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新春走基层|渌口区:干塘捞鱼遇销售难题 驻村工作队化身“鱼贩”忙吆喝

红网时刻 通讯员 肖霜 记者 聂千川 株洲报道

在株洲市渌口区朱亭镇龙凤村,贫困户谭祖成正站在自家鱼塘内,用网兜捕鱼。鱼塘占地近6亩,深处有1.5米以上,下塘捕捞前,需要提前三天左右光塘,等到鱼露出背脊,便抄起捞鱼网兜开始捕鱼。鱼塘里的鱼,性子比较急,捉鱼的时候难免会弄得满脸泥,逗得站在鱼塘边看捉鱼的人发出一阵欢笑、喧闹声,此起彼伏,年味十足。

而就在几天前,他还在为卖鱼而犯愁。还好遇上了一群特殊的“鱼贩”,这春节才有了奔头——渌口区农业农村局扶贫工作队。

新春走基层|渌口区:干塘捞鱼遇销售难题 驻村工作队化身“鱼贩”忙吆喝
新春走基层|渌口区:干塘捞鱼遇销售难题 驻村工作队化身“鱼贩”忙吆喝

干塘,捞鱼。

3000尾“扶贫鱼”成了一家人的希望

年近70旬的谭祖成,家中小儿子患慢性病,大儿子智障,老伴年迈,由于要照顾患病的妻儿,谭祖成不能外出务工挣钱,但他有一身使不完的劲,那双粗糙厚实的手永远闲不住。

一日,村子里的贫困户何联群危房改造封顶上梁,宴请谭祖成吃封顶宴,宴席中上的最后一道菜是鱼,宾客中,有人说“无鱼不成席,有鱼,年年有余……”。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加上自己拥有的近6亩空置鱼塘,最终,他萌生了养鱼的念头。

可问题也来了,养鱼需要本钱,没本钱鱼从哪里来?

2018年底,渌口区农业农村局作为龙凤村脱贫攻坚后盾单位,在组织干部对贫困户进行走访、宣传相关扶贫政策、制定帮扶措施时,了解到谭祖成有养鱼的念头,便立即帮他规划鱼塘养鱼产业发展计划,为其免费送去3000余尾致富的“扶贫鱼”,并结合区农业农村局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入户手把手传授养鱼技术。

天有不测风云。2019年7月,渌口区遭受特大暴雨洪水灾害,全区8个镇不同程度受灾,群众生产生活遭受损失。为使贫困户稳定脱贫,区农业农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精心沟通协调,汇集各方力量,切实建立起齐抓共管的合力机制。其中,区农业农村局从驻村帮扶经费中按照1000元/户的标准对谭祖成等进行了救助,缓解了其水塘决堤造成的损失。同时,还帮其申请了3000元的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奖补资金。

新春走基层|渌口区:干塘捞鱼遇销售难题 驻村工作队化身“鱼贩”忙吆喝

鱼有了销路。

消费扶贫打包千斤鱼过“年”不愁了

“年关了,光塘卖鱼的人多了,散卖零售又卖不上价,即便有鱼贩上门收购,价格又压得厉害……”谭祖成满脸愁容。为此,渌口区农业农村局工会立即对龙凤村贫困户喂养的鱼进行“消费扶贫”采购。

待到次日清晨,渌口区农业农村局驻村工作队便分赴贫困户谭祖成、谭根深家,化身“鱼贩”,帮其卖鱼。

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谭祖成、谭根深不停地将鱼过称,脸上乐开了花。不一会功夫,1000多斤的鱼被区农业农村局“打包”了。

“草鱼、鲢鱼、雄鱼,共计1060斤,按照高出市场价28%的价钱计算,核计10600元”。

“我们养的鱼今年能卖出好价格,真心谢谢你们。”谭祖成、谭根深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连连表示感谢并坚定了脱贫致富的决心。

据了解,区农业农村局驻村、结对帮扶以来,按照精准扶贫的工作要求,严格落实扶贫政策,科学制定扶贫计划,通过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等措施,充分调动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增强贫困户自我造血功能,用实际行动践行精准帮扶。

满载活鱼的车驶离了龙凤村,午夜,村庄熄灭了它最后的霓虹,像个孩子,酣然入梦。但那光塘时鱼塘边那声划破寂静的欢笑、喧闹声却又奇怪地撞入每个憧憬通过发展产业致富的人的神经。


分享到:


相關文章: