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上海会成为环杭州城市吗?

余庭洋


首先,从地理位置上来说,上海本身就是”环杭州湾”城市的范畴。但要说,上海成为”环杭州”城市,中短期无可能性。坊间有上海成为环杭州城市的说法,但主要是开发商主导的一些媒体在宣传,其根本目的在于卖杭州都市圈的房子。


其次,杭州现在名气确实大,”北上深杭”的说法也在流传。但去查阅杭州所有特色小镇或其他平台的宣传资料,必有类似一句:区位优势明显,离世界金融(或经济)中心上海仅40分钟车程。毕竟,杭州过去几十年,一直在享受着上海的经济辐射。


再次,这些年,杭州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经济,以及由此衍生的共享经济,也确实让上海惊叹。上海的经济就好像大船,产业发展惯性大;曾有领导问,为什么上海出不了马云?而杭州的经济就好像小一点的船,掉头更容易;加上浙江人争先、敢闯的干事风格,以及较高的市场化基础,更容易抓住新兴产业的发展机遇。

上海本身人才资源丰富,所具有各行各业的高端人才集聚,也是杭州相当羡慕的。毕竟,杭州大学少,好大学更少。除了特定行业外,顶尖人才还是首选上海。

上海杭州产业结构不同,发展定位也不同。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发展是大势所趋,未来一体化趋势加速,现上海一把手有过江浙两省主政工作经历,便是个佐证。

既然是城市群协同发展,那肯定要有火车头,上海就担当这个火车头;而长三角城市群就像高铁,不是全靠上海带,而是每节车厢都有动力,每个城市都有拳头产业,形成区域互动,良性竞争,共同发展。


单问者


这话题真是亮瞎眼了。

杭州在上次G20后一炮而红,优美环境,还有许多重量级的互联网企业坐镇,可谓赚足眼球,加上《猎场》等热播剧对杭州的软性推广,一时间被推向关于城市讨论的话题顶端。

但是杭州跟上海差距真的不是一点,不论是只能参考作用的GDP,还是整个城市吸引力,多元化人才水平,产业水平等,都跟上海不在一个水平,也就是比南京福州这种沿海省份二线城市好一些,比广州都有差距,不能盲目夜郎自大。

(杭州)

(南京)

(福州)

(上海)说环杭州应该是从去年的“大湾区”规划说起,老大哥上海希望叫“上海湾区”,小弟杭州希望叫“杭州湾区”,居然这么直接干上了,专家界汗洒一地,这下尴尬了。

杭州也许本无对抗的意思,因为上海与杭州间本来就是隔着一个“杭州湾”,上海到宁波的桥叫“杭州湾跨海大桥”,只是余味里感觉得到杭州觉得翅膀已经硬了,不服老大哥了,觉得上海不能什么都以自己为中心了。

事实上杭州的地理位置一般,甚至不如宁波,杭州叫沿海城市都有点勉强,连港口都没有。如果杭州湾跨海公铁两用桥真的可以实现,那么杭州位置就更加尴尬,南面北上与北面南下实在没什么理由一定要经过杭州,大家还是以上海为地理中心。去问问南京苏州,去问问福州厦门,还有广州深圳,都会以到上海需要多少时间做为一个考量,根本没杭州什么事,最多旅游时想到。

所以,杭州最有希望也只是不再那么依赖上海的辐射,但是要变成上海环杭州,几十年内如果没有大契机情况下想都不要想。


山下木头


(-东南偏北)

先抛结论吧,杭州这些年确实冲劲十足,但是拿杭州的对标目标真的不是上海啊,就算拿杭州跟广州比都差距十分明显。但是反过来说,杭州如果崛起,最大的受益方会是上海!

举个例子吧,杭州跟上海的关系绝对是合作,绝对是合作大于竞争。这一点跟广东省内的广州跟深圳有很大的差别。广州在深圳面前是“不自信”的,当广州2016年的GDP被深圳超越之后,广州除了华南交通枢纽和外交中心的地位以外,在深圳面前可以扬眉吐气的似乎只剩下历史积淀、科教资源和美食。广州的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和上海不在一个量级,不可能作为深圳现成的人才和技术库,广州的GDP只有上海的七成,国际化程度相对上海也较低,不足以成为深圳创新力量的大展示场。其实,“粤港澳大湾区”的提出,本身也源于广深港三座城市复杂的博弈关系,需要中央政府从更高层次来协调。

话说回来,上海为啥能这么成功?其实说一句好听点的话就是老天爷赏饭吃。上海具备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上海的地理位置不仅在中国城市中极为罕见,在全世界范围内也能算得上翘楚。

在“上海是否已经成了环杭州城市”的讨论掀起之前,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曾经透露,中央正在考虑编制以上海为中心的大湾区规划,这个“大湾区”叫什么名字现在还没定,

但这个湾区是“∑”形,这已经是定下来的。所以上海这些年能够迅速发展起来,很大因素是得益于地理位置。

但是上海也有一个“慢性病”,上海经济这么发达,为啥没有一个国际性的公司?但是杭州就不一样,杭州有阿里巴巴。

总得来说上海是个很依赖外力的城市,中央政府的资源和外国客商的青睐,都是支撑上海的外力。而现在,杭州正在做的,是从上游为上海赋能,阿里巴巴和杭州的创新活力,正在全面地反哺上海。杭州拥有158家在境内外上市的公司,虽然数量还不及上海,但因为大多数杭州上市公司都是民营企业,所以有着比上海上市公司更大的灵活性。以阿里巴巴为首,浙商企业对上海的战略价值不可小觑。


天天说钱


会的,把杭州看为中心,杭州一转的城市都环绕杭州。

杭州近年的发展真不错,GDP总量超过了上海的1/3,互联网公司声震天下,互联网金融风生水起,上市公司成堆,未来发展被许多人看好,甚至有人认为会超越上海,成为华东第一城。

杭州要立足未来,如果不能将上海的影响力纳入自己的圈子,不能让上海围绕自己的发展,那杭州将会失重,没有了根基。

许多人将上海看成消费城市,这是被上海表面繁华蒙骗了。世界上所有有影响的大公司,比如世界500强什么的,基本上在上海都有办事机构,好些国家在上海有驻领馆,国内所有的科技巨头与上海都有密切联系,而上海的总部经济、研发中心、会展经济,其创造的价值,远远领先国内任何一个城市。

科技不就是互联网,造大飞机、航母才是科技综合实力的真正体现。

一批IT公司给杭州带来了新气象,吉利汽车,海康威视等公司为杭州增加了知名度,但要成为区域中心,必须要有一定的体量才能带得动别人,否则,小马拉大车,会把自己累死。

上海的区域位置靠东海边,国内唯一GDP总量超3万亿的城市,一直以来有国家经济中心称誉,华东区域经济金融中心位置无可替代。

杭州欲想发展得更好,还是先做好围绕大上海这篇文章,发挥优势,别像温州昙花一现,风光一阵就闷下去了。


布衣吴新建


杭州想要超越上海还要走一段路

上海和杭州是一对好CP

群雄争霸赛:杭州PK上海

讲真?上海要成为“环杭州”城市了。以杭州现在的发展速度,准一线城市的地位早已经坐实了,但是杭州真的可以PK上海了?

1. 第一位选手:上海

谈上海首先跑不掉的就是上海的地理位置,上海优越的地理位置,享誉全球。在我国上海优质的地理位置是极其罕见的。另外在全世界也称得上是翘楚。

上海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和浙江两省。

另外,上海也坐拥着长江地带的天时和地利。这使得上海海运、河运优势更为凸显。

一马平川的地形有利于工业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处于山区或者地势较高的地方相比,也减少了建设的支出。

同时长江泥沙每年淤积的新增土地,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生态,冲来的土地更是无形的财富。

自从开埠160多年以来,上海吸引了一批人,其中就包括江苏和浙江的商人。为上海的发展注入了不少的活力。

另外,上海的政治因素更是不用多说,经济特区,自由贸易港口,现在上海作为耀眼的明珠,国家也源源不断的提供着红利政策。

长期受西方文化的浸润,上海作为一座最“国际”的城市,为多层次的发展提供了更大限度的宽容。

2. 第二位选手:杭州

说起杭州,创业之都的实力也同样不能被忽视。

在地理位置上也能与上海较量一番,杭州位于中国的东南沿海,浙江省北部。

是浙江省的政治文化、经济交通、金融中心。作为长江三角洲的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之一,杭州的河运也是十分便利的,京杭大运河运行至今。

得益于京杭大运河和通商口岸的便利,还有杭州闻名遐迩的丝绸业和粮食业,使得杭州在历史上,成为了重要的商业集散中心。

沪杭铁路等铁路的通车,使得杭州的进出口贸易在上海的带动下,轻工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在阿里巴巴等高科技企业的带动下,互联网经济,成为了杭州经济新的增长点。

3. 与其说谁能赢过谁 不如说她们是最好的CP

对于上海来讲,杭州的崛起无疑对上海市非常有利的,一衣带水,二者的发展实际上,是在相互影响共同进步。

上海本来作为一个实力超群的城市,其发展本质上很大是依赖于外力,政府和外国商客的青睐,都是支撑上海的强大外力。

恰恰杭州现在的崛起,正是为上海以后的发展蓄能。

阿拉巴巴等高科技企业为杭州带来的创新与活力,正在影响着上海。

尤其是杭州拥有非常之多的民营企业,所以比上海的上市公司更具灵活性。

以阿里巴巴为首,浙商的战略价值对是十分有裨益于上海的。

“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也同适用于上海和杭州,这两座美丽迷人的城市。

如果你觉得答主说的对,别忘了点赞和关注哦~


懂财帝


看到这样的问题,一百个人,估计至少有九十九人会怀疑提问的人大脑有问题!

然而,确实有人提出了这种质疑,并在网络平台引发广泛的讨论。

事情的起因是近日,著名媒体人秦朔在其自媒体平台发表《致上海——你将沦为环杭州城市,还是勇当众城之神?》一文,文中提出当下有一种言论:“香港、广州正在沦为环深圳城市了,上海、苏州会不会沦为环杭州城市?”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1.上海一直是我国经济中心,贸易中心城市,然而,2016年上海市货物进出口总额为2.87万亿元,而阿里巴巴零售平台当年交易额是3.77万亿元,阿里的目标是2036年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那么谁更像贸易中心?

2.上海是我国传统的金融中心,也是世界六大金融中心城市之一。然而,互联网金融正在迅速扩张,大有挑战传统金融中心的发展趋势。2015年,我国互联网金融十强城市,分别是:杭州、深圳、广州、珠海、厦门、南京、上海、北京、武汉和苏州市为2015年12月排名前十的城市。杭州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互联网金融城市,遥遥领先于上海!

3.未来是物联网主导的经济,杭州已经诞生了阿里巴巴这样的互联网巨无霸——一个阿里巴巴2016年的市值29000亿!

4.2016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排名前10位依次是:深圳、杭州、舟山、珠海、宁波、广州、威海、湖州、中山和绍兴。

5.2015年,中国城市创新十强排名由高到低分别是:深圳、武汉、苏州、杭州、北京、广州、成都、上海、天津、重庆——杭州,领先于上海!

以上五项数据显示,杭州都优于上海!

然而,即便如此,上海真的会沉沦到成为环杭州的城市吗?

笔者认为,不可能!理由如下:

1.以上海拥有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人才、政策、城市治理等优势,决定了上海必将继续扮演着国际经济、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全球科创中心;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国际文化大都市;在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交汇点,引领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参与全球竞争。而杭州,首先,不具备这样的地理位置优势;其次,不具有这样的宏观角色担当历史和经验。也就是说,杭州具有开拓进取的意识和能力,却不具备统帅全局的格局和实力!

2.上海承担着更多更宏大的国家使命。而这个国家使命地位,绝不可能自动实现,必须是国家根据城市的自身条件,结合国家发展战略,统筹规划的结果!这就决定了杭州只能成为一座区域中心,和上海相比只能是附属中心——副中心!

3.要把国家赋予的定位和使命真正变成现实,上海相比于杭州无疑更有历史基础和现实条件。上海的城市文化有一种特别的塑造力,能把气魄变成气质,把雄心变成心思,把立意高远变成不好高骛远,把“事业本身就是生活”变成“事业就是为了更好生活”。在卓有成效的管理和文化熏陶下,随着很多杂质被筛掉,很多可能性也被终结了。

4.历史深厚且独特的企业家文化。历史上,上海不缺乏冒险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并成为企业家的沃土和乐园。所谓企业家精神不是企业人独有的精神,政府、医院、学校、社会组织,一切秉承顾客导向和矢志创新的地方,都可能存在企业家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就会面向未来,不断超越自己,勇敢参与竞争,努力创造更好的用户体验。

今天,企业家精神驱动的平台型和生态化公司正在成为21世纪的主流。


相比之下,杭州拥有企业家的冒险和创新精神,却不具备塑造企业家的气质、宏观视野和社会责任及担当!

比如,对成功了的马云、马化腾,上海会给他们足够的礼遇,但对创业初期默默无闻的马云、马化腾,这座城市可能会忽略他们的存在。上海呼唤“互联网王者”,但绝不会接受那种“大话乱说”、“衣服乱穿”的杭州师范学院的毕业生!

这才是上海的精髓所在,而这种精髓绝不是杭州能够具备的!

最后一点,上海、合肥和北京,是国家三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仅此一点,杭州就不可能超越上海,不仅不可能超越上海,未来还会被合肥超越!


郑瑞文2015


北京是杭州的后花园


二手车不二


上海有多个现代工业支柱产业,宝钢(全国第一),上汽规模超过(一汽+二汽),上海石化(年产值920亿),上海生物医药产业产值(3000亿),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230亿,全国第三),江南,沪东造船厂,机电产业(上海电气,振华港机),航天航空工业(上海商飞+国商发)再加上国家级金融业,信息服务业,物流客运管理,娱乐媒体业等几乎全面领先中国甚至全球。

甚至全球范围来说,如此规模全面的第二,第三工业城市也很少见。杭州除了互联网产业发展领先,还有什么第二,第三产业拿的出手?

对于上海来说,从来以全球城市作为目标,江浙地区城市不掉队就不错了,对于杭州来说,部分产业和地理优势可能连同省的宁波都很难超越,更遑论上海了。


Sean93084531


深圳说要超越上海,后来武汉也说要超越上海,现在杭州又说要超越上海……,3万亿的GDP放在那里,又说比人均GDP,上海公布最低工资标准、人均可支配收入,又说腾讯华为阿里,上海不知声了,默默地在造核航母、大飞机、蛟龙、雪龙、短激光、加速器……上海没空跟喷子玩,有很多事干。


年小辈大


还记得那个“布鲁诺”吗?当年坚持日心学说,被当成异端活活烧死。时至今日“杭心学说”又甚嚣尘上,犹如当年的地心学说。但事实已经证明,并将再次证明,与上海相比,杭州终究只是颗卫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