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兩個天才兒童計劃,成年後,一個全軍覆沒,一個精英輩出,why?

在超常兒童研究上,美國有兩個大名鼎鼎的天才兒童跟蹤研究計劃。有意思的是,在長達數十年的跟蹤後,其中一個“天才軍團”幾乎全軍覆沒,大部分都成長為普通人;而另一個“天才軍團”,卻大獲全勝,精英輩出。


兩個天才兒童計劃,成年後,一個全軍覆沒,一個精英輩出,why?



頂級心理學家的對決,誰贏誰輸?

1921年,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號稱智商之父的心理學家劉易斯·特曼,開展了一個長達35年的天才跟蹤研究計劃,跟蹤1500多名篩選出來的天才兒童。

1971年,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心理學家朱利安·斯坦利也啟動了一個超常兒童研究計劃,為期45年,跟蹤5000名篩選出來的天才兒童。

兩個天才兒童計劃,成年後,一個全軍覆沒,一個精英輩出,why?

兩個教授都有雄厚的學術研究資源,斯坦福大學和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都是美國排名前五的高校。

在學術方面,劉易斯·特曼更為知名,目前世界各國通用的標準智商測試,就是由他修訂的。在測試智商方面,他是絕對的權威。

然而這兩個天才跟蹤計劃,卻出現了截然不同的結果——



全軍覆沒和大獲成功,造成懸殊結果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兩個天才兒童計劃,成年後,一個全軍覆沒,一個精英輩出,why?


特曼篩選出來的“天才軍團”,沒有一個孩子成長為世人認為的天才,30%的男孩和33%的女孩甚至沒能從大學畢業,就業後也多數在一些相對普通的崗位。最諷刺的是,有兩個未能通過篩選的孩子,最終卻成長為世界上赫赫有名的頂級物理學家。

而斯坦利篩選出來的“天才軍團”,絕大部分成為了行業中的佼佼者,收入高達全美前 5%,不少成為了一流的科學家、世界500強的CEO、億萬富翁,比如數學家陶哲軒、臉書扎克伯格、谷歌聯合創始人謝爾蓋·布林等。

那麼,是什麼造成了這樣差異巨大的結果呢?

答案就是——篩選標準以及後期助力



單一的數學成績標準,為何打敗了全方位的智商測試?

特曼的篩選標準是依據他自己制定的斯坦福-比奈智商測試,也就是以IQ高低為標準。

斯坦利的篩選標準是學習能力傾向測驗(簡稱SAT)的數學部分,以數學成績為標準。

那麼,SAT數學成績為什麼比智商測試更準確?


兩個天才兒童計劃,成年後,一個全軍覆沒,一個精英輩出,why?


大量研究表明,在學習關聯性上,自我控制力>智商。

智商高,在學習初始及學習內容簡單時優勢明顯,但和長時學習、深度學習不相關。

而自我控制力,則決定了整個學習階段的最終水平。自我控制力越強,越容易形成深度學習,獲得成就的比例就越高。

而數學,恰恰是同時體現智商水平和自我控制力水平的學科,聰明的孩子不一定數學成績好,但數學成績好的,肯定是聰明的;同樣的,自我控制力強不一定數學成績好,但數學成績好,自我控制力肯定強。



超前學習對普通孩子不一定有用,但對天才兒童來說是必須的。

兩個天才兒童計劃,成年後,一個全軍覆沒,一個精英輩出,why?

特曼的天才計劃,主要以篩選和跟蹤為主,並未對“天才兒童”進行過多的干預。

但斯坦利卻專門為篩選出來的天才兒童設計了大量的特殊課程與方法,一直持續性地給研究對象提供新挑戰。

最終的結果說明了至關重要的一點:超常兒童更需要針對性地培養。

因為如果對天才兒童放任不理,那他也可能逐步變得平庸。



除了專業測試外,有沒有更簡便易操作的判斷方法?

專業的測評需要去正規的機構,通常需要一個多小時。美國研究超常兒童的權威專家維納教授給了家長一個簡單的判斷方法,她認為,無論在哪個領域,天才兒童都表現出三個共同特徵:


兩個天才兒童計劃,成年後,一個全軍覆沒,一個精英輩出,why?

另外必須強調的是:即使通過超常教育,也不能把一個普通兒童變成天才兒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天才兒童就是天生的。

但合適的教育,能夠使孩子獲得智商上限的成就;不恰當的教育,則會讓孩子“秀下限”。



所有孩子都適用的黃金教育準則

斯坦利研究團隊,通過數十年來對5000個孩子的成長觀測,總結出了以下8條教導孩子的黃金準則。


兩個天才兒童計劃,成年後,一個全軍覆沒,一個精英輩出,why?



最後必須強調的是:超常教育,並不能把一個普通兒童變成天才兒童。

智商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是由基因決定的,不過智商的高低,只是一個起點,後天的努力和環境因素,將會大大影響孩子的終點。

好的教育,能夠使孩子獲得智商上限的成就;壞的教育,則會讓孩子停留在智商下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