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跳槽熱”的背後:是一個職場人對工作能力的焦慮,自我否定?


最近,我2000人的職場微信群中,最活躍的話題就是關於跳槽的問題。為此,我在春節前專門通過電話隨機調查了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天津5個城市的96位職場人關於跳槽的話題,也算是2019年職場就業形勢的預判吧。

根據本人調查的數據來看,2019年,87.9%的人選擇了穩定和觀看,而不是盲目的跳槽;只有4.6%的職場人選擇了創業,且是投資比較少、以智力為主的服務業,其他大部分職場開始考慮相對穩定的工作和穩定的收入。

“跳槽熱”的背後:是一個職場人對工作能力的焦慮,自我否定?

本人認為,2019年機遇和挑戰並存,機遇大於挑戰。

為什麼這樣認為呢?我的個人判斷如下:

1、春節前該裁員的公司,已經裁員了,剩下來就是要發展,深度發展,管理下沉,給有能力、真正能解決問題的職場人提供了機會。

2、春節後可能還有一波裁員,就是對企業中高層人員進行小範圍的洗牌,不會影響大部分職場人。但2019年也會有很多新的項目上馬,這樣,中基層人員需求會增加。

3、互聯網行業就業形勢相對嚴峻,一些超一線城市互聯網人才開始向一線城市轉移,特別是向長三角轉移最突出。但轉移二線、三線城市可能性比較少。在我調查的人員中,只有一位因為父親身體不好,回家接替父親管理家族企業的原因,才考慮回二線、三線城市生活。

“跳槽熱”的背後:是一個職場人對工作能力的焦慮,自我否定?


4、女性就業壓力相對比較大。在調查的人員中,有6位是企業HR負責人,他們對女性就業不看好,他們很現實地說,最希望招聘“有成功案例,且有房貸壓力的男性,因為這樣人才的穩定性比較好”。

5、實體行業開始崛起,有技術含量的實體企業受到很多職場新人求職青睞。在調查的46人中,有8人願意考慮實體企業,比較看好新制造行業。看來,新制造可能成為未來發展的重點。

6、高層管理人才需求量下降,純技術人才需求量反而上升。有管理能力又有實戰經驗的職場人開始受到企業的青睞,而那些純粹為了在大廠鍍金的職場經理人已經不再被企業看好,但一些具有國際化管理的高層人才需求依舊旺盛。

7、由於就業方面的壓力依然存在,職業經理人們開始注重系統化的學習,56.87%的人員不願意購買所謂碎片化的知識付費產品,而是開始轉向網上或線下系統化的教育或培訓。同時,93.5%的職業經理人開始注重個人品牌打造。

“跳槽熱”的背後:是一個職場人對工作能力的焦慮,自我否定?


8、職業經理人不在只關注大廠的就業機會,開始轉向具有發展潛力的中小創業型公司。他們在選擇中小企業的時候,最看重的是創始人和創始團隊;他們希望有專門的機構對公司創始人和公司評價,這樣減少他們被坑的風險。

9、職業諮詢不僅僅適用於中基層人員,同樣也獲得企業高層人員的認可,並開始付費諮詢。但他們在付費諮詢之前會對諮詢者調查比較。

10、職業經理人主動付費求職悄悄興起,尤其是專業的獵頭最受職業經理人青睞。就我調查的跳槽數據來看,有8位職業經理人願意付費且悄悄跳槽,願意支付的費用還是比較誘人的。

“跳槽熱”的背後:是一個職場人對工作能力的焦慮,自我否定?


02:

2019年,職場到底要不要跳槽,該不該跳槽,經過數據信息過濾,我建議:

1、不要裸辭。

在2019年,如果你裸辭,很可能一年都難找到好的工作。因為好的工作會大量減少。不要說2019年了,就在2018年老王諮詢的案例中,有5位因為裸辭8個月以上都沒有找到相對好的工作,最後只有選擇“湊合”性質的工作。

2、想辦法找內推機會,特別是同學、朋友和原老領導或同事,能找到內推機會是最好,內推的就業成功率最高。因為內推除了推薦外,還有背書的作用。

3、通過獵頭求職依然是職業經理人選擇的一個較好渠道,在求職時,都開始選擇專業、靠譜且真心願意幫助自己的獵頭。

4、建議3-5年做一次職業的全面體檢,也就是職業諮詢。聽聽專業人士的建議和看法,做到未雨綢繆。

5、個人品牌將是個人職業發展的奢侈品,越早打造,收益就越早。

總之,一技在手,天下我有。有能力才有跳槽的底氣,努力提升自己,使自己變得更強!這才是我們立於職場不敗之地的根本。

“跳槽熱”的背後:是一個職場人對工作能力的焦慮,自我否定?


03:

以前我們總是說過:幹了就別轉,轉行窮三年。現在我們要說:想轉行,劈腿跨界最吃香。

這年頭,跨界成為了一個時髦的詞彙,不僅品牌營銷看重跨界,連職場的崗位要求也愈加複雜。而市場的多元化、細分化和國際化使得擁有一定甚至多元化背景的人越來越吃香。

想轉行?不如帶著你的背景和經驗,來一次劈腿大跨界吧!讓自己從苦逼窮人立刻變身跨界人才,就是現在!

我的朋友小A,多年前海外歸來,順利入職於某國際公關公司。但這年頭海歸遍地走,公關公司招人也比較繁雜,小A和很多女生一樣,信誓旦旦要做一番大事業,但之後的三年就在日復一日的加班與客戶的壓榨下萎靡,且薪水的漲幅在前三年並不大,生活也挺捉襟見肘的。

此時此刻,她第一次有了跳槽的心,就想著直接轉行,去做銷售!

“跳槽熱”的背後:是一個職場人對工作能力的焦慮,自我否定?


聰明的是,小A並沒有隨便去一個公司做銷售,而是進入了一個之前在公關公司裡接觸過的母嬰產品類公司做銷售。

這樣一來,第一次做銷售的她,入職的時候不僅有了母嬰行業的背景與洞察力,還有著普通銷售不具備的策劃能力,受到客戶的強烈好評,一年的時間就升為銷售主管,三年就做到了銷售總監,無論是個人事業發展還是經濟收入都甩了之前的工作好幾條街。

與曾經廣告公司的小夥伴們相比,那也是人生大贏家,生活與工作完美得一塌糊塗。

“跳槽熱”的背後:是一個職場人對工作能力的焦慮,自我否定?


04:

以前我們說:跳槽別太快,再難也要忍。現在我們要說:舒心最重要,其他愛誰誰。

跳槽別太快,如果簡歷裡的每段經歷時間太短會很影響個人形象,這是從畢業職業規劃就開始的傳統觀點。

可如果面試的時候看走眼,或者入職之後發現完全不是那麼回事兒,也要忍著做下去嗎?才!不!誰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先來?最重要的是心裡舒坦,想那麼多Who Care!

小緩是我以前的同事,入職後的第三個月跟我一個項目組工作,加上年紀相仿,我們一度關係密切,無話不談,比如對新公司的看法以及對工作內容的想法。

聽得出來,小緩面試時候領導答應的工作內容與她做的實際內容千差萬別,甚至很多是小緩不擅長的內容,因此工作起來十分費力還非常不愉快。

“跳槽熱”的背後:是一個職場人對工作能力的焦慮,自我否定?


工作六個月後,小緩想要辭職,但唯恐這六個月的經歷在簡歷上留下什麼不好的記錄。

可思來想去,最終小緩還是離開了我們公司,回家好玩好吃好喝地結了個婚,然後投入到一個新公司的懷抱。

從朋友圈上看,小緩每天都非常開心,無論是與新老闆還是新團隊相處,都一副激情四射的工作狀態。

我心底暗暗為小緩的離開叫好。說真的,小緩如果留下來,接下來每天都要過著謹小慎微、看老闆臉色還得心裡憋屈的的日子,相比現在的幸福,誰說老教條就一定是對的呢?

“跳槽熱”的背後:是一個職場人對工作能力的焦慮,自我否定?


05:

以前我們說:想做精英,就要打破腦袋進外企。現在我們要說:逃離外企,現在是中國企業的時代。

外企的熱潮漸漸退去,隨著外企在中國市場的沒落,越來越多的中國民企開始崛起,外企的光環已不再那麼耀眼。

以前都用白領這個詞來指代外企員工閃耀的身份,高福利,高薪水,優越的辦公環境與精緻的生活,可實際呢?

逃離外企,為中國企業的崛起貢獻一小滴血,已漸漸成為在外企工作一段時間後的跳槽選擇。

小C和小D是我很要好的夫妻朋友,分別就職於兩家國際著名的外企十多年,去年一起跳槽到某行業國內頂級公司奉獻熱血去了。

“跳槽熱”的背後:是一個職場人對工作能力的焦慮,自我否定?

我深究其原因不外乎三點:

  1. 外企的光環慢慢沒落,資本家曾經的優勢,比如薪水已漸漸沒有了行業優勢,各種福利待遇也被國內公司趕上了,但資本家公司的辛苦卻實打實地越發嚴重,且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比較冰冷。
  2. 隨著國內公司的拔地而起,越來越多的國內頂尖公司向有資深外企經驗的人才伸出了橄欖枝,除了經濟待遇的提升,更有尊重與人情味兒讓公司像一個真正的大家庭,虛心與包容的態度,讓受慣了資本家剝削的外企員工有著很強的成就感與歸屬感。
  3. 做慣了高大上的外企工作,來國內企業接地氣,畢竟是中國人,眼瞅著國內經濟一片繁榮,琳琅滿目又激盪人心的勵志故事目不暇接,自己使不上一點力氣怎麼行?於是,小C和小D心一橫,放棄了十年外企江山,投入到轟轟烈烈的國內公司熱潮當中。剛開始也有過各種不適應,但時間一長,國內公司濃厚的人情味兒與每一個員工奮發向上的工作精神深深地感染了小C和小D。前幾天一起吃飯的時候,聽他們熱火朝天地聊著這一年的見聞,真別說,這是我、小C和小D認識以來最有活力的一次見面。

職場箴言從來不假,老教條也從來沒有騙過人,只是隨著時間的變化,市場的發展,新事物的誕生和湧現,跳槽的思維也要發生相應的改變。

“跳槽熱”的背後:是一個職場人對工作能力的焦慮,自我否定?

但不管怎麼變,個人能力的紮實與雄厚永遠是第一要務,輔之以對市場和職場的縝密觀察與創新思維方式,有了這些,走哪兒都不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