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1 研究報告:採收期對‘美早’大櫻桃果實品質的影響

煙臺地區是我國大櫻桃栽培的主要產區,也是大櫻桃重要集散地,生產的大櫻桃銷往四面八方。過早採收是目前大櫻桃生產中的通病,果農為提早上市,習慣早採,結果導致果個小、口味差、偏酸,達不到品種固有的大小和風味,嚴重影響到果實品質和“煙臺大櫻桃”的聲譽。

研究報告:採收期對‘美早’大櫻桃果實品質的影響

生產發現,果實完全成熟前一週左右是大櫻桃果實膨大、甜度增加的關鍵時期;如果採摘過晚,風味變淡,質地變軟,甜度降低,也會失去固有的又脆又甜的風味。‘美早’果個大、果肉硬、果柄粗短,是當前市場最受歡迎、市場價格較高、果農喜歡種、發展規模比較大的品種。為了讓消費者品嚐到風味正、口感好的大櫻桃,課題組以‘美早’為研究對象,開展了不同採收時期果實品質的比較研究,明確適宜採收時期,供廣大種植者和消費者參考。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地點

於2015~2016年,在煙臺市福山區東廳街道飛宇莊園家庭農場進行。山地果園,緩坡梯田栽植,地塊較平整,土壤為棕壤土;2003年建園,東西行向栽植,株行距約2.5m×4 m。主栽品種‘美早’佔90%以上,其他品種有‘薩米脫’、‘黑珍珠’、‘斯帕克裡’、‘岱紅’等,砧木均為‘大青葉’。

1.2試驗方法

在煙臺地區,果農在6月5日前後開始採收和銷售‘美早’,試驗設6月8日、6月11日、6月14日3個不同延遲採收時期,選取樹勢和產量基本一致植株為取樣用樹,每次取樣時,每棵樹大約隨機採集果實0.5kg,5次重複。採收後,帶回實驗室,剔除殘果,測定果實品質。

1.3果實品質測定方法

採用電子天平(精度0.01g)測定單果重,遊標卡尺(精度0.01mm)測定果實大小(橫徑、縱徑、側徑),LX-C型邵氏硬度計測定果實硬度,TD-45型數顯糖度儀(精度0.1%)測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採用鹽酸-乙醇提取,分光光度計法測定花青素含量;按照NY/T 839-2004的方法測定果實可滴定酸含量、GB/T 6195-1986的方法測定果實維生素C(Vc)含量。

2結果與分析

2.1採收時期對單果重和果實大小的影響

目前,果實大小是決定大櫻桃市場價格的關鍵指標,由表1可知,隨著採收時期的延遲,單果重不斷增加。6月8日採收,單果重增加1.2g左右,增長率達13.5%以上;6月11日採收,單果重增加1.8g左右,增長率達20.3%以上;6月14日採收,單果重增加2.2g以上,增長率達25.1%以上。簡單的說,如果6月5日採收畝產800kg,延遲9天採收產量達1000kg以上,且售價也明顯提高。

1.採收時期對單果重的影響

<table><tbody>

採收時期

2015年

2016年





單果重/g

增長量/g

增長率/%

單果重/g

增長量/g

增長率/%


6月5日

8.79

——

——

8.57

——

——

6月8日

9.98

1.19

13.58

9.86

1.29

15.11

6月11日

10.58

1.79

20.36

10.37

1.80

21.08

6月14日

11.00

2.21

25.14

10.98

2.41

28.22

/<tbody>/<table>

果實外觀形狀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果實的成熟度,由表2可知,與6月5日相比,6月8日採收,果實縱徑、橫徑和側徑均增加,典型特徵是果個明顯增加;6月11日採收,果實縱徑和橫徑增加明顯,典型特徵是兩側果肩向上隆起、縫合線部位凸起明顯;6月14日採收,果實縱徑和橫徑變化不大,側徑增加明顯,典型特徵縫合線部位明顯凸起。

2.採收時期對果實大小的影響(2015年)

<table><tbody>

採收時期

縱徑/mm

縱徑增長量/mm

橫徑/mm

橫徑增長量/mm

側徑/mm

側徑增長量/mm

6月5日

23.62

——

26.49

——

21.95

——

6月8日

24.10

0.48

27.70

1.21

22.87

0.92

6月11日

25.10

1.48

28.83

2.34

23.64

1.69

6月14日

25.12

1.50

28.84

2.35

23.99

2.04

/<tbody>/<table>

2.2採收時期對果實花青素含量的影響

對於紅色品種的櫻桃,果實外觀和果肉顏色是反映果實品質的重要指標。圖1顯示,隨採收時期的延遲,果肉花青素含量呈上升趨勢,其中6月11日採收,果實外觀顏色為紫紅色,果實花青素含量增加最明顯,花青素含量約為6月5日採收的2.2倍,是6月8日採收的1.7倍以上。

研究報告:採收期對‘美早’大櫻桃果實品質的影響

1.採收時期對果實花青素含量的影響

2.3採收時期對果實內在品質的影響

由表3可知,隨著採收時期的延遲,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不斷增加,可滴定酸含量逐漸降低,Vc含量呈上升趨勢,但變化幅度較小,果實硬度不斷降低。其中,6月11日採收,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達18.9%,果實硬度中等,在33.6 HA以上;6月14日採收,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達20.2%以上,果實硬度低於25 HA,果實較軟,不利於遠距離運輸。

3.採收時期對果實內在品質的影響

<table><tbody>

年份

採收時期

可溶性固形物/%

可滴定酸/%

Vc/mg·100g-1

果實硬度/HA

2015年

6月5日

15.38

0.65

10.52

53.55

6月8日

16.40

0.61

10.65

48.92

6月11日

18.87

0.59

10.64

37.84

6月14日

20.21

0.58

10.69

24.17

2016年

6月5日

15.25

0.73

11.07

51.76

6月8日

17.76

0.67

11.23

47.83

6月11日

18.93

0.62

11.25

33.58

6月14日

21.02

0.61

11.30

23.33

/<tbody>/<table>

3結論

果實成熟期與花期、果實發育期溫度關係密切,儘管兩年的盛花期相差7天左右,但受果實發育期溫度的影響,果實成熟期基本一致。

研究報告:採收期對‘美早’大櫻桃果實品質的影響

兩年的試驗結果表明:

6月8日之前採收,單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低,果實硬度較硬,尚不能達到品種固有的風味。

6月14日採收,單果重最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達20%以上,但是果實偏軟,近距離銷售可以,但不適宜遠距離運輸。

6月11日採收,單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基本達到品種固有的風味,果實硬度適中,也適合遠距離運輸;此時果實性狀表現為,果實紫紅色、兩側果肩向上隆起、縫合線部位凸起明顯並且沒有完全凸起。


本文經《煙臺果樹》授權刊發,果樹圈子獲得網絡轉載授權,文章作者為煙臺果樹所李芳東等果樹科研人員

歡迎果農朋友關注我們的果樹圈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