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关羽之死,庞统之死,夷陵之战,哪个才是刘备成败的转折点?

风一样的小菇凉


东汉末年纷争,最终魏蜀吴三家胜出。三国主公,孙权有父兄基业,曹操有挟持天子号令诸侯的优势。独独刘备成事最不易,不过据此也可知刘备本事。刘备如此英豪,却最终大业未成而病逝白帝城。

庞统之死或关羽之死时就已暗示了刘备败局吗?还是刘备败于夷陵之战呢?

庞统足智多谋,号称凤雏,堪与诸葛亮比肩。可惜的是,庞统归顺刘备不足五年,便战死雒城。其实,庞统之死对刘备而言不只有弊,而且他并未影响大局。首先,凤雏虽死,卧龙犹在。庞统最为人称道的功绩便是助刘备入蜀得川。他向刘备献上中下三条密计,刘备采纳其中计,先擒杀守城将领,再进兵成都。依计而行,果然攻克成都。但是相较之下,诸葛亮的功绩更多。因而,就算庞统已死,有诸葛亮在刘备身侧,实现三足鼎立也只在早晚而已。

除此之外,庞统之死让刘备出师西川变得名正言顺。刘备意图攻取西川,却又师出无名。以仁义而闻名天下的刘备断不能如此行事。在正史中,庞统率兵攻雒城时,被流矢射中而亡,刘备对此十分痛惜。庞统一死,刘备打西川完全可以说是为军师报仇,一来师出有名,二来激励士气,算是一举两得。因而,庞统之死对于蜀汉大局影响不大。

关羽之死对于刘备影响极大,但是也只是加速了刘备失败,并不是刘备失败的根本原因。首先,关羽身为刘备结义兄弟,又是蜀汉名将。他败走麦城后,刘备可谓痛失臂膀。当时蜀汉悍将何其多,关羽之死虽然影响甚大,却不至于让刘备因无可用之人而败北。其次,关羽一死,他所守的地盘荆州也被他人所得。汉献帝在许昌,与关羽军相隔很近。曹操为避关羽锋芒,都曾想要迁都。后来在谋士劝说下,才想联合东吴对抗关羽。荆州乃是蜀汉要地,荆州一失,刘备自然痛心疾首。

庞统与关羽之死虽然都对刘备影响极大,但最终让刘备失败的还是夷陵之战。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屡屡犯错,这才导致败北。首先,蜀汉成立不久,政局未稳百姓未定,刘备却不顾劝阻贸然进攻,蜀汉的经济基础早已决定了必败的局面。其次,刘备为关羽报仇心切,战争准备不足就出战。如此求胜心切的刘备理智全无,被引入兵力难以展开的山地地区。刘备此次出兵依靠的就是兵多势重,然而在山中优势全无。最后,陆逊其人不容小觑,他的火攻之法让蜀军全线崩溃,刘备只能铩羽而归。

夷陵之战中,不仅士兵伤亡多达八万余人,而很多军用物资也丧失殆尽。除此之外,很多名将阵亡于此战中。刘备虽然逃到了白帝城,但他本就病重,加之兵败如山倒,最终只能含恨而终。可以说,夷陵之战是刘备的最后一败,也是他最惨烈的一败。

刘备其人善于隐忍,又喜怒不形于色。贸然发动夷陵之战不是他的风格,这实在是报仇心切下的感性之举。如果没有夷陵之战,可能三国的最终结局又要另当别论了


邓海春


一、庞统之死

战死雒城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调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带兵攻克白帝、江州、江阳。不久,刘备包围雒城(现今的德阳广汉一带)。庞统率众攻城,被飞箭射中,死去。时年三十六岁。刘备极为痛惜,一说到庞统就流泪。为表彰他的功勋,任命他的父亲为议郎,后升任谏议大夫。刘备追赐庞统为关内侯,定其谥号为靖侯

二、关羽之死

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关羽不顾来自东吴的威胁,率军攻打樊城的曹仁。并派人深入曹魏的占领地区策反。曹操派于禁助战,关羽借汉水淹曹魏七军,生擒于禁,威震华夏,曹操打算迁都以避关羽之锐。司马懿等建议联合孙权,要孙权从关羽背后袭击。曹操采用此策。孙权派吕蒙等做好了准备,并在十月出军,而且将要进攻的战略告诉曹操曹操命人将情形告诉关羽。但关羽看到了之后,犹豫不决,又耽误了时间。羽的手下守南郡的太守糜芳,将军士人平常皆受关羽的轻视感到不满,孙权派人来诱降,二人便投降了孙权。吴军以蜀军将士的家属为人质,出兵配合曹军,前后淹击蜀军,蜀军溃败。关羽仅带着少量的随从向蜀军控制的上庸撤退。在接近蜀境的麦城关羽竟被吴军的一个小将马忠生擒。关羽被擒后,坚决不降,被东吴斩杀。

三、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夷陵猇亭之战。爆发于221年(蜀汉章武元年),结束于222年(蜀汉章武二年),是三国历史上东吴(孙权)和蜀汉(刘备)为争夺战略要地荆州南部五郡(南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而进行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夷陵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国历史上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夷陵猇亭之战。爆发于221年(蜀汉章武元年),结束于222年(蜀汉章武二年),是三国时期东吴(孙权)和蜀汉(刘备)为争夺战略要地荆州南部五郡(南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而进行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夷陵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国史上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这三大战役就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

四、综合分析

大致介绍完,三个事件的发展顺序,先庞统之死,后关羽之死,再后来夷陵之战。庞统的死亡等于是让刘备自断了一臂。我们知道一个失去手臂的人是完全残废的,所造成的损失也是无法估量的。最后,刘备无法问鼎中原,这与失去庞统绝对有很大关系。我们试着分析一下那段历史,如果庞统不死,那是否就可以不会有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之后被杀?当时无论诸葛亮还是庞统如果能在荆州驻守,凭借他们过人的智慧和能力,他们可以轻松地保卫荆州。即便是东吴的吕蒙,还是陆逊是一个有多么才华的青年才俊,他们都不能不敢轻易的出兵荆州。再换言之即便是诸葛亮和庞统没有留在荆州,刘备阵营即便是失去荆州,也不能从根本上破坏蜀国的实力,动摇其根基。关羽失去荆州之后,如果诸葛亮和庞统互相劝说之下,也许便能说服刘备不要贸然出兵伐吴。即使刘备不能被说服,刘备依然出兵东吴为关羽报仇,刘备一定会带庞统或诸葛亮其中一个去,俩人是何等才能,即便陆逊个人能力再高我也绝对不会超过诸葛亮和庞统,这样的情况下刘备岂会遭遇人生最大的失败—夷陵之战。

蜀汉怎能会被陆逊火烧连营,狼狈败逃?蜀汉的精锐何至于损失殆尽?

五、个人观点:

从表象看,夷陵之战,蜀军损失惨重,刘备病逝,导致后来北伐人力物力不足的重大原因,是历史的转折点。





徐氏客卿


汉中之战初期,身在邺城的曹操,为了减轻夏侯渊的压力,写信给襄樊的曹仁,向荆州地区的关羽进行佯攻!同期,刘备以相同理由,传令要求关羽挑逗襄樊,迫使曹操放弃汉中。鲁肃死后,东吴也开始担心悍将关羽已无顾忌,会犯神经进攻江夏!一时间,荆州风云突变,而关羽成为关键!



由于汉中与合肥战事长期纠缠,吸引了大量吴魏蜀的主力。荆州长期相安无事,三方投入兵力都不多!就局部而言,关羽在荆州军力,还占据相对优势!关羽荆州兵力在四、五万之间,曹仁驻守襄樊仅一万左右(后于禁带三万多,徐晃带两万不到),吕蒙陆逊的部队两万不到。此番关羽的求战方向,决定三国历史走向!是路攻襄樊,还是水取夏口,成为当时江湖最大的悬念!

为了摸清关羽口风,孙权派诸葛瑾前往公安提亲!曹操不愧是枭雄,不顾汉中新败尴尬,因担忧汉中、荆州、合肥三线作战,寄望当年厚待关羽的旧情,也派出蒋济率团前来公安,找关羽求和!


刘备称王后,拜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荆州是战是和,完全由关羽做主!所以,吴魏越过刘备直接找关羽和谈,是有根据的,也是现实的!当时的交通条件下,去西川找刘备谈,即便谈成,还未来得及通知关羽!估计关羽的青龙偃月刀下,早已血肉横飞!

关羽拒绝诸葛瑾提亲,非“虎女配犬子”无稽之谈!毕竟关羽已是蜀国二号人物,岂能如此拿国家大事开玩笑,一点资质水准都没有!这类说法,简直就是在给关羽抹黑!


政治联姻应是这样,孙权儿子提亲,依惯例先提亲刘备女儿,不然就是瞧不起刘备!如果刘备婉转,对方认可关女,顺理再找关羽提亲!现在孙权直接找关羽提亲,明显是离间关刘情感,寄望拉关羽下水,直接收购荆州!这是义薄云天的关羽万不可接受的!

诸葛瑾还带着东吴间谍组织解烦营一干人来的。来公安表面是提亲,其次是探口风,更深层次是调查前不久发生刺杀甘宁的凶手!因为凶器是蜀产新式连弩,据查来自荆州!


据可靠消息,刺杀甘宁,有可能是东吴的江东系干的!吕蒙身染重病,向孙权举荐甘宁为大都督,但是江东系犯颜进谏,举荐陆逊!江东系与荆州士族联姻数百年,他们素来反对打合肥,主张收回荆州,而且荆州士族积极配合!

孙权是个隐忍的人,江东系为了确保陆逊上位,冒险干掉甘宁也是大有可能,但是这是触犯帝王底线!所以孙权表面不动声色,暗地派只属于自己一派的诸葛瑾暗地调查凶手,以便戡乱!

然而,事情发展相当诡异!突然某一天夜里,曹魏使团,与江东代表队,均遭突袭!除了曹魏团长蒋济、东吴队长诸葛瑾等首脑们幸存,其余均无幸存!一时间,曹魏与东吴罕见联合发表声明,表示谴责,大有抱团起诉的气势!


本来是香饽饽的关羽,因为这个突发事件,一下子成为弃子,面临两个敌人的联合进攻不利局面!关羽毫不在乎,死抱《隆中对》不改,某夜悄悄起兵,杀向麦城,开始征伐襄樊不归之路!因为这天夜里,他的情报机构秘密接待了秘密来到公安的甘宁,代表淮泗系与关羽荆州签订“五年互不侵犯条约”!

约定五年期间,关羽攻打襄樊奔宛城,江东淮泗系攻打合肥乃至徐州,一起撕咬曹魏这块大肥肉。五年以后,再论荆州归属!江东的军权均在淮泗系手中,关羽守荆州十年,一直在与此系的鲁肃、吕蒙协议合作,资信一直良好!

谁知道,甘宁在归途中被人刺杀!不久,相当于蜀国军统头子的法正来信提醒关羽,甘宁在公安被杀后,合肥战事减缓,传言孙权已从合肥返回建业重新调整战略,曹操一派董昭前往东吴,密签停战协议!

关羽深感年岁不饶人,此战无论成败都是最后一战!只要速战速胜,直捣许昌,成就大哥帝业!可见关羽中毒隆中对多深!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傅士仁早已投靠东吴,在他主动下,白送为甘宁报仇的吕蒙一个公安。什么白衣渡江,纯属瞎编!诸葛瑾赶至江陵,连哄带吓让糜芳献出江陵(糜芳经年倒卖军粮给东吴,诸葛瑾拿出交易账本相胁)!接着宜都、秭归、夷陵等相继投诚!大好形势,在后方献城风潮中,丧失殆尽!

令人费解的是,曹操都来得及分派三批大军增援襄樊,为何不见刘备派来一兵一卒支持!包括离战场最近的西蜀悍将孟达刘丰,竟敢见死不救!隆中对,竟然变成关羽的独唱,大哥与军师连半点和声都没有!或许刘备正在盘算,万一关羽北伐成功,救出汉献帝,自己将如何自处?!



关羽之死,实际上成为刘备集团成败的转折点!庞统之死,只能说是事业发展中受挫,但很快疗伤止血,不影响团队发展走向巅峰;夷陵大战,实是关羽之死的必然结果,相当于大盘震荡激烈一点,加速退市的趋势!

关羽之死,暴露了刘备集团在取得汉中大捷后,由弱变强趋势面前,面对有可能存在“吴魏联盟”估计不足与应对不力,导致由盛而衰一大惨剧。尽失荆州,这时西蜀已彻底沦为瘸腿帝国,失去逐鹿中原的功能,是十个汉中大捷也无法弥补的损失!最为关键的是关羽之死,打破了蜀军军魂关羽不可战胜的神话,也导致两个军需官敢砍张飞的脑袋的必然!这是典型战略出了问题!

关羽之死,刘备集团失去战略重地荆州,成为边陲小国;关羽之死,代表着刘备集团军事技能严重退化,随便那个不知名小将,都能要了刘关张性命;关羽之死,表明刘备军事集团新陈代谢出了问题,与其说刘关张背牌,不如说是“老骥伏枥”累死的!欣欣向荣的刘备集团,从此一蹶不振,犹如一个失去元气的武功高手,心有余而力不足地眼看帝国陨落!

(欲知谁杀死魏吴和谈使团,谁杀死甘宁,请听日后分解)


云子落


实际上无论是关羽之死,还是庞统之死,或者是夷陵之战其实都不是刘备失败的转折点,而刘备失败的真正转折点是法正的去世。

为什么关羽之死不是刘备失败的转折点?

很多人认为关羽的死引发了后面刘备为关羽报仇讨伐孙权,结果刘备在和孙权的夷陵之战惨败,导致刘备的一手建立的蜀汉政权受到了重创,其实刘备讨伐孙权是主要原因是孙权堵住了刘备北伐扩张势力的有利位置,刘备为了夺回北伐扩张的有利位置,向孙权发动了进攻,为关羽报仇只是一个顺理成章的借口,也是为了防止曹魏从背后偷袭。


要是刘备想报仇,早就在关羽死之后就开始报仇了,而不是等到,自己称帝之后。所以关羽之死并非刘备失败的转折点。

为什么庞统之死不是刘备成败的转折点?

庞统的死只是一场意外罢了,有种说法叫做神学说,就是说庞统得是上天安排的,庞统死的地方叫做落凤坡,和庞统的凤雏称号相对应,也就是说上天要让庞统死在落凤坡,而庞统自知此地是上天的安排便前去领死,要不然作为一个军师,应该是出谋划策,那有前去探路的。


庞统的死,虽然领刘备伤心,但是对于整个局势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影响,最后刘备依旧取得了汉中的胜利,建立了蜀汉政权。

为什么夷陵之战不是刘备得成败得转折点?

对于夷陵之战其实质疑是最多的,之前我也是认为,夷陵之战是刘备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为什么呢?夷陵一战,刘备带走了几乎一大半的精锐部队,可以说是蜀汉的全部精锐,结果全部折在了夷陵,导致蜀汉一蹶不振。刘备也不久病逝。


其实,夷陵之战虽然失败了,但是却给了蜀汉的发展的机会,统一了南方,并且从农业,商业上发展了南方,给了后来诸葛亮北伐曹魏,有了很大的支持,这是刘备在位时没有的。

所以夷陵之战不是刘备成败的转折点。

真正的转折点是法正的去世,为什么呢?

法正和刘备的关系,就好比曹操和郭嘉得关系,说什么都能听的进去。

法正在的时候,主管军事,而诸葛亮被安排到了后方,看的出法正在刘备心中的地位,高于诸葛亮。


就像诸葛亮所说:“若法孝直还在,便能够制止主上东征;就算不能制止,若随行东征,一定不致大败而归。”

如果法正不去世,也就没有后面的夷陵之战,法正会劝刘备统一南方,大力发展南方,随后寻找时机北伐曹魏。

即便劝不住,也能在夷陵之战中取得一定的胜利,逼迫孙权和谈,让出荆州部分,五五分,有了荆州为跳板,北伐之路便能成功。

结果法正早逝,让刘备由盛转衰。


历史黔


关羽之死可以说是夷陵之战的导火索,夷陵战败是刘备的转折点。刘备的实力从兴起到强盛到衰败经历了三个阶段。

刘备未有得到诸葛亮以前可以说是颠沛流离居无定所,但自从有了诸葛亮的辅佐,从此以后的发展就是顺风顺水的,直到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以后刘备才有了一块真正属于自己的根据地荆州,此时刘备的事业也才算有了起色。



通过几年的发展和维护荆州也算稳定了,公元212年西川刘璋邀请刘备进川帮助平息内乱,这给刘备本想夺取西川创造了契机,由于西川刘璋为人懦弱多疑,在刘备领兵北上抗拒张鲁的时候,刘璋趁机断绝了刘备回到蜀中的退路,于是在无奈之下,公元214年刘备率领部队攻进成都,将成都围攻数日,最后逼得刘璋出城投降,交出了整个城池,从此整个西川就这样落入了刘备之手,此时的刘备已经拥有了荆州益州两郡之地,为他以后得北伐打下了坚实基础。

经过几年的发展,蜀中也已经都稳定了下来。公元219年刘备挥师北伐,在汉中与劲敌曹操展开了决战,最终刘备大获全胜,从此也夺取了汉中之地,拥有了两川之兵,同年秋天在汉中进位汉中王,这时刘备的实力算是达到了巅峰可谓是如日中天,此时是刘备最为强盛的时期。

同年关羽也率领荆州方面军浩浩荡荡开始向襄阳、樊城开进,一路之上也是势如破竹,斩庞德水淹七军降服于禁,等等可谓是进展的非常顺利,就连远在许昌的曹操就感到了危机。


但万万没想到是他的大后方出现了问题,东吴在此时偷袭荆州,荆州守将糜芳不战而降,此时的关羽在樊城前线与守将曹仁处于相持不下。可谓是两面受敌,由于樊城久攻不下,关羽决定撤军回师荆州,但此时的荆州已经被东吴所占领,关羽只能率军进入麦城,此时的关羽孤立无援,坚守麦城。孙权派人诱降关羽,关羽伪称投降,在城头立幡旗,假做军士,自己却逃走,只有十多骑跟随,途中遭到了东吴的埋伏,最终关羽被杀。不久这一消息传到了蜀中,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了蜀汉。刘备为了夺回荆州为了给关羽报仇,亲自率领两川之兵挥师伐吴,刘备声势浩大锐不可当,一路征伐到东吴领地夷陵地区,孙权多次遣使者向刘备求和,但都被刘备拒绝,求和不成只好奋起反抗,孙权任命镇西将军陆逊为大都督,率领五万人马水陆并进开往夷陵前线,在此地两军相持数月到了第二年六月,夷陵地区暑气正盛,刘备率大军驻扎于从林之中,此时的陆逊终于等来了时机,深夜之际一把大火烧向蜀军大营,此时的蜀军一片慌乱,最终几乎全部葬身于火海。刘备在下属的保护下逃到可白帝城,最后在白帝城含恨而终。
多年的积蓄下来的力量随着这场大火一去不复返。蜀国的实力在这场战役中基本消耗殆尽。最后留下一个烂摊子给诸葛亮,最后诸葛亮倾尽毕生的努力,从公元228年开始发动了六次的北伐战争,但是最终因为劳累过度于公元234年病逝五丈原,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也以失败告终。


小程看历史


必须关羽之死。

庞统之死虽说可惜,但是并不会对战局有多大影响。四川该拿不是照样拿下了么。

关羽未死之前,看官职,地位--假节约,这可是实打实的兵权。而且刘备把荆州都给了关羽镇守,自己领兵入川,可想而知对关羽及荆州的看重。刘备入川的成功及关羽取樊城,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如果刘备再在四川有个呼应,这简直就是诸葛亮的隆中对的上演啊。

可惜,刘备入川后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有心无力支援自己的兄弟。

关羽自己呢又表现太抢眼,人头拿的太多,发育太快。不仅曹操怕,孙权也怕。毕竟荆州地理位置在哪里摆着呢,荆州在人家手里,顺流而下,东吴可是要跪的。

所以呢,吴魏合谋要遏制关羽,加上蜀国自己猪队友,一代武圣就这么白瞎了。

关羽之死彻底断送了刘备集团争霸天下的念想。

夷陵之战呢,刘备是把家底造了个干净。要不是有个卧龙再加上刘备集团成员底子好。恐怕连偏安一隅也不行了。

综上,关羽死,刘备集团不可进吞天下,但是割据一方还是绰绰有余的。可是兴复汉室,恢复中原就别想了。刘备的毕生理想是啥?是割据一方么?我想恐怕不是。关羽之死让刘备彻底的没了念想。一扫海内,澄清玉宇才是这个枭雄的志向。我想白帝城托孤,刘备也是因为心情低落萧索。一个汉中王哪里是他看重的位子呢?

夷陵之败,刘备死,让季汉退而偏安一隅都有困难。

当然蜀国后期有诸葛武侯力撑,三国鼎立局面还是比较稳的。


落宝金瞳


庞统作为能够与诸葛亮平级的军事家,他的死的确给刘备能够带来一定的影响,但庞统死后还有诸葛亮活着,所以庞统之死并不会让刘备由盛转衰。

而关羽之死和夷陵之战,也并不是刘备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而是刘备已经在失败的路上的发生的事。那刘备真正的成败转折点是什么时候呢?




少校个人认为刘备真正的成败转折点是:入成都后。

我们可以看一看刘备入主成都之后发生了三件事,从细节上看出能看出刘备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第一件事:入主成都后,用别人的钱,大封功臣,收买人心。

建安19年,刘备忘恩负义,打败了刘章,入主成都。在成都成后,刘备大办酒宴,拿着刘章父子20余年积攒的金银财宝来赏赐部下。蜀地地因为战乱少,所以刘焉刘璋两父子两代积累的财务非常丰厚,这帮荆州来的土包子,一下子就把府库给抢劫一空了,搞得刘备连军费都没有了。




第二件事:没有军费怎么办?从老百姓那里抢。

有一个叫刘巴的人就给刘备出了个馊主意:我们可以发行大面额钱币呀。

原先汉代的五铢钱,是一文铜钱重量为五株(约等于现在的3.4克),刘备听从刘巴的建议:直接造了那种大钱直百五铢(相当于100文,但重量却只有8~9克)

看出问题来了吧?原先是一文铜钱重量是3.4克,直百五铢钱,重量应该是340克,但刘备住的却只有8~9克。剩下的330克全被刘备给巧取豪夺了。

古代的铜钱是用铜来做的,所以刘备占据的330克又可以铸成很多钱。于是人民的财富就这样被掠夺了。

第三件事:特权阶层的形成让诸葛亮寒了心。

资治通鉴汉记五十九中明确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刘备入成都后,谋士法正,在外统领防务,对内管理成都。实权非常大。法正这个人睚眦必报,恩怨心齐重,他掌权后杀了很多他的仇人。有人把这件事跟诸葛亮说了,诸葛亮竟然这样说:“法证对于主公刘备有很大的作用,现在他做了这点坏事,和他的功劳相比微不足道,没关系让他搞”



我们知道诸葛亮的性格是中正严明的,马谡作为他的亲信,犯了错之后为了军纪依然把他杀了。他竟然能够容忍法正的胡作非为,理由就是因为法正曾经帮过刘备。那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诸葛亮对刘备是已经失望了的?

综上3点,所以少校说,刘备入主成都后才是他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不但丧失了民心,得罪了百姓,还培养出了一批骄兵,最重要的是让诸葛亮寒了心。


少校柳下惠


楼主问得好,刘备的成长史当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这个过程中也遭遇了这样那样的波折,其中有这么几次波折足以让刘备集团伤筋动骨,甚至改变一生命运。其中,关羽之死、庞统之死乃至夷陵之败,都是刘备遭遇的现象级的失败。这些失败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团队关键人物的损失!

刘备这辈子遭遇的波折有很多,尤其是在他的上半辈子,从参加征讨黄巾军的斗争到参加群雄逐鹿的比赛,刘备团队基本都是左支右拙,四处碰壁,说是一个不入流的小角色不算夸张。在投靠荆州刘表后,刘备算是遇到明主和知音,尤其是在招纳诸葛亮后,如虎添翼,其事业进入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之后,其波折就少了很多。上述的三个波折就显得分外地扎眼!

从时间上讲,第一个波折应算是庞统之死。“卧龙凤雏,得一个既可安天下”,刘备一下子把两个都揽入团队,好家伙,刘备集团一下子达到人和上的最高峰!可惜天妒英才,也许是命中注定,凤雏先生庞统在入川之路上为刘备立了些许功劳之后就结束了生命。从实际影响来说,庞统之死对刘备集团的影响不大,因为当时正值他们兵强马壮,如日中天的时候。庞统的损失或许耽误了刘备入川的进程,但这个损失很快被诸葛亮如蜀所弥补!庞统之死的影响更多的是心理层面的。就想一个跑马拉松的选手,正好要进入冲刺阶段时突然被撞了一下,虽然几个趔趄后再次奔跑,但的确影响了比赛的心理,对最终结果产生微妙影响。庞统之死,看似不起眼,实则是很不好的预兆。就想红楼梦中的元春省亲,一个烟花的谜语,看似无关大局,实际上预示了贾家盛极而衰的走势。庞统之死,对刘备集团来讲,也像极了烟花易冷的暗示。

第二次重大损失是关羽之死。关羽之死,对刘备来说首先是手足之痛,对于这个对自己忠心耿耿的二弟,刘备肯定是视作自己的肱骨。关羽被杀,而且是如此狼狈地被杀,刘备首先是情感上受不了,不然也不会有那样的冲冠一怒!第二点,关羽之死还意味着荆州失守。诸葛亮在隆中为刘备制定的战略规划,荆州的战略地位至关重要!待天下大势有利,派一上将军从荆州北上,同益州北上遥相呼应,则大事可成!现在荆州没有了,上将军也没有了,刘备集团统一天下的希望就基本没有了。不管刘备是否真有那么大的理想,但荆州的战略意义都是不可估量的。失去荆州,刘备集团就基本失去同曹魏集团叫板的底气。如果说庞统之死,刘备损失了心理,那么关羽之死,刘备不仅损失了心理,还实实在在地损失了实力!

第三次重大损失,也是实质性损失最大的,夷陵之败!前面我们说过,这三大挫折每一次都让刘备集团损失一位关键人物。如果说第一次损失的是庞统,第二次损失的是关羽,那么夷陵之战损失的就是刘备本人!诚然,夷陵之战,刘备并没有在战争中丢掉性命,但是刘备这样的人物,活着的意义肯定不在于肉体生命,而是政治生活!而恰恰在夷陵这场惨败中,刘备丢掉了其政治生命的基本盘。我们知道,夷陵之战是因关羽之死而起。孙权暗算了关羽,夺取了荆州,完全不顾盟友情分,的确不地道。但是在利益面前,孙权这样做也是为了自己团队的利益,更何况关羽在对吴政策上过于傲慢。总之,错误谁都有吧。但是荆州事件后,客观事实已经笃定,木已成舟。正确的战略是顾全大局,继续保持吴蜀联盟。但是,冲动是魔鬼,刘备没有表现表现出一个老辣政客应该有的格局和城府,而是气急败坏地要为关羽报仇,更是孤注一掷地倾全国之力去征伐本该拉拢的吴国。事前也不是没有人劝阻,事中也不是没有人给建议,但刘备在整个夷陵之战的过程中表现出一种魔怔似的自负。结果不出所料,蜀国精锐尽损,元气大伤,皇帝的威信丧失殆尽。所以刘备在之后的近一年中一直没有回到都城,而是在白帝城逃避现实。夷陵之败,败的不仅是蜀国的国力,更是把蜀国创立者的威信给丟了个精光!

上述三个大挫折,从绝对损失来说,肯定是夷陵之战损失最大,也是最致命的。要说最让人添堵,当属庞统之死。如果说关系最重大,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应该算是关羽之死。因为这场失利不仅直接改变了蜀汉帝国的走向,是其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它还直接导致了后面的夷陵之战,牵一发而动全身!关羽大意失荆州,就像推倒了多米诺骨牌的第一下,后面的结果很难避免。自此之后,蜀汉帝国的第一代创立者,也是最有能力的一批人,刘关张相继退出舞台。第二代领袖虽很勤勉,但碍于大势已去,只能勉强维持了!





周周说古今


刘备虽然自诩为中山靖王之后,其实家道已经没落,就是一个卖草鞋的混混!三国初期,一只四处漂泊无所依据,全仰仗桃园三结义兄弟支撑!



直到刘表病逝,诸葛出山,才积攒争霸天下的实力!

若论庞统之死,关羽之死和夷陵之战对蜀国命运影响最大,定当首推关羽之死!

雏凤之死虽令人叹息,却不足以致命!



庞统死于蜀国巅峰期,彼时刘备帐中有诸葛亮运筹帷幄,五虎将正当壮年!曹操赤壁新败,三国鼎立形成!而庞统虽号称雏凤,和卧龙诸葛亮齐名。但是为刘备效力时间短,贡献也不算很大。故庞统死于落凤坡,只是刘备折损了一名谋士,却不会伤筋动骨。

关羽之死,是蜀国走向衰微的致命转折点,是夷陵之战的导火线!

作为桃园三结义兄弟,关羽一直是刘备最大的依仗,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战功赫赫!可以说刘备能在东汉末年群雄并起的时代站稳脚跟,全赖关羽!



关羽之死,严重打击刘备的感情!首先,关羽死时,刘备已经58岁。作为老人感情已经非常脆弱,看到青年时跟随自己的兄弟被盟军杀死,倍受打击!从而不听诸葛亮劝诫,一意孤行报仇,导致张飞被杀,夷陵之败!



其次,关羽之死,五虎将折损重要一员,拉开蜀国人才凋零序幕!其中张飞,黄忠,冯习等一批将领皆因关羽之死引发的夷陵战役相继而亡。

夷陵之战是压垮蜀国的最后一根稻草,此后蜀国进入刘禅时代!

章武元年,刘备不听诸葛亮劝诫,誓要为关羽仇,大兵讨伐东吴!先锋张飞酒后被部下所害,黄忠先锋战死,冯习,张南,傅彤,程畿等皆战死。最后被东吴大将陆逊打败退守白帝城。章武三年,刘备托孤诸葛亮,病逝!



可见,这三件事中。对蜀国影响最大的是关羽之死,直接引发夷陵之战,导致刘备之死!

这也符合罗贯中对关羽的定位!在三国中,关羽的人物塑造应该是最完美的,是武和义的化身!


沉入河底的歌声


夷陵之战。公元219年,孙权袭取荆州,关羽兵败被杀。公元221年,刘备于益州称帝,随即挥兵攻打东吴,为关羽报仇。孙权命陆逊率军迎战,陆逊火烧蜀军连营,最终于夷陵一带大败蜀军。

《傅子》记载吴军消灭蜀汉军八万余,刘备仅以身免。夷陵之败让蜀汉政权损失多员猛将和大量精锐士兵,元气大伤,刘备郁郁而终,国内叛乱四起,国家摇摇欲坠。刘备死前,将蜀汉军政大权全部托付于诸葛亮,诸葛亮花费5年时间重建军队和平叛,才让国力提升到可以对外出兵的地步。

曹袁之官渡、魏吴之赤壁、蜀吴之夷陵并称为三国三大战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