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教師面對家長質疑,該以什麼心態?

孫西魚


專業老師,上課不怕慢,只要心中有計劃,明白重難點。不管在學校還是培訓機構,上課一定要備課。備教材知識結構,備上課面對不同重難點的教法,針對不同知識要素選擇不同教輔工具,有時也要提前做好教輔工具的預案,要了解全班所有學生的個性特點,制定因材施教的方案,要以明德樹人的精神來面對學生,老師要站在高度上走上神聖的三尺講臺,帶著愛心面對學生,即使有不講理的家長來質疑,你也有信心與膽量正面回答她:你的孩子也是老師的孩子!


數字張


近年來,家校矛盾日益突出,家長質疑甚至投訴教師的事情時有發生。究其原因,家長方面:一是對教育教師期望值過高,認為教育是萬能的,孩子送到學校就會教育成他理想中的樣子,而現實卻並非如此,因此產生不平衡心理。二是有的家長認為只要孩子送到學校,孩子出現的所有問題都是學校和老師的問題,家長沒有任何責任。加之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學校和老師始終處於劣勢,所有一旦出現問題,他們就指手畫腳、橫加指責。三是部分家長責任心差,做甩手掌櫃,對自己要求低而對老師要求卻很高,特別是特殊家庭的孩子,教育難道非常大。四是部分家長對教師缺乏必要的尊重,在孩子面前對老師說三道四,不能正確對待老師的批評教育,報復心理嚴重。出現問題,不是溝通協商,而是採取對抗拆遷的辦法對抗學校。學校方面:一是教師缺口較大,臨聘教師多,加之二胎政策的影響,教學水平不能保證且部分班級教師更換頻繁。二是我們部分教師的師德素養和業務水平確實有待提高。三是家校溝通不暢,出現問題沒有通過學校直接反映到主管部門,一些小問題反而會產生大影響。基於此,學校以及教師平時就要有針對性的做好家校溝通工作:一是要有針對性的進行家教講座,提高家長的認識水平及家庭教育能力。對學校工作能給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二是不斷加強教師師德建設,提高專業素養。樹立優秀教師典型,加大宣傳力度,營造尊師重教氛圍。三是對教師進行家校交流方法技巧的培訓,減少不必要的摩擦,減少矛盾衝突。四是充分發揮家委會的作用,要在家長微信群中傳播正能量,抵制不良習氣,營造良好班風,家校溝通協調配合,共同做好工作。





芳草老師


大家好,我是教育領域創作者,同時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一直堅信好的教育,還是應該給人帶來成功體驗。

教師面對家長質疑,該持以什麼心態?我的看法如下:

1.

你應該瞭解孩子的情況,只有明確了孩子的情況,你才能向家長說明你這樣上的原因,比如孩子基礎薄弱,需要把基礎補好在練習題!

2.可以解釋是因為培訓機構要求這樣上課,由於課程進度的原因,如果家長覺得孩子接受不了,你在調整!

3.至於你說的心態,現在相當於服務行業了,肯定是要照顧家長的感受的,下來多多和孩子溝通,主動和家長溝通孩子存在的問題,讓家長感受到你對他孩子的關注,這樣才不會受投訴。

祝願早日拋開煩惱!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分享,希望能對讀者有所啟發。謝謝大家!歡迎關注!歡迎在評論區發表自己的看法!


Today物理


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足矣。

首先,要努力提高自己業務水平。我一直相信別人對你的態度是自己掙的,如果我們是一位業內專家,或者說是一位名師,我相信家長會拎著東西找上門,和顏悅色聽你安排的,而不會指手畫腳。

其次,平日裡應該有專業教師的姿態。培訓機構老師,尤其是小機構老師,在家長眼裡的分量本身就輕點,外加機構要求老師服務好學生和家長,老師就會情不自禁的放低姿態迎合家長,久而久之你就完了。

最後,如果你認為自己的方法方案是對的,是能夠帶出好成績的,那麼就堅持下去。試問,家長能把自家孩子帶好還用送到你這裡來嗎?你才是真正的決策者,別搞反了,否則不僅帶不出成績,還會兩頭不是人,最終不歡而散。

希望能夠幫到你。


恆佳培教育曹老師


隔行如隔山,家長對於教師這個職業瞭解得並不多。他們以為老師可以隨時隨地看微信,覺得肖老師應該也是這樣的。

矛盾就是這樣產生的,每個人都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從利於自己的角度出發,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記得雷夫曾經向中國家長提出4個希望:每天和孩子一起吃晚飯;不要在孩子的房間放電視、電腦;每個孩子都要學習音樂;讓孩子早點睡覺。這4個“希望”大量中國家長沒有做到。

每個人都喜歡站在自已的立場上看問題,率先質疑老師的家長,是不是在平日裡已經積累了一些對老師的怨氣呢?以 怨報德的家長,會不會完全不知道老師對孩子的好呢?而其他跟風的家長,也許就是跟風,不一定是出於惡意的起鬨?

每個人面對委屈表現各異,有暗自傷心默不作聲的,也有不吐不快大吵大鬧的,更有一氣之下憤然離去的。

但不管怎樣,首先一定要保持冷靜,衝動是魔鬼,在頭腦發熱、心亂如麻的時候不要輕易地決定任何事情,一定要三思而後行。受到委屈已經夠難受的了,千萬不要因此惹出更大的麻煩,給自己添加更多的煩惱。

冷靜下來後首先要分析問題究竟出在哪兒,自己受委屈的根源到底是什麼,一定要把原因分析透徹。

要調整好心態,因為不管在哪兒工作,都有可能會受到委屈,說得直白點,家長的孩子在你手裡,家長和你交流時多少還是比較剋制內斂的,換了別的工作,人家還不一定對你這麼客氣呢。人生路上受委屈是常事,傷心流淚之後要能夠及時振作起來,不能一下子就把所有的家長都否定了。

為了避免下次再遭遇類似的委屈,必須從某些方面改變自己,吃一塹,長一智,只有這樣你受的委屈才有意義,才能使你思想更加的成熟,處事更加的老練,也許工作之中所受到的委屈正是你走向成功的墊腳石。

你若愛,生活哪裡都可愛。你若恨,生活哪裡都可恨。你若感恩,處處可感恩。你若成長,事事可成長。是的,事事可成長,有時候,植荒十年,才能換得一時春生。可是一旦春生,就永不荒涼。教育路上,需要有這樣堅定的信念,強大的內心。


哈爾濱數學教師宋鵬程


你好啊,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作為一個家長,同時也曾擔任過某平臺老師,我想這種心情我比較理解。

首先很理解你的心情,老師真的不好做,尤其是培訓機構的老師不好做,因為你只有一個,孩子卻有很多,講課時肯定得跟著多數孩子進度走,這時候問題就出現了,有的孩子學的快,家長嫌進度慢;有的孩子學的慢家長又嫌進度快。那麼到底該咋辦?

面對你的問題,首先放平心態,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可以在群裡進行投票決定,看看多數孩子家長的意見,如果多數家長都認為進度慢,那麼就適當提高進度,同時一定要讓孩子做好課前預習。這樣不但有助於提高上課進度 還有助於提高課堂質量,然後告訴覺得進度快的部分孩子如果哪塊有問題課後可以和老師進行溝通。反之如果只有個別家長反應進度慢,而多數家長認為正好,那麼肯定要跟著多數走,群裡意見公開透明,學的快的孩子家長也不會太過刁難,多磨練就習慣了,不要著急。

這只是我個人觀點,希望能夠幫到你。





薄荷微涼雨


“老師,我想問一下,為什麼孩子寫的字那麼亂?平時我在家看著他寫作業都是很好的,在學校裡就會寫的很亂個個字都是,我想知道原因出在哪裡?是每個孩子都是這樣,還是隻有我家孩子這樣?”近日,在一所學校的一年級家長群裡,有家長對孩子寫字比較亂問題向老師提出了質疑。然而這一質疑卻引發了老師的不滿:“這麼多學生我哪能隨時看著他”從而出現了教師與家長不和諧的局面。

毫無疑問,學生寫作業比較亂並不是教師教的,家長的質疑也並非沒有道理,孩子寫的亂家長想知道其中的原因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但從家長和教師的對話中,可以看出,家長的提問有點誇大其詞,老師的回答缺乏冷靜思考。在雙方心態不同的情況下,其溝通不僅達不到效果,而且會造成不必要的緊張關係。

常言道:“惡語一出話傷人,好話一句暖人心。”長期以來,教師和家長的矛盾,往往是從不融洽的溝通開始的。在一般情況下,教師在回答家長的問題時,態度較為強勢,當遇到強勢的家長時,很容易引發爭執和矛盾,很容易形成惡性循環。

面對家長的質疑,作為教師要保持一顆平常的心態。一方面,家長群是一個具有不同素質的“社會團體”,教師對待家長的提問,回答必須嚴謹,以免讓家長誤解。另一方面,教師與家長溝通,教師要放下架子,擺正擺好自己與家長的位置。

首先,教師要學會體諒家長的心情,要理解家長在孩子教育問題上的焦慮。儘管在教師與家長關係中,教師起主導作用,但在人格上和家長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別。況且,家長是對孩子學習上出現的錯誤進行質疑,說明家長重視孩子教育。為此,教師在回答家長的問題時,自己先要反思,要客觀的分析問題的癥結所在,與家長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才有利問題的解決。

其次,教師要學會傾聽家長的叨嘮。傾聽既是老師對家長禮貌的表現,也是對家長的尊重的態度。“金無赤金,人無完人。”做為教師,即便經驗豐富,理論修養深厚,也難保把複雜的教育工作做得完美、不出差錯。況且隨著整個民族素質的提高,家長的水平也在不斷提升,他們的許多見解值得教師學習和借鑑。其實,有時家長比教師更容易發現教育過程中的問題,正所謂“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因此,面對家長的質疑和叨嘮,教師要放下“教育權威”的架子,虛心聽取他們的批評和建議,以改進自己的工作。這樣做,也會使家長覺得教師可親可信,從而誠心誠意地支持和配合教師的工作,維護教師的威信。

另外,注意說話的技巧,不要因為家長的質疑亂了方寸。教師和家長的職位不同,責任也不同,但目標一致。如果家長的質疑觸及到教師的難處,教師首先保持的是一顆平常的心態,這樣對家長提出的問題才會冷靜的思考,切莫語言過激,把所有的責任推給家長。“話說三分,巧說為妙。”在家長群裡教師解疑的技巧和理性的回答,不僅反映了教師的知識水平和道德修養,更容易促進家長對教師的信服與尊重。

最後,孩子寫字亂不外乎兩個原因。一是孩子沒有掌握筆順規則,學習要求過高,學生達不到這一學習目標。二是,學生習慣差,寫字只有任務觀沒有質量觀。如果教師對於家長的質疑,以平和的心態來解答,也不至於說出“我盡力了,有要求向教育局反映,兩個啟蒙班的數學,你來試試!”這種不負責任的話來。

誠然,老師的工作是辛苦,特別是在狠抓教學質量的學校,進行兩個班啟蒙班的數學教學,且班額又足,難保顧及到每個孩子都達到學習要求。教師的教學負擔和質量壓力也需要得到家長的理解和支持。但這不能成為教師排斥家長質疑的理由,更不能進行責任轉嫁。“敬人者,人恆敬之。”作為教師只有保持一顆平常心,才能正確看待成敗得失,與家長平等交流。如此才會在同一目標上實現共贏。


A葡萄putao


常言道:“惡語一出話傷人,好話一句暖人心。”長期以來,教師和家長的矛盾,往往是從不融洽的溝通開始的。

在一般情況下,教師在回答家長的問題時,態度較為強勢,當遇到強勢的家長時,很容易引發爭執和矛盾,很容易形成惡性循環。

個人認為,面對家長的質疑,作為教師要保持一顆平常的心態。一方面,家長群是一個具有不同素質的“社會團體”,教師對待家長的提問,回答必須嚴謹,以免讓家長誤解。另一方面,教師與家長溝通,教師要放下架子,擺正擺好自己與家長的位置。

首先,教師要學會體諒家長的心情,要理解家長在孩子教育問題上的焦慮。儘管在教師與家長關係中,教師起主導作用,但在人格上和家長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別。況且,家長是對孩子學習上出現的錯誤進行質疑,說明家長重視孩子教育。為此,教師在回答家長的問題時,自己先要反思,要客觀的分析問題的癥結所在,與家長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才有利問題的解決。

其次,教師要學會傾聽家長的叨嘮。傾聽既是老師對家長禮貌的表現,也是對家長的尊重的態度。“金無赤金,人無完人。”做為教師,即便經驗豐富,理論修養深厚,也難保把複雜的教育工作做得完美、不出差錯。況且隨著整個民族素質的提高,家長的水平也在不斷提升,他們的許多見解值得教師學習和借鑑。其實,有時家長比教師更容易發現教育過程中的問題,正所謂“旁觀者清,當局者迷”。

因此,面對家長的質疑和叨嘮,教師要放下“教育權威”的架子,虛心聽取他們的批評和建議,以改進自己的工作。這樣做,也會使家長覺得教師可親可信,從而誠心誠意地支持和配合教師的工作,維護教師的威信。

第三,注意說話的技巧,不要因為家長的質疑亂了方寸。教師和家長的職位不同,責任也不同,但目標一致。如果家長的質疑觸及到教師的難處,教師首先保持的是一顆平常的心態,這樣對家長提出的問題才會冷靜的思考,切莫語言過激,把所有的責任推給家長。“話說三分,巧說為妙。”在家長群裡教師解疑的技巧和理性的回答,不僅反映了教師的知識水平和道德修養,更容易促進家長對教師的信服與尊重。

其實,孩子寫鬥筆畫字不外乎兩個原因。一是孩子沒有掌握筆順規則,學習要求過高,學生達不到這一學習目標。二是,學生習慣差,寫字只有任務觀沒有質量觀。如果教師對於家長的質疑,以平和的心態來解答,也不至於說出“我盡力了,有要求向教育局反映,兩個啟蒙班的語文,你來試試!”這種不負責任的話來。

誠然,老師的工作是辛苦,特別是在狠抓教學質量的學校,進行兩個班啟蒙班的語文教學,且班額又足,難保顧及到每個孩子都達到學習要求。教師的教學負擔和質量壓力也需要得到家長的理解和支持。但這不能成為教師排斥家長質疑的理由,更不能進行責任轉嫁。“敬人者,人恆敬之。”

作為教師只有保持一顆平常心,才能正確看待成敗得失,與家長平等交流。如此才會在同一目標上實現共贏。





喵小羅老師


首先你要放心自己的心態,教師這個行業算是服務行業,我們要面對形形色色的學生和家長,一個人一個脾氣,我們當然不能保證讓每個人都滿意,所以遇到家長反映問題時自己一定不要太焦慮,先把自己的狀態調整好。

當然既然我們是服務者,肯定是要儘量讓被服務的人滿意。我們要找出家長反應問題的原因,然後有針對性的解決。比如題主你說的這個問題,第一次授課沒有經驗,那就可以多觀摩一下週圍有經驗的老教師是怎麼上課的,一般來說有經驗的教師都能控制好課堂的節奏,讓學生跟著他走。任何工作都需要學習摸索,我第一年上班的時候都是聽一節講一節。不要覺得聽課浪費時間,其實利用好聽的課還能一定程度上幫我們節約備課時間。如果你是線上授課周圍沒有人的話,就去往上找一些優質課視頻,看看一節課怎麼安排。然後是家長反應的這個進度問題,不同的孩子接受能力和反應能力都不一樣,對課堂的感受肯定也不一樣。我發現有的學生上課是真的很輕鬆,就是在玩著學,然而學的也很好。有的學生上課努力,下課用功,成績還是一般般。對課堂的接受與反應跟學生個人能力有很大關係。我們要把這些跟家長解釋明白,請他們理解我們。或者跟領導申請一下,能不能根據學生接受程度安排班級。

我們這個行業不可避免的要跟家長打交道,我們當然會盡力讓家長滿意,但是也絕不能委屈自己。題主加油。


conanhaibaraai


個人以為,面對家長的質疑,教師任何時候都應抱著真誠相處,坦誠相待,虛心接受,共同探討的開放心態,化解矛盾,解答疑惑,解決問題。我從事班主任工作近三十歲,所教班級有十多個,關於班級、學生事務與家長打交道無數次,但沒與任何一位家長有過過節。其根本或許就在於我與家長的處事態度。我每接一個新班,跟家長們說的第一句話幾乎都是“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進了一家門,就是一家人。”之類的話。其目的就是要告訴他們“一家人不說兩家話”,只要是對我,對其他老師,對學校等有意見和建議,就可以直接以面談、電話或書信等方式,與我交流、探討,我一定盡最大努力妥善處理,儘量達到家長的要求。記得剛接一個畢業班的時候,由於個別班主任鼓動家長阻止學校重新分班而鬧事。那天上午,當學校貼出班級花名冊以後,我站在教室內的講臺旁迎接學生來。只見一個眼戴墨鏡、脖掛金鍊、手戴金戒指的家長,領著一個胖乎乎的小女孩,出出進進了三四次,才把孩子安排在座位上。然後乜斜著眼睛看了我好一會兒,才不情願地走出了教室。當時,我們學校的書記都望著他打怵,而我不但一點兒都不懼怕,而且也沒有生氣。直到事後依然客客氣氣地跟他說:“Y師傅,你若覺著孩子在這個班不理想,自己就趕快聯繫好,想去哪個班直接去就好。我一定支持,絕不會阻攔。”後來,他思慮再三後,不僅讓孩子留在了這個班,而且成了支持班級工作的主力軍。試想,如果當時我看到他不禮貌的行為稍微態度差點兒,可能會是另一種結果啊。三年級剛接這個班時,與我一起接班的XX老師,因為體罰學生和課堂教學組織渙散,使得四位家委會成員帶著家長的訴求,每個星期一來向校長提要求,星期五來要答覆;若問題得不到滿意解決就繼續上訪。逼得兩位副校長袖手旁觀,正校長在外地學習利用晚上跟我探討如何說服家長的問題。我化整為零,分批次與家長談心,經過多半個學期的努力和溝通,才得到家長的諒解。針對現在的線上直播,某天下午,一位家長突然給我發微信說“能否要求孩子觀課時做筆記,再多佈置些家庭作業。”看到她的信息,我與她從學校要求、學習效率、學生學習態度、作業上傳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溝通,最後,達成了一致的觀點……總之,這樣的事例頗多,我不再一一贅述。所以,教師面對家長的質疑,絕不能固執己見、抱殘守缺,要有足夠的耐心,真誠相處,坦誠相待,善於聽取家長的意見,敢於承認自己的不足,作家長的貼心人,與家長共同探討,改進教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