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俗语“春打五九尾,要饭跑断腿”,啥意思?今年立春啥时候?

新大风歌


马上要过春节了,“春节”可以看到是迎接春天到来的意思,一般认为“立春”是春天的开始,而春节又在立春前后,自古以来,人们对立春有许多说讲。

比如立春一般都在六九头一天,这就是俗语“春打六九头”的来历。

但是也有个别年头,立春交节在了五九最后一天,即比正常时候提前了一天,于是有了俗语“春打五九尾,要饭跑断腿”之说。

很不巧,今年立春就属于“春打五九尾”。

我国历史上是农耕社会,于是古人发明了农历,目的就是用来指导农事安排。

古人规定冬至这一天开始数九,九天一九。

2019年12月22日是冬至,从这天开始数九,九天为一九,数到五九的第九天恰好是立春。(我亲自数了一下)。

今年立春是在2月4日17时03分12秒

也就是说,今年立春是“春打五九尾,要饭跑断腿”的情况。

其实这种情况在2011年和2012年连续两年出现过。

按照这句俗语来说,今年庄稼将减产。“要饭跑断腿”的意思是指:庄稼减产,家家没吃的,要饭的多跑几家才能讨到一点点,所以有“跑断腿”之说。

这种说法有什么依据?

俗语是古人经过长期观察得出的经验之谈,由于历史不断向前发展,有些俗语在过去有道理,到了现在未必靠谱。

俗语说:“春打五九尾,要饭跑断腿”;春打六九头,吃穿不用愁”。相差一天,年景怎么会大相径庭呢?

古人认为,“春打五九尾”的现象是上一年立春早才提前了一天,立春早对农家作物冬眠有影响,冬天越长,农作物储备的养分越多,抗疾病的能力越强。

立春早唤醒了农作物,而外面的天气乍暖还寒,甚至会出现倒春寒,农作物养分不充足,又遇上寒冷天气,很容易造成减产和绝收。

我记得有一年立春后来了一场倒春寒,下了一场大雪,由于多年没遇到这种情况,人们以往种的小麦不抗寒,结果这一年小麦都冻死了,最后打的粮食不够收割费,有些农民干脆不收割了,任由麦子烂在地里了。

那一年也不是“春打五九尾的”年头,可粮食减产了。

不过从那以后,小麦种子培育的都抗寒了,以后再没发生这种现象。

综上所述,只要科学管理,立春早一天晚一天对农业不会有任何影响,大家不必担心,我们把古人的一些俗语当做文化传承看待就行了,其中没有科学依据,不必当真。


秉烛读春秋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立春是在六九天的第一天,那今年的雨水比较的少,连喝的水都可能没有。而如果立春是在五九的最后一天,也就是五九的第九天,那粮食会大丰收,农民有吃不完的粮食。这话有没有道理呢?

我们知道,在冬至节气后就开始数九了,经过九九八十一天后冬季就结束了,而一九也就是九天,五九尾就是冬至后的45天,六九头就是冬至后第46天。在农历又24个节气,相邻的两个节气之间是15天,冬至节气后就是小寒、大寒,然后就是立春了。所以正常情况下立春是在冬至节气后第46天,也就是春打“六九头”。但是,也有少数的年份,是春打五九尾的。而古人认为这样的年份比较少见,所以是寓意着丰收年,因此就有了“春打六九头,吃水像喝油,春打五九尾,吃油像喝水”的说法。非常巧合的是2019年的立春就是在五九尾,如果根据这个说法来看,那明年会是一个丰收年。

其实这句农谚的说法都是没有道理的,不可能因为有一天的区别,就会有如此巨大的变化。何况,大多数的年份都是春打六九头的,那岂不是说经常出现旱情,连喝的水都没有。所以古人流传下来的农谚,有些还是不可信的。而且在各地的说法也不一样,有很多的地方的说法和这句农谚完全相反,比如有些地方还有着“春打五九尾,叫花子跑断腿;春打六九头,吃穿都不愁”的农谚。





阿涵的日常生活


今年的立春是2020年2月4日(农历正月十一),数九气候刚好是“五九”的最后一天(2020年1月27日-2020年2月04日),是真正的“春打五九尾”。

对于“春打五九尾“,有着千百年来流传而来不同的说法,这些农谚都是勤劳的农民在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在过去科技不发达的年代,这些农谚成为了农业生产中人们对气象的认识和总结,也成为过去指导农业生产的经验。

关于“春打五九尾”的农谚和意思

春打五九尾,要饭跑断腿”只是其中一种说法,意思是立春在“五九”后两天的尾部,意味着今年的庄稼收成会减少,夸张到因粮食久缺而讨饭,而且是家家饥荒,跑断腿也难讨到一口吃食。

“春打五九尾,家家迈不开腿”这个意思刚好和“要饭跑断腿”相反,指的是春打五九尾庄稼丰收,各家各户都有吃有喝的,没有谁愿意外出乞讨生活,在家老小团聚赖得出去。

“春打五九尾,吃油像喝水”也是指庄稼丰收,这金贵的油在丰收的时候也就没那样金贵了,如同像喝水那样平常,也就是似油如水。

“春打五九尾,来年冻死鬼”这说的是气候变化,在五九尾立春,来年冬天会很冷,鬼也难以逃脱被冻死。这在过去确实会很冷,但现在的气候变化早己将其否定。到目前为止,各地迟到的降雪还都没有报到,冬天己经不像冬天,这些农谚还能准吗?

“春打六九头”相差几个小时更邪乎

今年立春的准确时间为:2020年2月4日17点3分12秒,也就是说假如推迟7小时立春,就成为了“春打六九头”,按民间农谚的说法,意思会大相径庭。

“春打六九头,喝水像喝油”,意思是立春到“六九”前两天,来年天气干旱,降水减少,人畜的饮水都成为问题,对于庄稼更是干旱到减产。

“春打六九头,吃穿不用愁”,这句农谚又讲庄稼会丰收,农民生活富裕,不用为吃穿而发愁。

对于农谚应辨证的理解

各位看到这里是不是也是头脑发懵,到底那一种的说法准确?其实农谚必定是农谚,来源于民间。首先不具备科学依据,再者我国地大物博、南北气候差异很大,这些农谚来自于不同地域,不可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

现代的气象科学这么发达,气象预报准确率又相当的高,这些农谚只能算作是民间的一种文化在传播,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已经被时代淘汰,崇尚科学、运用科学才是明智的选择。


鹿塬农事


俗语“春打五九尾,要饭跑断腿”,啥意思?今年立春是啥时候? 首先,咱们先普及一下何为立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首个节气,亦称“打春”、“咬春”。


古时人们认为,当北斗星的斗柄指向东方时即为立春节气到了。我们现在使用的是“定气法”,具体节气时间由相关专家测算,以紫金山天文台颁发的《天文年历》为准。

俗语说,一年之计在于春。经过漫漫捱去的寒冬,立春到了,天地间的万物逐渐苏醒,虽说春寒料峭,乍暖还寒,却也抵不住春至阳生的回暖趋势。

此时,寒冷的肃杀之气在一点点的消退,气温、日照和降雨将进入上升和增多的阶段,广袤的田野上,一派人勤春来早的耕种景象。


古人对立春非常重视,典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注释道:“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

为了更形象地描述立春的变化,人们将期间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俨然一幅生动活泼的报春图。

立春,不仅民间对极为看重,就是至高无上的皇帝也不敢有所怠慢,历史上有许多皇帝亲自主持,举办拜神祭祖、纳福祈年、驱邪攘灾、除旧布新、迎春和农耕庆典等迎春活动。

其中“鞭春牛”又称“鞭春”是传统年俗的重头戏。立春日造土牛以劝农耕,还要以鞭打土牛,寓意春耕开始,以示丰兆,策励农耕。


据记载,鞭牛仪式庄重严肃,执鞭者为德高望重者或当地府官。

值得注意的是,鞭牛者所站位置也有说道儿呢。如当年是早春就站在春牛前,晚春则站在春牛后,鞭牛的同时还要口中诵词,大都是人们期待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吉祥话儿,象征着繁忙的农事活动自此开始了。

至于为什么民间有“春打五九尾,要饭跑断腿”的俗语,还是与农业的收成有着密切的关系。


2020年的立春日期是2月4日,而五九的阶段是1月27日开始,依次递数,第九天恰好2月4日,与立春节气重合为同一天。可见,2020年就是春打在了五九尾巴上了。

以往常的年景来说,打春大都在2月4号左右,早一天的称为早春,晚一天的则称为晚春,虽说相差仅仅一天,却对农事生产有着很大的影响。

人们甚至可以从立春的早晚来预判当年的收成怎么样,这也是民间流传“春打五九尾,要饭跑断腿”、“春打六九头,吃穿不用愁”等俗语的原由所在。


“春打五九尾”,预示着立春气节提前了,气温回暖不利于农作物蓄积能量,根系未能充分发达,如气温回升后遇较强冷空气入侵,会导致气温陡降,出现前暖后冷的“倒春寒”现象,从而危害农业生产。

在南方,对早稻、棉花等喜温作物播种和幼苗生长,容易造成烂种、烂秧和死苗现象。而北方呢,主要的粮食作物冬小麦,也会因气温的剧烈浮动,造成小麦的冻害减产现象。

古人在长期的农业生产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对节气变化也有着独到的理解。


只是过去生产力低下,基本上是看天色吃饭,遇到了“倒春寒”的极端天气,也没有什么太多的相应对策,自然就会导致当年的收成差强人意。不过“要饭跑断腿”这句话,只是为了形容日子紧的窘况罢了。

再过十余天,就到了2020年的立春节气了,虽是春来的早了点,但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再也不用胆战心惊地着天色了,我国的粮食产量连续十余年递增就是有力的证明。

所以,那些民间谚语也不用过于在意了,毕竟老话也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

当然了,不管什么时候,风调雨顺都是人们不变的祈愿。在此,我们也衷心祝愿祖国昌盛,人民幸福,明天更美好!


大美威海幸福银滩


农村俗语源自生活,更高于生活!在数百年来,先贤不断的从生活中总结规律,并应用于生活,在不断的演化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村文化!这些俗语,有些是讲道理的,有些是阐述自然规律,也有些是关于农民盖房,以及种植上的一些要求。俗语是中国古代老百姓自发形成的一种文化传统。俗语:春打五九尾,要饭跑断腿,古人告诉你,明年收成好不好?

在了解这句农谚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打春”、“六九头”和“五九尾”的意思。打春也就是立春,其是24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气,在过去几千年中,一直有着“打春牛”、“迎春”的习俗,时至今日,在大多数地方还有着在立春日吃春饼的习俗。而“六九头”则是指数九寒天的第六个九的头一天,而“五九尾”就是第五个九的第九天。

“春打五九尾,要饭跑断腿;春打六九头,吃穿不用愁”,意思是前者乞丐都讨不到饭,后者家家吃穿不愁。根据老祖宗们的观察,一般春打五九尾的时候,一年的年景收成就不是很好,反之年景收成就比较好。农村里所流传下来的很多农谚,其实用科学也是解释不清楚的。就像“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很难说清楚其中的道理,但准确性是很高。

今年2019年的立春在五九的最后一天,很多老农都在叹息19年的收成会不好。不过农民朋友也无需太过担心收成问题,至于19年的收成如何,我们都不知道,老话也有不准的时候。况且如今科技这么发达,农业技术也越来越高,地里的收成靠天更靠人,人才是关键的因素,相信只要大家辛勤劳作,来年的收成也不会太差。


老王金点子


这句俗语并不是说立春在五九尾,大家就要四处去讨饭了,这只是夸张的说法。它的意思是,如果立春恰逢五九的尾巴,农民的地里就会欠收。想必农民朋友们对这句话是再熟悉不过了,2018年就应了这句话,立春在五九尾,很多地区的小麦减产,全国各地的农作物收成皆不是很好。不过2018年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农民朋友更关注的是明年的收成。那么明年的收成到底好不好呢?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这句俗语的由来。立春不是打五九尾,就是打六九头。根据老祖宗们的观察结果,发现如果立春在五九的最后一天,来年地里的收成就不好。相反,如果立春在六九第一天,那么来年就能大丰收。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这就不得不说一下24节气的划分了。如果将一年的三百六十五天平均分割为24段,则每段在15天左右,所以说每个节气大约相隔半个月,但更准确地说,一年有365.25天,每个节气相隔约15.2天。也就是说,我们知道了冬至的时间,也就能推算出立春大约在什么时候。立春在五九尾,说明冬至是在那天十点之前,正好45天后就是立春,冬至是一九的第一天,这样算来,立春正好是五九的最后一天。但如果冬至在该天的十点之后,那么就要46天后才是立春,所以立春就成了六九的第一天。这句俗语的后半句是“春打六九头,吃穿不用愁”,如此看来,立春的时间非常重要,冬至的时间并没有一天之差,但算下来,立春时间却成了两种情况。想必大家通过这一句完整的俗语,也能知道农民更期望立春在六九头了。


读书是福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称“打春”。“立”是“开始”的意思,中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民间习惯把它作为春季的开始,与立夏、立秋、立冬一样,反映着一年四季的更替。

立春,意味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虽然立春在每年公历2月4日前后,时间上只相差了一天,但是差别可是很大的,有早春和晚春的差别,一个是在五九尾,一个是在六九头。在农村就流传着很多关于立春的俗语,比如“春打五九尾,要饭跑断腿”,这是什么意思呢?今年立春又在几九呢?

春打五九尾,要饭跑断腿

数九是我国传统的节气习俗,从每年的冬至开始,一直数完九个九,新春就来了,也是在漫长寒冬中聊以消遣的一种方式,经过千百年岁月流传至今。它是从冬至那一天开始算起,进入“数九”,俗称“交九”,以后每九天为一个单位,谓之“九”,过了九个“九”,刚好八十一天,即为“出九”,那时就春暖花开了。

为此民间还流传着一首数九的歌谣“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春打五九尾,要饭跑断腿”这句俗语是说,如果立春在五九尾的话,当年的地里的庄稼收成就不会好,老百姓收不到多余的粮食,要饭的叫花子就算跑断腿也要不到饭吃,由此可见如果立春在五九尾的话,那么来年的粮食就会欠收。这只是古人利用这种夸张的手法来宣传说明气候气象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立春不是打五九尾,就是打六九头,那么根据古人的经验来看,立春如果是在六九头,会如何呢?

其实农村也有句俗语“春打六九头,吃穿不用愁”,就是说立春赶在六九的开头几天,那么这一年庄稼的收成就十分好,对于把卖粮作为经济来源的农民来说当然是个好消息,吃的,穿的,自然也就可以用钱买到,所以说就不用愁了,农民们手里也有了闲钱,日子过得也就好了。

看来在古人眼里,春打六九头才是好兆头。类似的俗语“春打五九尾,喝油像喝水;春打六九头,喝水像喝油”、“春打五九尾,来年冻死鬼,春打六九头,遍地是耕牛”、“春打五九尾,花子要饭跑断腿,春打六九头,花子要饭也不愁”,都表达的是一样的意思。

2020年的立春在那几九?

我们首先看一下今年的“九九”都在什么时间?一九:2019年12月22日-2019年12月30日;二九:2019年12月31日-2020年1月8日;三九:2020年1月9日-2020年1月17日;四九:2020年1月18日-2020年1月26日;五九:2020年1月27日-2020年2月4日;六九:2020年2月5日-2020年2月13日;七九:2020年2月14日-2020年2月22日;八九:2020年2月23日-2020年3月2日;九九:2020年3月3日-2020年3月11日。

而2020年立春时间是在阳历的2月4日17时03分12秒,也就是农历五九的最后一天,所以说今年的立春在五九的尾巴上。

那么今年庄稼真的就会歉收吗?大家大可不必担心。因为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的科技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现在农业生产靠的是人,这跟之前的看天吃饭是有很大区别的,相信只要大家合理劳作,科学农耕就一定会有好的收成,最后也祝农民朋友们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户外农村娃枣哥


俗语:“春打五九尾、要饭跑断腿。春打六九头吃穿不用愁”。

春打五九尾讨饭跑断腿。“意思是立春的这一天是在五九尾,那么这一年收成会不好,粮食减产严重。讨饭的和叫化了跑断腿也讨不道饭。由此可见如果立春这天是在五九尾,这一年很可能欠收”。

春打六九头吃穿不用愁。今年会风调雨顺是个大丰收之年,家家会收的粮满仓满囤满不愁吃穿。由此可见如果立春这天是六九头,预示着当年是个丰收之年”。

“这些俗语是广大农民智慧的结晶”。


风调雨顺151446913


“春”,年之伊始,立春作为春天的第一个节日,自然也是格外重视,我国关于立春的俗语也非常的多,就比如这句“春打五九尾,要饭跑断腿”,其实是一句预测年景的俗语。

我们先看看今年“春”打在什么时候。

数九是进入冬季以后人们记录时间的一种民间习俗,每九天为一九,一共九个九,这五九指的也就是第五个九天了。数九主要是我国北方流传的习俗,人们之所以数九就是因为冬天比较冷,大家通过数九的方式计算着寒冷的冬天什么时候过去,就有了数九的习俗。数九是从冬至开始,也就是天气开始变得寒冷以后,而“九”在古代代表极大之数,九九过后,寒冷的冬天肯定也就过去了。

今年的冬至是公历2019年12月22日,从这天开始数九,数到五九的时间是公历2020年1月27日-2020年2月4日。而今年立春的时间是公历2月4日17时03分12秒,好巧不巧,正是在五九的最后一天。

“春打五九尾,要饭跑断腿”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并不难理解:立春如果是在五九的末尾,那么要饭都要跑断腿,说明当年的年景会比较差,大家过得都比较差,所以要饭都非常的困难,要“跑断腿”才能要到,形容年景不好。

这句话到底有没有道理呢

小编不清楚这句话到底是如何流传下来的,但是现在看来定然是没什么科学依据的,一个年份收成的好坏与一整年的气象气候都有着密切的关联,即使是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也没有人能够准确的预测出一年收成的好坏,并且我国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各个地区年景的好坏也都有着千差万别,单单靠一个立春的时间来判断肯定是不准确的。

完全靠天吃饭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以前我们农民经常讲的一句话就是靠天吃饭,年景好,收成也就好,年景不好,则有可能颗粒无收。但是现在不一样了,老百姓靠天吃饭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现在有了更加精准的天气预测,可以帮助人们及时规避灾难;有更先进的农业设备,可以抽水灌溉、可以人工降雨……我们有更加强盛的国家,在我们遭受灾难的时候还有灾难补助……

结语:现在的科技越来越发达,农业技术越来越先进,人们应对灾难的手段也越来越多,所以我相信,一个立春是左右不了年景的,2020年必将又是一个丰收年。


科技农场


人常说:“春打五九尾,要饭跑断腿;春打六九头,吃穿不用愁。”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立春是在五九最后一天,那么这一年的收成往往不好,要饭的会要不到饭吃。如果立春是在六九的头一天,那么这一年将是风调雨顺的一年,粮食的收成会很好。

2019年立春在除夕,也就是说在即将过去的这个年份也是春打五九尾。巧合的事,2019年不仅是“春打五九尾”,而且还是“寡妇年”。

由于古时候人们生产力低下,信息闭塞,那时人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纯脆是靠天吃饭,这些农谚对当时的实际生活具有指导意义。而现在我们科技高度发达,国家提倡科学种田,还有天气预报,作为一个新农人要结合当地的情况和实时气侯做好合理规划,以科学为主,农谚为辅开展生产为谊,古人所总结的农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也有它的地域限制,而且现在的气候也发生了变化。你们说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