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俗語“春打五九尾,要飯跑斷腿”,啥意思?今年立春啥時候?

新大風歌


馬上要過春節了,“春節”可以看到是迎接春天到來的意思,一般認為“立春”是春天的開始,而春節又在立春前後,自古以來,人們對立春有許多說講。

比如立春一般都在六九頭一天,這就是俗語“春打六九頭”的來歷。

但是也有個別年頭,立春交節在了五九最後一天,即比正常時候提前了一天,於是有了俗語“春打五九尾,要飯跑斷腿”之說。

很不巧,今年立春就屬於“春打五九尾”。

我國曆史上是農耕社會,於是古人發明了農曆,目的就是用來指導農事安排。

古人規定冬至這一天開始數九,九天一九。

2019年12月22日是冬至,從這天開始數九,九天為一九,數到五九的第九天恰好是立春。(我親自數了一下)。

今年立春是在2月4日17時03分12秒

也就是說,今年立春是“春打五九尾,要飯跑斷腿”的情況。

其實這種情況在2011年和2012年連續兩年出現過。

按照這句俗語來說,今年莊稼將減產。“要飯跑斷腿”的意思是指:莊稼減產,家家沒吃的,要飯的多跑幾家才能討到一點點,所以有“跑斷腿”之說。

這種說法有什麼依據?

俗語是古人經過長期觀察得出的經驗之談,由於歷史不斷向前發展,有些俗語在過去有道理,到了現在未必靠譜。

俗語說:“春打五九尾,要飯跑斷腿”;春打六九頭,吃穿不用愁”。相差一天,年景怎麼會大相徑庭呢?

古人認為,“春打五九尾”的現象是上一年立春早才提前了一天,立春早對農家作物冬眠有影響,冬天越長,農作物儲備的養分越多,抗疾病的能力越強。

立春早喚醒了農作物,而外面的天氣乍暖還寒,甚至會出現倒春寒,農作物養分不充足,又遇上寒冷天氣,很容易造成減產和絕收。

我記得有一年立春後來了一場倒春寒,下了一場大雪,由於多年沒遇到這種情況,人們以往種的小麥不抗寒,結果這一年小麥都凍死了,最後打的糧食不夠收割費,有些農民乾脆不收割了,任由麥子爛在地裡了。

那一年也不是“春打五九尾的”年頭,可糧食減產了。

不過從那以後,小麥種子培育的都抗寒了,以後再沒發生這種現象。

綜上所述,只要科學管理,立春早一天晚一天對農業不會有任何影響,大家不必擔心,我們把古人的一些俗語當做文化傳承看待就行了,其中沒有科學依據,不必當真。


秉燭讀春秋


這句農諺的意思是說,如果立春是在六九天的第一天,那今年的雨水比較的少,連喝的水都可能沒有。而如果立春是在五九的最後一天,也就是五九的第九天,那糧食會大豐收,農民有吃不完的糧食。這話有沒有道理呢?

我們知道,在冬至節氣後就開始數九了,經過九九八十一天後冬季就結束了,而一九也就是九天,五九尾就是冬至後的45天,六九頭就是冬至後第46天。在農曆又24個節氣,相鄰的兩個節氣之間是15天,冬至節氣後就是小寒、大寒,然後就是立春了。所以正常情況下立春是在冬至節氣後第46天,也就是春打“六九頭”。但是,也有少數的年份,是春打五九尾的。而古人認為這樣的年份比較少見,所以是寓意著豐收年,因此就有了“春打六九頭,吃水像喝油,春打五九尾,吃油像喝水”的說法。非常巧合的是2019年的立春就是在五九尾,如果根據這個說法來看,那明年會是一個豐收年。

其實這句農諺的說法都是沒有道理的,不可能因為有一天的區別,就會有如此巨大的變化。何況,大多數的年份都是春打六九頭的,那豈不是說經常出現旱情,連喝的水都沒有。所以古人流傳下來的農諺,有些還是不可信的。而且在各地的說法也不一樣,有很多的地方的說法和這句農諺完全相反,比如有些地方還有著“春打五九尾,叫花子跑斷腿;春打六九頭,吃穿都不愁”的農諺。





阿涵的日常生活


今年的立春是2020年2月4日(農曆正月十一),數九氣候剛好是“五九”的最後一天(2020年1月27日-2020年2月04日),是真正的“春打五九尾”。

對於“春打五九尾“,有著千百年來流傳而來不同的說法,這些農諺都是勤勞的農民在生活中總結出來的。在過去科技不發達的年代,這些農諺成為了農業生產中人們對氣象的認識和總結,也成為過去指導農業生產的經驗。

關於“春打五九尾”的農諺和意思

春打五九尾,要飯跑斷腿”只是其中一種說法,意思是立春在“五九”後兩天的尾部,意味著今年的莊稼收成會減少,誇張到因糧食久缺而討飯,而且是家家饑荒,跑斷腿也難討到一口吃食。

“春打五九尾,家家邁不開腿”這個意思剛好和“要飯跑斷腿”相反,指的是春打五九尾莊稼豐收,各家各戶都有吃有喝的,沒有誰願意外出乞討生活,在家老小團聚賴得出去。

“春打五九尾,吃油像喝水”也是指莊稼豐收,這金貴的油在豐收的時候也就沒那樣金貴了,如同像喝水那樣平常,也就是似油如水。

“春打五九尾,來年凍死鬼”這說的是氣候變化,在五九尾立春,來年冬天會很冷,鬼也難以逃脫被凍死。這在過去確實會很冷,但現在的氣候變化早己將其否定。到目前為止,各地遲到的降雪還都沒有報到,冬天己經不像冬天,這些農諺還能準嗎?

“春打六九頭”相差幾個小時更邪乎

今年立春的準確時間為:2020年2月4日17點3分12秒,也就是說假如推遲7小時立春,就成為了“春打六九頭”,按民間農諺的說法,意思會大相徑庭。

“春打六九頭,喝水像喝油”,意思是立春到“六九”前兩天,來年天氣乾旱,降水減少,人畜的飲水都成為問題,對於莊稼更是乾旱到減產。

“春打六九頭,吃穿不用愁”,這句農諺又講莊稼會豐收,農民生活富裕,不用為吃穿而發愁。

對於農諺應辨證的理解

各位看到這裡是不是也是頭腦發懵,到底那一種的說法準確?其實農諺必定是農諺,來源於民間。首先不具備科學依據,再者我國地大物博、南北氣候差異很大,這些農諺來自於不同地域,不可能是放之四海而皆準。

現代的氣象科學這麼發達,氣象預報準確率又相當的高,這些農諺只能算作是民間的一種文化在傳播,在現代農業生產中已經被時代淘汰,崇尚科學、運用科學才是明智的選擇。


鹿塬農事


俗語“春打五九尾,要飯跑斷腿”,啥意思?今年立春是啥時候? 首先,咱們先普及一下何為立春?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首個節氣,亦稱“打春”、“咬春”。


古時人們認為,當北斗星的斗柄指向東方時即為立春節氣到了。我們現在使用的是“定氣法”,具體節氣時間由相關專家測算,以紫金山天文臺頒發的《天文年曆》為準。

俗語說,一年之計在於春。經過漫漫捱去的寒冬,立春到了,天地間的萬物逐漸甦醒,雖說春寒料峭,乍暖還寒,卻也抵不住春至陽生的回暖趨勢。

此時,寒冷的肅殺之氣在一點點的消退,氣溫、日照和降雨將進入上升和增多的階段,廣袤的田野上,一派人勤春來早的耕種景象。


古人對立春非常重視,典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註釋道:“立春,正月節。立,建始也。五行之氣往者過來者續於此。而春木之氣始至,故謂之立也”。

為了更形象地描述立春的變化,人們將期間的十五天分為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蜇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儼然一幅生動活潑的報春圖。

立春,不僅民間對極為看重,就是至高無上的皇帝也不敢有所怠慢,歷史上有許多皇帝親自主持,舉辦拜神祭祖、納福祈年、驅邪攘災、除舊佈新、迎春和農耕慶典等迎春活動。

其中“鞭春牛”又稱“鞭春”是傳統年俗的重頭戲。立春日造土牛以勸農耕,還要以鞭打土牛,寓意春耕開始,以示豐兆,策勵農耕。


據記載,鞭牛儀式莊重嚴肅,執鞭者為德高望重者或當地府官。

值得注意的是,鞭牛者所站位置也有說道兒呢。如當年是早春就站在春牛前,晚春則站在春牛後,鞭牛的同時還要口中誦詞,大都是人們期待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吉祥話兒,象徵著繁忙的農事活動自此開始了。

至於為什麼民間有“春打五九尾,要飯跑斷腿”的俗語,還是與農業的收成有著密切的關係。


2020年的立春日期是2月4日,而五九的階段是1月27日開始,依次遞數,第九天恰好2月4日,與立春節氣重合為同一天。可見,2020年就是春打在了五九尾巴上了。

以往常的年景來說,打春大都在2月4號左右,早一天的稱為早春,晚一天的則稱為晚春,雖說相差僅僅一天,卻對農事生產有著很大的影響。

人們甚至可以從立春的早晚來預判當年的收成怎麼樣,這也是民間流傳“春打五九尾,要飯跑斷腿”、“春打六九頭,吃穿不用愁”等俗語的原由所在。


“春打五九尾”,預示著立春氣節提前了,氣溫回暖不利於農作物蓄積能量,根系未能充分發達,如氣溫回升後遇較強冷空氣入侵,會導致氣溫陡降,出現前暖後冷的“倒春寒”現象,從而危害農業生產。

在南方,對早稻、棉花等喜溫作物播種和幼苗生長,容易造成爛種、爛秧和死苗現象。而北方呢,主要的糧食作物冬小麥,也會因氣溫的劇烈浮動,造成小麥的凍害減產現象。

古人在長期的農業生產活動中,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對節氣變化也有著獨到的理解。


只是過去生產力低下,基本上是看天色吃飯,遇到了“倒春寒”的極端天氣,也沒有什麼太多的相應對策,自然就會導致當年的收成差強人意。不過“要飯跑斷腿”這句話,只是為了形容日子緊的窘況罷了。

再過十餘天,就到了2020年的立春節氣了,雖是春來的早了點,但隨著農業科技的進步,再也不用膽戰心驚地著天色了,我國的糧食產量連續十餘年遞增就是有力的證明。

所以,那些民間諺語也不用過於在意了,畢竟老話也有其特殊的歷史背景。

當然了,不管什麼時候,風調雨順都是人們不變的祈願。在此,我們也衷心祝願祖國昌盛,人民幸福,明天更美好!


大美威海幸福銀灘


農村俗語源自生活,更高於生活!在數百年來,先賢不斷的從生活中總結規律,並應用於生活,在不斷的演化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農村文化!這些俗語,有些是講道理的,有些是闡述自然規律,也有些是關於農民蓋房,以及種植上的一些要求。俗語是中國古代老百姓自發形成的一種文化傳統。俗語:春打五九尾,要飯跑斷腿,古人告訴你,明年收成好不好?

在瞭解這句農諺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打春”、“六九頭”和“五九尾”的意思。打春也就是立春,其是24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氣,在過去幾千年中,一直有著“打春牛”、“迎春”的習俗,時至今日,在大多數地方還有著在立春日吃春餅的習俗。而“六九頭”則是指數九寒天的第六個九的頭一天,而“五九尾”就是第五個九的第九天。

“春打五九尾,要飯跑斷腿;春打六九頭,吃穿不用愁”,意思是前者乞丐都討不到飯,後者家家吃穿不愁。根據老祖宗們的觀察,一般春打五九尾的時候,一年的年景收成就不是很好,反之年景收成就比較好。農村裡所流傳下來的很多農諺,其實用科學也是解釋不清楚的。就像“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很難說清楚其中的道理,但準確性是很高。

今年2019年的立春在五九的最後一天,很多老農都在嘆息19年的收成會不好。不過農民朋友也無需太過擔心收成問題,至於19年的收成如何,我們都不知道,老話也有不準的時候。況且如今科技這麼發達,農業技術也越來越高,地裡的收成靠天更靠人,人才是關鍵的因素,相信只要大家辛勤勞作,來年的收成也不會太差。


老王金點子


這句俗語並不是說立春在五九尾,大家就要四處去討飯了,這只是誇張的說法。它的意思是,如果立春恰逢五九的尾巴,農民的地裡就會欠收。想必農民朋友們對這句話是再熟悉不過了,2018年就應了這句話,立春在五九尾,很多地區的小麥減產,全國各地的農作物收成皆不是很好。不過2018年已經過去很長時間了,農民朋友更關注的是明年的收成。那麼明年的收成到底好不好呢?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這句俗語的由來。立春不是打五九尾,就是打六九頭。根據老祖宗們的觀察結果,發現如果立春在五九的最後一天,來年地裡的收成就不好。相反,如果立春在六九第一天,那麼來年就能大豐收。為什麼會產生這種現象呢?這就不得不說一下24節氣的劃分了。如果將一年的三百六十五天平均分割為24段,則每段在15天左右,所以說每個節氣大約相隔半個月,但更準確地說,一年有365.25天,每個節氣相隔約15.2天。也就是說,我們知道了冬至的時間,也就能推算出立春大約在什麼時候。立春在五九尾,說明冬至是在那天十點之前,正好45天后就是立春,冬至是一九的第一天,這樣算來,立春正好是五九的最後一天。但如果冬至在該天的十點之後,那麼就要46天后才是立春,所以立春就成了六九的第一天。這句俗語的後半句是“春打六九頭,吃穿不用愁”,如此看來,立春的時間非常重要,冬至的時間並沒有一天之差,但算下來,立春時間卻成了兩種情況。想必大家通過這一句完整的俗語,也能知道農民更期望立春在六九頭了。


讀書是福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又稱“打春”。“立”是“開始”的意思,中國以立春為春季的開始,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陽到達黃經315度時為立春,民間習慣把它作為春季的開始,與立夏、立秋、立冬一樣,反映著一年四季的更替。

立春,意味著萬物閉藏的冬季已過去,開始進入風和日暖、萬物生長的春季。雖然立春在每年公曆2月4日前後,時間上只相差了一天,但是差別可是很大的,有早春和晚春的差別,一個是在五九尾,一個是在六九頭。在農村就流傳著很多關於立春的俗語,比如“春打五九尾,要飯跑斷腿”,這是什麼意思呢?今年立春又在幾九呢?

春打五九尾,要飯跑斷腿

數九是我國傳統的節氣習俗,從每年的冬至開始,一直數完九個九,新春就來了,也是在漫長寒冬中聊以消遣的一種方式,經過千百年歲月流傳至今。它是從冬至那一天開始算起,進入“數九”,俗稱“交九”,以後每九天為一個單位,謂之“九”,過了九個“九”,剛好八十一天,即為“出九”,那時就春暖花開了。

為此民間還流傳著一首數九的歌謠“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春打五九尾,要飯跑斷腿”這句俗語是說,如果立春在五九尾的話,當年的地裡的莊稼收成就不會好,老百姓收不到多餘的糧食,要飯的叫花子就算跑斷腿也要不到飯吃,由此可見如果立春在五九尾的話,那麼來年的糧食就會欠收。這只是古人利用這種誇張的手法來宣傳說明氣候氣象對於農業生產的重要影響。立春不是打五九尾,就是打六九頭,那麼根據古人的經驗來看,立春如果是在六九頭,會如何呢?

其實農村也有句俗語“春打六九頭,吃穿不用愁”,就是說立春趕在六九的開頭幾天,那麼這一年莊稼的收成就十分好,對於把賣糧作為經濟來源的農民來說當然是個好消息,吃的,穿的,自然也就可以用錢買到,所以說就不用愁了,農民們手裡也有了閒錢,日子過得也就好了。

看來在古人眼裡,春打六九頭才是好兆頭。類似的俗語“春打五九尾,喝油像喝水;春打六九頭,喝水像喝油”、“春打五九尾,來年凍死鬼,春打六九頭,遍地是耕牛”、“春打五九尾,花子要飯跑斷腿,春打六九頭,花子要飯也不愁”,都表達的是一樣的意思。

2020年的立春在那幾九?

我們首先看一下今年的“九九”都在什麼時間?一九:2019年12月22日-2019年12月30日;二九:2019年12月31日-2020年1月8日;三九:2020年1月9日-2020年1月17日;四九:2020年1月18日-2020年1月26日;五九:2020年1月27日-2020年2月4日;六九:2020年2月5日-2020年2月13日;七九:2020年2月14日-2020年2月22日;八九:2020年2月23日-2020年3月2日;九九:2020年3月3日-2020年3月11日。

而2020年立春時間是在陽曆的2月4日17時03分12秒,也就是農曆五九的最後一天,所以說今年的立春在五九的尾巴上。

那麼今年莊稼真的就會歉收嗎?大家大可不必擔心。因為如今隨著科技的發展,農業的科技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現在農業生產靠的是人,這跟之前的看天吃飯是有很大區別的,相信只要大家合理勞作,科學農耕就一定會有好的收成,最後也祝農民朋友們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戶外農村娃棗哥


俗語:“春打五九尾、要飯跑斷腿。春打六九頭吃穿不用愁”。

春打五九尾討飯跑斷腿。“意思是立春的這一天是在五九尾,那麼這一年收成會不好,糧食減產嚴重。討飯的和叫化了跑斷腿也討不道飯。由此可見如果立春這天是在五九尾,這一年很可能欠收”。

春打六九頭吃穿不用愁。今年會風調雨順是個大豐收之年,家家會收的糧滿倉滿囤滿不愁吃穿。由此可見如果立春這天是六九頭,預示著當年是個豐收之年”。

“這些俗語是廣大農民智慧的結晶”。


風調雨順151446913


“春”,年之伊始,立春作為春天的第一個節日,自然也是格外重視,我國關於立春的俗語也非常的多,就比如這句“春打五九尾,要飯跑斷腿”,其實是一句預測年景的俗語。

我們先看看今年“春”打在什麼時候。

數九是進入冬季以後人們記錄時間的一種民間習俗,每九天為一九,一共九個九,這五九指的也就是第五個九天了。數九主要是我國北方流傳的習俗,人們之所以數九就是因為冬天比較冷,大家通過數九的方式計算著寒冷的冬天什麼時候過去,就有了數九的習俗。數九是從冬至開始,也就是天氣開始變得寒冷以後,而“九”在古代代表極大之數,九九過後,寒冷的冬天肯定也就過去了。

今年的冬至是公曆2019年12月22日,從這天開始數九,數到五九的時間是公曆2020年1月27日-2020年2月4日。而今年立春的時間是公曆2月4日17時03分12秒,好巧不巧,正是在五九的最後一天。

“春打五九尾,要飯跑斷腿”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其實並不難理解:立春如果是在五九的末尾,那麼要飯都要跑斷腿,說明當年的年景會比較差,大家過得都比較差,所以要飯都非常的困難,要“跑斷腿”才能要到,形容年景不好。

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呢

小編不清楚這句話到底是如何流傳下來的,但是現在看來定然是沒什麼科學依據的,一個年份收成的好壞與一整年的氣象氣候都有著密切的關聯,即使是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也沒有人能夠準確的預測出一年收成的好壞,並且我國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各個地區年景的好壞也都有著千差萬別,單單靠一個立春的時間來判斷肯定是不準確的。

完全靠天吃飯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以前我們農民經常講的一句話就是靠天吃飯,年景好,收成也就好,年景不好,則有可能顆粒無收。但是現在不一樣了,老百姓靠天吃飯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現在有了更加精準的天氣預測,可以幫助人們及時規避災難;有更先進的農業設備,可以抽水灌溉、可以人工降雨……我們有更加強盛的國家,在我們遭受災難的時候還有災難補助……

結語:現在的科技越來越發達,農業技術越來越先進,人們應對災難的手段也越來越多,所以我相信,一個立春是左右不了年景的,2020年必將又是一個豐收年。


科技農場


人常說:“春打五九尾,要飯跑斷腿;春打六九頭,吃穿不用愁。” 這句農諺的意思是說,如果立春是在五九最後一天,那麼這一年的收成往往不好,要飯的會要不到飯吃。如果立春是在六九的頭一天,那麼這一年將是風調雨順的一年,糧食的收成會很好。

2019年立春在除夕,也就是說在即將過去的這個年份也是春打五九尾。巧合的事,2019年不僅是“春打五九尾”,而且還是“寡婦年”。

由於古時候人們生產力低下,信息閉塞,那時人們面朝黃土背朝天,純脆是靠天吃飯,這些農諺對當時的實際生活具有指導意義。而現在我們科技高度發達,國家提倡科學種田,還有天氣預報,作為一個新農人要結合當地的情況和實時氣侯做好合理規劃,以科學為主,農諺為輔開展生產為誼,古人所總結的農諺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也有它的地域限制,而且現在的氣候也發生了變化。你們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