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立春節氣就要到了,農村老人常說“春要捂,秋要凍”,這個說法有道理嗎?

悠然見東山


今天是農曆的正月初九,再過兩天就到了今年的立春的節氣了,也就是正月十一日是立春。立春是我國二十四節氣的第1個節氣,立春的到來預示著天氣逐漸變暖,冬天過去了,春天來了,天氣溫度會慢慢的上升。隨著天氣不斷變暖,一些愛美人士很快的會把身上的棉衣棉褲扔掉,主要是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在這個時候農村的老人常告誡這些年輕人:“春要捂,秋要凍。”這句話說的是非常有道理的,下面簡單的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春要捂”的原理。

立春以後天氣還是比較涼的,立春以後也有可能出現雙雪的現象,甚至還出現嚴重的倒春寒,還有結冰等自然災害。春天晝夜溫差非常的大,一冷一熱很容易讓人感冒。俗話說“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襖橫。”這就說明了立春以後天氣變化無常的一個原因,這也是祖祖輩輩生活所總結出來的經驗之談。還有一句說話就是“清明斷雪,穀雨斷霜”,也就是是說到了清明的節氣才有可能不下雪,到了穀雨的時候才沒有了霜冬的天氣,也就是天氣變暖了。

地區是冬天和春天的交換的時候,也就是從寒冷的天氣變換到溫暖的天氣,這需要一步一步的使得地位慢慢的上升,太陽從南迴北線逐步的向北迴歸線移動,這樣地溫升的是非常的慢的,水溫也升的是非常的慢的。這也使得地球的溫度在白天相對來說比較高一些,在夜間溫度是會驟然下降。這種情況下人們在春天不要及早的把棉衣脫掉,等到天氣晝夜溫差很小的時候再扔掉棉衣。這才有了春捂之說的道理。



“秋要凍”的原理。

立秋以後天氣會慢慢的變冷,也就是夏天和秋天的交界處。在農村立秋以後還有秋老虎之說,有的年份秋老虎能達到18天,甚至能達到45天這麼長,立秋以後天氣還是非常炎熱的。立秋以後晝夜溫差相對來說比較少,主要是太陽向南迴歸線移動的時候比較慢一些,而且太陽從直射逐漸轉變成為斜射,地表的溫度非常的高,水溫也非常的高,這需要很長的時間慢慢的降下來。所以在秋天可以少穿一點衣服,這樣鍛鍊一下身體,不要急於把棉褲棉襖都穿上,這會使得人的體質非常的弱,尤其是迎來寒冷的冬季容易造成感冒。所以有了秋凍的說法。



總之,對於題主所說的再過兩天就到了立春的節氣了,放心老人常說的“春捂秋凍”是非常有道理的,這是根據天氣變化,地位水溫的升降幅度以及人的身體的體溫適應能力,來總結出來的這句老話,可以說對於北美的生活具有極大的指導意義,根據人的生理特徵,確實的能夠鍛鍊身體,增強人的體質,減少感冒等疾病的發生。


宗元三農堂


現在的人們,冬天再冷再也不需要穿過去那種又厚又沉的棉襖棉褲了。小時候的我們,一套棉花絮的厚厚的棉衣,要穿一個冬天。就算是過了年後已經立春,北方也不可能立馬進入春天,立春以後也還會有相當一段時間很冷,有時候甚至比冬天還冷。

小時候的我們,只要過了春節天氣稍微返暖一點兒,就迫不及待的想要脫掉身上那厚重的棉衣,穿著實在是綁的難受,不能跑不能跳。每當這個時候,奶奶就會告訴我,春凍骨頭秋凍肉,別看到了春天的季節,這天氣說變就變,棉衣脫的早了會凍壞骨頭。小孩子的膝蓋不能凍了,凍了膝蓋就會一輩子遭罪。奶奶還說,秋天可以晚幾天穿棉衣,因為秋風吹不壞骨頭,可春天一定不能脫棉衣早了。老話說的春要捂,秋要凍,就是這個意思。



現代人早就拋掉了過去的那種厚重的棉衣,取而代之的是輕薄又暖和的羽絨服,以及各種舒適的保暖衣物,可很多年輕人為了美,還是不願意穿的厚一點兒,甚至在寒冷的冬天,穿著短腰褲,露著肚臍眼。也有的女孩子穿短裙,對膝蓋非常不利。

現在的年輕人只要風度,根本不顧及溫度,他們也不聽老人們的規勸。農村老話說的春要捂秋要凍,在他們眼裡都是老規矩老眼光,根本不需要聽,更不會按照老話說的去做,依然我行我素的自管“臭美”。冬天尚且如此,立春以後,一些愛俏的女孩子更是肆無忌憚的臭美,穿著單薄的衣服行走在早春裡。



女孩子早早脫掉棉衣,導致的後果就是,很有可能造成宮寒,對將來的生育留下禍根。而男孩子立春就緊接著穿單薄衣衫的話,年輕的時候或許沒有什麼太大的感覺,可是等你稍微年齡大一點兒的時候,你立馬就會腰痠背疼,風溼類風溼性關節炎等等各種關節痠疼的疾病,都將不期而至。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農村老人們說的春要捂秋要凍這句話,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即使過了立春的節氣,大家也不要急著脫掉棉衣,更不要著急把冬天的衣服收拾起來,洗乾淨放進衣櫃裡。春天倒春寒的幾率也時有發生,還是多穿一點兒不吃虧。不能為了風度,以健康為代價,那樣成本太高了。



靈子


春天就要到了,可以到外面去領略一下祖國的大好風光了,但是,一定要注意氣候變化了,為什麼說,春要捂,也就是說不能脫得棉衣早了,天氣突然變冷了,給你個捽防不急,身體就要愛凍了,(本人有一次覺得天氣熱,把棉衣脫了,天氣突然變冷,我的腿疼了好幾天。)

所以說,春天必須等氣候穩定了,不會再變冷了,你再脫棉衣不遲。至於秋凍,也是個同樣的道理,秋天變冷不宜過早加厚衣服,因為只是個變冷的豫兆,還要有一段暖和期,所以凍一下也無所謂,(這只是我個人的見解)。


王新豐


立春節氣就要到了,農村老人常說“春要捂,秋要凍”,這個說法有道理嗎?

馬上就要進入立春節氣了,對農村人來說立春節氣一到,真正的鼠年也要開始了。隨著陰霾冬天漸漸散去,在明朗的春天到來之際,農村老人還有這麼一個說法,就是“春要捂,秋要凍”,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天氣一天暖過一天了,為什麼在初春還要捂著過,而深秋則要凍著過呢?其實這是農村老人的智慧,今天李子就來說一下:

什麼是立春節氣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二十四節氣之首。它與立夏、立秋、立冬一樣,反映著一年四季的更替。而立春,則意味著萬物閉藏的冬季已過去,逐漸開始進入風和日暖、萬物生長的春季。而古代的詩書也有記載說,“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也。”

在我們農村裡,也是比較重視立春時節的,在立春這一天到來時,老人們都會切上幾片蘿蔔,讓大人小孩吃上幾塊,以紀念春天的到來,讓一些瘟疫不在身邊,逐漸散去。


那麼農村俗語“春要捂,秋要凍”這句話又是什麼意思呢?

春要捂的意思

在春天來到的時候,很多人覺得天氣逐漸暖和了,逐漸換上單薄的衣服,脫去厚厚的冬裝。但是農村老人認為,這種方法是不可取的,特別是春天的時候,必須用棉衣捂蓋一段時間,待氣溫穩定後,才逐漸換裝。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農村老人是很有道理的,俗語說“百草回芽,百病引發”,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雖然春天逐漸到來,但是由於北方的冷空氣活動還是比較頻繁的,一些倒春寒的現象也是時常發生。而春天雖然萬物萌動,但是也是一些病毒、細菌頻繁活動的季節,一旦有人脫去冬裝,會導致人的抵抗力出現下降,待到一陣寒風到來,或者氣溫驟降,就會給一些病毒、細菌帶來機會,導致一些疾病的發生。

而在早春的時候,主要是風寒邪氣致病,到了晚春以後,是以風溫邪氣致病。所以說,在春天的時候,為了人們的健康,還是要穿著冬衣捂蓋一陣最好。特別是一些愛美的人,在進入初春的時候,為了健康不要做一些“美麗凍人”的事情。


秋要凍又是咋回事

秋去冬來,日子一天也是冷起一天了,為了增加對冬天的抵抗力,農村老人認為,在秋天,特別是深秋的時候不要及時的換上溫暖的衣服,適當的凍一下也是可以的,那麼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冬天這三個月是一些漫長的過程,在冬天寒冷的季節裡,既有暖和的棉衣,又要強壯的身體,只有這樣才能度過寒冷的冬天。而這一步驟,必須在秋天裡完成,特別是在病毒稀少的深秋季節,也是人們增加抵抗力的時候,因此人們也要適當晚添加厚衣服,來增加抵抗力。


因此來說

農村老人說的,“春捂秋凍,不生雜病”這句話還是很有道理的。而這句老話也是民間幾千年生活經驗積累而成的。因為在春天時候乍暖還寒的現象還是比較多的,由於一些病菌在春天活動頻繁,過早脫去厚衣服導致著涼、生病現象的發生,因此要捂實衣服。而秋天則是早晚清涼,中午炎熱等原因,而穿太多衣服又很容易熱傷風,所以要凍一陣子。所以“春捂秋凍”這句話還是非常有道理的。


李子說農


立春節氣就要到了,農村老人常說“春要捂,秋要凍”,這個說法有道理嗎?

2020年2月4日,農曆正月十一是今年“立春”的節氣,根據時間以及數九天來看,立春正值五九的最後一天。今日是2月7日農曆的正月十四,雖然 “立春” 節氣已經過,可實際的氣溫與三九天、四九天並無大的變化,可以看出即使立春,天氣狀況如往常冬季延續中。

俗話說“春要捂,秋要凍” ,其所指的意思就是立春節氣的到來,日常生活所穿戴衣服依舊不能輕易脫掉,立春是節氣的一個變化,意味著春天的到來,可猶豫我們大多數地區依舊受西伯利亞寒潮的影響,天氣並未迅速回暖,不過正是因為立春後期的天氣會一點點回暖,不排除突發倒春寒的天氣再現,所以有春要捂的說法。
根據往年的生活經驗以及天氣的變化規律瞭解到,立春後出現“倒春寒”的概率很大,立春後的“倒春寒”就是寒冷的北風氣溫剛暖和了又下降,一些人一位立春來了天氣暖和了衣服則迅速減少了,為了不至於被凍所以春要捂。



而“ 秋要凍 ”所說的就是立秋意味著秋風蕭瑟,萬畝凋零的景象。秋季的氣溫早晚變化大,特別是中午時分的氣溫如夏季炎熱一般,而早晨和晚上則涼風嗖嗖的感覺,為了避免這種早午溫差變化的巨大情況,無論是穿衣還是其它方面均要有抗凍的身體能力。也有人說為了抵禦立秋後的冷凍天氣,人需要加強身體鍛鍊,爭取有一個強壯的身體,寒風、冷凍天氣降臨則不至於身體感冒的情況發生。

俗話說“春捂秋凍,不生雜病” ,其意思就是通過農業生產諺語在實際的生產生活中扮演了一個角色,無論怎麼個說法均是身體健康方面的知識,就是讓人們增強對天氣變化的預知,及時瞭解各方面信息,爭取在此期間不發生一些小的疾病。就編者而言,瞭解這些均是對自身有好處的,不妨多掌握一些、多瞭解一些!



上述純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歡迎批評指正。文字原創,圖片來之網絡!!謝謝


小希時間


問:立春節氣就要到了,農村老人常說“春要捂,秋要凍”,這個說法有道理嗎?

一、立春節氣。

立春節氣是按照陽曆劃分的,和立冬一樣,代表著一個全新的季節的來臨,過罷立春就是春季。2020年立春日是2月4日,農曆正月十一。公曆日期和去年立春一樣,但農曆卻不同,去年是臘月三十,按農曆今年立春來晚了許多。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所以古人和現在農村老輩人很看重立春,在古代立春還是一個節日的呢,俗稱“打春”,相當於現在的“過春節”那麼熱鬧。歷史上立春佳節一到,上至帝王將相下到普通老百姓都要有舉行有儀式感的活動,比如打春、迎土牛、浴蠶種、喝春茶等。



二、立春不等於春天真的來了。

立春節氣是二十四節氣劃分節氣中第一個開始節氣,但立春不等於春天真的就要到來了。中原和南方可能好點,在立春節氣過後,氣溫回升很多,陽光普照,但在北方乃至東北,可能寒意正濃的呢。不過立春來了,春天也不遠了。俗話說“春暖花開”,桃花會很快綻放花蕾。

三、民間春天和氣象學春天不同。

民間說“春捂秋凍”也是有道理的,正常人也不傻啊,立春節氣估計當地氣溫還在零上幾度罷了,最高氣溫也就13℃左右,對於一個正常體溫的人來說,外界氣溫低於人體溫度,穿戴衣服還是很厚的。還記得農村老俗話“清明斷雪,穀雨斷霜”嗎?還有一個俗語叫“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這都說明:剛開春的時候,不要急著脫厚衣服,要慢慢地減,以防天氣突然降溫。

四、顯然“春捂秋凍”和人體健康養生也有關係。

古人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天人合一,建議人們順天時而後動。春天是從冬天過來的,經過一個冬天的能量損耗,人體抵抗能力有一個慢慢恢復的過稱,身體毛孔還處於閉合狀態,不能急著脫去厚衣服,以免突然刮冷風降溫導致發燒感冒。農村老輩人說過一句話“春風抬老牛”,意思是老牛沒有凍死在冬天,卻在春天凍死了。人也一樣,甚至身體不如牛馬強壯的呢。

五、二八月亂穿衣。

農村老輩人常說“二八月亂穿衣”,說的也是這個“春捂秋凍”的意思。為啥這樣說話?初春春天的天氣情況,就像娃娃臉一樣說變就變,讓人猝不及防。尤其是出門在外,有的時候天氣暖和,然後途中突然降溫了怎麼辦?尤其是小孩子和老年人,本身對冷熱抵禦能力就差,容易感冒。所以冬天的衣服不要收起來太早,起碼過了3月份吧。

六、春捂秋凍不生雜病。

初春時節冷空氣侵襲和突然降溫頻繁,冷刺激是很多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外因,而避免的辦法就是春捂。春捂的部位包括手腕、肚臍、小腿、腰眼,這四個部位需要重點注意。

建議:1.最高溫度和最低溫度之差大於8℃時,早晚就要增加衣服。2.溫度小於15℃時,要注意多穿衣。 3、氣溫達到15℃後,還要再捂個7天,小孩子、體弱者或者高 齡老 人要捂14天。如果在北方,春捂要捂到清明時節方可告止。4、冷空氣到來之前的24~48小時就要開始捂。

七、簡單說“秋凍”。

形象理解就是不要及早穿太厚的衣服,不然嚴寒冬天還咋穿衣服?很多人怕冷,在秋末季節就開始穿冬衣了。這樣不好,人體有自我調節能力,秋末天冷了自然會收縮毛孔,減少熱量過多散失,但穿的厚了就容易失去收斂能力。秋凍的意思也多半傾向於健康養生角度的說辭,並不是讓人真的受凍,凍壞了就完了。主要是說是不讓皮膚腠理開洩就達到目的。什麼叫腠理開洩?比如出汗。

在秋末多鍛鍊身體,可以很好地抵禦寒冷,要比多穿厚衣服好。但鍛鍊要適度,不要多出汗,容易傷身體。老年人、小孩兒和有些病人不適宜秋凍,要因人而異,因地域而異。

俗話說“病從寒中生”,把握不了“春捂秋凍”那個度的,還是不要刻意而為之最好。古人說的,不一定全對,不是萬能的,要看人,看理解能力。

農村老俗話


正月十一日就是立春,還剩不到兩天時間。從立春開始象徵著春天就到了,萬物復甦,草木逢春。氣溫上升,天氣也逐漸變得暖和,天晴的時候氣溫升高,很多人就會感到有些熱,就急忙脫掉冬服,換上春裝,有的還會收起冬季的棉被鋪蓋,輕裝簡蓋。但是,春天剛到,氣溫容易忽高忽低,易冷易熱,反覆無常。有的白天熱,晚上涼,有時晴天熱,雨天涼,有時甚至上午熱,下午忽然變涼。加之,春天萬物復甦,人的身體免疫力變低,所以很容易受感冒風寒。農村老人就常說“春要捂"。意思就是在春季裡,要儘量多穿些衣服,晚上蓋厚點的棉絮,不要單衣薄裳。要捂緊自已,寧捂勿敞,寧熱勿寒。尤其是小孩和老人,對氣溫變化不是很敏感,自己動手能力又有限,更是要多穿些衣服,以防氣溫突降。待到了春夏之交,等氣溫基本穩定,身體逐漸調整適應。達到平穩過渡。

尤其是今年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更應該保暖,以免造成感冒,降低免疫力、抵抗力,同時一般的感冒造成的發熱和咳嗽也會造成自已和家人的耽心,甚至會給鄰居帶來恐慌情緒。所以,現在我們不光要自行隔離。還要儘量保暖。不讓病毒乘虛而入。

而到了秋季,天氣會逐漸變涼。但由於夏季長時間的高溫日曬,人身體內易積熱易火。如果,剛交秋,偶爾氣溫降低,就開始穿上很厚的衣服,蓋很厚的被子,人的身體也容易上火,這時就不能捂了,要適當地凍一凍,所以秋季,天氣變冷,也要稍為凍一凍,讓身體有一個逐漸適應的過程,也能增強人身體的抵抗能力。不凍一凍,人們反而會成為溫室裡的鮮花,經不起冬天的天寒地凍。



春要捂,秋要凍。從我們自已的日常經驗來看,這些說法是很有道理的。這也是農村的祖祖輩輩的先人根據春、秋兩季氣溫多變而結合身體實際情況總結出來的經驗。


但任何事情,都要適可而止。捂多長時間,凍多長時間,還要根據各地天氣、季節和氣溫變化情況而定。比如,在我們鄂東當地,還有一句俗語,叫“漚四凍九",一般指的是農曆的四月和九月。具體的“量"還要自行把握。


村夫夜話


立春節氣就要到了,農村老人常說“春要捂,秋要凍”,這個說法有道理嗎?

很高興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

今天是正月初九,後天就到立春了,俗話說得好,“打了春,脫了瘟,人不知春草知春”,確實,這幾天天天都是大太陽,剛好家裡人都不出門,坐在院子裡一起曬曬太陽,很舒服,田地裡也是春意盎然。這春天來了,村裡老人們常說:“春要捂,秋要凍”,這個說法有道理嗎?下面我就和大家談談我的意見!


為什麼要做好“春捂秋凍”?

立春之後,天氣會乍暖還寒,而我們剛剛越完冬之後,遇到大晴天,氣溫上升的快,我們會很容易脫去棉衣,從而降低了對寒氣的抵抗能力,特別是一些老年人群和孩童們,更應該做好春季保暖,不能使身體受凍受寒,以免春季得感冒流感等。

在我們農村這句“春捂秋凍”的民諺也是經常掛在嘴邊,這個“捂”主要是兩個部分,分別是頭頸和腳部,這樣既可以避免春季感冒等病毒的入侵,還降低了腳部受害的風險。一般認為寒氣多從下部而入,而且春季的天氣變化快,幾天晴天幾天雨的,溫度上升快,下降也快,所以建議春要捂,穿著要“上薄下厚”,這樣有利於養陽氣,增加身體抵抗力。“秋要凍”也是同樣的說法,使身體有個過渡的過程,這樣才能更好的適應環境。



因此大家一定要注意好天氣變化,儘量避免過快的“脫單”,保暖才是最主要的!

對此,你們有什麼其它不同的看法或意見?歡迎留言和我們一起分享討論哦!


冒藍火的小農民


今天立春,農村有一句老話叫做“春要捂,秋要凍”,那麼,這個說法有什麼道理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說一下立春後的氣候有哪些變化?

大家知道,立春之前的一個節氣就是大寒。

可以說大寒是一年當中,最為寒冷的一個節氣。

立春是緊挨著大寒之後的,儘管說現在已經是立春了,也就是說春天來到了。萬物復甦了,柳暗花明了。

但是,這時候的天氣,還是很冷的,尤其是中原和東北的廣大地區。大部分時間還是在零下幾度的,最高的時候,中原地區也就是十二、三度的樣子。

這樣的一個溫度,當然是要捂得了。畢竟人的正常溫度是36度多,而春天大部分的溫度是從零下幾度到十幾度,這個波動還是很大的。

若是穿的衣服少的話,肯定是容易感冒的。還有可能引發一些其他的心血管疾病。

所以,一定程度上來說,春要捂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不過隨著春天氣候不斷的變化,溫度不斷的升高,我們的衣服也是在不斷的減薄的。這個是要根據具體的情況而定的。

但是,這是有一個過程,並不是一蹴而就的。

另外,“春要捂,秋要凍”,這個也是和個人的身體素質有關係的。有的人,他們的身體素質好,冬天的時候,就不用穿厚衣服。

這時候即便是春天,他們就更不可能要捂了。但是,有的人身體素質差一些,若是有一個風吹草動,他們就會感冒。

這樣的人,一定要多穿衣服的。

所以說春要捂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所謂的秋要凍,就是說秋天的時候,能穿薄一點,就儘量少穿一點。原因就是秋天是不會太冷的,當然了東北除外。

畢竟秋天之後,才是冬天。冬天才是一年四季當中,最冷的一個節氣,若是你秋天把冬天要穿的衣服都給穿上了,那到了冬天豈不是就沒有能穿的衣服了。

所以,秋天的時候,還是能少穿就少穿一點的,當然了前提是保證自己的健康,不要讓自己凍著。

以上都是古代的時候,人們對於春秋時節的一些穿衣的總結。現在已經不適合了,因為我們現在冬天有暖氣,夏天有空調了。

有了高科技的產品,我們也不用擔心穿多穿少了。只要不外出,都是感覺不到冷或者熱的。


漢史趣聞


二十四節氣的產生歷史悠久,雖然起源於黃河流域,但是影響範圍卻遍佈全國,隨著人們對節氣的不斷認識和提高發展,逐漸對農業生產產生了重要的意義。二十四節氣所涵括的內容廣泛,記錄了不同時期的溫度和降水變化情況,所以針對不同的節氣人們總結出來不同的養生方法,其中人們最長聽到的就是老話“春要捂,秋要凍”。

春要捂,秋要凍的意思是說人們在不同的節氣時間要遵循的養生方法,立春的時候要晚些換掉衣服,之所以有這種說法是因為春季氣候變化比較大,正是“乍暖還寒的階段”,各地的氣候變化無常,常常會多變而不利於保養,氣溫上升,人體對於邪寒的抵抗能力也減弱了,所以更應該注意防寒保暖,特別是在北方長江流域立春的時候溫度還在零度之下,所以更應該晚一些換掉冬裝。

春要捂是告訴人們在立春氣溫剛剛上升的時候,要再將冬季的棉襖在多穿一些時間,特別是一些年老體弱的老人更應該注意保暖,以防止春寒對身體造成危害。

而秋要凍的說法是說在秋立時節,由於剛進入秋天所以突然出現了早晚溫差大,氣候比較乾燥,為了增加人體的免疫力和身體對外界寒冷刺激的抵禦能力,所以這個時候要防止受涼感冒,應該根據戶外的氣溫變化來增減衣服,不能穿的過多,防止因為運動過後導致出汗過多引起感冒,秋凍所要表達的意思是說要預防外感風寒,注意耐寒鍛鍊,適當凍一下來讓身體增強對外界寒冷的抵禦能力。

“ 春要捂,秋要凍”是民間流傳最為廣泛一條保健防病的諺語,是民間百姓根據多年生活經驗總結出的養生保健方法,在不同的季節,根據環境溫度的不同,適當地捂一點或凍一點,對於身體的健康是有好處的。

立春節氣就要到了,農村老人常說“春要捂,秋要凍”,這個說法有道理嗎?歡迎大家交流,更多農村精彩,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