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你们因为什么,坚定了考遴选的心?家里附近小公务员一枚,觉得县里面太小,想考遴选却不坚定,害怕未知?

第五爱


如果没有特殊的背景,又想去更宽阔的舞台,对于县乡基层公务员来说,遴选是一条不错的道路!

一、单位级别越高,视野越开阔

同样是公务员,在县乡基层和在上级单位视野是不同的,同样的单位越是基层的单位工作越杂,相对来说工作量比较大。而单位级别越高的单位分工也越明确,专业性也比较强。就格局视野角度而言,基层单位相对来说工作比较具体细致,而上级单位则宏观性比较强。术业有专攻,当你在上级单位的时候你接触的人和事,思考问题的角度将是全局性的,而不仅仅是某个部分。比如我在基层乡镇工作时候主要侧重工作是各种民生小事,协助征收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发放各种惠农补贴等!而在上级单位则需要思考各种规划设计以及一些视野角度更广的工作。

二、待遇水平和发展前景

众所周知单位级别越高,相对也越容易提拔,如果你在一个正科级单位,整个单位只有几个人是正科级干部,比如基层乡镇公务员,想要成为副科级干部不仅要满足最基本年限要求还要等待名额的空缺!但是如果你在市局单位或者省厅部门,你提拔成为科级干部或者处级干部机会就比较大了,单位级别比较高。只要符合提拔条件就可以任用了,而不是需要等机会。曾经有个朋友是乡镇的选调生,在基层乡镇工作了五年也没有提拔副科级干部,后来遴选到了省厅,试用期过后就提拔了,几年过后提拔了正科级干部。如果在基层乡镇,想要提拔成为正科级干部就比较难了。机构改革后,公务员实行职级并行,只是待遇有了提高,而不是实职。

除了发展前景和工作情况之外,遴选还是考虑家庭、交通、教育等因素,每个人情况不同,需要综合考虑。


公考站一枝一叶总关情


已经遴选到省委组织部三四年了,谈谈自己的感受吧!

2003年的时候,作为一名老少边穷地区的穷学生,有幸通过公务员考试,分配到东部地区的一个乡镇派出所工作。没有一点社会关系,背着两三万的助学贷款,一步一步走下来。不知道受了多少委屈,也不知道受了多少苦,永远干得比人多,但是也获得回报,从大机关不理解的副股、正股,一直干到正科级干部。虽然比不上各种二代,但在同年进入公务员队伍的同事中算是比较快了,所以非常满足。刚工作的时候觉得退休有个副科的二级警督就厉害了,也从来没想到自己能走到这一步。

基层的干部都知道,干到正科就基本到顶了,自己是个喜欢折腾的人,或者说是不知足、贪得无厌的人吧,不想一辈子就这样安安逸逸地在一个小县城混下去,于是经常关注一些遴选信息,终于在35岁的时候,试着报考了省委组织部。

港真,考之前我一点信心也没有,毕竟选了一个最难考的单位,参加遴选的各种名校硕士博士一大堆,而我只是个警院本科生,综合素质肯定相对较低,所以完全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一次笔试,两次面试,最后的结果让我非常惊诧,在基层摸排滚打的老民警居然考上了,当时感觉肯定是祖坟冒烟了。

虽然遴选上了最好的省直单位之一,但我真的后悔了。一是住房问题无法解决。面对几万一平的房价,自己的收入要不吃不喝三十年以上才买得起,几乎不要指望,只能租房住。二是心态问题出现。以前在县里好歹是个小领导,到了省直单位就是普通一员,副处长甚至处长都比我年纪小,被比自己年纪小的吆五喝六的真不是滋味,感觉很失落。三是身体和精力跟不上。快四十的人了,熬夜一次几天都不能回魂,各种身体小毛病频出,拼命工作的本钱已经不多了,老化的机器只能修好不能复原。四是自身能力有差距。必须承认自己是踩了狗屎运,综合能力与大部分同事相比确实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在一些办公软件操作上,工作起来特别吃力,效率也不高。

后悔药是没得吃了,只能安慰自己是为了下一代吧,努力坚持下去。希望年轻同志看了我的经历,会有所感悟,遴选是很公平的,但一定要量力而行,谢谢!


巴厘虎10


遴选到省直,感慨颇深。我是凡考必报,之前都是裸考,只有最后一次是努力学了。总的来说,考遴选的绝大部分是裸考,只要努力了,机会很多,考上可能很大。

至于为什么一定考,有几点原因。

最主要原因,上级平台大,机会多,提的快,县里挤破脑袋争副科,没有关系几乎不可能,省里随随便便到处级,而且关系的分量相对低很多,毕竟能在省级有关系的少之又少。

二是综合来说,省里总体素质比县里高很多,绝大部分没有领导架子,好相处。举个简单例子,在县里得天天给领导打水扫地拎包,在省里全是领导自己来,同事之间相处也很愉快。知道这些是跟我之前在省里有段借调时光有关。

三是社会地位不同,给自己带来的自信心和满足感是不一样的。这跟人的世俗眼光有关。在县里遇到上级来检查,需要各种逢迎,生怕领导不满意,但省级不同,检查少,好沟通。当然检查下级的机会很多,我深知基层不易,所以一般能松则松,能过就过。

四是我在县里时候实在太忙太累了,天天加班9点以后,甚至凌晨和通宵,实在受不了就是想逃离,没有合适的理由,只能考走。

还有一点跟我所在科室有关,考试氛围好,同事都是大神,五年间考走十几位,平时交流也多,有前辈刺激着,动力也足,生怕考不上落个学渣的名声。

总的来说,遴选是我人生一重大转折,从不后悔,感谢组织的从严治党和逢进必考方针,让我们这些无门无户的农几代,终于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欢迎交流,希望大家梦想成真。


女学生控刘强西


认识考遴选的人很多,大概有一千多人,总得来说有几种。

1.异地。无论是夫妻异地还是想回到父母身边,异地是参加遴选的最大动因。一个人孤身在外,长时间下去真的很难熬,特别是结婚生子后,面临的夫妻感情问题,孩子教育问题,父母亲年迈身体问题…都成为压在身上的重担,调又调不走,现在又不让公务员再参加公务员考试,遴选是唯一的出路了。

2.脱离现有环境。越基层感触越深,干不完的活,工资不多,升职无望,好事轮不到,工作一大堆。赶上一个好领导还行,遇到操蛋的领导,天天憋死。遴选到上级部门,正管那个操蛋领导,也是一个动力。不过大多数还是为了脱离又苦又累的基层。

3.希望有更广阔的空间。认识的人里面,很多两办,组织部,宣传部的也参加遴选,更有上海地区不错岗位的公务员参加遴选,目的就是想去中央,想到各个部位进行锻炼,体验更高层次的工作。这个男生多一些,可能治国平天下是每一个男人的梦想吧。有考过的提到工作,感慨,看到能够影响某一行业的意见或者通知从自己手里发出,很有自豪感,再累感觉也值得。


李老爷后院的猫


就像你说的那样,县城太小,想再往上考吧。1.有工资福利、工作环境等各方面因素影响。比如说现在岗位工资低经常加班无双休,想看个考个工作条件更好的。

2.有一颗不安分想折腾的心。就好像考公35岁年龄限制,35岁之前就一直想考下去一样,遇到遴选机会,如果条件要求符合,肯定会想考下试试。

3.如果想考试遴选,平常也要多看书多积累,因为遴选似乎也挺难的,如果裸考上岸会很难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