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扫蝗,鸭行不行?丨科技国际派

这是由投身媒体的理工男小伟写作的第15篇国际派,新视野阅读约需5分钟,前沿共7个。学有趣知识,看1周前沿,上好看又硬派的科技国际派。


科技新视野


消灭蝗灾鸭


大自然处在恰到好处的平衡之中,前段时间,中东地区的蝗灾引发关注。由于当地极其缺乏农药和器械,人们只能用敲打物体、制造噪音的原始方式来驱赶蝗虫,效果微乎其微。


扫蝗,鸭行不行?丨科技国际派


也有网友盛传我国的鸭鸭请求出战。


扫蝗,鸭行不行?丨科技国际派


随后,中国蝗灾防治工作组成员、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龙对此表示,鸭子与水有关,而工作组目前考察的巴基斯坦的蝗虫栖息地是在沙漠之中,高温干旱,并不利于鸭子生存。而且蝗虫成虫大规模起飞后,鸭子很难捕捉到蝗虫,用鸭子消灭蝗虫的使用范围和作用效果极其有限。


扫蝗,鸭行不行?丨科技国际派

俗话说“一物降一物”,但这个方式并非在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一方面,“碾压式”的消灭并不容易做到,比如用鸭子灭蝗就还存在一些无法照顾到的角落;另一方面,即便是“碾压式”的关系,也并不一定就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做法。


因为“生态失衡”本身,就是一种灾难。


密集恐惧兔


生态失衡灾难古而有之。


澳大利亚的大草原上,你被青青的各种草簇拥着,你享受着清风,几只袋鼠在远处盯着你,而旁边冷不防窜出了几只兔子,你觉得这里的大自然很和谐美好。


扫蝗,鸭行不行?丨科技国际派


等等,你看到了兔子?


有兔子在,这里的自然并不和谐美好。


扫蝗,鸭行不行?丨科技国际派


这兔子来头可不小,为了对付它们,澳大利亚政府建造了“长城”,还出动了真·轰炸机。


读到这里,你可能要问了,兔兔这么可爱,为什么要对付兔兔呢?


原因很简单:澳大利亚原本没有兔子的,是从欧洲那边被人带过去的。


扫蝗,鸭行不行?丨科技国际派


这个人叫做托马斯.奥斯汀,他是一名英国殖民者。他有一个独特的嗜好,狩猎。到了澳大利亚之后,他一直手痒痒,兔子那种上蹿下跳的猎物最让他兴奋。但是当地没有兔子啊,于是他就邮寄了一些野兔到澳大利亚,简单繁殖后释放了它们。


没想到的是,野兔一放便成灾,到19世纪末,澳大利亚的野兔就超过了100亿只,并几乎横扫了澳大利亚大陆。


扫蝗,鸭行不行?丨科技国际派


人们期初惶恐不安,在西部建立了一条“防兔长城”,没有想到的是,有些兔子特别会打洞,“长城”形同虚设。


扫蝗,鸭行不行?丨科技国际派


人们也选择通过大规模捕杀降低兔子的数量,没想到由于基数太大,对兔子的种群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扫蝗,鸭行不行?丨科技国际派


野兔的繁殖能力极强,加之欧洲野兔的奔跑速度非常惊人,峰值可以达到72公里/小时,而且拥有极为出色的转向能力,在澳大利亚几乎没有天敌。生态极其脆弱,一旦失控,就难以恢复。


扫蝗,鸭行不行?丨科技国际派


野兔的大量繁殖,导致了澳大利亚“生态失衡”的灾难,但澳大利亚用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却让人对于这种灾难印象更为深刻了:他们为了消灭兔子引入了其天敌狐狸,但对于狐狸而言,澳大利亚当地的很多其他动物同样可口,并且没有野兔跑得快,于是,狐狸渐渐放弃了捕食兔子,转而攻击一些澳大利亚的本地动物。为了不使这些珍稀的物种灭绝,人们不得不调转枪口去消灭狐狸。


问题直到上世纪50年代才迎来曙光。生物学家们从南美洲引进了粘液瘤病毒,这种病毒依靠蚊子进行传播,并且只对欧洲野兔具有致命性,对人和其他动物无害。1952年,澳洲的兔子有90%的种群被消灭。到了1990年的时候,兔子的数量被控制在了6亿只 。


吃了就死棉


聊完了野兔,我们再来聊一聊农作物。野兔泛滥成灾,的确危害了澳大利亚的农作物,但即使没有外来入侵物种,农作物也有本地的虫害。


种棉花的农夫,最讨厌的,就是一种被称为“棉铃虫”的细小虫子。


扫蝗,鸭行不行?丨科技国际派


这些虫子以棉花为食,稍不注意就能使农夫造成巨大损失。而以往,除了用普通农药或者直接用手捏死之外,并不能完全制止虫灾的发生。


但是这个虫子有一个天敌,苏云金杆菌产生的BT蛋白能够使虫子的肠道穿孔,使虫子丧命。


扫蝗,鸭行不行?丨科技国际派


而通过基因工程使得棉花也能产生这种蛋白,就能让棉铃虫吃了以后肠道穿孔而死,而这种蛋白对人体又是无害的,从而保障了棉花的产值。


扫蝗,鸭行不行?丨科技国际派


维护生态平衡需要考虑许多因素,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应用场景,


生物技术的发展,帮助人类战胜了一部分自然的灾难,而人类也应该认识到,必须始终敬畏自然,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


一句话前言


复旦大学研究团队首次详细报道新冠病毒对肝脏的损害。


扫蝗,鸭行不行?丨科技国际派

(via medrxiv)


我国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发布了2019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包括探测到月幔物质出露的初步证据;构架出面向人工通用智能的异构芯片;提出基于DNA检测酶调控的自身免疫疾病治疗方案;破解藻类水下光合作用的蛋白结构和功能;基于材料基因工程研制出高温块体金属玻璃;阐明铕离子对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寿命的机理;青藏高原发现丹尼索瓦人;实现对引力诱导量子退相干模型的卫星检验;揭示非洲猪瘟病毒结构及其组装机制;首次观测到三维量子霍尔效应。


扫蝗,鸭行不行?丨科技国际派


我国科学家从神经系统和基因层面揭示了衰老的原理,并发现了BAZ2B这一全新的抗衰老靶标基因,为延缓大脑衰老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扫蝗,鸭行不行?丨科技国际派


美国疾病预防及控制中心指达利式胡子及英式胡子等造型可致口罩失效。


扫蝗,鸭行不行?丨科技国际派

(via Daily Mail)


考古发现4.6万年前的“永冻鸟”,经专家研判为两个百灵亚种祖先。


扫蝗,鸭行不行?丨科技国际派

(via CNN)


特斯拉在加州佛利蒙特的工厂已经生产了大批Model Y,一些即将交付给车主的Model Y也被曝光。


扫蝗,鸭行不行?丨科技国际派

(via Electrek)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