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大明風華》明仁宗的曲折登基路,全靠這4個優勢實現逆襲


這幾日,網絡熱劇《大明風華》雖已收官,熱度卻絲毫未減。朱棣、朱高熾、朱高煦、朱瞻基和朱祁鎮等父子爺孫的大事小情,廟堂高遠……劇中一幕幕,言猶在耳。尤其是著名演員梁冠華飾演的“憨慫”太子爺朱高熾,在朱棣面前挨訓,在老婆跟前受氣,在兒氣面前挨懟,還要隨時對心懷不軌的二弟、三弟“以德報怨”,以示“兄謙弟恭”的友愛場面,滿足朱棣的心理平衡。這樣的慫法兒,實在是慫出了新天地,讓屏幕外的觀眾憋出一肚子氣。然而,太子爺畢竟非池中之物,在幾次關鍵抉擇的當口,屢有驚人之舉,才讓大家明白,原來,這位看上去憨憨的太子爺,先前都是在演戲。真正的太子爺依然是當年傲立北平城頭運籌帷幄的少年。

《大明風華》明仁宗的曲折登基路,全靠這4個優勢實現逆襲


01

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


朱高熾一生幾乎都在永樂大帝朱棣的強大光環遮蔽下生存。這對父子給人的印象像極了李淵、李世民父子,唯一的區別:一個是兒子雄才大略(李世民),一個是父親為一代大帝(朱棣),而與之相對應的李淵、朱高熾就顯得相形見拙不少,成了陪襯千古帝王的“綠葉”。除此之外,在20多年的監國歲月中,朱高熾一直遭到父親朱棣的猜忌與壓制:


1、對太子府屬官的壓制

身為永樂大帝的兒子兼太子,朱高熾整日戰戰兢兢,如履薄冰。饒是如此,也難避遭到朱棣的打擊與猜忌。劇中,朱棣宴請萬國大使,遭到刺殺,被孫若微捨命救下。朱棣因而遷怒於太子,派北鎮撫司到太子府將府上以楊士奇為首的14名屬官悉數下獄。朱高熾心中冤枉,也無能為力,只好眼巴巴看著自己人被帶走。


2、解縉之死,太子毫無權威

如果說屬官被下獄,事情還有轉圜的餘地,那麼,解縉之死就是無法彌補的人才戕害了。解縉就是那位歷史上鼎鼎大名的大才子,主修《永樂大典》的大學士。劇中,解縉也多次坦言,他就是不折不扣的太子黨,臨危之時,上門乞求太子幫忙,讓他留在京城。朱高熾連連搖頭,只能任由解縉被抓到大獄。後來,解縉在獄中被人陷害致死。太子爺的人,被人殺害,也“無動於衷”。

《大明風華》明仁宗的曲折登基路,全靠這4個優勢實現逆襲


3、將太子監國所有決策都推翻重來

再說一下,朱高熾的監國曆史。朱棣一生曾五出漠北,三犁虜庭,讓朱高熾監國6次,大概20年。但朱棣為了提防兒子朱高熾,在監國方面,百般“折磨”這位太子爺:


抽走重要事務:朱棣將大部分重要的行政大臣都帶到自己身邊,大事我來辦,小事你來辦。所以,朱高熾只能處理四品以下官員的任命。

《大明風華》明仁宗的曲折登基路,全靠這4個優勢實現逆襲

派“六科”監視:這還不算完,朱棣還任命一個秘書班子叫六科,留在南京(太子在南京監國),負責記錄太子處理政務的一切細節,上報給朱棣。說是為太子分憂,說穿了,就是赤裸裸的監視行為。


將太子批覆的全推翻:在太子第一次監國之後,朱棣把幾個月內所有太子處理的政務,用了什麼人,調動了什麼人,用了什麼錢,全部推翻。而且,出具佈告,貼在午門讓大臣們都看一看。這種打臉行為,讓太子顏面掃地。


這就是永樂大帝對他的太子的壓制與提防。不是太子慫,是形勢所迫,不得不“慫”。

《大明風華》明仁宗的曲折登基路,全靠這4個優勢實現逆襲


02

懦弱外表下的硬實力


由上可知,太子朱高熾的窩囊其實是另有玄機。至少有兩件事能夠證明,這位太子爺並不窩囊:


1、1萬守軍對李景隆50萬來犯大敵使北平大本營得以保全

1399年七月,朱棣發起靖難之役,同年十月起,朱高熾率一萬軍隊與李景隆的50萬大軍在北平拉開艱苦卓絕的s攻守戰,最終靠澆水結冰,成功將50萬敵軍拒之門外。這一戰,為朱高熾之後的政治生涯奠定堅實的基礎。

《大明風華》明仁宗的曲折登基路,全靠這4個優勢實現逆襲


2、監國20年,大後方固若金湯

另一件事就是太子的六次監國。儘管在頭幾次監國過程中,受到朱棣的種種猜忌與刁難,但朱高熾每一次監國,越來越受到朱棣的欣賞。在近20年的監國過程中,竟然沒有一次大的失誤,每次都將大後方治理的井井有條。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他的兩個弟弟漢王朱高煦、趙王朱高燧在這段時間,不斷挑事,甚至多次暴露造反的意圖。


這兩件事足以說明,太子朱高熾遠非我們印象中的軟弱無能,他所表現出的柔弱更多是出於政治鬥爭的需要。就像他父親朱棣當初裝瘋,躲在豬圈裡一樣,都是瞞天過海的政治鬥爭手段。

《大明風華》明仁宗的曲折登基路,全靠這4個優勢實現逆襲


03

朱高熾為什麼能夠贏到最後


1萬抵擋50萬敵兵,最後守住北平大本營;20年監國,兢兢業業,毫不懈怠。這隻能證明太子具備爭奪皇位的實力,真正使朱高熾坐上皇帝寶座的是這4個因素的助攻:


1、朱棣對“立嫡立長”繼承製的態度發生改變

朱棣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意識“立嫡立長”才是正道。所謂立嫡,就是正室生的孩子叫嫡,立長,即年齡最大的稱為長。只有維護這種繼承製度不再受到挑戰,皇權才能安全地傳下去。否則,子孫後代有樣學樣,將永無寧日。他在位時間越長,對這件事的認識越清楚。

尤其是戰爭結束,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對帶兵打仗的將領也就不怎麼依賴了。而太子朱高熾恰有下馬治國的能力,此消彼長,一進一退之間,差距就顯現出來了。

《大明風華》明仁宗的曲折登基路,全靠這4個優勢實現逆襲


2、漢王朱高煦多次暴露造反之心

太子朱高熾最大的威脅來自漢王朱高煦。這位二弟經常與父親一起征戰四方,深得父親朱棣的喜愛。甚至有一次,朱棣心血來潮拍著朱高煦的肩膀說:“吾病矣,汝努力,世子多疾。”意思是,太子多病,你要好好幹,說不定太子之位就是你的。


後來,漢王仗著自己軍功顯赫,在朱棣面前恩寵有加,慢慢地“尾巴越翹越高”,經常遇到人就說,你看我像不像唐太宗李世民呢?像不像秦王咧?言外之意,朱棣是李淵(早晚要讓位於我),大哥朱高熾就是李建成。這話無異於造反。甚至,他還向朱棣申請過一支衛隊,這個衛隊的名字要叫天策衛。瞭解歷史的都知道,秦王李世民就曾被封為天策上將,他的府邸叫天策府,他發動玄武門之變就是靠的這支天策衛。


這一切,朱棣看在眼裡,記在心上。漸漸地,提防老二,勝過提防老大。先後將漢王從南京調到山東青州,發現老二還是不老實,乾脆又給調到山東北部一個叫樂安的地方。漢王這樣一折騰,無形中突顯出太子的敦厚、仁愛,天平向太子傾斜了。

《大明風華》明仁宗的曲折登基路,全靠這4個優勢實現逆襲


3、好聖孫朱瞻基的份量

《大明風華》中,朱棣讓太孫朱瞻基全權負責他與建文約見的各方面事宜。當老爸太子爺得知此事後,又驚又怒,竟然找到朱棣硬剛,不惜以造反為威脅,要朱棣保全自己寶貝兒子的性命。一顰一笑之間,“狄大人”梁冠華老師的演技著實令人賞心悅目。


朱瞻基自幼聰穎,深得朱棣的喜愛,12歲就被冊立為皇太孫。朱瞻基還是不可多得文武雙全的人才,因此,他也曾多次隨朱棣征討蒙古,受寵程度可見一斑。如果說,單論朱高熾與漢王,朱棣很難作出抉擇,加上朱瞻基這個重要砝碼,太子爺自然勝算大很多。

《大明風華》明仁宗的曲折登基路,全靠這4個優勢實現逆襲


4、文官集團大多都支持太子繼承皇位

最後一個因素是以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為首的文官集團的鼎力支持。整個文官集團,向來以儒教為尊,因此,擁戴太子一方面符合古代立嫡立長的傳統繼承觀念。隨著朱棣遠征的停止,大明的重心從軍事外擴轉成內政治理,文官集團的重要地位越發突顯。

《大明風華》明仁宗的曲折登基路,全靠這4個優勢實現逆襲

最終,太子一黨與漢王一黨相比,逐漸佔據優勢。從結局來看,即使朱棣遺詔立漢王,仍沒能改變現實。更充分證明,朱高熾的勝利實是眾望所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