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何理清五代十国的历史?

lierenhuichang


五代十国的历史复杂,其中五代比较明晰,十国建国时间有交叉、复杂。

公元907年唐亡后,在我国北部地区相继建立梁(后梁,907)、唐(后唐)、晋(后晋)、汉(后汉)、周(后周)五个朝代,史称五代,迄于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这就是说五代历史由公元907年算起至960年,共53年,其中最早的是后梁(太祖朱温),其余都在907年之后,这可以说五代历史容易梳理。

同时(有交叉),在我国南部和山西地区,先后出现南吴(907前)、南唐、吴越(907前)、楚(907)、闽(907)、南汉(907)、前蜀(907前)、后蜀、荆南(即南平,907)、北汉等国,史称十国。公元979年宋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这样,五代加上十国历经70多年,但史料又记载宋朝历史由公元960年算起。

根据以上情况,五代历史由公元907年算起至公元960年,共53年,这段历史可以梳理清楚。但是,十国跨越五代与宋朝初期,不好梳理。


微道助您创造终生价值


少荃说历史,轻松简单些。

关于中国历史上比较纷乱的时期,五代十国无疑是一个代表,而且还是极具特点的一个时代。虽处在盛唐和大宋两个封建王朝之间,但这段时期人的思想观念却与以往的不同,具有一种打破“权利专享”的认识。五代十国时期的人们认为,只要一个人肯努力向上,并能建功立业,不管出身如何都有资格去攀爬权利。从最底层的穷苦百姓冲破贵族门阀的权利垄断,甚至开元建号,在五代十国时期是不胜枚举。这也是为何五代十国能在短期内进行频繁的朝代更替的原因,当时人们的认识理念为权利的追求提供了精神动力。

五代十国的开始,要从朱温说起

朱温是谁?一个跟着黄巢起义的“地痞将军”。

当黄巢起义军打入长安后,这些农民出身的反叛者再不想挪步了,已然被眼前的美景美色所迷倒。黄巢自己的本心更是暴露无疑:就是想过黄帝瘾!虽说朱温也不是啥心系天下壮志于胸的人物,但眼前的一幕确实让他感叹:黄巢必败矣!“良禽择木而栖”朱温脑子转得很快,回头一刀便砍了黄巢的监军,率众降了唐。

要说归唐后的朱温战斗力还真可以,打起叛军来狠得一批,所到之处攻无不克,勇猛异常。唐僖宗以此嘉奖赐名“全忠”,封宣武军节度使。朱温打的更加卖力了,势必要把旧主赶出长安。

也就在这时,朱温生命中的宿敌李克用出场了。

李克用是唐朝招募的职业雇佣军——沙陀人的领袖。这伙人打起仗来相当彪悍,还没等朱温逼近长安,李克用的部队已经将黄巢赶了出来。黄巢只得东撤,结果一下撞到了朱温怀里。俗话说狗急了跳墙,黄巢军被这么一堵,情急之下拼死突围,瞬间把朱温打蒙了。朱温连忙向李克用求救,在沙陀人部队的追击下黄巢溃不成军。

朱温为答谢李克用的救援,在开封城中备了酒席。酒过三巡饭过五味后两个人便开始了攀谈,这一聊结果就出了问题。李克用是粗野的沙陀人性格,不加遮掩地笑话朱温打不过黄巢,见势不妙墙头草等等,让本就爱面子的朱温郁闷难当,一狠心想让李克用看不见明天的太阳,结果李克用的腿脚不错,只身一人愣是逃出了城。至此,朱李二人结下梁子。

再后来唐军穷追黄巢,逼得黄巢于狼虎谷自杀,此时朱温顺势拿下蔡州,接连东进势如破竹,先后占领四个战区,成为当时实力最大的节度使。

后梁取代大唐

想必朱温是了解过三国曹操的“携天子以令诸侯”,朱温在做大后就想把当时的皇帝唐昭宗李晔放到自己的眼皮底下,于是从长安迁都到了开封。此时各地藩镇的节度使声讨朱温有不臣之心且准备联盟勤王,而朱温也是个急性子,迁都四个月后便干掉了李晔,抚李晔的儿子李柷(唐哀宗)继位,正式开始“挟天子”节制各方节度使势力。三年后,朱温在时机已到下命令李柷禅让。

至此,大唐终于在名义上彻底灭亡。朱温在开封称帝,建后梁。

五代十国开始

当朱温改朝换代的消息传到各地藩镇的节度使耳朵里后,所有人都是一边骂朱温是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一边开始整理自家地盘上的事物,开始谋求着自立为王。大家都是节度使,虽说你朱温势力最大,但大家谁都不服谁,你能称帝,我们凭啥不能当个王?于是,大唐中央政权被后梁取代的瞬间,整个中原以至西南诸地全部开始分割自立,形成了大大小小十个小国,五代十国时代正式开始。这一年是公元907年。

后唐取代后梁

要说朱家人有篡位的基因也能说得过去。传位的形式更是令人惊讶:全都是背后动刀。在朱温当了六年皇帝后,被自己二儿子朱友珪杀死,朱友珪也不是什么靠谱的皇帝,被朱温三子朱友贞赶下台。朱友贞倒是想好好收拾下残破的后梁,但有人并不给机会。

谁呀?当然是那个差点被朱温砍了的李克用呀。此时李克已去世,接班的是其子李存勖。李存勖一直不承认后梁政权,且以光复唐为旗号同后梁作战。可是一点没忘和后梁的私人恩怨,一个奇袭便拿下了开封,逼得朱友贞也自杀了。后梁被后唐取代了。

这时候的十国在做啥?观众呗,窝在富足的南方看着北边打仗一点不影响生活节奏。倒是北方的两个小国(桀燕、岐国)卷入乱斗中,已经被后唐的李存勖给灭掉了。如果加上他们就是“十一国”。

后晋取代后唐

后唐经历了三代皇帝,都没有啥特别精彩的节目演给“十国观众”欣赏,于是想了个招开始“挑逗”节度使——命李从珂从陕西搬家到太原。

藩镇调度没啥不妥吧?

不妥大了去了!在当时,节度使的命门就是藩镇根据地,如若离开便失去自卫屏障,皇帝一道诏书便可将路上的节度使赐死且无任何办法。所以李从珂接到这样的命令后直接抓狂,还等什么?明刀明枪地来干吧,结果也是一个突袭便攻入洛阳,擒杀了皇帝李从厚,李从珂继皇帝位。

要不怎么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呢。李从珂当上皇帝后才发现,有权有势的节度使是个十分头疼的问题。得想办法削他们的权,要不皇位坐不稳。

“要不,我也试试李从厚的方法?……”

你没听错,李从珂也决定通过搬家的形式来对付自己的姐夫石敬瑭——河东战区节度使。

石敬瑭听后急了,自己的实力明显抵不过李从珂,即使兵变也是徒劳的呀。石敬瑭心一横决定:向契丹求救,承诺胜利后给予燕云十六州。这就是典型的病急乱投医,尽管病能治好,但药的副作用也是够受的。

很快,三下五除二便解决了李从珂,石敬瑭看着又一次被打残的洛阳,决定迁都到开封,再一次地改元建号,建立后晋。

后汉取代后晋

石敬瑭这个变态,在胜利后居然“守信”地履行了燕云十六州的承诺,而且还恬不知耻地主动当耶律德光的儿子!四十七岁的石敬瑭向三十七岁的耶律德光提出如此要求,相信台下的“十国观众”此刻已惊掉大牙,就连当事人耶律德光也难抑尴尬。

终于,石敬瑭这儿“儿子”先耶律德光而去,新上来的皇帝是他侄子石重贵。相信石重贵肯定憋了一肚子火,上来就把后晋境内的契丹人抓了起来,不由分说一律砍头。正式和契丹断绝贸易往来,整顿军武准备北伐契丹。年轻人终究是年轻人,哪能敌得过“名义上的爷爷”,契丹人一个下坡便冲到了开封府,后晋被灭亡。

契丹人看着被自己一手帮扶起来后晋又被自己干掉,于是优越感爆棚地萌生了一个想法——我来统治中原吧!契丹人在公元847年正月攻入开封,刘知远在同年二月在山西太原称帝。

刘知远是谁?一个善于隐忍而伺机待发的主,对石敬瑭他就有一百个不服,这时突然卷进来一个外族契丹,这谁受得了。石敬瑭他可以忍,契丹人决不能忍。刘知远拉起兵马冲着开封就来了。耶律德光正要集结兵马才发现,自己的手下都到外面抢东西去了。开封不让抢,这些人怎么活?集结中发现了问题:回来的兵马怎么少了许多?后来才知中原的百姓可比后晋的军队强多了,硬生生地拖住了他们。

耶律德光长叹一声:中原人实在搞不懂,立马率军北撤离开。刘知远部虽扑了空,但却进了开封城,是真正兵不血刃就进了京城。就是这么顺利地定都开封,建立后汉。

后周取代后汉

刘知远只做了一年皇帝变将皇位传给十八岁的刘承祐。这时有三大藩镇节度使联合起兵造反,结果被郭威一举荡平,郭威成为朝廷上下最倚重的边关大将。结果刘承祐年轻冲动,非要把刘知远安排的辅政五大臣干掉,好自己把持。结果偏偏把郭威给放到了边关,在自己一系列的铲除计划被曝光后,郭威痛定思痛决定造反,一个回马枪便将刘承祐挑落马下,郭威入主开封,称帝建后周。

宋朝结束五代

郭威死后,后周交由五代中最英明神武、最雄才善战的柴荣继承。柴荣在南争北战的过程中逐渐有一个年轻人依靠不凡的战功脱颖而出,他就是赵匡胤。

当柴荣南攻南唐胜利,北伐北汉成功,最后进军契丹收复燕云十六州时,突发疾病,班师回朝。不久便去世将后周的江山交给了尚未成年的柴宗训。由于柴荣生前忧虑“点检做天子”的谬言,将之前的御前都点检张永德换成自己信任的赵匡胤,赵匡胤也因此成为后周军权的第一把手,这位后来赵匡胤的黄袍加身提供了条件。

公元960年正月,赵匡胤率领大军出城北上抵御契丹,在走到陈桥驿时被部将黄袍加身,调转枪头回指开封城。后周柴宗训禅位赵匡胤,后周灭亡,北宋建立。五代至此结束。


少荃说史


说到五代十国的历史啊,就不得不提起一个人。

谁呢?

黄巢。

黄巢他们家是贩私盐的,但是黄巢却想通过科举走上仕途。

可惜,屡试不第。

于是在皇朝最后一次参加科考落榜之后,愤怒的走出了长安城并且写下来一首流传千古的名篇。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没过多久,黄巢自号“冲天大将军”,拉起了一支庞大的起义军,攻破了唐王朝的都城长安。

虽然没有消灭唐朝全部的力量,但攻破长安,也算是起义成功了。

黄巢手下有一员大将,名叫朱温。

朱温加入黄巢起义军的时候,不过是一个小兵,最后因为屡立战功,被黄巢重用,逐渐成了手握重兵的大将。

黄巢登基之后,国号“大齐”,并册封朱温为同州防御史。

可黄巢虽然建立了大齐,但唐朝其实并没有被消灭,唐朝的其他藩镇开始起兵平灭黄巢的起义军。

朱温所镇守的同州遭到了这些唐朝藩镇的猛攻,朱温抵挡不住,赶紧向黄巢告急。

可以此时的黄巢已经沉迷声色,无暇他顾,把大权下放给了一个亲信。

可巧这个亲信与朱温有仇。

所以朱温的没有等到一兵一卒的援军,没有办法,朱温最终决定投降了唐朝。

朱温一投降,立刻就得到了重用,非但加官进爵,并且得到了汴州这块地盘。

只可惜,朱温虽然投降,但起义军的势力依旧非常强大,并且主要活动在汴州附近,导致朱温没有办法接受自己的地盘。

没有办法,朱温就只能率军与这些起义军将领作战。

后来在以河东节度使李克用为首的唐末藩镇的共同努力下,终于灭掉了黄巢起义军。

朱温在这场“灭齐”战争中迅速扩充自己的实力,但却一念之差与李克用结下了生死之仇。

后来经过一系列战争,朱温的势力空前强大,横压所有藩镇。

终于在公元907年,朱温篡唐自立,国号为“梁”,这就是五代的第一代后梁。

朱温建国不久,他的死敌李克用就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继承父志,继续对朱温用兵,先是灭掉了刘守光集团,扩大了自己的实力,然后挥军直取后梁疆土。

此时的后梁陷入内乱,朱温被儿子朱友珪杀死,朱友珪紧着又被杀死。

一阵内乱之后,根本抵挡不住李存勖军队的进攻,大量地盘开始丢失。

公元923年,李存勖称帝,国号为“唐,”这就是五代的第二代后唐,同年后梁灭国。

后唐虽然也经历内乱,但军事实力强横,发展也算稳定。

直到末帝李从珂即位,猜忌手下大将,惹怒了当时的河东节度使石敬瑭。

石敬瑭自知不是后唐对手,便以燕云十六州为代价,引契丹人为外援,灭掉了后唐。

公元936年,石敬瑭称帝,国号为“晋”,这就是五代的第三代后晋。

石敬瑭死后,其子石重贵即位,不愿意在向契丹叫爹。

于是契丹挥军南下,灭掉了后晋,生擒了石重贵。

辽军灭晋之后,企图占据汴梁,但是其所作所为让中原百姓生厌。

趁着辽军不得民心之际,原后晋河东节度使刘知远依仗自己一向深得民心,便趁机起兵,号称好收复后晋失地,实则图谋自己的私利。

公元947年,刘知远称帝,不久之后改国号为“汉”,这就是五代的第四代后汉。

刘知远称帝一年之后病逝,其子刘承佑即位。

刘承佑猜忌大将,杀掉了大将郭威全家,导致了郭威叛乱。

公元951年,郭威称帝,国号为“周”,这就是五代的第五代后周。公元960年,赵匡胤篡周,建立北宋,五代至此结束。


上面讲得是五代,接下来讲十国。

  • 蜀王王建乃唐昭宗所封,朱温篡唐后,不听梁朝号令,公元907年自立为王,是为前蜀。

  • 李存勖灭梁之后,顺带灭掉前蜀,任命孟知祥为西川节度使。公元933年,孟知祥吞并东川,次年称帝,是为后蜀。
  • 唐朝末年,封州刺史刘谦割据两广,实力雄厚。刘谦死后,其子刘隐即位,于910年受封南海王。刘隐死后,其弟刘䶮即位,并于公元917年称帝,国号“汉”,史称南汉。
  • 郭威灭汉之后,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的弟弟,河东节度使刘崇割据河东称帝,延续后汉国号,与后周作对,史称北汉。
  • 公元902年,割据江淮的藩镇杨行密受封吴王。公元907年,其子杨溥称帝,建立吴国。
  • 公元937年,吴国权臣徐知诰代吴建齐。三年之后,徐志诰恢复本名李昪,自称李唐后裔,把国号改为“唐”,史称南唐。

  • 唐朝末年,马殷割据湖南。公元907年,后梁册封马殷为楚王。后唐建立之后,又封马殷为南楚国王。马殷并没有称帝,其治下地盘史称南楚。

  • 唐末福建观察使王潮死后,将军政大权交给心腹王审知。公元909年,后梁册封王审知为闽王。王审知死后,其子王延羲称帝,是为闽国。

  • 公元897年,钱镠割据江浙一带,拥兵自重。公元907年,朱温册封钱镠为吴越王,钱镠接受册封,因此建国,史称吴越国。
  • 高季兴本是朱温的干孙子,依附后梁政权,占据荆南一小块地方。后梁灭亡之后,高季兴便据地自立。公元924年,后唐册封高季兴为南平王,定都荆州,是为南平(荆南)。

我是@盗帅夜留香YE,关注我,一起讨论更多的文史话题。


盗帅夜留香YE


这段历史要从唐末黄巢起义说起,乾符元年自然灾害严重,王仙芝发动农民起义,乾符二年(875年)黄巢起义响应王仙芝,当时朝廷直属军事力量神策军在剿灭黄巢起义中消耗殆尽,不得以自能授权地方藩镇自行招募军队,中和四年(884年)黄巢起义被镇压以后,割据势力已不是河北藩镇独有的现象,而是在整个唐王朝的疆土上遍地开花,李唐王室的命运和东汉末年周天子的命运如出一辙,不得不看“各路诸侯”的脸色行事。

世界政治大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场,我们先对五代十国做一个整体的概括,“五代”就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五个朝代其实就是自诩为正统的五个地域性政权,他们的统治范围大多在黄河以北,是这个政治大舞台的“C位”;“十国”是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闵、楚、南汉、南平、北汉。十国是五个大的区域性政权无法统御的地方,虽然不是主角,但也“摇摆”的不亦乐乎,除了北汉政权在山西外,其他九个国家大多在江浙淮闵以及四川两广地区。五代十国政权更迭脉络交错,看似独立又互有联系。丘山对五代十国分开讲述,方便大家理解。

五代之后梁

他来了他来了,他踏着大步走来了,他就是猪瘟?不是啦,他叫朱温,出生在宋州砀山(今安徽砀山),虽然小时候游手好闲不事生业,但是赶上了黄巢起义,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只要站到风口,“朱”也能飞上天,巧了,他就是那头飞上天的猪。乾符四年(877年)二十五岁朱温参加黄巢起义,跟随大军攻入长安。看到前途渺茫的朱温在中和二年(882年)火速占位转投李唐,唐僖宗给他赐名“全忠”,就是这个朱全忠,亲手终结了唐朝289年的统治。

光化三年(900年)宦官干政,朱温以勤王之名出兵讨乱。天复元年(901年)宦官韩全诲挟持唐昭宗投靠李茂贞,天复三年(903年)李茂贞杀死韩全诲和朱温和解。天佑四年(907年)朱温废黜唐昭宗,接受“禅让”正是登基称帝,改国号为“梁”,史称“后梁”唐朝正式宣告灭亡,梁王朝诞生。

朱温像

五代之后唐

提过朱温不得不提起他的宿敌李克用。李克用出自突厥沙陀,因其父救驾有功赐姓“李”中和元年、二年(882年)两次出兵勤王,此人在剿灭黄巢起义时的功劳不比朱温小。朱温河南攻城略地,李克用河北镇压起义,中国政治舞台吹吹打打唱起了“二人转”。此二人恩怨在此不做细说,朱温依靠自己的势力建立起后梁,而李克用的政权则是后唐、后汉以及北汉政权建立的基础。在朱温建立后梁之后,李克用便以唐室正统自居,以“亲王讨逆”为旗号。

李克用死后,其子李存勖继承父亲遗志,后梁乾化元年(911年),李存勖全歼朱温精锐,923年,李存勖称帝,改国号为“唐”史称“后唐”。

李克用像

五代之后晋

李存勖是一个“戏剧爱好者”称帝后沉迷戏曲重用伶人、宦官,称帝三年死于伶官郭从谦之手,李克用养子李嗣源当政,后来李嗣源传位给三儿子李从厚,他的另一个儿子李从珂不干了,杀死李从厚自立为帝,李克用的女婿石敬瑭又反叛李从珂,但是考虑到自己有点弱,就从契丹借兵,并承诺事成之后割让燕云十六州(燕云十六州约十二万平方公里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天然屏障,从此华北平原门户洞开)。在契丹的帮助下,石敬瑭做了皇帝,改国号为“晋”,史称“后晋”。

石敬瑭像

五代之后汉

后晋石敬瑭传位石重贵以后,石重贵对契丹采取敌对态度,后晋开运元年(944年)辽太宗耶律德光前后三次南侵,最后攻陷开封,灭了晋朝,契丹在入侵过程中,遭到了中原人民的强烈反抗,耶律德光不久后也在战争中病死,无奈北撤。契丹人退去之后,太原知守刘知远发兵收复河南、河北,建立后汉政权。

刘知远像

五代之后周

后汉政权建立两年过后,部将郭威起兵攻入开封,杀死刘知远之子隐帝刘承祐,广顺元年(951年)郭威即位,改国号为“周”史称“后周”。因为郭威的子嗣在战中被刘承祐杀死,最后他把自己的皇位传给了收养子侄柴荣(也叫郭荣),他手下的殿前都点检就是赵匡胤,他后来黄袍加身建立宋朝。赵匡胤深知权臣武将对君主的威胁,这就有了“杯酒释兵权”,同时这也是整个宋朝重文抑武的原因。

十国

1、天复元年(902年)唐朝封杨行密为吴王,据江淮建立杨吴(902年-937年)政权,后来被南唐取代。

2、开平元年(907年)唐朝灭亡,王建因不服后梁在西川自立称帝,创建前蜀(901年-925年)政权,被后唐所灭。

3、开平元年(907年)后梁册封钱镠吴越王,建立吴越(907年-978年)政权,吴越先后尊五代乃至北宋为中原正朔,并且接受册封,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纳土归宋。

4、开平三年(909年)后梁册封王审知为闵王,长兴四年(933年)王延钧称帝,建立闵国(909年-945年),后被南唐所灭。

5、岭南地区在刘谦,刘隐、刘陟(后改名刘龚)父子三人先后的经营下逐渐稳定,贞明三年(917年)

刘龚称帝,建立南汉(917年-971年)政权,后为北宋所灭。

6、天复元年(902年)后梁封高季兴为荆南节度使,924年后唐封高季兴为南平王,正式建国,南平国也称荆南(902年-963年),后来宋出兵湖南,假道江陵,南平纳地归降。

7、开平元年(907年)后梁封马殷为楚王,后唐天成二年(927年),封湖南马殷为楚国王,南楚国(907年-951年)成立,后被南唐所灭。

8、长兴四年(933年)后唐将领孟知祥灭掉前蜀,次年称帝建立后蜀(934年-965年),后被宋灭。

9、南唐升元元年(937年)吴越政权被徐知诰取代,939年徐知诰恢复李姓,改名为昪,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

”(937年-976年),后被宋灭。

10、十国中最后一个国家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刘崇在广顺元年(951年)据河东十二州,建立的北汉(951年-979年)政权。这也是十国里唯一一个北方政权,后被宋灭。

纵观这一时期我们不难发现,每一个政权的开拓者都是前朝重臣,他们靠政变和杀戮上位,又被别人赶下台而身死国灭,不过这是黎明前的黑暗,一个伟大的王朝即将来临。


丘山史官


五代十国从公元907朱温灭唐建立后梁,到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灭掉北汉,统一全国这段中国历史上大分裂的一段时期。

在这70余年中,北方先后建立了梁、唐、晋、汉、周五个王朝,这就是所说的五代。另外在南方和四川还先后有10个较大的割据政权,分别为: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

公元907年,从黄巢起义者中发家的朱温废掉了唐哀宗,建立了后梁,梁历三帝,前后17年。公元923年,盘踞太原的晋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灭后梁,后唐建国。后唐也是昙花一现,936年被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儿皇帝石敬瑭所灭,建立晋朝。晋传两帝被刘知远的后汉所灭。郭威篡后汉建后周,后周世宗柴荣苦心经营,使后周隐隐有一统天下的希望,但柴荣在北伐燕云十六州时重病被迫班师,后不幸病亡。960年殿前督检点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


北宋经过10余年的统一战争,陆续灭掉了南方的割据政权,于979年统一了全国。五代十国历史正式结束。


长安李不白


公元907年,大唐被后梁取代。

【公元907-923年,后梁,被后唐灭亡】

梁太祖朱温(公元907-912年在位)

梁郢王朱友珪(公元912-913年在位)

梁末帝朱友贞(公元913-923年在位)

【公元923-936年,后唐,被后晋灭亡】

唐庄宗李存勖(公元923-926年在位)

唐明宗李嗣源(公元926-933年在位)

唐愍帝李从厚(公元933-934年在位)

唐废帝李从柯(公元934-936年在位)

【公元936-947年,后晋,被辽朝灭亡】

晋高祖石敬瑭(公元936-942年在位)

晋出帝石重贵(公元942-947年在位)

【公元947-951年,后汉,被后周灭亡】

汉高祖刘知远(公元947-948年在位)

汉隐帝刘承祐(公元948-951年在位)

【公元951-960年,后周,被北宋取代】

周太祖郭威(公元951-954年在位)

周世宗柴荣(公元954-959年在位)

周恭帝柴宗训(公元959-960年在位)

【公元902-937年,吴国,被南唐取代】

吴太祖杨行密(公元902-905年在位)

吴烈宗杨渥(公元905-908年在位)

吴高祖杨演隆(公元908-920年在位)

吴睿帝杨溥(公元920-937年在位)

【公元907-925年,前蜀,被后唐灭亡】

蜀高祖王建(公元907-918年在位)

蜀后主王衍(公元918-925年在位)

【公元907-951年,南楚,被南唐灭亡】

楚武穆王马殷(公元907-930年在位)

楚衡阳王马希声(公元930-932年在位)

楚文昭王马希范(公元932-947年在位)

楚废王马希广(公元947-950年在位)

楚恭孝王马希萼(公元950-951年在位)

楚王马希崇(公元951年在位)

【公元907-978年,吴越,被北宋灭亡】

吴越武穆王钱镠(公元907-932年在位)

吴越文穆王钱元瓘(公元932-941年在位)

吴越忠献王钱弘佐(公元941-947年在位)

吴越忠逊王钱弘倧(公元947-971年在位)

吴越忠懿王钱弘俶(公元971-978年在位)

【公元909-945年,闽国,被南唐灭亡】

闽太祖王审知(公元909—925年在位)

闽废帝王延翰(公元925—927年在位)

闽太宗王延钧(公元927—935年在位)

闽康宗王继鹏(公元935—939年在位)

闽景宗王延义(公元939—944年在位)

闽世宗王延政(公元944—945年在位)

【公元917-971年,南汉,被北宋灭亡】

汉高祖刘䶮(公元917-942年在位)

汉殇帝刘玢(公元942-943年在位)

汉中宗刘晟(公元943-958年在位)

汉末帝刘鋹(公元958-971年在位)

【公元924-963年,南平,被北宋灭亡】

南平武信王高季兴(公元924-929年在位)

南平文献王高从诲(公元929-948年在位)

南平贞懿王高保融(公元948-960年在位)

南平贞安王高保勖(公元960-962年在位)

南平德仁王高继冲(公元962-963年在位)

【公元933-966年,后蜀,被北宋灭亡】

蜀高祖孟知祥(公元933-934年在位)

蜀后主孟昶(公元934-966年在位)

【公元937-975年,南唐,被北宋灭亡】

南唐烈祖李昪(公元934-943年在位)

南唐元宗李景(公元943-961年在位)

南唐后主李煜(公元961-975年在位)

【公元951-979年,北汉,被北宋灭亡】

北汉神武帝刘崇(公元951-954年在位)

北汉和帝刘承钧(公元954-968年在位)

北汉废帝刘继恩(公元968年在位)

北汉末帝刘继元(公元968-979年在位)

【公元907-1125年,辽朝,被金朝灭亡】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公元907-926年在位)

辽述律后(公元926-927年在位)

辽太宗耶律德光(公元927-947年在位)

辽世宗耶律阮(公元947-951年在位)

辽穆宗耶律璟(公元951-969年在位)

辽景宗耶律贤(公元969-982年在位)

辽圣宗耶律隆绪(公元982-1031年在位)

辽兴宗耶律宗真(公元1031-1055年在位)

辽道宗耶律洪基(公元1055-1101年在位)

天祚帝耶律延禧(公元1101-1125年在位)

【公元1127年,北宋被金朝灭亡。】

【公元1038-1227年,西夏,被蒙古灭亡】

西夏景宗李元昊(1038-1048年在位)

西夏毅宗李谅祚(1048-1067年在位)

西夏惠宗李秉常(1067-1086年在位)

西夏崇宗李乾顺(1086-1139年在位)

西夏仁宗李仁孝(1139-1193年在位)

西夏桓宗李纯佑(1193-1206年在位)

西夏襄宗李安全(1206-1211年在位)

西夏神宗李遵顼(1211-1223年在位)

西夏献宗李德旺(1223-1226年在位)

西夏末帝李睍(1226-1227年在位)

【公元1115-1234年,金朝,被蒙古灭亡】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1115-1123年在位)

金太宗完颜晟(1123-1135年在位)

金熙宗完颜亶(1135-1149年在位)

海陵王完颜亮(1149-1161年在位)

金世宗完颜雍(1161-1189年在位)

金章宗完颜璟(1189-1208年在位)

卫绍王完颜永济(1208-1213年在位)

金宣宗完颜珣(1213-1223年在位)

金哀宗完颜守绪(1223-1234年在位)

金末帝完颜承麟(公元1234年在位)

【公元1124-1218年,西辽,被蒙古灭亡】

西辽德宗耶律大石(1124-1143年在位)

西辽感天太后(1143—1150年在位)

西辽仁宗耶律夷列(1150-1163年在位)

西辽承天太后(1163-1177年在位)

西辽襄宗耶律直鲁古(1177-1211年在位)

屈出律(公元1211-1218年在位)

【公元937-1254年,大理,被蒙古灭亡】

大理文武帝段思平(937-944年在位)

大理文经帝段思英(944-945年在位)

大理慈武帝段思良(945-952年在位)

大理广慈帝段思聪(952-968年在位)

大理应道帝段素顺(968-985年在位)

大理昭明帝段素英(985-1009年在位)

大理宣肃帝段素廉(1009-1022年在位)

大理秉义帝段素隆(1022-1026年在位)

大理圣德帝段素真(1026-1041年在位)

大理天明帝段素兴(1041-1044年在位)

大理孝德帝段思廉(1044-1075年在位)

大理上德帝段廉义(1075-1080年在位)

大理上明帝段寿辉(1080-1081年在位)

大理保定帝段正明(1081-1094年在位)

大中正德帝高升泰(1094-1096年在位)

大理文安帝段正淳(1096-1108年在位)

大理宣仁帝段正严(1108-1147年在位)

大理正康帝段正兴(1147-1171年在位)

大理功极帝段智兴(1171-1200年在位)

大理享天帝段智廉(1200-1204年在位)

大理永惠帝段智祥(1204-1238年在位)

大理孝义帝段祥兴(1238-1251年在位)

大理武安帝段兴智(1251-1254年在位)

【公元1206-1368年,大蒙古国+元朝】

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一统蒙古草原。

公元1247年,蒙古灭亡吐蕃诸部。

公元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建“元”。

公元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

公元1279年,元朝灭亡南宋。

…………

【后记】

公元907年,大唐被后梁取代;进入五代十国大混乱时代,公元960年,五代中的北周被北宋取代;公元1127年,北宋被金蒙联军打败;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建立了蒙古帝国。大蒙古国下建立的元朝(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按忽必烈建元算。公元1279年,崖山之战后,南宋灭亡,元朝统一全国。





关注趣味多


这个简单,说完你就懂了。

五代十国,是唐和宋之间的一个时期,从907年到960年,不长。

五代分别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实际上就是军阀混战。

唐朝亡了是因为藩镇割据,地方上的节度使权力太大了又有行政权又又兵权,等到安史之乱平定了,唐朝中央政府实际上已经无力压制各个藩镇了,藩镇就是军阀一样的地方政府。

再加上黄巢一折腾,唐朝彻底退场。而之后的五代就是军力强盛的军阀占领中原地区成为最强的朝廷为五代,地方偏远地区实际上割据建国称为十国。


一,取代唐朝的是朱温,他武力叛乱建立了后梁。

二,虽然朱温当了皇帝,但是西北有个猛人李克用,手下兵强马壮,但是他死也没能干掉后梁,他儿子是个人才,我们上高中的时候学的古文《伶官传序》说的就是他,这人叫李存勖,他灭了后梁建立了后唐。

三,然而好景不长,老李手下有个叫石敬塘的家伙野心不小,也想当老大,但是他手底下兵不行,于是他认契丹人做爸爸,把燕云十六州送给了契丹人,契丹人派兵支援他,于是他干掉了后唐,建立了后晋。

四,结果契丹人来了就不走了,顺手把后晋给灭了,建立了辽,太原有个刘知远看到中原都被契丹人占领了直接称帝了,建立了后汉收复中原。

五,有个叫郭威的能力出众,手下兵将也多,在后汉朝廷打工,可能是也想当当老大看看,于是他反了,建立了后周,他死了之后传位给了养子柴荣,这个柴荣可是厉害四出出击几乎是百战百胜,正励精图治一统天下的时候死了,留下了孤儿寡母。

看着宫里的孤儿寡母,手握大军的赵匡胤坐不住了,于是陈桥兵变(点检何以负周世宗!),宋朝建立了,老赵拿着老柴留下的家底统一天下。



就这么简单,其实五代十国就是各地军阀仗着兵强马壮不断建立政权抢地盘的过程,五代就是最强的五个中央政府,十国就是地方割据的自治政府。

我们熟悉的南唐后主李煜就是十国中南唐的君主。

后唐的庄宗李存勖就是我们高中教材古文《伶官传序》的反面帝王教材。

那句“十四万人其卸甲,更无一人是男儿”,就是十国之一后蜀亡国时王妃花蕊夫人所做。

国产动漫画江湖之不良人就是五代十国时期。


历史区的旅法师


要理清五代十国的历史先得从晚唐时期说起,正如《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得从东汉末年写起一样——事实上那个开疆拓土宾服四夷的盛世唐朝在经历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后已然由盛转衰,尽管在平定安史之乱后大唐王朝仍运作了150年左右,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安史之乱并不是李唐王朝凭借自身力量镇压下去的,事实上导致安史之乱最终失败的因素更多的是叛军内部的纷争,在这一纷争过程中安禄山死于儿子安庆绪之手,安庆绪又死于史思明之手,史思明死于儿子史朝义之手,最后叛军的主要将领又叛变了史朝义。所以所谓安史之乱的被平定其实只是镇压了以史朝义为核心的势力,而原属叛军系统的河北藩镇势力并未受到打击,相反李唐王朝为拉拢他们打击以史朝义为核心的势力还进一步封官许愿,这就使河北藩镇的权势进一步膨胀。

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实际上已然放弃荡平藩镇势力的指望,转而发展出一种同藩镇之间井水不犯河水的共治局面——唐廷宰相牛僧孺曾公开说出:“只要河北藩镇北捍突厥,不令南寇即可”至于他们对朝廷的顺逆已不是李唐皇室关注的重点。那么问题来了:既如此为什么李唐王朝能在这样的局面下维持150年左右?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并不是所有藩镇都是割据势力就像不是所有牛奶都是特仑苏——真正形成割据势力的主要是河北藩镇,而江淮一带的藩镇一直以来军力并不强大,根本不足以与朝廷分庭抗礼,当然他们也会配合河北藩镇通过和平的手段抵制朝廷的削藩之策以图自保,而朝廷在一定程度上还必须看这些军力并不强大的藩镇的面子。这么说或许令人费解,不过请耐心听我说完:安史之乱后中原士族纷纷南迁,南方地区在人口和经济上已然超过北方,尤其是江南地区成为了安史之乱后唐王朝钱粮赋税的主要来源地——毕竟这时的关中、河洛等地在经历战火后残破不堪,而河北藩镇作为割据政权早就不向朝廷缴纳贡赋了。当然要维持朝廷在江南地区的影响力就必须有一定的军事威慑力作为基本前提,而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兴起的神策军就扮演了这一角色,事实上这是晚唐时期得以同藩镇对抗的最主要最核心的军事力量。至此我们可以将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得以维持运转150年左右的原因归结为一句话:用江南的赋税供养以神策军为核心的朝廷直属军事力量以威慑地方。

既然江南地区对李唐王朝的稳定如此重要,那么自然不能让江南藩镇做大到河北藩镇那样的地步,尽管有求于人的朝廷在很多方面会看江南藩镇的面子,但唯独一条就是江南藩镇的军事实力必须予以压制:浙江东道(相当于今天的浙江省除去杭州、嘉兴、湖州三市)的常备兵力不足200人。尽管这一数据少得令人匪夷所思,但好在江南不比北方那样靠近边塞,唯一的麻烦是当地的治安状况变得日益糟糕,地方上的豪强势力纷纷占山为王。但这对远在长安的唐廷看来不过是纤芥之疾,如果让江南藩镇做大做强那才真的是会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然而历史是充满变数的——当李唐朝廷通过削弱江南藩镇的军事力量得以维持自身运作150年后变故发生了:从860年起位于今天云南省和缅甸部分地区的南诏政权两次入侵唐朝的安南都护府(今越南北部)。由于一直以来李唐朝廷致力于限制南方军力的发展,于是不得不临时从中原抽调兵力前去征伐南诏。战后的咸通四年(863)一批从徐州、泗州一带征发来的士兵奉命驻防桂林以威慑南诏,当时朝廷与士兵们约定三年后期满轮换。可三年之期届满后朝廷却像忘了他们的存在似的,压根没调新的部队前来轮换的意思,就这样这批士兵在桂林又驻守了三年。到了咸通九年(868)朝廷为节省调兵的经费再次选择性失忆,这下士兵们再也不能忍受了——他们推举粮料判官庞勋为首领率部北上还乡。本来这支部队的兵力并不多,问题在于他们沿途的州府郡县的兵力更少,于是他们出湖南后沿长江东下,过浙西、进淮南,攻占了今天的山东南部、江苏、安徽北部等地,至此唐朝的江南赋税生命线被拦腰斩断。朝廷慌忙调集十道兵马将这次起义平息下去。尽管以庞勋为首的义军高层被唐军杀死,但义军残部就此混迹各地,成为当地的不安定因素。

公元875年五月在今天的河南长垣爆发了王仙芝起义,同年六月随着黄巢的加入起义军声势更加浩大,一时间昔日的庞勋旧部纷纷投奔起义军。878年王仙芝战死后黄巢成为起义军的新领袖,他见中原各地兵力雄厚,于是带兵渡过长江在唐军防守薄弱的南方地区不断迂回穿插。至此李唐朝廷在地方上的统治体系几乎被完全摧毁,各路征讨将领纷纷拥兵自重成为一方诸侯。到884年六月黄巢起义被镇压下去后唐朝的统治根基已完全动摇:军事支柱神策军在战争中消耗殆尽,而作为经济支柱的江南赋税也指望不上了,因为在镇压黄巢起义的过程中唐朝不得不授权地方藩镇自行募兵,于是当初唐朝最不愿见到的一幕发生了:藩镇割据已不再是河北独有的现象,而是普天之下的常态。这时李昌符据凤翔,王重荣据蒲、陕;诸葛爽据河阳、洛阳,孟立方据邢、洺,李克用据太原、上党,朱温据汴、滑,秦宗权据许、蔡,时溥据徐、泗,朱宣据郓、齐、曹、濮......在大唐疆土上一时间出现无数个割据一方的小朝廷。数年后王建入川与西川节度使陈敬暄争夺地盘并阻断剑阁(今四川剑门),至此巴蜀及其南方的岭南也脱离朝廷的管辖,大唐天子已沦落到和昔日的东周天子一样要看诸侯的脸色行事的地步,可以说这时的李唐皇室已退出中国历史舞台的中心,接下来轮到各路藩镇势力轮番登场表演了。

首先登台表演的是一对宿敌:朱温和李克用——当然他们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宿敌的:朱温本是砀山一介无业游民,却打小自命不凡,黄巢起义时他追随黄巢起兵,一步步晋升为大将。李克用出自突厥沙陀部族,他们家本姓朱邪。大唐王朝全盛时期征服了突厥各部,包括沙陀部在内的一些突厥部族逐渐内附汉化。咸通十年(公元869年)李克用的父亲于咸通十年在担任太原行营招讨、沙陀三部部落军使期间因镇压庞勋起义有功而被李唐王朝拜单于大都护、振武军节度使、徐州观察使并赐名李国昌。李克用从小骁勇善骑射,15岁时李克用正式投身军旅。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李克用率沙陀军南下镇压黄巢起义。中和二年(882年)李克用二次受敕勤王,同年作为日后李克用长期的竞争对手的朱温从黄巢阵营转投李唐阵营并被唐僖宗赐名“全忠”,任河南中行营招讨副使。中和三年(883年)唐王朝从黄巢手中收复长安,而在此战中李克用立功最大,因此被任命为河东节度使。中和四年(884年)李克用自河东南下大败齐军,最终使得黄巢自杀。正当李克用在河东屡立战功之时朱温以河南为中心极力扩大势力,逐渐成了唐末最大的割据势力。随着朱温和李克用二人的势力日渐膨胀他们之间的对立已不可避免——毕竟一山不容二虎。就在黄巢起义被李克用和朱温联手平定的884年得胜归来的李克用来到朱温的大本营汴梁城(今河南开封),朱温为其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然而在酒宴上多喝了几倍的两个人之间发生了一些口角,对此李克用并未在意——毕竟此时他和朱温同属唐臣,而在此前他曾不止一次搭救过朱温。可出乎他的意料的是:当晚一伙不明身份的暴徒袭击了李克用一行入住的上源驿,最终李克用在贴身护卫的保护下杀出血路缒城而逃,而他带进城的300名士兵和亲信则全部死难。遭朱温如此暗算令李克用气愤难平,但他打算同朱温开战的想法被妻子刘氏以朱温反相未露,此时同为唐臣的两人不宜公然对立为由劝阻了。尽管如此双方的梁子算是结下了,到了乾宁三年(896年)正月朱温和李克用的矛盾围绕宰相人选的问题终于爆发出来:二人都想扶植自己认定的人当宰相以把控朝廷实权。唐昭宗在一番考量后准备任命张浚为宰相,而李克用坚持认为这是朱温的阴谋并表示”如陛下早上任命张浚为宰相,那么我晚上就带兵到朝廷来!“李克用此举迫使唐昭宗终止了对张浚的任命,朱温随即以攻打兖、 郓两地作为回应,不甘示弱的李克用针锋相对地发兵救援两地。事情发展到这一步表明大唐王朝已毫无威信可言,李克用和朱温已是事实上割据一方的土皇帝了,只是没公然称帝而已。实际上早在891年李克用就以受封晋王,这其实标志着一个相对独立的政权就此诞生,后世称这个政权为前晋。天复元年(901年)朱温被唐朝加封为梁王,因此朱温和李克用之间的战争又被称为梁晋之争。天复四年(904年)梁王朱温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改年号为天祐。李克用认为唐天子迁都洛阳是梁王朱温挟持之下的举动,而非天子自愿,所以天祐不能算作正统的唐朝年号,拒绝使用,依旧使用天复年号。天祐四年(907年)朱温通过禅让的形式夺取了唐哀帝的帝位,建国号梁,改年号为开平,史称“后梁”。李克用方面则还是用唐年号。

后梁开平二年(908年)正月辛卯日53岁的李克用去世。据说李克用辞世前曾召见自己的继承人李存勖并给了他三支箭——这三支箭分别代表李克用的三个敌人:后梁朱温、燕王刘仁恭和契丹耶律阿保机,这其中朱温是李克用一生最大的敌人,至于刘仁恭和耶律阿保机曾一度和李克用约为兄弟以共同对抗后梁,后来却都倒向后梁一方,李克用因此怀恨在心。李存勖继承亡父遗志以灭梁争天下为己任:914年李存勖擒获燕王刘仁恭、刘守光父子,当时的天下的形势是归附后梁的势力十有七八——像赵、魏、中山这些比较强的割据势力都没有不听从于后梁的,黄河以北只剩晋、燕两国还多少令后梁有所忌惮,李存勖灭燕就使自己具备了同后梁分庭抗礼的实力。923年四月李存勖在魏州称帝,改元同光,沿用“唐”为国号,又追赠父祖三代为皇帝,与唐高祖、唐太宗、唐懿宗、唐昭宗并列为七庙。李存勖试图以此举昭告天下:后梁朱家是篡权夺位的乱臣贼子,而自己继承了大唐社稷的正统。就在这年年底李存勖攻破汴州、洛阳,后梁灭亡。

当朱温和李克用双雄争锋之际南方藩镇则趁机纷纷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天复二年(902年)杨行密建立割据江淮的杨吴政权,907年在和西川节度使陈敬暄的争夺中胜出的王建开创了前蜀政权,同年钱镠建立吴越国。相比之下岭南地区的历史变迁更为复杂:唐朝末年刘谦任封州(现广东封开)刺史,拥兵过万,战舰百余。然而就是这个刘谦并不是岭南本地人,而是从北方而来(甚至有种说法认为其祖上是从阿拉伯地区迁移来的大食商人),刘谦弃商从政后仕途一路平步青云,还与当地的豪门望族韦氏联姻。乾宁元年(894年)刘谦去世后广州官员上表朝廷委任刘谦之子刘隐代替刘谦担任封州刺史。乾宁三年(896)朝廷委派身为宗室子弟的薛王李知柔到广州做清海军节度使,李知柔却被叛军阻挡在广州城外,刘隐在镇压了叛将后迎李知柔入城,但岭南的军政实权则一概操之于刘隐之手,他事实上已是名副其实的“南霸天”了。天佑元年(904年)刘隐遣使重金交结当时身为唐廷权臣的朱温,朱温于是奏请以刘隐为清海节度使。开平二年(908年)十月二十三日后梁任命刘隐兼任静海节度使、安南都护。乾化元年(911年)后梁进封刘隐为南海王。同年三月初三刘隐病逝,其弟刘䶮继任其位。贞明三年(917年)刘䶮称帝,正式建立南汉政权。后梁开平元年(907年)高季兴被任命为荆南节度使。当时荆南节度使下辖的10州为邻道侵夺,只有江陵一城。高季兴到任后招集流亡,民渐复业,又收用一些文武官作辅佐,暗中准备割据。后唐同光二年(924年)受后唐封为南平王,建都荆州(今湖北江陵),史称南平或荆南。在晚唐的天下大乱格局之下湖南出现了武安节度使邓处讷、静江节度使刘士政、武贞带度使雷满等几股势力,乾宁元年(894年)马殷进入湖南,896年马殷在消灭湖南境内各路割据势力后被任命节度使,907年后梁封马殷为楚王。927年后唐天成二年正式册封马殷为楚国王,南楚国正式成立。909年王审知受后梁册封成为闽王。后唐同光三年(925年)王审知去世,其长子王延翰继位。后唐天成二年(927年)王审知次子王延钧杀死王延翰夺位并于长兴四年(933年)称帝,建都长乐,年号龙启。事实上除了这些南方藩镇演化而来的格局政权之外,在当时的关中地区也存在一个割据政权:唐乾符年间深州博野(今河北蠡县)人宋文通因败黄巢将领尚让,以功擢神策军指挥使。光启元年(885年)宋文通又因在唐僖宗逃难过程中的护驾之功擢武定军节度使,赐姓李,名茂贞,字正臣。僖宗回长安途中茂贞杀凤翔节度使李昌符,代为节度使。大顺二年(891年)他胁迫唐昭宗杀宰相,任命他为凤翔和山南西道(治兴元)两镇节度使,封秦王,成为关中最强大的藩镇,后世称他建立的割据政权为岐国。

后唐灭梁后威震天下,一时间岐国、楚国、吴越国、闽国、南平国等割据政权纷纷入贡称藩,前蜀却不肯臣服。李存勖便有意讨平前蜀。同光二年(924年)客省使李严出使前蜀,趁机刺探蜀中虚实,他归国后极力主张伐蜀称蜀国已有亡国之象,这更坚定了李存勖出兵灭蜀的决心。当时前蜀为了防御后唐而在两国边界驻有重兵。同年八月李存勖又遣使者李彦稠入川表示要与蜀国修好,以此麻痹前蜀君主王衍。信以为真的王衍派翰林学士欧阳彬为唐蜀通好使出使后唐,同时还撤除了边界守备。同光三年(925年)九月李存勖以魏王李继岌为主帅统领六万大军征讨前蜀。李继岌年幼,军务皆由副手郭崇韬决断。唐军以康延孝、李严为前锋,连克威武城(在今陕西凤县东北)、凤州(治今陕西凤县)、兴州(治今陕西略阳)等地,缴获大批粮草。而与此同时王衍仍在国内巡游作乐,到达利州(治今四川广元)时方知唐军来犯。他急忙组织三万兵马迎战,却被唐军击溃于三泉(治今陕西宁强西南)。前蜀各处藩镇纷纷来降,王衍仓皇逃回成都。同年十一月前蜀中书令王宗弼发动政变,囚禁王衍、后妃及诸王,自称西川兵马留后。他以王衍的名义邀请李严到成都商谈投降事宜。李严驰入成都,抚慰前蜀官吏、百姓,命蜀军撤去成都的军事防备。不久李继岌率大军进抵成都。王衍率百官出城拜降,前蜀正式灭亡。在对前蜀用兵的过程中李存勖还顺便解决了岐国:岐国强盛时辖有二十余州,但因屡被后梁、前蜀所败,最终只剩七州之地。李茂贞因势力较弱始终不敢称帝,而是沿用唐朝年号以与后梁相对抗。后唐灭梁时李茂贞曾致书庆贺,以李存勖的叔父自居。同光二年(924年)李茂贞听闻后唐定都洛阳,心中不安的他于是上表称臣,命其子李从曮入京朝贡。李从曮在洛阳亲见唐军军容之盛。李茂贞更加忧惧,遂上表朝廷,请行“藩臣之礼”,被改封为秦王。具有独立性质的岐国从此消失。

李存勖的辉煌至此已达顶点,此后他走起了下坡路:他长期宠幸伶官而忽视朝政,终于在同光四年(926年)二月爆发了魏博戍卒在贝州哗变的事件。李克用的养子李嗣源奉命前往贝州平叛,结果却和叛军联合攻打李存勖。四月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突然发动叛乱,率所部攻入兴教门。李存勖亲率宿卫出战,杀死数百乱军,最终被流矢射中,死于绛霄殿。李嗣源随即进入洛阳在李存勖灵前称帝,史称后唐明宗。李嗣源在位七年间杀贪腐、褒廉吏、罢宫人、除伶宦、废内库,注意民间疾苦,号称小康。然而灭蜀后奉命驻守蜀地的后唐将领孟知祥却不给他面子——长兴四年(933年)孟知祥吞并东川,尽占两川之地,被拜为检校太尉兼中书令,剑南两川节度使,封蜀王。应顺元年(934年)正月孟知祥在成都称帝,建立后蜀,至此蜀地再次建立一个独立一方的割据政权。在后蜀建国的次年东南的杨吴政权也发生了变故:吴国睿帝加封徐知诰为齐王并将升州、润州等十州之地划归齐国, 937年十月徐知诰受禅称帝,杨吴政权被徐知诰的齐国取代。939年徐知诰自称是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孙,于是恢复李姓,改名为昪,又改国号为唐,后世为将其与此前的唐朝和后唐区别而称之为南唐。此时在遥远的南疆也发生了一件鲜为人知,但对后世历史影响深远的大事:今天越南中北部地区历经秦朝、汉朝、东吴、晋朝、南朝、隋朝、唐朝、南汉的上千年时间一直是中国各朝代的直属领土,中原王朝在此设立郡县进行直接管辖。这一时期越南人本身就自视为汉人,出生于今天越南清化的姜公辅在唐朝官至宰相,从没有人质疑他的民族属性。930年南汉君主刘龑派李守鄘、梁克贞讨伐交趾(今越南中北部地区),擒静海节度使曲承美而归。但不久曲氏的部将杨廷艺就驱逐了南汉军队,自称静海节度使。937年杨廷艺为牙将矫公羡所杀。938年杨廷艺的女婿吴权在爱州(今清化)起兵,反对矫公羡。矫公羡见吴权势力强大,于是向南汉求救。刘龑早已有吞并交趾的野心,于是趁机任命儿子刘弘操为静海节度使,封交王,以支援矫公羡的名义率水军出兵交趾。然而南汉大军却在938年的白藤江之战中败给了吴权,以此战为标志越南脱离了中国郡县的直接管辖,开始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长兴四年(933年)十一月后唐明宗李嗣源驾崩后其养子李从珂取得了帝位,身为李嗣源旧部兼女婿的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因手握重权引起了李从珂的猜忌。936年石敬瑭以自称儿皇帝、割让燕云十六州为条件,请求大契丹国皇帝耶律德光支援自己攻打李从珂,于是耶律德光亲率5万骑兵南下支援石敬瑭,石敬瑭因此得以建立后晋王朝。事后契丹获得了燕云十六州,这里成为了日后契丹进一步南下的基地。944年后晋出帝石重贵即位,他不愿向契丹臣服,于是上表称孙不称臣。耶律德光随即发兵攻打后晋并于947年正月十日攻克后晋首都开封。随着后晋王朝的灭亡,契丹得以控制了大部分中原地区。当年二月耶律德光改契丹国号为辽,这时的耶律德光自视已继承中原正统,打算长期经略中原。然而因纵兵掠夺人民财物激起了中原百姓的极力反抗,与此同时辽军出现水土不服的迹象。四月辽耶律德光被迫引军北返,最后在河北栾城病逝。辽军北撤后石敬瑭的旧部刘知远抓住时机在太原称帝,定国号为汉,史称后汉,后来刘知远攻克东京开封并定都于。

在刘知远称帝称帝的过程中因协助其称帝有功的郭威升任为枢密副使、检校司徒,成为统帅大军的将领,位至宰相。948年刘知远第二子刘承佑嗣位,950年李守贞等藩镇发生叛乱,郭威将叛乱平息下去,然而却引起了刘承佑的猜忌。乾祐三年(950年)冬郭威发兵攻入开封,推翻后汉。广顺元年(951年)2月13日郭威即位建元,定国号为周,史称后周。他生性节俭、虚心纳谏、改革弊政,使北方地区的经济、政治形势渐渐趋向好转。由于郭威自己的孩子都已被刘承佑杀死,于是收养外侄柴荣立为皇储并为其改名为郭荣。显德元年(954年)郭威驾崩,郭荣继位为帝。登基称帝后的郭荣对自己的亲生父亲柴守礼待之以元舅之礼,由于按当时的宗法制度身为臣子的柴守礼如果面见身为君主的郭荣须行三跪九叩大礼,可毕竟柴守礼乃是天子生父,在这样尴尬的情况下郭荣给自己的亲生父亲优厚的待遇,但从此父子俩没再相见。

郭威称帝建立后周时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河东节度使、太原尹刘崇也据河东十二州称帝,历史上将其建立的政权称之为北汉。北汉地瘠民贫、国力微弱,于是执行结盟辽国以为外援的外交路线。郭荣甫一继位北汉就联合辽国出动十万联军进犯,此时的后周政权内部其实和之前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一样是由大大小小的各路割据势力拼凑而成,后周皇室在各路割据势力眼中不过就是一个势力较为强大的盟主而已。郭荣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身先士卒御驾亲征,时任禁卫大将的赵匡胤振臂高呼:“主危如此,吾属何得不致死!国家安危,在此一举!”君臣一心的周军阵斩北汉军主将,一举破敌。北汉皇帝刘崇溃退,次年忧愤而死。

战胜了北汉和辽国的联军后郭荣随即对后周的内政体系进行改革:禁军开始逐渐具有压倒地方军阀势力的绝对优势,而禁军自身的结构系统也进行了改革——原本的禁军核心叫侍卫亲军司,当初郭威为了对权力过大的侍卫亲军司进行制约而创立了一个级别较低的殿前司。郭荣则进一步将殿前司变成一个和侍卫亲军司平级的机构。当时后周的军事配置大约是这样的:中央禁军约有近20万人,对地方军具有压倒性优势,而禁军中的殿前司约有3万人马,侍卫亲军司约有6万人,这两支军队最为精锐,对整个禁军系统又占据压倒性优势。在完成此番改革后郭荣将完成天下统一的大任提上议事日程:他大破后蜀,使秦、成、阶三州相继归附;三征南唐,夺取淮河和长江之间的土地;北伐辽国,收复淤口关、益津关、瓦桥关三关十七县。正准备乘胜夺取幽州的郭荣却因患病而被迫撤军,显德六年(959年)六月十九日因病班师回到汴京的郭荣驾崩,7岁的嗣子郭宗训柩前即位。

就在郭宗训继位转过年来的春节北汉和辽国再度联军入侵,实际执掌后周军政大权的太后和宰相商议后派殿前都点检赵匡胤领军出征,可当赵匡胤率军行至于今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东南部的陈桥驿时众军将士将早已准备好的黄袍穿在了赵匡胤身上,以此宣布拥戴赵匡胤称帝。这时后周的军权握于赵匡胤之手,他随即率兵返回东京汴梁,这时只有侍卫司的韩通一度试图抵抗,但很快兵败被杀。赵匡胤进入汴京城后安抚城中百姓,同时打出优待后周皇室的旗号,汴京的秩序很快得到控制,尽管地方上有两个节度使起兵反抗,但被掌握了中央禁军指挥权的赵匡胤轻而易举镇压下去。赵匡胤登基后以杯酒释兵权的形式逐渐将各地节度使手中的兵权、财权、人事权、司法权等等收归中央,采取先南后北之策先后席卷荆湖、后蜀、南汉、南唐等地。开宝九年(976年)赵匡胤驾崩时五代十国割据政权大多已被平定。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后使用政治压力迫使吴越王钱俶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纳土归附。次年亲征太原,灭北汉。尽管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都来十五帝,播乱五十秋”的纷乱局面,然而宋朝的统一其实仍是金瓯未满:宋朝在南征失利后正式册封越南黎朝君主为交趾郡王,以此承认越南是自治的藩属国而不再是中国直接统辖的领土;由党项族建立的夏州李氏政权尽管臣服于宋朝,却没像内地节度使一样削夺权力,这为其后来建立西夏国奠定了基础;而燕云十六州自后晋石敬瑭起就割让给了契丹,尽管后周郭荣收复了其中的三关十七县,但在979高粱河战败后宋朝失去了收复整个燕云十六州的最佳时机。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对于五代十国的历史进程,我说下个人总结,方便大家梳理!

五代十国的序幕!

唐朝灭亡最罪魁祸首源于一个人,那就是黄巢!

黄巢起义将近十年的时间,致使唐朝末期国力大大衰弱,大大动摇了唐朝的统治,虽然由于缺乏经济保障和群众基础的最终失败,但是却加速了唐朝灭亡的进程!只是最终徒作嫁衣,便宜了朱温,朱温篡唐建梁,拉开了五代十国的序幕!

黄巢起义的影响,不仅仅是加速了唐朝的灭亡,更是间接导致了藩镇割据的篇章,为五代十国这个混乱时期埋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五代(907年-960年)!

朱温篡唐建梁后,各藩镇纷纷自立,地处华北地区的势力依次控制中原,共计五个朝代,史称五代,分别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即“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

公元907年,朱温篡唐建立后梁!

公元923年,李存勖灭后梁建立后唐!

公元936年,石敬瑭卖国,认契丹作父,后唐亡,建后晋!

公元947年,刘志远建立后汉!

公元951年,郭威篡后汉建后周!

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

总结五代时期:

梁晋对峙,梁灭唐兴;

后唐兴衰,岀一敬瑭;

认贼作父,后晋新立;

辽晋大战,中原无主;

知远称帝,名为后汉;

后汉混乱,郭威当权;

柴荣即位,意图天下;

英年早逝,北宋篡周!



十国(902年—979年)

与五代同时期存在的十个小国,九个位于中原以南,一个位于北方!各国存在的时间普遍长于五代各朝,分别为:南吴、南唐、吴越、南楚、前蜀、后蜀、南汉、南平、闽国和北汉!即“吴唐吴越前后蜀,南北两汉闽平楚”!

十国最大的特点:

国家疆域大小不一,相差悬殊;国家出现的时间参差不齐,或称帝或称王,夹缝中求生存!

赵匡胤于公元960年建立的宋朝(史称北宋),实力雄厚,相继扫荡群雄,于979年统一除交州与幽云十六州外的中国本土地区,十国结束!




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之一,战争和频繁的政权更迭导致了中华文明的衰败,也间接的形成了民族的大融合!


瀚海说史


唐朝末年,天下大乱,黄巢起义军的叛将朱温灭了大唐余孽,建立“梁”朝,后世称为后梁。大唐晋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灭了后梁,建立“唐”,该李其实是沙坨族,后世称为后唐。后唐内乱,后唐明宗之婿,史上有名的石敬瑭趁机建立晋朝、后晋,割了燕云十六州给契丹。后晋大将刘知远是匈奴人,灭了后晋,认汉朝为祖,建立后汉。后汉的继位皇帝荒淫残暴,大将郭威篡了大位,建立”周”,史称后周,后周太祖郭威和世宗郭荣(柴荣),都是英武睿智的明君,可惜又为禁军大将赵匡胤篡权。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为五代,老赵夺了后周,建立宋朝,中国终于又复统一。

十国是一些地方统治者和军阀武装割据而成的小国,依附于各朝代,先后有: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荆南等国,后来逐步消亡,剩下的被宋朝所灭。

五代十国是个比较乱的历史时期,持续了约七八十年,同南北朝差不多的遭遇,所幸大多是汉族人互相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