些次貸不證券化, 它也會在一定條件下顯現並帶來嚴重損失, 只是那裡的危機表現形式是貸款機構鉅額的不良資產 。


在次貸資產證券化的過程中, 由於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嚴重脫離, 使投資者在投資時只能依靠資產評級機構對金融資產做出的評級進行判斷。


如果對於次級貸款機構資產證券化的次級債產品, 穆迪或標普給予了較低評級, 那麼要求有穩定收益率的退休基金、 保險基金、 政府基金等美國大型投資機構根本就會涉足對其投資。


但是如果這些產品經過投資銀行的“提煉” 與包裝後使穆迪、 標普動搖了, 比如 20 世紀末新興的結構金融產品——抵押債務權益( C D O)。


在 C D O 中, 通過一種按照風險進行分層的過程之後, 高風險的次貸就能夠很容易地找到買家了。 出於多方面考慮, 穆迪和標普最終給予了這些產品高評級。


這樣, 經過包裝後的高風險的次級債納入了大型投資基金以及外國投資機構的視野, 這也是次貸危機爆發後在全球範圍內不斷蔓延的根本原因 。


家族財富密碼


次貸危機的全稱是“次級房屋抵押貸款危機”。什麼叫次級貸款?就是針對信用不好,收入不高的人群發放的銀行貸款。

次貸危機是2006年開始由美國的房利美、房地美兩家房屋貸款抵押公司出現金融危機導致流動性短缺引發了蔓延到全球金融機構破產、倒閉的危機。

本世紀初,美國政府為了實現居者有其屋的計劃,鼓勵金融機構向低收入人群提供按揭貸款。之後的幾年,次貸市場不斷擴張,貸款的總量快速攀升。

2006年,美聯儲為抑制經濟過熱開始提高貸款利率。這導致次級貸款人群的還貸壓力增加,對於收入不高的他們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因此,部分貸款人出現了斷供。之後,斷供的人越來越多。這就導致了“兩房”出現了流動性危機,經營出現困難。繼而引發大面積的金融危機。

金融危機蔓延到實體經濟,使得大量經營狀況不好的中小企業破產。緊接著失業率高企,經濟下滑。

由於美國是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國發生感冒,全球都跟著吃藥。歐洲、日本、中國、韓國等全球主要經濟體都出現了經濟下滑的情況。


財經知識局


次級貸就是所謂的垃圾貸、狗屎貸,就是沒有穩定收入,償債能力不夠的人進行借款而產生的債務。一般把2008年以前沒有良好償債能力的房貸債務人的債務稱之為次級貸,但其實發散下思維,不論在哪個方面,但凡償債能力不強的人所揹負的債務,都可以被稱之為次級貸。

在很久以前,華爾街的銀行家們把住房貸款的債務打包成房貸債券進行銷售,由於那時候房貸債務人信用良好,償債能力較強,一般能夠貸款買房。且一般來說能輕鬆還款的人都是有一定資產和儲蓄的精英人士。因此當時的房貸債券收益率比較高,且安全性也比較好,成為了不可多得的投資品種。

而這種被打包生成的房貸債券就被稱之為CDO,其實就是很多風險較低的房貸債券打包在一起,然後進行捆綁銷售。

不過信用良好,具有償債能力的人就只有那麼多,隨時間推移,能夠打包成CDO的低風險房貸債券數量就不夠了。於是銀行家們就忽悠那些信用不好,沒有穩定工作,償債能力不足的人舉債買房。比如大量失業人員,南美移民等等。

為了讓這些本來沒有買房能力的人可以貸款,銀行、房產銷售公司、評級機構就開始了玩起了把戲。比如不再進行債務人償債能力的調查,降低貸款門檻,降低首付比例,提高次級貸CDO的評級等等,最終使得窮人也擁有了住房,從而實現了美國夢。

然後再把這些窮人的房貸債務做成了債券,並打包到CDO裡面,於是CDO裡面包含的次級貸就越來越多。


和早期的CDO相比,包含次級貸的CDO價值並不高,因為次級貸債務人隨時可能會斷供。然而由次級貸組成的CDO價格依然很高,在價格遠高於價值的情況下,泡沫就產生了,這為後期做空CDO提供了條件。

由於大量低收入人群可以買房,並且有銀行貸款提供資金面上的支持,使得房價開始大幅上漲,還出現了窮人擁有多套房產的情況。

但房價越上漲,月供就越高,當個人收入無法再覆蓋月供的時候,斷供比例就會越來越高。外加上房地產市場吸走大量資金,造成實業發展困難,企業收入下降造成個人收入減少,從而加劇了斷供潮。

當斷供達到一定比例的時候,CDO的價格再也撐不住了,於是包含次級貸的CDO價格開始暴跌,同時造成由優質貸款打包成的CDO價格也開始一起雪崩。CDO價格雪崩,使得投資CDO的普通投資者和機構遭受巨大損失,於是危機就開始了。

但這還沒有完。

有一部分持有大量房貸債券和CDO,且先知先覺的機構發現房價泡沫和CDO的貓膩,為了轉嫁風險,他們跟其他機構籤對賭協議對沖風險。房價如果下跌,那麼這些機構就可以獲得回報,你可以把這種對賭看成一種保險,如果房價下跌,這些機構就可以獲得賠償。

如過房價上漲,那麼這些機構就必須支付保證金或保費給他們的對手方。

房價下跌後,對手方也遭遇了重大損失,造成大量風險敞口,使得其無法向這些機構進行足額支付。而參與這種對賭,成為空頭對手方的公司體量則更大,比如AIG。

而像AIG這樣的企業,業務範圍遍佈全球,幾乎世界上所有金融機構都是他們的客戶,如果AIG出問題,則全球都會陷入危機。

以上就是次貸危機。


暴漲菌


次貸危機講得太複雜了,大家也沒興趣看下去,我這裡簡單介紹一下。

次貸危機就是:美國政府鼓勵銀行把錢借給低收入群體,甚至美國低收入的黑人。但是房利美、房貸美這樣金融機構覺得這樣風險比較大,就把這些次貸(安全次一級的貸款)打包成了金融衍生品,在市場上出售,因為次貸產品的利率肯定比較高,於是很多機構和銀行都把次貸產品當作投資品而大量增持。這樣一來,一旦美國房地產泡沫破裂,金融機構手中大量次貸的金融衍生品會受到衝擊,這給美國機構投資者、企業和銀行出現了巨大的損失。

本來美國政府通過零首付的形式,把房子給了美國低收入群體,然後讓他們慢慢還貸,而美國低收入群體的入市購房,導致了美國房價的大漲。而美國房價漲,次貸群體越來越龐大,作為專業從事房貸業務的金融機構房利美和房貸美就想將這部分不良資產變現,於是把次貸打包成了金融衍生品,說白了就是我國現在搞的ABS(不良資產證券化),問題出放到市場上讓金融機構和銀行購買,而房地產泡沫一旦破裂就釀成了大的危機。

次貸危機的爆發,導致了許多金融機構和銀行倒閉,有的美國銀行需要政府救助才行。而且給全球金融帶來了深重的災難。這了應對這場危機,美聯儲宣佈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說白了就想通過印鈔票來稀釋危機,但是大量的流動性沒有呆在美國國內,而是跑到了全球,這樣新興市場國家就會受到衝擊,從而間接推升了新興市場國家的資產泡沫。

次貸危機除了給美國經濟和金融帶來了巨大損失,最大的問題是信用發生了危機,金融機構和銀行不敢再借貸了。美國政府既要出手拯救經濟衰退,又要避免銀行等金融機構倒閉,由於經濟的衰退,造成美國大量失業人口的上升和房地產泡沫破裂,不過好在美國政府主動剌破泡沫,而且美國經濟有自我修復的功能,所以數年之後,美國經濟又開始復新復甦了。但是次貸危機給美國經濟和金融帶來的衝擊是不可忽視的。


不執著財經


提起次貸危機大家立馬會想起2008年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機,但是你可能不知道,次貸危機的發生是金融系統

心知肚明會發生的情況!今天我們就來做一個簡單的揭秘!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4403447642695810079, "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pgc-image/152706193303112d2e641af\

新財知社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董巖:

在說什麼是次貸危機之前,我們先說說什麼是次貸。放款機構會把客戶分為兩類: 優質客戶和非優質客戶。所謂優質客戶就是有能力償還貸款的客戶,相對應的,非優質客戶就是還款能力有問題的客戶,為沒有還款能力客戶發放的貸款就是次貸。

什麼是次貸危機?

次貸危機又稱次級房貸危機,爆發於2007年的美國,理解了次貸理解次貸危機就相對容易一些。簡單的說就是貸款人換不起房貸,房子也不要了你愛咋咋地,銀行你想怎麼樣就怎麼樣。

平時也會出現這種情況,但是2007年爆發危機之前的一段時間美國的情況就是房產價格在不斷的推高,此時銀行貸款利率很低,大量的人都湧向了房產市場,但是隨著經濟週期的發展,房屋的不斷轉手和上漲,最後一批接盤的人被壓得換不過來再也換不起。

但真正引起次貸危機的是資金端,因為銀行用於房貸的錢不是自己的,而是從其它地方融來的。

許多銀行為了賺取暴利,採用20-30倍的槓桿操作,假設一個銀行A自身資產為30億,30倍槓桿就是900億。也就是銀行用30抵押去借900億,假如投資盈利為5%,那麼銀行A就獲得45億的盈利。相對於銀行A自身的資產,就是150%的暴利。但是反過來,假如虧了5%那麼A就賠45億,資不抵債了。

同時銀行也知道高槓杆的風險,於是就找到了保險公司B,花5億給槓桿資金買保險,這種保險叫做CDS,這樣從銀行的角度來講,好像就避免了風險。但是從保險公司B的角度講,每年拿5億,那麼100家銀行就是500億,就算有一家銀行出現問題,賠了50億那麼還能賺450億,這樣從雙方來看都是一筆很好的買賣。

B做成生意後C公司眼紅了,於是就找到B說一次給你200億,你把這些保單給我,這麼一來B想本來要10年才能拿450億,現在一年我就拿200億划算,然後又成交了。這樣以來一來二去,CDS就被劃分成了很多部分像股票一樣流通到了金融市場上,可以交易和買賣。C拿到後也是掛牌出售220億,D想還有230億可以賺然後就從C手裡買走了這些CDS,就這樣翻翻覆覆的炒最後CDS的總市值炒到了一個很高的水平。

但是ABCD等等賺的錢來自A的投資收益。而這些錢都被帶到了房地產市場並且是還款能力較弱的人群,這些人看到了房產市場的機會,紛紛買房投資,甚至抵押自己以前的房子。但是房子漲到一定程度就漲不上去了,後邊沒人接盤了,銀行的利息還是要還啊,換不起直接房子不要了給銀行處理。這時A賺不到錢了,但是A不怕還有B保險公司收底,而B也不擔心,已經賣給了C。這時最後一個接受這筆CDS的公司剛剛買下來花了300億,突然你知道這批CDS被降級了,很多銀行出現了違約,大大超過了原先的估計,原先估計1個違約,現在一下20個違約,每個要支付50億,20個就要支付1000億,減去收到500億的保險金加上300億CDS收購費,最後接盤的人還是虧了800億,一下最後一個公司就倒閉了。

最後骨牌效應,導致A的保險就泡湯了,A也借了大量的錢,A的資產也賠光了,最後A也倒閉了。

其實當時市面上的CDS總市值為62萬億美元有10%違約也有6.2萬億,公司都賠不起,也不能倒閉,最後美國政府給抗了下來,由美國政府賠,美國政府肯定會拉上全世界的國家一起給他買單。


首席投資官


所有的金融危機都是貨幣與資本的運行中出現了某種持續性的矛盾而產生的,次貸危機也一樣。

之前在回覆《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是如何發生的?》(https://www.wukong.com/answer/6576526175118557447/)中解釋了次貸的緣起,請先參閱。進而提到,由次貸危機引發了08年的“金融海嘯”就是最典型的金融危機,其根本原因在於資本市場的貨幣信用通過金融衍生工具被無限放大,在較長的時期內帶來了貨幣信用供給與支付能力間的巨大缺口(如那65萬億美元的 CDS),最後嚴重偏離了現實產品市場對信用的有限需求。

正好前兩天,發了一篇《華爾街預言家:這一市場泡沫堪比06年次貸危機》。有些網友就“06年次貸危機”提出意見,說次貸危機應該是08年。

謝謝這些網友!

事實上,美國“次貸危機”是從2006年春季開始逐步顯現,2007年8月開始席捲美國、歐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場,而2008年9月15日隨著雷曼兄弟宣佈申請破產保護到達頂峰。

因此,如果說“08次貸危機”是指頂峰點,那麼“06年次貸危機”是指起始點,凸現了這次次貸危機“成住壞空”過程中的“成”和“壞”的兩個時間節點……

篇幅有限,點到為止吧。

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好的建議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陳思進


房價上漲,諸事好說,房價下跌,沒有還款能力的人自然直接破產,而連帶的風險傳遞給了做此類產品擔保的兩房,在一開始,很多的人認為這種風險不會傳導到商業銀行。結果所有人都太樂觀,風險開始傳導,多米諾骨牌倒下之後的連鎖反應從美國席捲到全球。

在電影《華爾街2》中談論過次貸危機的原因,叫道德危機,也就是整個產品被設計成所有人都不用承擔責任的模式,繼而使得各方都為了盈利忘記了還款是一種必須的道德,其實簡單的說就是信用體系被複雜的金融創新所破壞,一個社會並不只是需要很多的同情和憐憫,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需要大量的信用實施,也就是還債行為,金融機構沒有約束,則會因為其貪婪過度的放大信貸。所以最後雷曼的倒下,其實是一種警示作用,警示美國其他銀行不能過度的擴張。但是08年次貸危機也是有後遺症的,因為美國也實施了一些大而不倒的原則,而這些後遺症延續時間將更加深遠。


財經紙老虎


這個問題就非常大了,也非常複雜。牽扯的面很廣,因此,用最簡明的講解給大家分析一下。當然,對於涉及一些敏感的問題,因為某些原因不便進行論述,還請見諒。

談到次貸危機,大家大多數會立刻與美州某國聯繫在一起。其實次貸危機在全世界範圍內多有發生。只不過是不同國家的處理方式不同而已,有一些國家會公開透明,而有一些國家則會極力掩蓋。

第一點,首先是資產質量不良,質量差的資產因為其與生俱來的缺點流動性差。因而不容易變現,同時價格容易下滑,從而造成資產價值的波動。

第二點,複雜的傘形結構貸款。有意無意的使不良資產遠離了它的價值。

第三點,社會因素。任何社會都是波動的。資產價格也是一樣。不同的是優質資產的抗風險能力強。次級資產的抗風險能力差,而且往往會首當其衝。

第四點,傘形結構的特殊性。傘型結構有一個致命的要害:既放大與不穩定性!對資產價格比較敏感,在資產價格波動面前會顯得非常脆弱!這是與生俱來無法改變的。

第五點,關聯性。次級資產再加上傘形結構,那麼可以說是一個緊密的相互關聯的結構體。也就是說牽一髮而動全身!往往會在瞬間崩潰…

第六點,大眾性。優質資產,因為價值比較高,往往只能在少數人手裡手中流轉。而在某些限定條件下,大多數人或者說絕大多數人,往往會熱追次級資產,因為它看上去在短時間內的價值往往增長或者說波動較大!同時價格基數比較低。這就給人一種造富的錯覺!而大眾化的資產往往像潮水一樣來得快,去得也快。一旦潮水開始退去......後果......

危害性。

次貸危機的危害,一般會從最底層投資者開始。因為這些人往往手中持有的是次貸中的次貸,且由於自身的抗風險能力非常小,因此泡沫一旦開始崩潰,資產向價值迴歸,這些人會首當其衝,面臨的資產減值,多年積蓄毀於一旦甚至官司纏身,一無所有的窘境…

由於傘形的緣故,次貸危機的傳遞非常迅速快捷。最底層的危機開始後,由於涉及的面非常大,資產數額巨大,因此會快速的傳遞給企業以及相應的金融機構,最終造成頂層崩潰。大的公司企業出現破產潮,進而也會影響到整個經濟層面。危害性是非常大,非常快,非常嚴重。

從經濟和社會學角度來看,次貸危機基本沒有緩衝期。

因此,在某些條件下,危機來臨的時候,次貸總是最先爆發!這可以說是完全無法避免!只是損失由誰承擔,持續時間長短,損失程度不同罷了!

最後還想談一點,既然次貸危機有具有巨大的危害性,那為什麼隔一段時間它都會捲土重來呢?其實“次貸”就像激素一樣,在某些限定條件內,對經濟有短時間強力刺激作用!因而它總是或明或暗的,在某些時候被放縱........

也希望有專業的朋友一起來共同探討這一話題。


理財迦


  次貸就是次級貸款,次貸危機就是次級貸款引起的危機。那麼為什麼會爆發呢?主要還是資本與貨幣信用內在矛盾所致,即具有周期性。即使當年的金融危機不是由次貸危機引起,也會緩幾年由其他的金融工具引起。

  在我國商業銀行依據借款人的實際還款能力將貸款質量分為五類,分別是:正常、關注、次級、可疑和損失,其中後三者為不良貸款。美國的貸款質量分級基本一致,因為我國的貸款分級是根據國際慣例而設置的。

  也就是說,次級貸款為不良貸款。一般情況下,提供貸款的金融機構對待次級用戶應當保持謹慎態度,採取風險補償手段,比如提高貸款利率或首付比例,那麼次級的用戶量就會減少,以及違約導致的損失就會減少。

  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經濟飽和,無增長點時,金融機構和政府往往會創造增長點,比如鼓勵消費,推動經濟增長。當時的美國就是這樣,美國工人幾十年的工資無太大增長,而消費卻愈發猖狂。政策的手段就是利率不斷下行,以及放寬金融監管,而金融機構的手段就是放手地幹。

  比如2006年以前的五年,美國利率水平持續走低;而金融機構大量的對次級用戶貸款,且通過CDS(信用違約互換)轉移“風險補償”部分的風險,比如降低房貸首付,到2006年對次級用戶的首付都降至10%。

  到最後是什麼一個市場呢?就是一種三角債的市場——我欠你的錢,你欠他的錢,他欠我的錢。特別是將次貸所帶來的“風險補償”進行轉移,導致從用戶的次貸過渡到金融機構之間的次貸。

  比如銀行本應該通過風險補償提高次級用戶的首付比例或貸款利率,但是銀行卻沒有這樣做,而是通過CDS合同,將這種風險以買保險的形式轉給下一個銀行或保險公司。然而這種次貸並未停止,下一個銀行或保險公司通過自身的風險評測,以同樣的形式買保險,將風險轉移給下下一個銀行或保險公司。以此類推,金融機構的槓桿就不斷的增加,一旦發生系統性風險,誰都還不起彼此的賬,也就會導致大量的金融機構倒閉,從而發生金融危機。

  也就是說,如果房價一直增長下去,那麼購房者可以通過房產增值獲得再貸款來填補缺口,金融機構也就能賺的盆滿缽滿。但是呢,房價可能一直增長嗎?如不能一直增長,如何填補缺口?

  2006年左右房價就不再怎麼增長了,而同時隨著經濟的發展,長期的低利率水平是行不通的(會造就更多的次級貸)。於是也在2006年左右市場利率開始上行,而房貸採用的是浮動利率(美國固定+浮動),會跟隨利率上行而上行(我國房貸的浮動利率跟誰央行基準利率調整而調整),那麼本來超前消費的美國人如何還得起較高利率的貸款呢?特別是次級貸款的用戶。

  次級貸款的用戶沒錢歸還銀行,銀行收回房子又不能以高價出售,那麼資金鍊就會斷裂。當然可以向CDS合同中的其他金融機構“索賠”,但是呢!索賠來索賠去,最終可能自己既是自己的“債權人”又是自己的“債務人”,多多少少參與CDS。同理,其他金融機構面臨同樣的難題,哪有錢賠給你。

  所以,歸根到底為什麼會爆發次貸危機還是源於資本與貨幣信用內在矛盾,在資本市場中經濟或金融發展到一定程度,都會面臨同樣的問題——經濟增長滯後,不斷的尋求突破,而最後以長痛不如短痛結束,進入下一個經濟週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