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你喜歡按照傳統習俗過春節嗎?如:打掃衛生守歲放鞭炮貼春聯拜年?

礦業青山


我喜歡傳統習俗過春節,但不喜歡放鞭炮煙花,我喜歡安靜,在說汙染環境。


凌雲志841


如果回老家過年就是傳統習俗過年,可惜在城裡沒有那種氣氛。而且父母不在了,找不回那種溫暖的年氣氛!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童年的回憶!


我家是滿族人,雖在河北北部,卻保留著東北的習俗,畢竟都是從那邊過來的!一個村莊百十來戶都是一個宗族,有什麼事幾乎都是共享的。那時候家家戶戶都不富裕,每天都是吃著棒子餑餑,高粱米飯。只有過年或來客了,《東北客字讀三聲qie》才吃細糧!


臘月要準備一個正月的食物!首先是做黏面的餑餑,和年豆包差不多,只是個頭比較大。裡面分兩種餡,一種是爬豆的,一種是蘿蔔絲肉渣的。嬸子大娘都來幫忙,包一天整整兩大缸。大家輪流包,家家戶戶都準備。

然後用石磨磨豆腐,弄好幾桶,磨半天。燒豆漿挑豆皮喝豆腐腦,村裡誰來誰喝。最後用大圓扁壓豆腐,留一半,剩一半放外面凍豆腐,天氣冷,一夜就好。


年根就殺豬,男的殺,女的幫忙做殺豬菜。村裡人都來吃,很是熱鬧。連著買年貨,貼對聯,祭祖,吃年夜飯,一件件進行著。


春節早上起來,放鞭炮吃餃子,全家一起去拜年,看秧歌,做遊戲,熱熱鬧鬧過新年。一切都是快樂的源泉,想念而不能忘!有相同經歷的家人們,歡迎留言!


錦繡影視


傳統習俗過春節才有年味

不知道是我骨子裡住著一個老人還是生在小地方或者是被爸媽感染的,從小我就是聽著這樣的歌謠長大的。

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

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滿街走。

所以你讓我旅行過年也許經濟條件還不允許吧,覺得那樣離開父母身邊和老公孩子去旅行好對不住父母,忙活一年,就想團團圓圓的,一家人在一起。

新年新氣象,打掃衛生,必不可少,就算不過年你也要保持家裡乾淨不是嗎!守歲不就是看春晚過了十二點才能睡覺嗎,怎麼你平常都一兩點睡覺,過年了你突然想睡覺了,腦子怎麼了嗎,我有藥你要嗎?大城市的人過年都得找個地方放鞭炮,我這一小鄉鎮的隨便放,我為啥不放,給自己填填彩,貼上對聯紅紅火火的多好,在我們當地有個說法是家裡有人去世了才不能貼對聯,所以為了證明你們家沒人去世你也得把對聯貼上,我要過最傳統的中國年!


逸淇的胖胖媽


謝邀:我還是喜歡按老傳統過年,臘月二十三祭灶王爺爺,灶奶奶,臘月二十四除塵,把家中裡裡外外徹底大掃一遍,窗子擦得窗明寂靜,家裡收拾得乾乾淨淨,整整齊齊,臘月二十五,二十六,親朋好友團拜,二十七,購年貨買雞,買魚,買羊肉,豬肉,牛肉,二十八去買菜,二十九去煮肉,大年三十去祭祖,給祖宗送錢送年貨,讓他們在另一個世界裡也過一個豐盛的年,然後貼窗花,貼對聯,掛燈籠,放鞭炮,給小孩換新衣服,除夕晚上給孩子壓歲錢,初一早上吃餃子,一切都按老傳統辦。









張風琰


從主觀願望還是很喜歡按照傳統習俗過年的,例如備好年貨有利於過年全家吃和春節期間探親訪友用。

尤其是臘鴨臘腸更加要準備多一些,因為同事朋友來訪,就算等不到吃飯時候都可以提前先蒸個臘味喝酒送酒用,做到一邊聊天一邊吃臘味一邊喝酒多愜意啊!

到了年三十晚飯後守歲點“長明燈”還是繼續進行下去的,而年初一和新春期間還是照樣給小孩子紅包以圖個“利是大吉”。

年前打掃衛生這是不變的定律一定要做的,搞乾淨一些不但對自己看到舒服,親戚朋友來到也都給人一種禮貌一一覺得新春的舒服。

至於提到放鞭炮貼春聯方面就免了,因為政府有要求不準燃放以防出現火警,貼春聯是過去農村兒時的年味,現在住進城市了也就少了這方面的延續。

不管怎樣,每當過年時候過來的人都會自然而然的想起童年時的年味,即使今非昔比,想想也是一種甜蜜快樂的!


溪叔夜話


小時候很喜歡,每年臘月中旬左右,村裡就會有殺豬的,我們小孩子就會在邊上看,大人就會把豬尿泡還是什麼東西打上氣給小孩們玩。還有做豆腐的,記得每年我爺爺就會拿黃豆去做豆腐,一篦子一篦子的做,炸豆腐丸子,炸豆腐泡;臘月底還會去趕大集,買春聯,福字,買燈籠,那時候人會非常的多,特別熱鬧!臘月三十,一早就會糊上漿糊,拿著不用的椿箸,抹上漿糊貼春聯,各個院裡的大門上都會貼。煮熟餃子後要放鞭炮,放完後才吃餃子!大年初一早上就會穿著新衣服到各家去拜年,晚上會有放煙花的,特別漂亮!

現在年味兒感覺越來越淡了,街上也沒人,不像原來不管大人小孩都會出來溜達,熱鬧了!


韓小果視界


我喜歡按傳統過春節,打掃衛生買年貨。若北京准許在城區放爆竹時,也買來放。這時放的看的都高興。我還保護著臘月二十三灶君昇天的做法。把灶君請下來燒了(實際上是換新的貼上),讓他昇天,說燒,實際是撕掉。但還買麥芽糖給家裡人吃。


Yuelaifa


是啊!傳統的過年,有喜慶和人文教育蘊涵在內,不單單是吃的文化。小時候可能條件不允許,多數人都是一樣的缺吃少穿,特別容易滿足,所以遇到了高興的事,別人看見了也跟著高興,而且會說:看把你嘚瑟的跟過年一樣。那時候過年,就是有什麼不痛快,大家也會有儀式感似得,讓自己儘量高興一些,特別是大人們,為了孩子能穿上新衣服,吃上好吃的一再節儉,但看著孩子們嘰嘰喳喳高興的樣子,也非常高興。年三十首先要祭祖,貼對聯,掛燈籠,放鞭炮一項項傳統美德禮畢,吃團圓飯,一家人吃著笑著,的確是其樂融融。正月天吃什麼飯,出門拜年都有說法。人人見面打招呼,都是滿臉的喜悅。看燈,送燈,看社火慶年真的是熱鬧非凡。而現在的人沒有了那種感覺,過年就是三十吃頓團圓飯,而且還是飯店裡,年輕人都是旅遊,孩子們都是電子遊戲,祝福都是千篇一律微信群發。當然,社會在進步,思想觀點不一樣了,也許以後我們的後代,可能天天都在過年,傳統的年在他們眼裡,只是一年的結束和新一年的開始。


博70159587


農曆365天的最後一天和來年的第一天,我們的祖先把它叫春節,春節是老祖先給我們後人留下的寶貴財富和精神文化,例如:三十晚上守歲,一家人坐在一起總結一年的成績,一年的收入,還存在那些問題,制定來年的規劃和措施,給小孩壓歲錢,祝福小孩歲歲平安,又長大了一歲,這是大人對小孩的希望,也是對家庭的希望。養成一個良好的家風。打掃衛生由於平時工作忙,顧不上利用春節期間全面乾淨清理乾淨,也叫掃塵,掃除一切不好的東西,迎接新年的到來。爆竹聲聲一歲除,總把新桃換舊符,家家戶戶年年都有新的氣象,新的好收成,所以我最喜歡傳統的春節模式。


慈善老兵


《錦繡影視》等說的很好了,同感。其實,傳統習俗也是有區別的,地域不同,家境差異,造成了人們心中迥異的傳統觀。在不斷髮展的社會文明進程中,‘傳統習俗’也趨於同味同化,但是始終不能統一,這也說明植根於山川沃野的文化是多麼堅強,烙印在人們心底的傳統是多麼任性。

千百年來,在統一的漢文化引領下,具有明顯地域色彩民族風格的傳統被不斷演進傳承,形成絢麗多彩的華夏文明。

中華傳統是豐富深情的,又是相互融通的,這就使我們不論走到哪裡,都能夠從‘’獨在異鄉為異客‘’的初情,很快轉換成‘’此心安處是吾鄉‘’的心態。

人類文明所有的具體形態,都應該是促進社會前進,有利於經濟發展的。且只有適應歷史前進的文明,才有生命力。中華傳統也是一樣,必須在不斷更新形式,豐富內涵,才能延續下去。具體說,中國年,是具有永恆生命力的節日,但是,具體形式,早就開始變化了,交通的發展,廣播電視的普及,幾乎顛覆了‘’接閨女,送女婿,老家門口唱大戲‘’的傳統年觀,而基於安全環保考慮的鞭炮禁放,又使相當一部分人覺得索然無味。但是,只能無奈接受。我懷念曾經的‘過年’,也欣然接受不以我的意志轉移的今天的‘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