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疫情中的“線上面試”,怎樣避免“美顏”和“濾鏡”?

疫情之下,一切線下招聘被叫停。然而,春節後本來就是大量企業“新陳代謝”的時候,況且,現在又未嘗不是個“招兵買馬”的好時機。那麼,線上面試的爆發就必然地到來了。


本期“管理百家”特約觀察家:薛瑞(北京智鼎管理諮詢有限公司人才測評事業部高級諮詢師)


本應是“金三銀四”的春招熱潮,無法如期而至。


2020年的新冠病毒,使本就處於“過冬期”的中國企業雪上加霜。


但是,總有一些企業在危機之中尋找機遇。有一些企業已經悄然開始了春季招聘,只是將傳統的線下招聘改為線上招聘。


據58同城發佈的《2020年疫情對企業復工與招聘影響調研報告》數據,近25%的企業招聘者願意使用視頻面試,70%的企業招聘者對視頻面試功能持積極態度。


近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就業促進司司長張瑩也表示:要對高校畢業生優化服務,擴大在線辦理事項,鼓勵網上面試、網上籤約、網上報到,引導用人單位適當延長招聘時間,推遲體檢、推遲簽約錄取,同時視情況調整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基層服務項目招聘招錄的筆試面試時間。


而危機之下,其實正是“籠絡優秀人才”的好時機,一些企業已經開始對人才“下手”了。蘇寧、阿里、騰訊等多家互聯網企業早已將線下的春招會集中到了線上進行,包括線上平臺招聘、開展宣講會和線上雙選會、語音/視頻面試等。


疫情中的“線上面試”,怎樣避免“美顏”和“濾鏡”?


然而,不少企業的線上面試嘗試,都遇到過一些難題和窘境。那麼,線上面試有哪些難題?如何規避“美顏過度”的窘境?如何讓線上面試提升一些成功率呢?


本期《中外管理》特邀北京智鼎管理諮詢有限公司人才測評事業部高級諮詢師薛瑞,就此命題為讀者答疑解惑。


1


線上面試有哪些“不盡人意”?


《中外管理》:如今,大量的線上面試對於企業來說出現了哪些挑戰?


薛瑞:以往,線上面試在中高層管理職位的招聘中應用比較多。視頻面試、電話面試等形式,都被廣泛使用。特別是一些獵頭公司,它們與人才前期的大量溝通都通過電話、視頻等方式完成。


當下的疫情與以往不同的是:現在不僅對中高層的線上面試要大規模地應用,而且還要大量應用於基層員工的招聘上。這就形成了比較大的挑戰。


以前春招或大規模招聘時,HR可能只用兩天時間,就能將企業的領導、相關部門負責人、專家組織起來,集中對求職者進行面試。通常,兩天內可以面試幾百位候選人。


然而,如果當前全部轉成線上面試,對招聘流程、設備技術要求、錄用決策等,都提出了很大挑戰。


疫情中的“線上面試”,怎樣避免“美顏”和“濾鏡”?


《中外管理》:那麼,面試流程從線下轉移到線上,會出現哪些不盡人意的地方?


薛瑞:首先,交流互動的侷限性。過去在線下面試時,可以設計比較豐富的面試形式,像小組討論、遊戲、情景模擬、角色扮演、拓展類活動等,這些面試的甄選形式和技術,在線上就不太容易實現。因此,線上面試的形式是比較單一的,更多的是通過一問一答的形式,面試官更多是從候選人的語言表達中,去抓取一些有效的信息。


其次,硬件方面的要求較高。比如:通訊設備、信息傳輸的流暢度要保障。近來有新聞說,由於這幾天企業大量使用線上直播,導致釘釘、騰訊、阿里雲都出現崩盤了。甚至有人玩笑稱,疫情正在倒逼5G的發展。


再次,面試流程的組織上,易出現“不同頻”狀態。就一般面試而言,會同時有幾個面試官參與——人力資源部相關人員、不同部門的管理層、人才測評專家等共同面試候選人。由於現在很多企業在遠程辦公,要讓這些相關人同時在線完成一場面試,其實組織內部的溝通成本挺高的。因此,一方面是企業內部面試官的“同頻”較困難,另一方面由於候選人較多,如果不能按預約時間完成面試,整個流程就會受到影響。


最後,對候選人的意願考察難度加大。如果是線上面試的話,候選人參加面試的機會成本會變低,一上午可以去更多的企業面試。因此,企業瞭解候選人入職意願的難度,就明顯加大了。


疫情中的“線上面試”,怎樣避免“美顏”和“濾鏡”?


2


如何讓線上面試更高效?


《中外管理》:在線上面試時,如何解決上述這些問題?有沒有一些應用、技術,能更好地幫助企業保障線上面試的效果?


薛瑞:有些走得比較靠前的企業,已經開始用AI技術幫HR 做線上面試了。


比如:前幾年,人工智能機器人“微軟小冰”16小時篩選從1.6萬篩選出3500人的消息大熱。“微軟小冰”,把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語音和計算機視覺等技術融合起來,通過AI技術與候選人進行語音面試,大大提升了面試效率。


再比如:中國平安有一套自己的AI面試系統,應用於每年大量的銷售人員招聘。在進行復盤時,大多對AI招聘的結果滿意度較高。隨著技術的發展,AI技術的準確率也在不斷提升。但AI技術招聘,仍然是一項花費比較高、更適用於大規模招聘的技術手段。


對於一般企業,特別是佔中國經濟主體的中小企業來說,最常使用的線上面試工具依然是釘釘、微信視頻、騰訊會議等,簡單方便、成本很低,幾個面試官和候選人,進行一個三方或多方的視頻溝通界面,就可以開始面試了。


疫情中的“線上面試”,怎樣避免“美顏”和“濾鏡”?


那麼,做線上面試有哪些要注意的流程細節?


第一,篩選出簡歷,要核實其信息是準確無誤的。包括其身份信息、學歷證明、考試證書等信息的真實性。也就是更多的工作要做在前期,只有確保信息的真實性,後面的工作才會更有保障,不會白費功夫。


第二,要確保技術的穩定性,以及面試人員的整體協同性。企業內部的溝通是比較關鍵的,候選人信息要提前發給每個面試官,讓面試官們有充分的準備。


第三,用好人才測評工具。線上面試確實會有較大的掩飾性,如何面試出候選人真實的入職意願?僅通過一問一答較難判斷,因此要藉助科學的人才測評工具。智鼎公司就有很多在線測評工具,可以讓候選人在面試前進行測評,比如:職業性格測試、心理成熟度測評、人崗性格匹配度測驗、線上綜合筆試等,可以反映出候選人的職業志趣、心理健康程度、人崗匹配度、思維能力等等,以及最基本的入職意願——要做完一個完整測評,可能要花費一兩個小時,這不是隨便填一下。


同時,企業可以根據在線測試瞭解候選人格方面特質和取向,到線上面試時,再根據在線測試報告做一些有針對性的追問,這樣線上面試的準確性會更高。


當然,無論是線下還是線上面試,我們都要提前對一個崗位進行勝任力模型的建模,做人才畫像,然後有針對性地去匹配人才。確保選出來的人是他自己期望的,也是崗位所需要的。


疫情中的“線上面試”,怎樣避免“美顏”和“濾鏡”?


3


疫情期間的offer該怎麼發?


《中外管理》:線上面試在空間和溝通效果方面都受到一定侷限,那麼線上面試時,最要著重考察什麼方面?此外,有企業會在線上面試後直接給發offer,疫情後就可以直接來上班了,這種做法會有隱患嗎?


薛瑞:要真正瞭解候選人,包括他是否能達到崗位要求、能力水平、入職意願、對企業的期待、對自己職業的追求等等。面試無論是線下線上,企業都要充分傳達出企業文化、價值觀以及願景。而面試是否成功,其實是取決於用人單位和應聘者的匹配度與彼此認同。


在疫情下,其實企業的線上招聘還處在探索的過程裡。目前企業開始逐漸全面復工,現在的招聘還是零零散散進行的。而應屆畢業生也在觀望,即使企業給他們發了offer,他們也很可能在疫情過後去其他企業應聘。


同時,offer作為用人單位向求職者發出的邀約,雖然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勞動合同,但也具有一定的約束力並代表著企業形象。所以發offer一定是慎重的,並需要在offer中明確列出符合入職的標準,比如學歷要求、任職資格、健康狀況等等。在以往情況下,HR一般都會根據招聘崗位需求人數,適當擴大offer的發放比例,以備個別候選人因為各種原因放棄入職。如今在疫情下,還需HR部門根據自身所屬行業、企業情況斟酌再定。


給HR的建議是:可以提前與準新員工保持聯繫,在還未大規模復工的空檔期裡,提前給他們制定培養計劃。比如,發放一些公司內部非涉密性的培訓視頻、企業文化等內容,讓準新員工提前學習接觸。甚至,一些主管人員可以提前給準新員工佈置些遠程任務,以增加與組織的粘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