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去大英博物馆必看的18件文物


去大英博物馆必看的18件文物


大仲马曾经说过:

“历史是墙上的一枚钉子,

用来悬挂我的小说。”

那你心中的历史是什么?




乌尔皇室博弈

约公元前2600~2400年

去大英博物馆必看的18件文物

乌尔皇室博弈,又称“20个方格游戏”,是远古世界一项流行的游戏,它从公元前3000年延续到公元1000年。涉及地域广泛,从东部地中海到埃及,到印度。使用这种特别棋盘的棋子已不复存在,但是几副嵌花页岩和贝壳制成的棋子,连同它们的棋盘,在伊拉克南部城市乌尔,被挖掘出来。


玉璧

商(约公元前1500~1050年)

去大英博物馆必看的18件文物

乾隆皇帝的玉器收藏,上面印有乾隆题词。玉璧圆环本身可追溯至商朝。乾隆皇帝在他的题词上说:他的诗词构思,来自玉璧精美的形态和玉石的质地。


Katebet 木乃伊

约公元前1300~1280年

去大英博物馆必看的18件文物

一具老妪的木乃伊,曾是阿蒙神的歌女, 名字叫做Katebet。防腐处理后的身体,被布条层层包裹。面部镀金,头顶精致的假发,并戴有白色耳环和戒指。Katebet的腹上有一只小小的深色圣甲虫,在她接受众神审判时,圣甲虫会给她魔法保护。


亚尼的死者之书

公元前1300~1200年

去大英博物馆必看的18件文物

亚尼的陪葬品,全长24米,用长达六十章的篇幅,描绘死者要在来世获得永生,所需的咒文和约定事项。本图截取其中最有名的“秤心仪式”。亚尼穿着洁白的亚麻布衣服,和妻子来到奥西里斯前,进行审判。奥西里斯前有一具天平,天平两端,一边放着亚尼的心脏,一边放着代表正义公理的羽毛。阿努比斯正在调拨着天平,检查是否平衡。


萨顿胡船葬的头盔

公元前7世纪早期

去大英博物馆必看的18件文物

发掘于英格兰萨克福郡的萨顿胡古墓遗址。头盔表面点缀着日耳曼流行的动物装饰和人物场景。头盔最不寻常的特点是面罩:它有眼眶、眉板和鼻子,鼻子下面开了两个孔,以便佩戴者呼吸。青铜眉板嵌入了银丝和石榴石。每一边眉板的末端,都刻有鎏金铜野猪头图案,它象征着勇气和力量。


猎狮浮雕

公元前645年

去大英博物馆必看的18件文物

发掘于伊拉克北部的尼尼微。在古代的亚述国,猎狮被认为是帝王专属的运动,是君主保护其子民的责任象征。这一系列的浮雕表现了亚述最后一位伟大的国王——阿树尔巴尼帕尔(Ashurbanipal,公元前668-631年)的狩猎生活。


奥克瑟斯宝藏

公元前5~4世纪

去大英博物馆必看的18件文物

阿契美尼德时期遗留下来的金银藏品,以这辆由四匹小马驹拉着的战车模型为代表。车上坐着两个身着米底国服饰的人像,米底人来自阿契美尼德帝国的中心——伊朗。战车前面是用侏儒神贝斯作装饰。


摩索拉斯王陵雕塑

公元前353年

去大英博物馆必看的18件文物

摩索拉斯王陵建于公元前353年,坐落在土耳其西南部。这座大理石陵墓为摩索拉斯和他的妻子所建。公元15世纪初毁于大地震,现在大英博物馆还藏有一些剩余的雕刻。


罗塞塔石碑

公元前196年

去大英博物馆必看的18件文物

发掘于罗塞塔(今称为埃尔拉什德)的大理石石碑,高1.14米,宽0.73米。上面刻有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的诏书。石碑上用希腊文字、古埃及文字、和当时的通俗体文字,刻了相同的内容。


《女史箴图》

5世纪~8世纪

去大英博物馆必看的18件文物

当今存世最早的中国绢画,由顾恺之所作。如今世界上只剩两幅摹本,其一为宋人临摹,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另一幅就是大英博物馆的这件摹本。它本为清宫所藏,是乾隆皇帝的案头爱物,藏在圆明园中。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军大尉基勇从圆明园中将它盗出并携往国外,1903年被大英博物馆收藏。


十一

路易斯西洋棋

1150~1200年

去大英博物馆必看的18件文物

发掘于路易斯群岛的乌伊格。棋子由海象牙和鲸鱼齿精心制成,其中有坐立的国王和王后、戴教冠的主教、骑在坐骑上的骑士、站立的狱卒和士兵。他们都被制成方尖碑的样式。


十二

大维德花瓶

元(1351年)

去大英博物馆必看的18件文物

来自江西景德镇的元代青花瓷。这对花瓶为大威德爵士(Sir Percival David, 1892-1964年)所有。他是全世界有名的中国瓷器收藏家。


十三

唐寅《画山草堂》

(明)1470~1523

去大英博物馆必看的18件文物

《西山草堂》描绘了暮色朦胧中的山水风光。河岸青山连绵起伏。在画面前方,一位学者坐在他的乡村小屋里,享受着乡村隐居生活。打开手卷,可以看到更多的山水景色。这幅画有唐寅的亲笔题词。乾隆皇帝曾拥有过这幅画,画上有乾隆皇帝于公元1751年的题词。


十四

丢勒《犀牛》

1515年

去大英博物馆必看的18件文物

印度画家丢勒的木刻版画,绘有一头巨型的犀牛。犀牛侧身而立,头部偏向右方。丢勒巧妙地给图画加了边框,将犀牛的身体圈进一个仅能勉强容身的空间,给人一种受束缚的观感。犀牛来到欧洲的故事告诉我们,葡萄牙不仅想跟印度进行贸易往来,还想在当地建立永久基地——这是欧洲人侵占亚洲土地的开端。


十五

双头蛇

15~16世纪

去大英博物馆必看的18件文物


这件双头蛇是墨西加艺术品的代表,它是佩戴在胸前的装饰。它由桃花心木和西班牙杉木雕刻而成,外面覆满绿松石镶嵌图案。蛇是古代中美洲的宗教象征,因为作为两栖物种,它是穿梭于不同宇宙(水、陆地和天空)间的媒介。


十六

贝宁饰板:奥巴与欧洲人

1500~1600年

去大英博物馆必看的18件文物

这件贝宁饰板来自尼日利亚,原料是黄铜,它是欧洲与非洲相接触的两个独特历史时刻的记录——第一次是和平的贸易,第二次则是血腥的屠杀。此节饰板宽约40厘米,奥巴的威武形象占据了中心位置。奥巴在王国内既是世俗的最高统治者又是精神领袖,贝宁黄铜饰板的主要目的便是歌颂他。


十七

卡斯瑞博公园塔钟

1610年

去大英博物馆必看的18件文物

卡斯博瑞公园塔钟造于1610年,它由重力牵引发动,最初被安置在英国东南部的一所乡村宅院内。


十八

葛饰北斋《神奈川冲浪图》

19世纪前期

去大英博物馆必看的18件文物

日本浮世绘画家葛饰北斋的作品,高25.7厘米,宽37.9厘米。画名的意思是“在神奈川附近海域的大浪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