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余桂元为什么要在2017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删除卫青霍去病这样的英雄?

火星的孩子521


1

前段时间中华民族史上的两位大英雄卫青和霍去病强势地上了一次头条,内容却是说这两位历史人物被初中历史教材删除了。当下引起一阵轩然大波,在各网友口诛笔伐的抗议下,人民教育出版社终于也做出了回应,会在中小学的教科书中补充卫青霍去病等人的内容,这才平息了一阵风波。

岛主以为,删除这两位人物的事迹,无论从哪种角度来说,都是匪夷所思的。英雄人物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自然是必不可少。有句话叫“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悲哀的,一个有英雄而不知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尤其是像卫青这种经典的逆袭励志的建下旷世功业青史留名的典范,更应该铭记于心,向其看齐。

卫青的出身,可谓是卑微如尘埃了。卫青的母亲卫媪是汉武帝姐姐平阳公主府上的一个下人。这也就罢了,卫青却还是卫媪与公主府上做事的县吏郑季私通所生的私生子,奴仆的私生子,这地位已经低到岛主都不知该如何形容。

少年时期卫青的经历是极惨的,在生父家中被驱使牧羊,还要被其家人欺辱。悲惨的经历并没有击垮卫青,反而磨炼了其坚韧不拔的意志。成年之后的卫青回到母亲身边,在平阳公主府上做了一名骑奴。

历朝历代很多文人士大夫对卫青的评价颇有微词,便是由于卫青出身低贱,是靠裙带关系上的位。有一说一,卫青能够被发掘,确实是靠他同母异父的姐姐卫子夫。

平阳公主平日里喜欢在家里搞一些歌舞宴会,其目的给汉武帝牵绳搭线,介绍一些美女。接着便如那首《传奇》所唱一样: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歌女卫子夫凭借其超凡脱俗的气质,在百花丛中脱颖而出,被汉武帝看上了。

卫子夫入宫后,卫青也得以摆脱奴仆身份,混了个小差事当当。当时的皇后,就是那个金屋藏娇的陈阿娇。太美的承诺往往是因为太年轻,当年孩童时期的汉武帝许下“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诺言,随着卫子夫专宠也早已抛到脑后了。

骄纵任性的陈皇后出于妒忌,便派人去逮捕卫青,欲以加害。这个陈皇后的脑回路岛主确实是没看懂,你说你妒忌卫子夫,干嘛突发奇想去害她同母异父的弟弟?

这一次莫名其妙的危机,卫青在同僚的帮助下逃过一劫。因祸得福的是,在汉武帝知道此事后,卫青就正式出名了,汉武帝爱屋及乌,卫青的官职连升数级,得以在皇帝身边任职。

2

历史上对于外戚这一特殊派别都是存在偏见的,外戚干权乱政的故事也是屡见不鲜。我们现如今一想到走后门上位的人,第一反应也是无能与祸害。但卫青却恰恰是其中的另类,没有金刚钻,你敢揽这个瓷器活?卫青用他的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是史上最强战力外戚,打了所有人的脸。

年轻时期的汉武帝心怀鸿鹄之志,面对汉朝的心腹大患匈奴,不想再靠送女人和金钱来换取和平,而是有意以武力取胜,开疆拓土。当然汉武帝虽有心思,但汉朝多年来对匈奴败多胜少,都已形成了恐匈症,满朝文武早已习惯了修生养息和委曲求全,年轻的汉武帝没有得到有力的支持,自然不敢轻举妄动。

而卫青的出现,恰如久旱逢甘露,给苦于无人交流的汉武帝吃了一颗定心丸。如果你认为汉武帝只是为了讨好卫子夫,而派小舅子去打仗,实在太贬低这一代雄主了。卫青不是靠着谄媚与手段留在汉武帝身边的,而是他与汉武帝一样,有着一颗坚定的驱逐匈奴,光耀大汉的决心。

卫青多次建言献策,提出了出击匈奴的战略构想。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

光说不练假把式,卫青之所以能够位极人臣,都是战场上一刀一枪拼下来的。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汉武帝派出四路大军各领一万骑兵征伐匈奴,这是卫青的首战,领一路军兵出上谷。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其余三路大军,包括飞将军李广在内两路战败,一路无功而返。而只有卫青胆大心细,深入敌后,突袭了匈奴祭天圣地龙城,首虏700人,凯旋而归。

所以说王昌龄《出塞》中那一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自古以来被认为是在指飞将军李广,可见这个答案是不全面的,龙城作为卫青的成名战,此句应该是指他们两人。

这龙城奇袭一战别看战果不大,却是意义非凡。这是汉朝对匈奴反击战的首场胜利,就好比国足踢赢了巴西一样,打破了一直笼罩在大汉臣民间匈奴不可战胜的神话。而且卫青首创的这种千里奔袭深入敌后的作战方法更是让汉朝找到了打败匈奴的制胜法宝,就说日后把这个战法发扬光大的,就是卫青的外甥,另一位旷世天才霍去病,这个咱们下一篇文章再细说。

卫青之后数次征战匈奴,屡有战功,曾七战七捷,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单于,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至于作战的详细过程倒是没什么好描述的。太史公对于卫青不是很待见,记载都相当平淡。但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看出卫青在战场上的大局观和大智慧。

卫青以战养战的策略,让汉军远征的过程中可以免除后顾之忧。取得胜利后,大量捕获匈奴的牛马牲口,摧毁生产用品,给匈奴的经济造成了毁灭性打击。

汉对匈奴的优势越滚越大。终于在元狩四年(前119年)的漠北之战中,卫青与霍去病合力出击,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大破匈奴主力,彻底击垮了匈奴。

其实漠北之战说起来也相当惊险,出征前卫青与霍去病各领五万大军,当时商议是将精英部队拨给霍去病,让他去打匈奴单于主力,而卫青去对付右贤王等余部。没想到这两位军事天才却被匈奴一个小俘虏摆了一道,提供了一个错误的情报,让两位主帅临时改变了路线。

卫青西出定襄一千多里后却碰上了单于的主力,战场瞬息万变,容不得惊慌失措,卫青立刻冷静地指挥作战。以战车保骑兵排列阵势与匈奴对峙。当时还赶上大风沙,两军互相看不见对方,卫青军训练有素,指挥得当,在混乱的情况下依旧形成左右包夹之势。

匈奴单于见势不妙,只能率小股骑兵突围,卫青大军与匈奴主力厮杀,歼敌一万九千余人。这一仗怎么说呢,单于跑了,汉军自身也损失很大,肯定不是最理想的结果,不过有许多客观因素,一方面情报有误,风沙密布,还加上个李广迷

路,卫青在这种不利局面下依旧取得胜利,更是不容易。

3

除开行军打仗,卫青在为人处事方面也十分值得称道。卫青战功赫赫,被汉武帝任命为大将军,位在三公之上,位极人臣,三个儿子虽无功,也相继被封侯。卫青却坚决要求撤回儿子们的封赏,转而为与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校尉们求赏,可见其人品之高尚。

而且卫青虽位高权重,但虚心低调异常,从不拉帮结派,也不愿与士大夫结交,这估计士大夫阶层不待见的卫青的原因之一。卫青安分守己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堪称人臣的楷模。

关于卫青的爱情故事也值得一提,他的夫人正是我们前文提到的平阳公主。平阳公主的前半生是相当不幸的,第一任丈夫病逝,第二任丈夫偷情畏罪自杀。原本暗无天日的生活,直到大英雄卫青驾着七彩祥云的王者归来,才再次看到曙光。

为什么说王者归来呢?我们知道卫青当年是平阳公主家的骑奴,完全可以脑补出一幕浪漫的爱情故事。小时候的卫青在生父家饱受折磨,自从入了平阳公主家,遇见了温柔善良的公主,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他才再次找到了生活的意义。

卫青知道自己地位卑贱,与尊贵公主有天壤之别,只能在一旁默默地守护公主。也因此卫青倍加努力,骑马练剑,研习兵法,希望有朝一日功成名就,再以全新的姿态来面对公主。

卫青和平阳公主的婚姻生活,虽没记载,但想必是相敬如宾甜蜜美满的,从平阳公主临终前主动要求与卫青合葬可见一斑。说个有意思的事,卫子夫被立为了皇后,

卫青这婚一结,卫青和汉武帝就互为小舅子和姐夫,还好有这层君臣关系在,不然都不知道该怎么称呼。

俗话说人无完人,但岛主纵观卫青的一生,实在找不到什么黑点。实在要扒出身裙带关系什么的就太low了。卫青的能力和人品都是毋庸置疑的,作为一从无所有的小人物,逆袭为功盖千秋的大英雄,他不应埋没在浩瀚的史海中。

李广:一代名将李广为何终身难封侯?这几个缺陷让其难以功成名就


轱辘岛


这个问题其实质是个人私见僭越公权力使得错误被放大的问题。

事实上,无论出于什么史观,在学术层面探讨是不是民族英雄等等个人觉得并没有什么可指摘的,我知道如果有人认为国内民族战争中的英雄人物不是民族英雄在头条受众这里很容易招骂,但我还是支持这样的探讨,也相信很多学者本心无他。

但是,如果在现行教科书统一编写审定的制度框架下,有关的内容推出或改变需要慎之又慎,甚至不妨保持谦抑的态度,宁可稳健一些。

因此,余桂元等人在学术界和公众认知没有相对统一的共识的情况,将某些所谓的新颖观点在教科书中落地,我们不诛心去追究其想法,但是至少在技术上是错误的,在程序上是不当的。

这和余桂元等人的过度行政化、官僚化有关,很多时候,自己的颟顸自负和颐指气使,可能自己都不会意识到。

调研活动搞出钦差莅临的赶脚,这都什么玩意儿?!


谈古论金




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无非是公正的分析和看待历史人物。

那么什么才是公平的评价和看待历史人物呢?那就是回到历史现场和历史的原点来分析当时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

如果因为今天汉朝时 卫青霍去病对抗的是北方的少数民族,现在是中国人民的一部分,就说这只是内战,这些人不是民族英雄是不公平的。

那么如果哪一天地球上所有国家都合并成了一个国家,那么我们是不是也要在历史上把抗战的英雄认为不是民族英雄呢?



脱离历史大背景来看待和评价历史 人物是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而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体现。

在最早的人类历史上,中华人类的始祖黄帝炎帝和蚩尤相互之间都爆发过战争,炎帝战败被并入了黄帝一族中,蚩尤一族则退到了大西南,成为三苗人的先人。

他们都是人类历史上的英雄,而黄帝和炎帝被称为是人类的始祖,合称炎黄二帝,我们中国人也成了炎黄子孙。



那么蚩尤的后人们又处在什么样的历史地位呢?

蚩尤生活在黄河下游,因为水源问题受到上游黄帝的不合理安排,双方才爆发了战争,最终蚩尤战败。

如果许多 中国人知道了这个历史事实,又打算如何评价黄帝呢?



作为历史学家,作为国家教材的编订一方,要有正确的历史观,要引导中国人能理客观 的看待历史和历史人物,并给出正确的评价。

而不是自己关起门来,站在现在的历史背景下,用现代观点去评价历史人物。如果是这样就会笑死不少人。

那么历史上,就没有一个伟大人物,到处都是缺点无数、思想错误和胡作非为的人物,就算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样的人物也很难得到高度的评价。


新知传习阁


用今天的眼光去看待过去的历史,这简直就是一个笑话。要知道,从华夏民族开始兴起的时候,北方游牧民族就一直都是华夏民族的大敌,这两者之间绝对不是什么国内民族之间的战争,而是两个民族之间你死我活的举族之战。

当初的匈奴人会认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么?根本就不会,这是因为匈奴人游牧民族,他们的风俗习惯,意识形态与农耕民族的汉族截然不同,这根本就是两个文明形态,所以匈奴人怎么可能会认可汉族的意识形态和文明特征?

所以匈奴人入侵中原,从历史角度上来讲,就是完完全全的外地入侵,而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也绝对是抵御外来敌人的入侵。不然的话,五代十国里北方汉人被少数民族屠戮殆尽的事件早就在汉朝上演了。

我不知道余桂元为什么会将匈奴人也纳入到中华民族的一员之中,因为中国56个民族里并没有匈奴族,只不过是因为匈奴人在历史上盘踞的地方,在今天属于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罢了。

但是中国今天的领土和汉朝的时候是一样的么?如果不是我们历代祖先砥砺奋进,用生命和热血打下了这些疆土,恐怕我们中华民族早已不复存在。

最后我想说一句话敬奉给余桂元先生:“用今天的眼光去看待过去的历史,这个眼光实在是一个大问题!”


落下m


对于删除的原因,相关部门并未给出解释,只是后来回应调整到高中教材中去。

对于余桂元的所谓历史观则大有讨论的必要。


卫青与霍去病是抗击匈奴的英雄人物,匈奴是已经消失的古代民族,其活动区域包括中国的北方草原,但也有更大的部分不在现今的中国版图之内,所以卫、霍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这里的民族不但是汉民族也是中华民族。

同样道理,金国和辽国分别是已经消失的女真族和契丹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抗金的岳飞和抗辽的杨家将也是抵御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这里应该指出虽然女真族和后来的满族有渊源,但二者不可划等号,他们是不同的两个民族。如果认为女真即满,就像把华夏族等同于汉族,把羌族等同于藏族,把英吉利等同于美利坚一样荒谬。


那么对于未消失的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的战争,比如蒙古灭宋和满清入主中原又该如何认识呢?

蒙古一度完全融入中国,此情况下蒙古史是中国史的一部分,但现在外蒙独立,蒙古史部分属于中国。蒙古族也是现代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所以对这段历史,应该客观加以介绍。也可以认为是中国内部战争,但是应该看到蒙古是发动侵略的一方,文天祥仍然是汉民族的民族英雄。
对于明亡清兴,虽然在满族和汉族之间展开,但满民族人口和地域今天完全属于中国,所以那场战争毫无争议属于中国内部战争。满族入关之前和汉族的融合就已经开始,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都做过明朝任命的官吏,最后也在为明效力过程中被"误杀"。所以这一阶段历史战争不存在正义和非正义之分,而只能以事件本身的是非而论,如明王朝曾经对满族的民族压迫和满清在中原地区对于汉族百姓的屠杀都是应该受到谴责和批判的。


都城岁月


这个问题很简单。只要yu桂元先生回答了下列问题,这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注:以下问题均是“假设”,切切!)问题1:一yu姓男子,在一女子未同意的情况下,与之强呃行发生性关呃系。请问,该yu姓男子的行为是否构成强呃奸?问题2:此次事件,意外诞生了一新生命(注:此新生命后被命名为yu桂元,此为后话)。请问:此新生命是否算是野呃种?问题3:yu姓男子刑满出狱后,诚心悔过,全力照顾被害女子,日久生情,遂结秦晋之好(yu桂元先生此时方得正式命名)。请问:问题1中的行为是否还是强呃奸?问题4:此后yu桂元先生是否还算是野呃种?(再次申明:以上情节均为假说,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醉袖


即然不断有人来论战,我觉得我应该把道理说得更有说服力一些,不过这样一来,文字恐怕就要长一些了,请大家耐心看下去。

其实道理很简单,两条:首先(今天的)中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二是汉族是融合民族,而且历史上出现过多次民族大融合。

首先(今天的)中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不仅有汉族,还有满族,藏族,回族,壮族等其他民族,汉族固然有十亿多人,但其他民族也有几亿人,少数民族其实不少。

我们不能只从汉族的角度出发,搞皇汉思想,汉族沙文主义(注:即以本民族为中心,征服奴役其他民族)。当然少数民族也不能有这种思想。各民族应该平等和协相处,共同维护国家统一完整。(说不定将来五十六个民族又会融合成一个民族呢。)

同理,对待中国的历史,我们态度也是一样,因为中国的历史也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所以要充分尊重各民族的历史。汉民族有辉煌的历史,藏族,蒙古族,满族等少数民族也有他们引以为骄傲的历史。

大家都同属于中华民族,共同组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其二,就汉族自身来说,汉族是个融合民族。(其实少数民族基本也是融合民族。)

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从未间断,其中更有几次大规模的民族融合,分别是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

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汉族汉人,决不能简单把今天的汉族等同于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汉人,反之也不能简单把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汉人等同于今天的汉族。

很多人悲天悯人,觉得历史上有些特殊时期,比如魏晋南北朝间的五胡乱华,胡人大规模进入北方中原,当时汉人被胡人政权统治甚至欺压,觉得义愤填膺,非要替当时的汉人讨公道,谴责胡人。甚至有人认为这种所谓民族融合是屈辱的融合,要大力反对抨击。

这就犯了我上面所说的简单等同的错误。

今天的汉族人是历史上很多民族融合下的后人,根本不存在什么纯血汉人。这个结果我们除了接受,没得选择。

如果历史学者康某纪某在电视上公开讲“五胡乱华时期北方汉人只剩一百万”是真,那后来北方几千万人汉人,他们是谁的后代?今天北方大多数汉人是谁的后代?皇汉们,拜托你们动动脑子。

下面说说汉匈是什么回事。

首先说汉朝这边,从三皇五帝的传说时代,到信史的夏商周,最后秦结束战国,在地理上统一,到汉进一步完成心理上的统一。这是汉民族的第一次大融合。

匈奴这边,直到公元前3世纪秦朝,才见诸中国史籍记载,匈奴是对当时北方异族的一个统称。

关于匈奴的起源可说是千古之谜,有说是黄帝后裔的,有说是夏朝后裔的,我觉得都有可能。就算匈奴不是炎黄后裔,也不影响后来匈奴人部分融入汉族的历史事实。

战国时期秦赵燕纷纷向北大力发展扩张,大修长城,阻止匈奴南下(过冬),严重挤压了匈奴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长城也将匈奴隔离在中原先进文明之外了。

秦统一六国之时,匈奴也差不多统一了草原,这不一定是巧合,可能是匈奴斗争的需要。

秦末农民起义,用来防备北方匈奴的长城兵团被迫内调,结果被项羽破釜沉舟所灭,匈奴就趁机又占领河套,直到汉武帝时,汉朝才再次夺回河套。

河套地区是汉匈或中原民族与北方少数民族争夺的焦点,也可以说是双方的胜负手。匈奴丢了河套不能南下,一个寒冬,就有灭族的危险。而汉朝若没了河套,就担心匈奴会以河套为进攻基地,南下抢掠,让汉朝江山坐不稳。这成为一个死结,除非像后世唐辽金元清,疆域把北方草原都包进去,大家成为一个国家,这个问题才能消除。

民族融合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大国才会遇到的问题,而我们的古人恰好很好的处理了它。

我们古人有一套独特的民族认同方法。很多单一民族靠血缘来认同民族,而我们是靠文化或文明来进行民族认同。

不同血缘的人,只要你认同华夏文明,你就是华夏民族的一员;相反,就算你的血缘出自华夏,如果你不认同华夏文化,那你也是个夷人。

今天回头看历史,汉朝和匈奴都是中国的组成部分,汉匈战争实为内战,汉朝人匈奴人都是今天汉族人的祖先,所以把卫青霍去病继续称为民族英雄不适当,对已经融入汉族消亡了的匈奴也不公平。

包括后来的岳飞、文天祥、史可法等在中国历史上内战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不再冠以民族英雄,也是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融合的高度决定的。


滴水载舟


因为他的历史观出了问题。而且这问题不是他一个人的,而是一群人的。

他的观点也根本不是什么“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恰恰相反,是机械的、非历史的观点。

余桂元历史观的逻辑是: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一个由汉族和少数民族组成的大民族。而只要历史上曾部分或全部生活在现在中国领土范围内的民族,除汉族外,就都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他们与汉族建立的各王朝之间的战争也就都是中国的内战。

这种观点是一种典型的僵化、静止的看问题的方式。不错,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也是由汉族和众多少数民族组成的。这没有问题。但是,中国现在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等于中国历史上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现在是由56个民族组成,不等于历史上也是。中国这个国家有一个逐步建立,发展壮大的过程,不可能这个国家从第一天开始就是多民族的,不可能中国第一天成立时就由今天这些民族组成。

历史上的中国的组成结构必定是和今天不一样的。现在的56个民族组成的民族平等的中国是1949年才建立的,历史上的中国并不是这样的。所以现在是中国的一个组成民族的民族,历史上可能并不是中国的民族。现在不是中国的组成民族的民族,历史上可能曾经是中国的一个民族。

历史上的越南曾是中国的一部分,古代越南人是当时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

中国具体由哪些民族组成,是动态的,变化的。历史上各个民族,除了汉族作为建立中国的民族,是一开始就是中国的民族以外,其他民族是在后来的历史演变中逐渐加入中国的。这包括了有些民族曾经是以入侵者的身份与中国发生联系的。

所以,反抗历史上曾经侵略中国的人的英雄,当然就是中国的民族英雄。哪怕这些入侵者的后代后来加入了中国,也并不能改变这一点。

用机械的观点看问题,就会导致“1840年以前,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打了几千年的内战”的笑话。此外,如果未来有一天日本被中国吞并,是不是抗日战争也变成内战了?

因此,卫青、霍去病、岳飞,无疑就是中国的民族英雄。这并不是说历史上的中国=汉族的,历史上的中国也是多民族的,也存在当时的中国少数民族出身的杰出人物,比如,明朝的满桂(蒙古人),宋朝的李显忠(党项人),唐代李光弼(契丹人),契苾何力(突厥人)等。






谈史说事


看了众多回答,我不知大家是真傻还是装傻,这次文科教材回归统编教材之初大家是一片叫好啊,现在又说这些话岂非自相矛盾?国教材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的是国家意志,不是哪个领导的个人意志,至于教材编写者在其中到底能起多大作用很是个问题。在这次国编教材编写过程中,国家专门成立了文科教材审定小组,由中央各部委负责人组成,如果真是像大家所说,那这个教材是如何通过各位高级干部的审查的?

关于民族英雄的范围之争实际最早是铁骨铮铮郭沫若提出来的,郭认为现在的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历史少数民族和汉族的战争是民族内部矛盾,因此不能用民族英雄称呼民族战争中的英雄人物。

也不能说郭说的全无道理,但历史定性是复杂的,学界争论可以放到大学,中小学应保持社会的教一致的认识或传统认识,避免争议性的提法。


弹道无痕007


一个昏了脑袋的东西,不配当主编。以国内民族之间的战争为由来删除卫青、霍去病、岳飞、文天祥的杰出人物,这是你在今天的角度来看历史的问题,存在严重的历史错误观,而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根本扯不上边。想想当时汉朝、宋朝、明朝的国家实际情况,这是两个国家之间的存亡之战,保家卫国是每个当时人的心声和应有的责任。按照姓余的逻辑,当时人如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那还打仗干么,直接和平统一便了,就不会存在战争之说了。按照姓余的逻辑,将来某一天,日本也被融入中国国土之后,现在我们所歌颂的抗日英雄也应排除在历史之外了,当世界大同了,就没有英雄之说了,多么谎谬的说法,真是贻笑大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