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服用這些藥,春節就別碰酒了,會致命!


春節到了,吃團圓飯、走親訪友、宴席不斷,中國素有“無酒不成宴”的說法。然而,酒卻不是誰都能喝的,特別是對一些正在服藥的人來說,酒和藥物一起作用,嚴重者可能會致命!

嚴格意義來說,服藥患者或有基礎疾病患者是應該嚴格禁酒的,特別是以下幾類藥物,如果服藥期間飲酒,不僅影響藥效,更會危及生命,所以,服藥一定要注意禁酒,白酒、紅酒、啤酒、葡萄酒都不可飲用。

什麼是雙硫侖反應?

“雙硫侖反應”,又叫“戒酒硫樣反應”,是由於應用藥物後飲用(食用)含有酒精的飲品(食物),導致體內“乙醛蓄積”的中毒反應,可引起面部潮紅、頭痛、腹痛、出汗、心悸、呼吸困難等症狀。

出現雙硫侖反應的嚴重程度與用藥劑量和飲酒量成正比。如果是不會飲酒或酒量很小的人, 則反應更為嚴重,此外,靜脈用藥後的反應會比口服用藥更快速,而且症狀更嚴重。

中樞抑制藥+酒=呼吸抑制

溴化物、副醛、水合氯醛、安寧、苯二氮䓬類、導眠能等藥物與酒有協同作用,增加中樞抑制效應。如果服藥期間飲酒,會增加呼吸抑制的風險。

降壓藥+酒=低血壓和休克

酒有擴張血管、抑制交感神經和血管運動中樞、減弱心肌收縮力的作用,如果在服用降壓藥的期間再飲酒,容易引起體位性低血壓和休克。

降糖藥+酒=低血糖

酒的酶誘導作用使D-860的半衰期縮短一半左右,反過來,D-860又能阻礙酒的代謝,產生雙硫侖反應。注射胰島素的患者,在大量飲酒後容易出現低血糖現象,曾有死於昏迷的病例。

解熱鎮痛類藥物+酒=胃出血

阿司匹林、撲熱息痛等解熱鎮痛類藥物會引起胃粘膜損傷及隱匿性胃出血,如果飲酒,會加重胃部不適。

抗抑鬱藥+酒=麻痺性腸閉塞

在服用丙咪嗪等抗抑鬱藥期間飲酒,會加強中樞神經抑制作用,不僅降低藥用效果,還會增加肝脂肪化,使小腸運動抑制作用增強,引起麻痺性腸閉塞。

抗菌藥+酒=嚴重者休克致命

頭孢菌素類藥物在體內會抑制乙醛脫氫酶,使酒精在體內轉化成乙醛後不能排出。用藥者飲酒後5-10分鐘即可發病,反應持續時間從30分鐘到幾個小時,出現很難受的醉酒樣反應。主要表現為面部發熱、面色猩紅、頭頸部血管劇烈搏動或搏動性頭痛,嚴重者可出現出汗口乾、呼吸困難、視覺模糊、噁心嘔吐,嚴重者會出現血壓下降、休克,危及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