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为了防止黄河水断流、枯竭,我们可不可以在黄河的入海口修建堤坝闸门?

正义必胜111


这个问题可以先回顾一下黄河断流的情况,自1972年开始到2000年,黄河有20多年的断流,其中1997年可能是最严重的年份了,断流的天数达到了290天,也就是说1997年黄河有80%的时间处于断流状态,且断流的河段甚至从黄河的入海口延伸至河南的开封河段,长达704km,达到下游河段的91%。

造成黄河断流断流的原因有上游气候偏干的因素,但主要是因为是人类向黄河取水猛增,表现形式有大量取用进行农业灌溉,沿黄各城市引黄河水作为工矿业用水,此外还有域外地方例如河北地区引黄河水补充当地水源等等。据统计50年代人类从黄河的取水量为122亿立方,到90年代增长到了接近300亿立方,有2.5倍增幅。此外黄河下游已成悬河,既无大的支流汇入,又向两岸的平原往外渗水,水量大大蒸发掉了。

那么为什么2000年之后黄河就不断流了呢?黄河流域的降水时空不均,枯水季和丰水季区分明显,在小浪底水库枢纽的建成投入使用,大大增强了国家对黄河调蓄能力,每年都有调水调沙活动。此外黄河的中上游的水土保持工作也有明显的进步。

回到题目,如果简单的在入海口修建堤坝拦蓄黄河水是无法面对1997年如此长河段的断流,此外也容易会造成泥沙在河口的淤积,加大泥沙溯源淤积的能力,黄河的悬河问题更加难解。

那么可否换个思路,在入海口建堤坝不是为了蓄黄河水,而是为了引海水进入冲刷河口泥沙?这个思路在2000年左右由治黄河的专家林秉南提出,目的是造成入海口的河道大幅度下切,使得与放水点河道以上形成落差,产生溯源冲刷,从而使得整个下游整个河道高程下降,解决黄河悬河问题的同时,也可使用海水换取宝贵的淡水,可谓一举多得。

可惜上述思路可能考虑到生态问题没有实施。


昆仑还东国


科技科普促使人们养成理性思考和理性处理事务的习惯——凯腾聚知

要解决黄河水流问题需要从源头处理。末端无法真正解决问题。

入海口有一个入海水量过小海水倒灌问题,还有一个河沙淤积河床抬高问题。以及由这两个问题派生的河堤安全,临河地下水安全问题和大气环境安全等问题

这些问题是困扰黄河治理的大问题但所有的问题都来自于源头水量的枯竭和无法有效调控。

我们国家在治理江河的问题上一直是按照江河存量思路解决问题!在农业,生活,工业以及水电力综合应用上一直没有取得理论上的突破,如小浪底,三峡大坝都还存在现实的学术争论,三峡大坝在汛期和枯水期如何避免二次灾害一直在学界和民间都有争论!

但是,整大型工程一直是各种精英人物(政治人物,水利专家等)或显示当世名利,或期望名垂千古的源动力甚至有较大争议的项目也会得到上马🐴

从增量观点,如果在华北地区建立小型核电站专门进行海水淡化,将海化淡水从华北引到龙羊峡、青铜峡以上对黄河以及西北、华北、东北三地过度开发水系进行系统性补水,解决三北地区工农业生活用水。

这看似是一个出力不讨好的项目,实质上他是以增量思维解决存量问题,并增加一个新的科研领域,既解决三北水资源短缺枯竭的存量问题,又可以拓展一个薄弱领域的深入研究,增加一个100万级的持续的就业通道。


凯腾聚知


修水闸的目的应是为了分流引灌,入海口处流量较大,水量大小、水道宽度都应成正比,按照这个思路,应该可以吧,实际工程应请教专家和相关水工部门。此外,按照明朝潘季驯的束积冲流原理(好象是这么说的,可去搜下),临近闸口附近的主水道可临时采用畜水积压的方法去冲带水底积沙以达拓路多储水的目的——原理就象手堵水管口去冲洗小车,不然可能又会增加一项加高提坝的费用。我现在车上,一时查不到什么有用的支持数据,建议还是多听听专业人士的意见吧!


4737669


治理黄河从源头开始修堤坝,一点一点修下来水就清了


通哥cium


你不知道小浪底大坝吗



钉头七箭书一量子诅咒


光在入海口建坝没什么用 下游两岸会有溃堤危险 但可建阶梯式水坝 每隔几十或百公里建节制闸 方便调度和控制


烟雨蒙蒙410


自然河流都由高向低处流入大海,河口筑坝只能保住近海低海拔河道中的水,抵抗海水涨落对河流的影响,如朝鲜的大同江口拦海坝等。黄河下游有几十米高海拔,当然不可能河口筑坝来保持下游水量,最有可能是调长江三峡处的水势来补充保持下游的水量。


宏微152093847


上游没水关上闸门也借不来水啊! 还得从其他地方为黄河输水 未来 海平面上升 冰川缺水 人类面临的生存困境 超出想象


用户57736978477


这个问题有点难为我了,我是个农村人这样的大事还是有专业人士回答吧。不好意思不敢妄加评论


青藏高原一枝花


可以,十年已改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